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雪品茗煮岩茶

.

<p>  2020年的第一场冬雪,终于飞飞扬扬飘洒在太行山上,冬真的来了。</p> <p>  在这银装素裹的北国,正是围炉煮茶的好时节。</p><p> 唐代诗人温庭皓诗云:“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看来,围炉煮茶,邀雪品茗,亦是古老的一种冬季养生方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和茶院品岩茶</p><p> 恰逢小雪节令,窗外雪花漫舞,三五茶人相聚安和茶院,特邀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茶艺师张燕华老师解读武夷岩茶的风韵,让我对岩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p> <p>  中国茶圣陆羽《茶经》云:</p><p>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饮茶习俗自上古神农氏尝百草开始,至今约有七千多年历史,茶文化可谓源远流长矣。</p><p> 《茶经》又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我国长江以南,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河流纵横,峰峦密布,云蒸雾罩,最适宜植物繁衍,自是“嘉木”兴旺之地也。</p><p> 《茶经》还云:嘉木生长“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这是陆羽徒步跋涉千山万水,遍尝各类茶系之后,对茶叶品质作出的明确界定。</p> <p>  武夷山风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素有九十九岩之说,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p><p> 武夷岩茶因生长地理环境不同,而有正岩、半岩、洲茶之分。</p><p> 产于海拔较高的慧苑坑、牛栏坑、大坑口、流香涧、悟源涧的茶,即“三坑两涧”之茶,被称为正岩茶,品质香高味醇,尤为著名,乃岩茶之冠也。</p><p> 产于海拔较低的青狮岩、碧石岩、马头岩、狮子口以及九曲溪一带的茶,被称为半岩茶或小岩茶,品质略逊于正岩,乃岩茶之二品也。</p><p> 产于崇溪、黄柏溪以及武夷岩周边砂土中的茶,被称为洲茶,品质又次之,乃岩茶之三品也。</p><p> 总之,产于武夷山一带的乌龙茶系列,统称为岩茶,与其他各大茶系相比,独具岩骨花香的特性。其口感又呈“活、甘、清、香”之韵,尤其耐人寻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红袍之父陈德华</p><p> 在武夷山地区,人们都尊称德华叔是“大红袍之父”。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大红袍。</p><p> 陈德华生于1940年,上世纪60年代茶学专业毕业后,先从事茶叶初制机械革新,取得显著成绩。</p><p> 从1979年开始,他重点承担了省科研项目“肉桂茶丰产优质栽培技术”和“整理武夷名枞”工作。从此,他与武夷岩茶的普查、收集、繁育、加工、推广等科研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p><p> 1982年,他领衔创建了武夷名枞、单枞标本园——御茶园。他带领茶科所人员,攀登了武夷山的每一座山峰,踏勘了武夷山的每一个茶园,走访了武夷山的每一户茶农,考察了武夷山的每一家茶厂,品尝了武夷山的每一种茶韵,尤其是重点拜访了每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老茶农、老茶僧,征集到了216个名(单)枞品种,重点培育了165个品种,为武夷岩茶的产业化发展摸清了家底,建立了档案,夯实了基础。</p> <p>  武夷山正宗的大红袍母树,生长在九龙窠的悬崖峭壁上,只有6株,已有360多年树龄,被称为“茶王”,原属天心寺庙产。</p> <p>  有史料记载:满清时,大红袍母树每年仅产四两茶叶,庙中住持的分配办法:一两献皇上,一两献巡抚,一两献县官,一两自己享用。</p> <p>  1972年,毛泽东主席曾赠送美国总统尼克松200克大红袍茶,尼克松感觉送得量少。周恩来总理笑慰尼克松:“这种茶极为珍贵,每年所产不及500克,主席已将半壁江山奉送您了。”尼克松听了肃然起敬,并深感荣幸。</p> <p>  为了让“茶王”休养生息,武夷山市决定,从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母树茶叶,以确保其良好生长。</p><p> 陈德华身为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深知广大消费者对大红袍茶的渴望。他凭着对消费者的真诚,凭着对大红袍茶的挚爱,凭着对大红袍品质的准确把握,第一个无性繁殖培育成功“正本”大红袍茶树。</p><p> 接着,又经过反复研究,将肉桂、水仙等优质武夷岩茶和纯种大红袍的基因进行科学拼配,于1985年9月,第一份商品大红袍正式上市,以其独特的香气、汤色、岩韵,赢得了茶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可。</p><p> 1997年,他又第一个恢复大红袍“龙团凤饼”紧压茶和砖茶。</p><p>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德华团队多年的研究成果,终于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并颁布《武夷岩茶》国家标准,规定按茶树品种分为名枞、传统二类,按产品分为大红袍、名纵、肉桂、水仙、奇种等五类。</p><p> 陈德华本人从事武夷岩茶研究长达四十载,尤其对“岩茶之王”大红袍的繁育、制作与推广,做出了决定性的突出贡献,亦获得“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代表性传承人”称号。</p><p> 目前,武夷山地区已发展茶园10万亩,总产量由共和国初期的3000担,发展为80000担,增长26倍之多。武夷岩茶已成为香飘五洲四海的国际名牌产品,同时亦成为惠及万千茶农的富民产业。</p><p> 陈德华先生退休后,又创办了武夷山市“北斗岩茶研究所”,他秉持“宁缺毋滥、只铸精品”的品质理念,创立了“金宗北斗”品牌。</p><p> 天枢星——定位北斗岩茶的山、水、土、气自然环境;</p><p> 天璇星——定位北斗岩茶的名贵树种; </p><p> 天玑星——定位北斗岩茶的茶园管理;</p><p> 天权星——定位北斗岩茶的制茶工艺;</p><p> 玉衡星——定位北斗岩茶的拼配艺术;</p><p> 开阳星——定位北斗岩茶的专业权威性;</p><p> 摇光星——定位北斗岩茶的品牌象征价值。</p> <p>  由此可见,陈德华先生致力于维系最正味的武夷岩韵,倾力打造武夷岩茶的名门望族,凝心聚力担当起“续写武夷岩茶新传奇”的历史使命。</p><p> 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名誉主任骆少君先生说:“武夷岩茶,是当今世界茶叶大帝国中,我国最为煊赫的名门望族代表。”</p> <p>  金宗北斗团队经过20年的奋斗,已形成大红袍、水仙、肉桂、铁罗汉、水金龟等名茶体系,他们的北斗之光指引着武夷岩茶的发展方向。</p><p> 天有不测风云。金宗北斗岩茶正当如日中天之时,2020年10月28日,陈德华先生突然羽化登仙。</p><p> 耕耘者的汗水是哺育种子成长的乳汁。陈德华先生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武夷岩茶事业,武夷山将“大红袍之父”回馈予他的英灵。他的名字将与大红袍茶声蜚天下。</p> <p>  庚子年的小雪节令,茶友们在雪花纷飞的太行山上,小聚于安和茶院,聆听北斗岩茶研究所张燕华老师讲述着德华叔的故事,品鉴着金宗北斗岩茶的系列产品——名门一品,正味一品,隐艺,司南,问宗……。</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弥漫绕梁的醇厚岩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将我带回到九龙窠茶王树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清澈晶透的茶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宛如九曲溪水润泽我的肝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回甘无穷的岩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思绪盘桓于天游峰上……</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忆九龙窠问茶</p><p> 在围炉品煮金宗北斗岩茶之际,回想起十年前的春节,应福建长乐市友人李文兴之邀,去武夷山度假。</p><p> 在李先生家中,他特意冲泡一款顶级的大红袍茶,盛情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第一次领略到纯正的岩骨花香。</p><p> 接着,在九龙窠茶王树旁,身临其境,席地小憩,仰瞻岩骨,举杯邀韵,神情舒爽,天地悠然,灵感顿悟,拙笔记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崖一片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飘五百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寻踪九龙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茗武夷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尔后,身轻如燕,一鼓作气,攀登而上天游峰,一览武夷山水胜境,随笔而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出云窝,</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步云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闯云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鼓劲攀登天游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读茶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鉴茶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访茶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极目浏览九曲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朱熹,</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研朱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铭朱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勤奋精舍古圣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赞彭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谒彭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拜彭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建功树德道自然。</p> <p>  武夷山有三大宝,彭祖朱熹大红袍。这里确是一处非常珍贵的精神和物质宝藏。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思之,岩骨茶韵依然余味绵长。</p> <p>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茶叶的世纪,即健康养生的世纪。</p><p> 茶茗浸泡着文化,茶汤滋养着身心。让时光在一杯茶、一锅汤中缓慢地流淌。红炉热茶,沸腾着生活的愉悦和远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治云</p><p style="text-align: right;">庚子年·小雪于太行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