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未名湖畔好读书,博雅塔下悟精神!”迎着北京的秋风,踏着北大金黄的枫叶,我们河南各县市一行50人在庚子年冬月初来到北京大学校区,参加河南省小学语文名师培训,学习名家经验,感受百年名校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厚重的文化氛围。</p> <p>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p> <p>富有活力的→省名师一组</p> <p> 北京大学学习的这段日子,将成为我生命中一段闪亮的日子。</p><p>一、感受到了北大艰深的学术气息。</p><p> 11月2日上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的王余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讲座——《阅读,与经典同行》。王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我们了解了“何为经典”“为何阅读经典”以及“经典的选择”,让我们这些在经典阅读之路上迷惘的学生豁然开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经典阅读,成为经典阅读传播人。要按照王教授推荐的必读经典书目,稳步进行阅读积累。要坚持每天诵读经典名篇,培养语感,涵养气质,完善自我。要带动学生认真诵读传统经典,传承民族的优秀文化。王教授的讲座为我注入了强心剂,回去后一定坚持做好、做扎实。</p><p> 11月7日上午,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常森以“《诗经》文化·品读 ”为主题,引经据典,引导我们去思考、去发现文化的奥秘,引导我们去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古代时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如今,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中华文化的传承方面有着艰巨的任务。责任使然,吾辈当努力!</p> <p>二、感受到了首都先进的课改理念。</p><p> 本次培训的专家还有很多是在一线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老师,他们是: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的宋方报老师、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究中心的孔凡艳老师、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的王淑阳老师、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的杨春梅老师、北京市昌平区二毛学校的申静老师、北京市昌平区城南中心小学的张丽娟老师、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的王丽娜老师、北京市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欧凤云老师。</p><p> 他们分别从统编教材的理念、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核心素养下教与学的转变、不同文体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具体备课操作、合作学习等方面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首都小学语文教学先进的课改理念,而且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他们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观点新颖,见解独到,使我们开阔了眼界。</p><p> 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半月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受益匪浅。作为老师,我们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引领他们成长!</p> <p>三、感受到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p><p> 这次培训班里,我认识了许多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优秀教师,他们能言善思,求知若渴。看到优秀的同伴,我认识到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作为一名从事现代化教学的教师,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和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观。我们必须去多读书,读新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的人。要把自己的课讲得更好,更加地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努力改进自己,不断地去探索,在教中学,在教中研,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p><p>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更新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今后自己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p><p><br></p> <p>走进国家博物馆</p> <p>感受历史的沧桑</p> <p>跟岗学习</p> <p>心得笔记</p> <p>经典名篇诵读大会</p> <p>优课pK赛</p> <p> 十五天的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p><p> “进了北大门,就是北大人。”北大学习的时光,难忘的日子!闪亮的日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