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怀 念 父 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零一九年的十二月七日是我们这个大家庭最悲痛的日子,这一天的14点11分我们的父亲永远地离开我们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过去的300多天中,每当我打开手机里的"照相册",时时都看到父亲生前的照片以及手机里保存着有关父亲的"资料", 心中不由自主地"迸发"出一种"深深的怀念与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应该好好"写写"我的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父亲--刘树桓,1934年4月3日(农历二月二十)出生在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刘鹅头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家境贫寒,祖父很早外出打工,在北平一家木材公司学徒。老家就靠曾祖父租种的二亩地生活,父亲就是在这贫穷的鲁西北农村生活到7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41年7~8月间,日本侵略军大扫荡烧毁我们村的大部分房屋,我们老家的2间草房也未能幸免,从此全家住无居所,身处绝境。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曾祖父带领全家8口人徒步北上,去北平找祖父。就这样7岁的父亲随同全家来到了北平,离开了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乡村老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来也巧,祖父经过几年的学徒后提升为公司的"大伙计",后来负责公司的"采买",大约到了1939年,祖父已经做到公司的副经理了。正是工作的努力,职务的升迁,薪水的提高,祖父才能有"经济能力"在京城养活这样一个8口之家,全家有:曾祖父母、祖父母、姑姑和姑父、大伯、父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全家8口人紧紧依靠祖父一人的薪水生活,不要说在80年前的京城了,就是现在也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1941年的8月,全家是在北平"安顿"下来了,但可见祖父当时的"经济压力"有多大,生活也是非常拮据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在北平读完了小学。1947年考上北京志成私立中学(解放后改成三十五中学)。1950年秋,北平刚好和平解放一年半,新生的政权,百废待兴,北京第十一中学刚刚成立,也招收高二年级的学生。为了能上公立高中,这样可以减免学费,父亲不顾上学的远途,竟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当时在南城赫赫有名的北京第十一中学。父亲每天从菜市口走路到东边的广渠门大街的东晓市上学,来回大约有15公里,可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3年7月,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8年7月,父亲以毕业考试均为"优秀"的成绩毕业留校,分配在北航火箭导弹系翼导弹教研室任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7岁从农村到北京开始上小学,19岁考入国家重点大学,24岁大学毕业留校(当时北航五年学制)。可以想象到,父亲非常勤奋刻苦学习,以惊人的毅力与耐力完成了学业,为今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什么说父亲以"惊人的毅力与耐力"完成了学业呢?一般别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父亲在读高中期间,哥哥就出生了; 父亲在考入大学的第二年,我出生了; 在父亲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妹妹也出生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祖父和外祖父给父母亲包办了婚姻,父亲15岁母亲19岁就结婚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祖父完全是按"封建的礼数"管理家庭, 很自然我们父母亲和兄妹几人的生活完全依靠着祖父。 与此同时,祖父也期望着父亲读完学业,将来会更有"出息"。父亲在"家庭与学业"之间选择了"学业",但可见父亲当时的"家庭生活的压力"和"父亲期望的压力"同时并存,在这双重压力下,父亲可以排除干扰,一心一意扑在学业上,以超出常人的"毅力与耐力"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是十分难得的。 </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 亲 (2012年摄于北京)</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与全家合影 (1941年冬天摄于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左一祖母、左二父亲、左三曾祖母、左四曾祖父、左五祖父)</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七岁时的父亲 (1941年摄于北京)</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与全家合影 (1955年摄于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坐在前排左一祖母、左二祖父、前排站立左一哥哥、后排左一母亲、左二父亲、左三大伯、左四伯母,祖母抱着的为: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 亲 (1956年摄于北京航空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与同学合影 (1957年摄于北京北京航空学院 ,最后排中间带眼镜者为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与全家合影 (1960年摄于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右一祖父、右二哥哥、右三作者、右四祖母与妹妹,后排右一父亲、右二母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与全家合影 (1962年摄于北京)</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在北京航空学院任教5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63年夏天,国防科工委成立航空工业研究院成立,去北航招收科技人才。父亲积极报名后,经过筛选,学院批准父亲调国防科工委参加国防科技研究与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样父亲离开了生活10年的北京航空学院,去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930部队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九研究所(对外称625研究所)任研究室专业组长并授予上尉军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70年代,父亲负责研究设计了"精密研磨机",填补了当时国家的加工装备的空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2月,父亲调入第三工业机械部技术局工艺处,负责航空工艺的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8年9月,父亲调入中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制造技术处任处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4年5月,父亲光荣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在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参与了许多重大国防科技课题的研究,参与了歼8战斗机的科研课题研究,参与了歼轰7和歼10飞机的制造科研课题的研究。父亲一生是"保密工作"的楷模,所有这些我们当时是一无所知的,目前知道的点点滴滴只是从父亲写的回忆录中找到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退休以后主要时间是看书学习,每月都去北京图书馆,去一次就借来10本书,看完再去还,还完接着再借,不知父亲去了多少次,也不知父亲借了多少本书,更不知父亲看了多少本图书! 父亲一辈子爱看书、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的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激励着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时常也练习写一些毛笔字,有时母亲作画后,父亲再附上提字。父亲写字是有功底的,尤其是钢笔字写得非常漂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2014年,父亲倾心投入了"回忆录"的写作,20多万字的"回忆录"是父亲一笔一画写出来的。父亲对写作如同对待工作一样都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反复进行修改、核对,对不满意的段落多次修改,甚至是"推倒"重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9月,父亲编著的"回忆录"~《巨变与记忆》由时代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br></p><p><br></p><p> 父 亲 (1963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与全家合影 (1964年摄于北京)</p><p>(左一弟弟、左二母亲、左三作者、左四哥哥、左五父亲、左六妹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与我们兄妹三人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71年摄于北京)</span></p> <p><br></p><p><br></p><p>父亲 (1977年摄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与全家合影 (1981年摄于北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中间为祖父、左侧母亲、右侧父亲、后排左一作者、左二妹妹、左三弟弟、左四嫂子、左五哥哥、嫂子怀抱为侄女)</span></p> <p><br></p><p>父亲与日本公司进行交流</p><p>(1983年摄于日本,戴眼镜者为父亲)</p> <p><br></p><p>父亲 (1985年摄于美国)</p> <p><br></p><p>父亲与全家合影 (前排坐者左母亲,右父亲)</p><p>(1986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第二次赴日本考察与日本朋友合影</p><p>(1987年摄于日本,左四为父亲)</p> <p><br></p><p>父亲与全家合影(1990年摄于北京豆花饭庄)</p><p>(中间坐者右侧父亲、左侧母亲。这是我们子女为祝贺母亲60岁生日举办的聚会)</p> <p><br></p><p>父亲赴德国和法国考察(1991年摄于德国柏林)</p> <p><br></p><p>父亲赴法国技术考察(1991年摄于法国里昂)</p> <p><br></p><p>父亲赴英国进行考察(1993年摄于英国伦敦)</p> <p><br></p><p>父亲第二次赴美国考察(1994年摄于美国华盛顿)</p> <p><br></p><p>父亲与全家合影(1994年摄于北京北海仿膳)</p><p>(这是我们子女为父亲60岁生日举办的聚会)</p> <p><br></p><p>父母亲合影 (1995年摄于北戴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4年10月,父亲查出患有直肠癌,在北京协和医院做了切除手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手术以后,父亲身体恢复很快。几个月后的饮食、起居与往常一样。父亲坚持每半年去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9月,父亲突然感觉走路有些吃力,起初认为是锻炼的不足,但一、二周后恶化严重。经医院诊断发现癌细胞转移到大脑。10月,父亲记忆和说话发现异常,慢慢说话开始费力,直至11月份父亲吞咽功能逐渐减弱。癌细胞转移之快是父亲和我们始料不及的,从走路感觉吃力到吞咽功能完全丧失仅仅2个多月时间。由于父亲年事已高,再经不起脑颅的大手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与病魔做了顽强的抗争,最后的30天仅仅依靠鼻饲的液体高蛋白度过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9年12月7日14:11分,父亲静静地走完了一生。父亲走了,父亲真的就这样走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 父亲没有走! 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许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父亲一生政治坚定头脑清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26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大是大非面前和历次政治运动中始终头脑清晰。坚决拥护中央的各项决策,服从组织,积极工作,多次受到上级组织上的表彰嘉奖,曾立二等功一次、 三等功两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父亲一生工作严谨努力钻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从年青时期刻苦学习,以完全优异的成绩毕业重点大学并留校任教。在航空工业领域努力钻研参与国防重大课题的研究。在国内著名航空工业期刊发表了20多篇论文,主持编著了《航空制造工程手册》(飞机钣金工艺)分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父亲一生为人正直做人低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历来不善言谈、忠厚老实、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做人低调,从不迎奉吹拍。正因为父亲的秉性,也许"耽搁"了多次"升迁"的机会,但父亲从不在意。 父亲对那些只会吹嘘的, 只会"扒计"领导的都一律"嗤之以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父亲一生严于律己生活简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从年青时期就非常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简单朴素,从不奢华。 父亲没有嗜好,不抽烟喝酒,也没有喝茶的习惯。父亲的衣服都是穿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年的都不随意扔掉。父亲利用报纸练习写毛笔字,用过的挂历背面写钢笔字,可见父亲生活上的节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父亲一生注重家教严管子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对我们兄妹四人管教非常严格。我们从小受到的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我们小的时候,父亲话不多,但对我们言行看在眼里,对我们的缺点随时给予纠正,从不"袒护"子女的毛病。尤其值得我回忆的是: 在上世纪70年代,大学恢复招生以后,父亲一直鼓励我上学。正是父亲不断地鼓励与鞭策,才使我进入师范学校,后又考入大学。在父亲的心中,能培养我们上大学,能让我们有机会多学习,是父亲最大的心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的一生是我们的楷模,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四人,父亲传承了祖父"忠厚、老实、勤奋、上进"的家风, 给我们树立了"传承家风" 的榜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哥哥和弟弟虽然没有踏入大学的校门,但都通过电大、函授取得了大学或大专文凭,走上了不同的各级领导岗位。我们的成长与进步渗透着父母的心血与教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忠厚、老实、勤奋、上进"的家风随着刘家的血脉与基因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源远流长,会激励着后代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br></p><p>父母亲与二位舅舅、姨母姨父合影</p><p>(1995年8月摄于北京作者家中)</p> <p><br></p><p>父母亲与七舅、外甥全家、哥嫂等合影</p><p>(1996年摄于北京某饭店)</p> <p><br></p><p>父母亲与作者全家</p><p>(1997年摄于慕田峪长城)</p> <p><br></p><p>父母亲(1997年夏天摄于北京天安门广场)</p> <p><br></p><p>父母亲与全家合影(1998年摄于北京劲松家中)</p> <p><br></p><p>父母亲与孙子和孙女合影</p><p>(1999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与全家合影(1999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与全家合影(2000年春节摄于山东德州)</p> <p><br></p><p>父母亲与姑姑合影</p><p>(2000年春节摄于山东临邑县姑姑家)</p> <p><br></p><p>父母亲及全家与老家的堂侄们及堂侄孙合影</p><p>(2000年春节摄于山东临邑县刘鹅头村)</p> <p><br></p><p>父母亲合影(2001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2002年摄于北京红螺寺)</p> <p><br></p><p>父母亲(2004年摄于北京戒台寺)</p> <p><br></p><p>父亲携全家与两位舅舅、姨母姨父合影</p><p>(2005年夏摄于北京)</p> <p><br></p><p>父母亲合影(2006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母亲、哥嫂与舅舅一家合影(2007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母亲合影(2008年初摄于北京丰泽园饭庄)</p> <p><br></p><p>父母亲合影(2008年春摄于北京大兴区)</p> <p><br></p><p>父母亲与哥嫂合影(2008年8月摄于朝鲜平壤)</p> <p><br></p><p>父亲(2008年12月摄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p> <p><br></p><p>父母亲与我们兄妹四人合影</p><p>(2009年9月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2008年10月摄于北京天安门)</p> <p><br></p><p>父母亲合影(2009年摄于北京天安门)</p> <p><br></p><p>父母亲合影(2009年10月摄于北京农展馆)</p> <p><br></p><p>父亲与作者参观煤炭设备展览会</p><p>(2009年10月摄于北京农展馆)</p> <p><br></p><p>父母亲合影(2010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母亲合影(2010年10月摄于北京天安门)</p> <p><br></p><p>父母亲与我和妻子合影(2011年摄于北京世博园)</p> <p><br></p><p>父母亲合影(2012年摄于北京天安门)</p> <p><br></p><p>父母亲与参加刘卓婚礼的家人与亲戚合影</p><p>(2012年10月摄于北京凯宾斯基饭店)</p> <p><br></p><p>父母与全家在刘卓婚礼上合影</p><p>(2012年10月摄于北京凯宾斯基酒店)</p> <p><br></p><p>父母亲合影(2012年摄于北京国家博物馆)</p> <p><br></p><p>父亲与全家合影(2013年5月1日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 (2013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母亲(2014年摄于天津周恩来纪念馆)</p> <p><br></p><p>父母亲(2014年10月摄于北京天安门)</p> <p><br></p><p>父母亲(2015年春摄于北京郊区)</p> <p><br></p><p>父亲(2015年春摄于北京郊区)</p> <p><br></p><p>父母亲(2015年春摄于北京密云牡丹园)</p> <p><br></p><p>父母亲(2016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2016年摄于北京家中)</p> <p><br></p><p>父母亲与全家团聚(2016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母亲(2016年摄于北京)</p> <p><br></p><p>父母亲参观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画展</p><p>(2017年7月摄于北京美术馆)</p> <p><br></p><p>父母亲(2017年7月摄于北京美术馆)</p> <p><br></p><p>父亲与弟弟(2017年7月摄于北京大碗居)</p> <p><br></p><p>父母亲与全家聚会</p> <p><br></p><p>父母亲合影(2018年夏天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2018年5月1日摄于北京弟弟家)</p> <p><br></p><p>父亲(2018年6月摄于北京北容餐厅)</p> <p><br></p><p>父亲与全家合影(2019年春节摄于北京大北照相馆)</p> <p><br></p><p>父亲</p> <p><br></p><p>父母亲(2019年2月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与全家聚会(2019年5月摄于北京)</p> <p><br></p><p>父亲(2012年摄于北京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树桓大事年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4年4月3日 出生在山东临邑县刘鹅头村</p><p class="ql-block">1941年8月 与家人迁徙到北平</p><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 就读北平南城城隍庙小学</p><p class="ql-block">1947年7月 考入北平志成中学(北京三十五中)</p><p class="ql-block">1951年8月 考入北京第十一中学(高二)</p><p class="ql-block">1953年7月 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p><p class="ql-block">1958年4月 参与"北京一号"飞机设计制造</p><p class="ql-block">1958年7月 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并留校任教</p><p class="ql-block">1960年6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1963年7月 调国防部625研究所任专业组长</p><p class="ql-block">1971年10月 去河南"五七干校"锻炼</p><p class="ql-block">1972年~1977年 负责研制"精密研磨机"并获成功</p><p class="ql-block">1978年2月 调三机部技术局工艺处</p><p class="ql-block">1983年4月 赴日本进行技术考察</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 赴美国考察高压水切割技术</p><p class="ql-block">1987年1月 赴日本考察复合材料及蜂窝结构、</p><p class="ql-block">制造专用设备</p><p class="ql-block">1988年 9月 调中国航空科技院制造技术处任处长</p><p class="ql-block">1991年11月 赴德、法两国考察柔性制造技术</p><p class="ql-block">1993年8月 赴英国考察超塑成型扩散连接技术</p><p class="ql-block">1994年4月 赴美国考察飞机座舱关键技术</p><p class="ql-block">1994年5月 退休</p><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 《巨变与记忆》回忆录出版</p><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 直肠癌切除手术</p><p class="ql-block">2019年 9月 发现癌细胞转移大脑</p><p class="ql-block">2019年12月7日 病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5日脱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微信号13801040035</p><p class="ql-block">注: 父亲的生日是农历二月二十,在1953年派出所登记户口时,要求报阳历的生日,由于当时不好查找与农历相对应的阳历确切日期,父亲就估计个日期,在户口登记簿上写的是5月1日。去年我在网上查找农历1934年二月二十相对应的阳历是1934年4月3日。特此说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br></p><p>父亲的部分手稿与出版的《巨变与记忆》</p> <p><br></p><p>父亲部分立功受奖的证书</p> <p><br></p><p>父亲发表的论文题目及刊登的杂志记录</p> <p><br></p><p>父亲为母亲的绘画作品上提字</p> <p><br></p><p><br></p><p>父亲的部分书法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怀念父亲🎄🎄🎄</b></p> <p><br></p><p><br></p><p><br></p><p>父亲生前与家人的部分影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