《印象邻居》

志成

<p>  时光渐逝,岁月如梭。近期,在老同学张成泉的陪同下,探访了我出生和生活过的老屋,看望儿时的发小,不由得思绪万千,儿时的记忆又浮现在了我的脑海里……。</p> <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 1947年5月, 我出生在汉口谢家大巷和吴家私巷(现改名吴家小巷)之间,一个名叫“宣德里8号”(现改名吴家小巷33号)的一栋两层楼的小屋里,这栋两层楼的小屋一共住了8家人。我家住楼下前面靠左边的一间小房里,除了父母外,我们兄妹5人,我是老大。我的父亲在这栋房子同辈人里面年龄大些,邻居们都叫我母亲王大嫂。</p> <p class="ql-block">1948年周岁的我</p> <p>70多年后,在老房子大门前留影。</p> <p>儿时生活的老房子依旧在那儿, 现在只是多了些“蜘蛛网”。</p> <p>同金枝姐(二伯伯的女儿)的儿子在老房子大门前合影</p> <p>&nbsp;&nbsp; 我家对面,住的是王大哈一家,大哈和老伴是二婚,有一个女儿叫曹金枝,是老伴带来的,大哈还有一个老母亲王老太太,就住在我们两家之间的堂屋里。大哈靠贩鱼为生,每天早上很早起床,蹬着加重自行车去进鱼,然后到菜场贩卖,挣个差价。因此,他家常有卖不完的鱼虾之类的东西吃,生活在我们这一栋楼里是最好的,邻居们都很羡慕。</p> <p>&nbsp; 大哈有一个弟弟叫小哈,住在我们这栋楼前面靠东边一栋木屋的二楼,30多岁时娶了一个黄陂女人桂仙为妻。小哈的媳妇生的第一个男孩子叫华华,长相特别像大哈,叫大哈爸爸,叫小哈叔叔,好事的邻居们常跟大哈开玩笑:大哈,你好哦!你有弟媳妇,大哈只是会心一笑。</p> <p class="ql-block">  大哈的养女曹金枝,48年的,比我小一岁,长相清秀,我母亲去世后,妹妹慧丽曾经在他家住过一段时间,金枝对妹妹很好,是妹妹的好友和姐姐,也是恩人,妹妹常常提起她。退休回武汉定居以后,我曾多次托朋友打听过她,都无果而终。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遗憾,我们两家虽是门对门的邻居,但不论是支边前,或是回汉探亲期间,我和金枝虽常见面,但彼此接触和交往并不是太多,那个时候的少男少女都比较羞涩和保守,生怕越雷池一步。她的母亲曾当着我母亲及我和金枝的面笑着说:成成(我的小名),把金枝给你做媳妇吧?我和金枝都不好意思地走开了,那虽是大人们之间的玩笑话,其实,我内心对这个邻居女孩,还是有些好感的。</p> <p>小时候妹妹慧丽同对门邻居曹金枝的合影</p> <p>&nbsp;&nbsp; &nbsp;&nbsp; 我家的后面住的是名叫作作的老俩口,我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姓名,只知道老俩口是二婚,没有孩子。作作厨艺不错,靠小贩谋生,每天挑个担子,贩卖自己做的炸藕圆子、臭干子等,有时还卖自己烧制的一些下酒卤菜,记得他还卖过烧甲鱼、烧八卦(乌龟)肉等,偶尔也卖些时令水果。</p> <p>  作作心地善良,卖不完的东西,晚上回家时,常会免费送给左邻右舍的邻居们享用,我们这栋楼里8户人家,都沾过他的光。到了新疆,才知道作作还是我新疆同事刘火生的亲叔叔。</p> <p>儿时的小巷宣德里(现改名吴家小巷)</p> <p>&nbsp;&nbsp; &nbsp; 作作的对面,也就是王大哈家的后面,住的是张姓一家人。张大爷是一家之主,儿子常年不在家,儿媳王金荣在家挑大梁。王金荣有三个闺女,一个儿子,大女儿学医的,去了神农架林区,二女儿满珍听说去了云南,小女儿满满和最小的儿子张昌志,我离开武汉时还在读书。他们一家人为人忠厚老实,生活节俭。</p> <p>  说完楼下,再说说楼上的邻居。楼上同样住着四家人。楼上靠前面左右两边两间房,住的是“黑皮”一家人, 黑皮有一个外婆,是一家之长。黑皮的母亲是一个长相漂亮而丰满的女人,我们小孩都叫她姨妈。黑皮兄妹6人,从大到小依次是:黑皮、春生、平平、有利(送人)、丽丽(女)、猴子。</p> <p>吴家小巷(北)</p> <p>吴家小巷(南)</p> <p>&nbsp;&nbsp;&nbsp; 说起黑皮一家人,还有点来头。据说黑皮一家是从重庆迁来的,听说黑皮的父亲在重庆是开电影院的,很有钱,有人传说,他的父亲曾经坐着飞机从云南到重庆贩卖烟土,不知是真还是假。刚到汉口时,姨妈已经没有了丈夫,他们家很困难,好多从重庆带来值钱的东西,为了生计都低价出卖了。我家的一个带花纹装饰的铸铁钢管床,还是他们家低价转让的。</p> <p>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姨妈被迫嫁给了一个拉板车的男人,这个男人用拉板车的一些钱,帮助姨妈抚养几个孩子,后来他们还生了个孩子,也就是最小的儿子,外号叫猴子,真名我已经记不上了。这个男人对自己的孩子猴子很好,常单独给他买些零食,其他孩子都很嫉妒。这个男人脾气古怪,发脾气的时候,会把一家人正在吃饭的饭桌掀掉,闹得一家人食不果腹,不欢而散。但客观的讲,他还是为这个家庭尽了力,帮助这个家庭,部分的缓解了经济上的困难。</p> <p>谢家大巷(北),图中的人为老同学张成泉,他正在寻找我儿时的旧居。</p> <p>谢家大巷(南)</p> <p>&nbsp;&nbsp;&nbsp;&nbsp; &nbsp; 姨妈是个乐观的人,家庭经济虽然困难,除了上班,每逢周末,她还常出去跳跳舞,放松放松心情,这可能和她在重庆的优越生活有关。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姨妈会去卖血, 用卖血的钱补贴家用,她的行为和做法,让人嘘唏不已,感慨万千。</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姨妈家的老二春生,是他们家最漂亮的一个孩子,当兵在部队,是部队师文工团的舞蹈演员,转业后被安排在江岸车辆厂工作,是江岸车辆厂的文艺骨干。记得有一年我从新疆回武汉探亲,还跟他一起到江岸车辆厂宣传队学习过弹月琴,因为那时唱样板戏需要三大件,其中就包括月琴。我有点基础,老师一指点就会了,回到住处,他哥哥黑皮拉京胡,我弹月琴,春生唱样本戏,邻里之间好不热闹。春生业余时间,喜欢到硚口公园跳交谊舞。后来听邻居志强说,春生得病英年早逝,时年60周岁。</p> <p>&nbsp;&nbsp;&nbsp;&nbsp; 黑皮家两间房的中间,本是二楼堂屋,临时隔了一间房,住着大伯一家人。说是一家人,实际上只有两个人,另一个人是大伯的老母亲,大伯终身未娶,母子俩相依为命, 大伯的老母亲是河南人,喜欢吃面,母子俩人常常下一锅面条,放点青菜,就是一顿饭,生活简单而平常。</p> <p>探访老屋时,同邻居合影。</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楼左边后边一间房,住的是老彭一家四口人。老彭没头发,我们小孩都叫他彭光头。据说老彭解放前是在汉正街做生意的。老彭有一个漂亮的媳妇叫秋姑,就在一旁的国光织布厂工作,两人育有一子彭叔义(音),由于小时候出天花,脸上留下比较大的疤痕,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都叫他大麻子。老彭在咸宁乡下还有一个原配,两人也育有一子,小名叫锁木,真名我竟然忘了。那时国家困难,物资紧张,为了生计,老彭常带着锁木到咸宁乡下,贩卖自己手工制作的卷烟。秋姑对自己的养子大麻子痛爱有加,那是自己亲生的,对锁木则差些,毕竟还是隔着一层,不管怎么说,秋姑能接纳锁木也算不错了。</p> <p>&nbsp;&nbsp; 二楼右边后边的一间房,住的是志强一家人,志强一家和我们家还是没有出五福的亲戚,老家都是黄陂王家河镇王家大湾的。志强的母亲长相清瘦,是汉正街一家民办工厂的工人,父亲则和我的父亲同是武汉水运公司的职工,常年工作在船上。志强有一个弟弟叫志俊,大大的眼睛,高个子,是个帅小伙,这符合他的名字——俊。志强的父亲有一个亲哥哥,就是我前面讲的大伯,大伯因终身未娶,志强从小就过继大伯为子,大伯的母亲就是志强的亲奶奶。</p> <p>回汉探亲时和邻居王志强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1年元月29日,王慧丽、王志強、王志成,古田四路刘胖子酒店合影。</p> <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 &nbsp;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的是&nbsp;,我们这栋楼里,就在黑皮家右边的一间房里,先前曾经还住过“望伢”一家人。那时我们还小,母亲生病住院时,我和小弟志平分别送到亲戚家寄养,二弟志新则就近在邻居“望伢”家寄养过一段时间,善良的夫妇俩对二弟非常关照,常用鸡蛋炒饭给弟弟吃,在当时的条件下,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望伢”一家人后来搬走了,但他们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兄弟的心里。</p> <p>&nbsp; &nbsp; 说完我们这栋楼的邻居,再说说左邻右舍的邻居们。我们这栋楼前面的一栋楼是吴家小巷23号(原来这栋楼大门开在西边,是吴家私巷16号),也是一栋二层小楼,楼下住着二伯伯及女儿金枝姐和拉板车的矮子两家人,楼上住着韩家、朱太婆家和谢家三家人。</p> <p class="ql-block">  二伯伯是一个单身年长的女人,女人为什么叫伯伯,当时我们小孩搞不清,现在想来,可能是随她故去的丈夫来称呼的。二伯伯有一个女儿,同我家对门的女孩一样也叫金枝,因年龄大些,我们称金枝姐,是吴家小巷最漂亮的女孩,也在附近的国光织布厂工作,后来嫁给了花子(文章的后面会提到花子)的哥哥胡启汉,育有三个小孩,大女儿叫琴琴,二儿子叫小琴, 小儿子叫夏伟。</p> <p>&nbsp;&nbsp; 二伯伯还是街道居委会的成员,我家困难揭不开锅时,二伯伯会想法给我家一张当票,母亲会让我拿着父亲从没上身的一件新棉袄,去汉阳月湖旁一家银行的楼上当上10块钱,以缓解家里燃眉之急,等到家里“经济危机”过去,再去把那件新棉袄赎回来,如此循环。</p> <p>&nbsp; 后来据大弟志新讲,母亲去世以后,父亲在船上工作常不在家,妹妹去了姑姑家寄养,我支边去了新疆,二伯伯常会给我俩个弟弟一些关照,有好吃的给他们分享一点,有时给两块肥皂,让俩个弟弟洗洗衣服……。二伯伯的滴水之恩,弟弟在世时常常提起,我也铭记心中。</p> <p>回汉探亲时,兄妹五人合影。</p> <p>  二伯伯的堂屋里,住着矮子一家人,说是一家人,其实就是矮子一个人。矮子是一个单身男人,靠拉板车为生,因长期走路和用力,双下肢静脉曲张严重,看着令人心痛。即是这样, 矮子为了生计,也从不休息,更没钱去看病,直至去世。</p> <p>&nbsp;&nbsp;&nbsp; 二伯伯的楼上,住着姓韩的一家人。酒疯子韩爹爹是一家之长,其儿子媳妇是崇仁菜场的职工,为人忠厚老实,育有两子,大儿子韩望生,外号拽拽,拽拽还有一个弟弟韩又生,兄弟二人是我们的发小,从小在一块长大,是尿尿和泥的朋友,前段时间我去旧居探望,还见到了兄弟二人,倍感亲切。儿时我们见到了兄弟二人的爷爷,都会齐声高喊:酒疯子爹爹!洒疯子爹爹!韩爹爹只是远远的朝我们微笑,从不生气。</p> <p>探访旧居时,同儿时的小伙伴韩望生亲切相拥。</p> <p>同儿时的小伙伴韩望生、韩又生兄弟二人合影。</p> <p>  二伯伯的楼上,还住着朱太婆和姓谢的两家人,因接触不多,不太熟悉,这里就不赘述了。</p> <p>  和二伯伯这栋楼背靠背的,也是一栋两层的小木楼,现在是吴家小巷24号,当时楼下住着从沔阳来的刘姓一家人,夫妻二人是做生意的,有俩个孩子,大女儿刘三香,大眼睛,丰满漂亮,是男孩子眼中的美女,小儿子刘长青,也是一个帅小伙。</p> <p class="ql-block"> 楼上住的则是大哈的弟弟——小哈一家人,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就不重复了。还有姓张的一家人,张家的夫妇俩人育有俩个女儿,张家的男人好像叫张寅,英俊潇洒,和彭光头的漂亮媳妇秋姑关系“不错”,有邻居曾见到他们在铁路外(京汉大道以北)压马路。当时那里人烟稀少,属于武汉的北郊。</p> <p>  说完了前面的邻居,再说说左边的邻居,左边住的是花子一家人,花子的父母是驾船的,为人忠厚老实,在国光织布厂的东边,紧靠中门和围墙,自建了平房,前后两间,花子(胡启正)是老二,他还有一个哥哥胡启汉,当兵转业后当上了交通警,娶了二伯伯的女儿金枝为妻,育有一女二子,前面讲二伯伯一家人时已经讲过,这里就省略了。</p> <p>&nbsp;&nbsp; &nbsp; 花子从小比较调皮,有时会被父母拒之门外,花子偷偷回家以后,不敢睡床上,就睡在地上,时间长了,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几乎瘫痪,记得是他父母用大盐炒热,放在布袋里,给他热敷,用爱心和耐心拯救了花子。这次探访旧居,从花子的侄子那里得知花子的电话,联系上了他,利用到青山和同学聚会的机会,由老同学张成泉陪同去青山厂前,见到了阔别近60年的花子,我俩手牵手,谈起了往事,既熟悉又陌生,感叹岁月的变迁。</p> <p>青山厂前看望儿时的小伙伴胡启正(花子)合影</p> <p>青山厂前同儿时的小伙伴胡启正家门口合影</p> <p>  花子家的北边, 紧挨着的是胡友贵一家人。胡友贵夫妇二人育5个子女,家里也是驾船的出身,和花子家还有一点亲戚关系。现在这房子里住的是胡友贵的兄弟一家人。</p> <p>&nbsp;&nbsp;&nbsp;&nbsp; 说完左边,再说说右边的邻居。右边住着两家邻居,一家是鲍家,另一家是王太婆家。鲍家在我们那一块,算是富裕人家,那时我家住的那栋两层小楼就是鲍家的,我们八户人家,都是他家的租户。鲍家自己住的一栋两层小楼,比我们这栋楼要高大,稍稍靠后一些,带前后小花园,客厅里存设古香古色,有点书香门第的味道。鲍家有三个孩子,老大、老二是女儿,老三是个儿子,叫鲍寿成,和我们年龄差不多,也是我们的发小,只是由于他们家的条件优越一些,和我们穷孩子之间来往不是很多,有点距离感。鲍家的大女儿,后来成为姨妈的长子黑皮的媳妇。</p> <p>&nbsp;&nbsp; 鲍家的右前边,是王太婆一家。他们家在鲍家的前面,紧靠东边的灯光球场围墙,自建了两间简易小房,王太婆是一家之主,育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早世,留下一个孩子,跟着王太婆一块生活,老二叫强强、老三叫发发、老四个子挺高,但长得较瘦,外号麻雀,比我们这些小伙伴年龄稍大一点,是我们发小中的大哥。</p> <p class="ql-block">&nbsp;&nbsp; &nbsp; 写到这里,满脑子都是儿时的记忆。有儿时的老屋,儿时的长辈,儿时的发小;还有儿时的风土人情,儿时的轶闻趣事,儿时的悲欢离合;更多的则是儿时和小伙伴们一起躲猫猫(捉迷藏)、玩打仗、滚铁环、弹玻璃球、打陀螺、放风筝、粘知了、掏麻雀、游泳……。愿这些儿时的记忆和印象能分享给我的发小和他们的子孙,让他们对于父辈,在那个年代,那些老屋的生活有一点点了解,那是来自父辈们儿时的记忆和印象。</p> <p>儿时的汉正街“御园”杂货铺</p> <p>站在廖家巷口,老同学张成泉给老伴灵巧讲往事。</p> <p>廖家巷看望武汉知青刘火生(已故)的弟弟</p> <p>临别时,老同学张成泉同刘火生的弟弟合影。</p> <p>廖家巷原国光织布厂西边围墙</p> <p> </p><p> </p><p> 图文:王志成</p><p> 2020年11月</p><p> </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