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各位马兰花书社的书友们,大家晚上好!</p><p> 隔空相遇,感谢各位书友的关注和支持,也感谢对马兰花书社不离不弃的陪伴。一直以来,对《红楼梦》情有独钟,但当陈霞老师让我分享《红楼梦》时,我还是深深怀疑自己不能承担如此大的重任,因为在我心目中,《红楼梦》犹如喜马拉雅,仰之弥高、叹为观止,无人超越,更无法解读,我一个红楼崇拜者,何德何能,在这个泱泱大作前指手画脚?</p><p> 恰逢今年是曹雪芹诞辰305周年暨马兰花书社《红楼梦》百人品鉴分享会一周年之际,本月是“红楼梦”主题月,“红楼月里说红楼”,上周我们有幸聆听了王宏杰老师的讲座“我的《红楼梦》情缘,这个讲座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宏杰老师从多视角解读《红楼梦》,深度剖析《石头记》,一个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石学”,在大师面前更觉得自己学识浅薄;能在线隔空感受大咖的经典讲座,深感荣幸。</p><p> 有导师在前面引路,虽然胆怯,然而心之所念,也终是不甘心。在陈霞老师一再的鼓励下,在书惠、鸽子、云飞、陈琳等各位老师、书友们的支持下,努力把自己阅读红楼的点滴粗浅的认识,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有不当之处,在真心期待各位书友能提出宝贵的意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p><p> </p><p><br></p> <p> 马兰花书社大讲坛预告</p><p><br></p><p>——【拥抱经典,播散书香】</p><p> 第六十场讲座</p><p> </p><p>主题:红楼月里说红楼</p><p><br></p><p>主讲人:祁惠</p><p>分享题目:</p><p>同赏红楼一梦,共读文化经典</p><p> ----为什么要读《红楼梦》</p><p><br></p><p>开坛时间:2020年11月14日晚上八点</p><p>主持人:姚婧</p><p>地点:马兰花书友群</p><p> </p><p>敬请期待♥</p><p>敬请期待♥</p><p>敬请期待♥</p><p><br></p><p> 马兰花书社</p><p> </p><p> 2020~11~13</p> <p>祁惠简介:</p><p> 马兰花书社领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名18岁大一孩子的妈妈。关注家庭教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高考志愿填报师。爱阅读,爱生活。</p><p> 2020年疫情期间,在丁洁和王鸽平老师的引领下加入马兰花的大家庭,服务于“幸福家园读书成长规画”“青春无悔”读书群,在老师们的引领下、书友们的鼓励下,重新捧起书本,爱上读书,爱上分享。 </p><p>坐标:新疆</p><p>爱好:读书、旅行、音乐</p><p>读书感悟:读名著最大的好处,是很多事情不用亲身去经历,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世间百态跃然纸上,清清楚楚。</p><p> 往后余生去经历一些事的时候,就不会方寸大乱,因为早已习以为常。</p><p>最爱读的书:《红楼梦》《傲慢与偏见》《论语》《瓦尔登湖》等。</p><p> 愿走过的山川湖海,看过的日月星辰,读过的经典名著,能将自己历练成为一个更加平和,澄明和敞亮的人;去感染更多的人汲取名著的营养,开阔视野,踏上共读经典的书香之路。</p> <p>我今天分享的题目是:同赏红楼一梦,共读文化经典 </p><p><br></p><p> 主要包括以下部分:</p><p><br></p><p>一、作者及时代背景?</p><p><br></p><p>二、红楼梦究竟讲什么?</p><p><br></p><p>三、为什么要读红楼梦?</p><p><br></p><p>四、为什么是女性必读书?</p><p><br></p><p>五、男性读红楼梦有何现实意义?</p><p><br></p><p>六、结束语。</p> <p> 最早接触《红楼梦》是初二的时候,那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年龄,至今我回忆那个年龄段,似乎只有一种场景:“穿行在雨后的一片新绿中,那是一种绿的发翠、苍翠欲滴、带有朦胧诗意的绿意,缥缈晨雾,清风中带有湿气的朦胧绿”。</p><p> 据说现在玩动漫的孩子称初二为“中二病”,我也一直没有问正确答案,估计是“二的不行”的意思吧。那时的自己每天身体似乎在生长发育,思想在游移不定。</p><p> 最想看的书是《红楼梦》,可是因为初二课程徒然增加,作为文科生的我面对怎么也搞不明白的物理、数学;更乐得在红楼中寻觅知音,沉溺其中,爱不释手。可一切都要在成绩前低头,于是耳朵竖着,一听见父母的脚步声,来不及藏书,快速扔到床下,晚上再心疼地把情人请出来,拂去她脸上的灰尘,擦去委屈眼泪,拥她入怀,品读她口齿噙香。</p> <p>一,作者及时代背景:</p><p> 了解一本书,先要了解这本书的作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身望族,生于清代南京江宁织造府,家资巨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的亲信,祖孙三代担任江宁织造达60年之久,曹府盛况一如《红楼梦》中的贾府。曹家家学颇深,他的祖父曹寅著有诗词集,在扬州曾管领《全唐诗》及二十几种精装书的刻印,兼管扬州诗局。家中藏书非常多,据说精本就有3287种之多。</p><p> 虽然淘气,但曹雪芹本人相当聪明,特别爱读书,只不过不大爱看四书五经。他喜欢诗赋、小说之类的文学书,像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诸科,也是杂学旁收。 好景不长,他十三岁时,时任江宁织造员外郎的曹頫fan被革职入狱,次年正月元宵节前被抄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昔日的荣华富贵,一下变成了黄粱一梦。</p><p>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yao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因贫病无医而逝了。</p> <p>二,红楼梦讲什么?</p><p> 如果简单概括,小说讲述以贾家为首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以宝黛爱情为主线,对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礼仪、风俗,建筑,中医,园林等等从大小,点面多角度进行了广阔而深入的描写。其中并没有太宏大的情节,很多甚至都是家常闺阁琐事。</p><p> 清代学者王希廉曾评价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制世尺牍,爱书戏曲,以及对联匾额,酒令灯迹,说书笑话,无不精善;巨细无遗;色色具有;事事皆全;亦件件皆有。可谓包罗万象,襄括无遗,可谓才大如海,岂是别部小说所能望其项背。</p><p> 试想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文人墨客们留下过那么多卷帙浩繁的作品,为何唯有这一部残卷的小说派生出一门“红学”。一部作品能做到如此孕大含深,历经几百年精神和能量还能激荡不灭,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p><p> 今年春节疫情期间,难得有大块的休息时间,有幸在马兰花书社聆听大师们的分享讲座,耳边不时回荡着书友们此起彼伏的读书声,禁不住捧起最喜欢的巨著,再次走进红楼。这次读红楼,我允许自己慢下来,再慢一点,我尝试着品读红楼、细读红楼、走进红楼。</p><p> 何谓走进?就是在细节上一页一页读,而且念出声来,读完一章回,再写下本回目的重点,以及有感触的细节发现。就像品茶,观其形、闻其香、尝其味、入其醇,一共历时了八个月读完全书;通过这次阅读红楼梦,发现自己对细节更敏感,欣赏文学的口味更醇正了些。</p><p> 经典的东西都是要读很多遍才能明白,《红楼梦》尤其显著。也是因为《红楼梦》中埋伏了很多内容,只有在一遍遍读的时候才品出其中若干滋味,如果一目十行地扫过,就会遗漏最能代表《红楼梦》特性的艺术华彩。</p><p> 一部作品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储存的信息量越大,也就越能引起强烈的关注和探讨的热情。很多名人都是这部书忠实的粉丝。毛主席在长征途中随身携带的唯一一本文学类书籍,是《红楼梦》;张爱玲从小读红楼梦,并且把红楼梦的未完结,视为生平三大憾事之一。</p><p> 慈禧太后常日闲居无事,甚至亲自动手抄写过《红楼梦》。如果你也没有读过《红楼梦》,真诚推荐你看看,否则你的遗憾指数会很高,因为这真的是一部旷世奇书。无论你多大岁数,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读,在不同的年龄能读出不同的况味。</p> <p>三、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p><p> 《红楼梦》是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度凝练、回顾、总结、浓缩和艺术的表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巅峰之作,是当时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p><p> 是中国文化、古典文化、传统文化、优秀文化、高雅文化的精髓,它已经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化石和标本,这是中国任何一部其他小说难以达到的成就。 </p><p> 《红楼梦》居于世界文化中制高点的位置。大多数外国人不理解中国文化,无法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好莱坞2016年曾拍过《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在国外都比《红楼梦》有影响。</p> <p> 外国人对宝黛爱情也感动,但更多是纳闷:既然那么相爱,怎么他们生气、哭泣和矛盾比相互倾诉爱情还多?外国人拍《红楼梦》,拍成芭蕾舞剧。看不到诗意,搞笑效果倒是很强。</p> <p> 假如外国人能读懂红楼梦,就不会制造美丽的误会;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就是一个例子。他只对书中两个情节感兴趣:一、贾宝玉游太虚幻境;二、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他感觉好像人在一幢具有许多房子的院子里迷了路。</p><p> 看来他完全没读懂——当然,即使继续读上许多遍,他也未见得能懂。他如此评价红楼:“全书充斥绝望的肉欲。主题是一个人的堕落和最后以皈依神秘来赎罪。”也就是说,外国人通过翻译本读《红楼梦》,哪怕是大师,也最多读出个《肉蒲团》的深度。</p><p> 假如外国人能读懂红楼梦,就不会制造“滑稽的误会”,第一位发表红学论文的德国人郭士立以为贾宝玉是女孩。说书中的小姐们“喜鹊般谈论着无聊之事”,“毫无顾忌地发表对奢侈品的个人看法”。同时,他认为这本书“冗长乏味”、“毫无艺术性” “情感氛围令人压抑,青年万万不宜读”。</p><p> 假如外国人能读懂红楼梦,就能减少偏见和无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厚,理解中国文化中这种诗性、高雅、善良、外圣内王、特别洁净的东西;才能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逐步消除中外文化交流的障碍。什么时候外国人有了接纳和同理心,就能真正懂得和欣赏红楼梦了。</p> <p> 《红楼梦》就是人生。读一部《红楼梦》,等于活了一次,至少是活了二十年。在我看来,读书最高境界是“神会”,就是和作者能在精气神上复活交流。</p><p> 而读红楼读到深处的感觉,就是与《红楼梦》作者的一次对话,一次“经验交流”。与书中的人物在神会;通过读《红楼梦》帮助自己体验人生。自己的人生便无比地丰富、鲜活了。</p><p> 再看红楼,就像挖掘一个宝藏,作者通篇埋线机关四起的行文谋略,谁人可比?其多角度、多侧面的艺术含量和思想内涵,哪个不惊叹?《红楼梦》超时空的构思——这样开阔深遂详尽细实圆融的构思,谁能超越?</p><p> 欣喜若狂或者有小欢喜,可能在少年时不屑一顾这样的人物和情节,随着阅历的增加、人生经验的积累,给人以持续的新感悟。随着年龄增长才会惊觉:书中的这些人,这些事,根植于千百年不变的人性。这些看似随风湮灭的旧事,对于今天的我们依然有指导意义。</p><p><br></p> <p> 《红楼梦》塑造的人物最生动,展现的风俗最广阔,传递的思想最深刻,吸引的研究者队伍最庞大。曹雪芹在书中洋洋洒洒写了975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732人,无姓名的243人。堪称鬼斧神工,撒豆成兵。</p><p> 事无巨细地展现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与处事方式,她们就像我们生活的缩影。还有很多不落窠臼的经典人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好几十人这样的小人物,有的看似闲笔,轻轻一勾勒,似乎一个个宝玉、黛玉、宝钗都复活了。</p><p> 这些人物幼时看的时候,不耐烦宝玉的低声下气没有男子气概,会为林黛玉的小性着急,不喜宝钗的藏奸世故,偏爱湘云的洒脱,不解探春对亲妈的冷酷无情。</p><p> 随着阅历的增加,你会发现原来有一个地方,以前可能没有看懂,或者本以为自己看懂了,但实际上并没有。还有些情节读完好像被雷击一样,一下就被震住了。</p><p> 理解了黛玉为何动不动就哭,竟然贾政痛打宝玉也觉用心良苦,知道贾母也有不甘,也能感同身受王夫人的落寞孤寂,似乎悲悯心和宽容度也增加了,究竟是自己长了年岁,还是这原本就是作者所表达的深意?</p><p> 《红楼梦》里面大大小小的人物虽然生活在几百年前,我却觉得他们就生活在现代,就生活在我身边,他们的欢乐和痛苦,他们的迷茫和困惑,都是我能够感知的,也是能够引起共鸣的。</p><p> 读书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大部分的事情你不用自己去亲身经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世间百态,跃然于纸上,清清楚楚。当你往后余生,去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你就不会方寸大乱,因为你早已经习以为常。</p><p> </p> <p> 记得第15回秦可卿送葬这一回,中途在一个小农庄休息,宝玉看农村少女二丫头纺车,只说了一句话,就被人叫走了,后来马车上,看到二丫头正抱着弟弟和其他几个女孩说说笑笑走来。此时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她去“,但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p><p> 他只能”少不得以目相送,怎奈车轻马快,一时展眼无踪。“脂砚斋在“车轻马快”旁有批语:四字有文章,人生离聚,亦未尝不如此也。相信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有这种经历,遇见某个人,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跟他们只能擦肩而过,只能在多年后回忆往事时回望他们的背影。 </p><p> 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你在古今中外其他小说中很难找到这种感觉。</p><p> </p> <p> 这个国庆节我很有幸去北京曹雪芹故居游玩,在黄叶村沿着曹雪芹小道前行时,很多游人绕开小道,宁愿追随自然界的花花草草,也不愿意去和曹公对话。</p><p> 原本以为大假期间会排长队,结果故居的小院里人数不多,工作人员十人一组发着工作牌,懒洋洋的打不起精神。队伍里中年以上人居多,我一边排队一边默默地想:如果以后的年轻人都不再读《红楼梦》了,这究竟是他们的损失,还是曹公的遗憾?</p> <p> 四、为什么女性必读红楼梦?</p><p> 陈霞老师曾经说过,作为男性一定要读《悲惨世界》,作为女性一定要读《红楼梦》。初次听的时候没有理解,难道不读红楼梦就不配作女人?再度深层次品读红楼梦,才有点理解陈霞老师所说的意义。</p><p> 那么,女性为何一定要读《红楼梦》?</p><p> 台湾作家蒋勋曾说:《红楼梦》最大的魅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人这辈子所有的问题,在书里都有答案;而女人这辈子的难题,答案全在红楼里。”读懂了红楼梦,也就读懂了人生。读懂了人生,这世上90%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p><p> 《红楼梦》是一面镜子,可以让女性看到了自身的变化。生活,就是《红楼梦》的折射!它诉说的人情世故、生离死别、出世入世、爱恨情仇,无地域之别,永不过时。</p><p> 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于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从《红楼梦》看见自己,遇到他人。这种感觉,就像是经历了生活的风吹雨打,很多事情回过头再去看,就真的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p><p><br></p><p><br></p> <p>少女读红楼:感受贵族式的教养,感悟琴棋书画带来的艺术修养。</p><p><br></p><p> 现在的初高中的女孩子,有很多每天就像一台疲于应付考试的机器,接触不到除了课本以外更多的世界。</p><p><br></p><p> 但是那些《红楼梦》里和她们年龄差不多的宝钗,黛玉,湘云、探春却在四季流转中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春天葬花折柳,夏天碧碗敲冰,秋天赏菊吃蟹,冬日看雪联诗。</p><p><br></p><p> 她们慧眼如炬,源于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关注。生为少年就知晓什么样的生活是要为之去奋斗的,哪些是要努力的方向,这样女孩子腹有诗书气自华,能感受四季之美,洞察世界之妙。</p> <p> 青年读红楼:感受纯净的爱情的美好,觅得知音入心入画。</p><p> 很多女孩子身为“白富美”宁愿当剩女,也不愿意踏入婚姻的殿堂,她们看多了围城内的纷纷扰扰,不愿一纸婚姻束缚了自我,宁愿自己当自己的女王。细看红楼梦中,有着最为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p><p> 因为神瑛侍者给绛珠草灌溉,绛珠草宁愿把一生的眼泪,还给爱自己的神瑛侍者,这个故事是这样优美,黛玉是心思玲珑而不世故,情思纯美而尤其真挚,以其率性艳绝红楼无人能及。</p><p> 她不关心任何世俗上的荣耀得失,无意于现世中的功利消长,只一心扎进爱情和诗中无法自拔。宝玉不读腐书,无意于仕途经济,结交戏子优伶,只有她很能够理解他,同感于他的性灵和超逸。她爱宝玉,爱的是他这个人。</p><p> 她比任何人都能看到宝玉作为一个初始的不加任何前缀的“人”的好处,而不是把他放在门第、根基、家私、学问里看待和评价。这种爱情上的纯粹,最让我心动。试想,如果有这样的爱情在你身边,你还会甘愿一辈子孑然一身吗?</p><p><br></p><p><br></p> <p>中年读红楼:感受幸福和谐家庭关系,增强女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性。</p><p> 有些女性嫁作他人妇后,家庭生活一地鸡毛,婚前的甜言蜜语,变成了琐屑锅碗瓢盆交响曲;更有过分的老公家暴不断,妻子仍然为了孩子苦撑起破碎游离的家庭,所以出现了很多高考后离婚率飙升的现象。</p><p> 读《红楼梦》可以增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更透彻、更清醒的理解人生、理解人性、理解社会。在红楼梦中,可以找到一个合格的夫君的楷模:贾宝玉!</p> <p> 老年读红楼:感受生活的品质,尽享人生悲欢。</p><p> 有些老年人一退休,无所事事,与世界脱离,自己人为封闭自己,要么怨天尤人,要么倾情付出,为子女带孙子完全失去自我。有些老人作践自己,扰民做坏事,碰瓷说谎话,变成了人人厌弃的“坏老人”。</p><p> 红楼梦里的老人:最让人赞叹的是人老心不老,喜欢和孙辈们一起享受生活,活的很通透贾母;更有豁达智慧,从容应对生活的刘姥姥。如果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在生存层面挣扎的话,那么《红楼梦》里的人才是在真正的生活。</p><p> 小时读红楼,对于刘姥姥只有厌弃和鄙视,打着秋风去抢大户,粗鄙不堪还逢迎媚上,确实是条母蝗虫,也难怪妙玉连她喝过水的成窑杯子都要扔出去,连她站过的地都要细细拖了才罢。 </p><p> 后来再读红楼,尤为佩服的就有刘姥姥。她出身贫寒却生命力顽强,日子都过不下去,从不言放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舍下老脸去祈求一点生活启动资金,这种大智慧在刘姥姥身上还有很多。</p><p> 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是普天下父母的缩影,有操不完的心,有使不完的劲,为了儿女,可以逼自己做不敢、不愿、不擅长的很多很多事。</p><p> 在贾府遇难时,众亲友避之不及,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大有人在,反倒是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出手相救。 </p><p> 做人的道理,刘姥姥铭刻在心里,融化在血液里,付诸于行动上,这位为了儿女操碎了心,在生活磨砺下不失本色的老太太,在一群千金小姐的光芒下,魅力丝毫不减,所以我最佩服的是刘姥姥的善良、坚韧、知恩图报和不屈的个性。</p><p> </p> <p> 现在我通过深层次品读红楼梦,慢慢理解陈霞老师所说,女性一定要读红楼梦的深层次意义了。</p><p> 把红楼当做女性必读书的意义,从林黛玉身上就可以得出三点:</p><p>(1)守住爱情本真:</p><p> 林黛玉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刻骨铭心。爱宝玉爱的真真切切,她对宝玉的爱是从血液里流进骨子里。她会说“我为的是我的心!”她敞开了生命去爱。这样缠绵,这样至情,这样哀婉,如此纯净的爱情宣言,真是千古绝唱!</p><p><br></p><p>(2)活出诗情画意:</p><p> 在红楼中感受美好艺术,佛,花、香,茶,在大观园里感受憧憬青春儿女的成长的快乐时光,体味不同的生活方式,红楼中嵌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对联、匾额、题词。</p><p> 从中感受到了古典文学的瑰丽、精美和雅致,一个字,一个词,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从铁马秋风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所携带的信息、情感以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后的气质和光芒都是独一无二的。</p><p><br></p><p>(3)提高精神境界:</p><p> 社会上会有一种物质女,动辄炫耀自己有多富有,攀比物质上的财富,对精神上的贫瘠视而不见。林黛玉追求的是“一抔净土眼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精神世界,她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形象代表,是有温暖、有激情、有傲骨也是中国历史作品中最有灵气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p><p> 读红楼可以让女人成为淑女,出淤泥而不染,纯粹、干净、纯洁,活成大观园中青春靓丽一道风景。</p> <p>五,男性读红楼梦有何现实意义?</p><p> 中国男人读红楼梦会有什么收获,又什么提高?男性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p><p> 《红楼梦》里贾宝玉欣赏女子的青春之美、靓丽之美、境界之美、高洁之美,站在女性精神的制高点,对女性崇拜、景仰和推崇——在痛惜赏识之间能嚼出女人的干净味,生命美,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里,能充分地欣赏每个女人内在的美,尊重女性,真心爱人,这个真是不简单。</p><p> 男人读红楼,读出“责任”也更多的是担当。在家庭中男性角色缺失,这种家庭关系被称为“丧偶式婚姻”。在这样家庭关系中,女人成了钢铁侠,缺乏父亲关爱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缺乏力量感,母亲的焦虑得不到释放和调节,种种家庭的矛盾,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庭亲子关系的紧张,带来更大的冲突,造成父子关系紧张,夫妻反目,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伤害。</p><p> 男人读红楼,读出专情和真情;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没有男子,为其心爱的女人做了和尚?不知道!真的是不知道。作者借遇鸟说话,临风痴笑的贾宝玉之口,说了一遍又一遍“用清水漱了口才可说女儿……”可见,他是真正爱过女人的;所以,天下只有一本《红楼梦》,人间只有一个曹雪芹。</p> <p>结束语 :品读红楼梦</p><p> 《红楼梦》敢于直面现实的不圆满,直面人生的悲剧。作品在以繁花似锦的笔,甜蜜地写出人生的诗与远方的同时,又用饱含热泪的墨,清醒地写出了诗的毁灭和远方的消失。它撕破了传统文学里那种哄骗人的大团圆结局的伪装,成了中国古代文学里情感最厚重、思想最深刻的标杆之作。</p><p> 红楼梦中最大的悲剧人物,不在林黛玉而是贾宝玉,他的人生理想一件都没实现,他亲眼看到姐妹们一个个走向人生的悲剧,而他却无能为力,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作者在贾宝玉身上体现的对人生、对生活那种感伤不是常人能理解的。</p><p> 曹雪芹正是通过这一人物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苦闷,最后走向毁灭,这是真正的悲剧。红楼梦虽然是悲剧,虽然他毁灭了,但是从作者来说,从曹雪芹的观点来看,从贾宝玉的这个眼睛里来看呢,我心爱的人虽然都离开了,但是还是值得来,值得过,值得回忆,值得歌颂,值得描写,值得留下。 </p><p> 世事茫茫,不妨放一本《红楼梦》在行囊,黑暗里,它是萤萤的一束光,帮你照亮前路,也点亮心间。</p><p> 亲爱的书友们,不知道您和《红楼梦》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和记忆,又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呢?或者你又最像书中哪个人物呢?</p><p> 以上与大家交流的是自己一点浅薄的想法,仅仅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p> <p>书友们对祁惠老师《同赏红楼一梦,共读文化经典》红楼专题分享的感悟心语</p> <p>陈霞老师赞赏👍👍👍 </p><p>🌹🌺非常感谢祁惠老师情真意切的分享🎉🎉🎉</p><p> 忧伤也是知识</p><p><br></p><p>祁惠老师辛苦了!</p><p> 红楼主播说红楼,玲珑月下玲珑心,借得飞雪净乾坤,觅来知音梦中人🌹 🌹 🌹 </p><p><br></p><p> 看出来祁惠老师对红楼情有独钟,听出来祁惠老师对红楼存万千感慨,感觉出祁惠老师对红楼梦的一生亲缘。哪里去找现代淑女?祁惠便是;哪里去找红楼知己?祁惠就是。冰清玉洁,口齿噙香,一本书,讲得这么好,为祁惠喝彩!👍 👍 👍 </p><p><br></p><p> 感谢她连日来的全心付出!感谢她对《红楼梦》这部巨著深掘细挖的研读,感谢她在重温经典作品的分享中,让我们又一次见证了伟大作品的悲剧美。</p><p> </p><p> 黛玉为什么要葬花?“祭饯花神”第二十七回是书眼。 </p><p> 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这种“伤感”并非大观园中的个别行为,“即尚古风俗”。说明古人“埋香冢泣飞燕残红”已是传统。林黛玉乃葬花群里代表一个。</p><p> </p><p> 贾宝玉为何要为晴雯喋血?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誄》可谓挽歌。 </p><p> 宝玉这个护花使者,闻晴雯死讯,伤之深,哭之疼,字字滴血:“人语兮寂历,鸟惊散而飞” 誄文写毕已是血泪沾襟,笔枯墨尽。可知,晴雯之屈死,是花落水流红的另一个代表人物。</p><p> </p><p> 中国5千年文化中,芙蓉指代美人。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青春女儿比作“芙蓉花”,暗含对落花,生命,春天,一切美好消失的哀叹!作者一句“冷月葬花魂”系了这个悲剧的锁。</p><p> 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里喝酒,玩闹,那是一个乱哄哄的场面,但是,贾宝玉却无端唱起了《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此乃悲怀自遣,人类潜意识的惆怅啊——特别 “黛玉焚稿”“宝钗成婚”章节,其大热闹中的大悲凉,怎能叫人不恓惶?</p><p> </p><p> 所以,尼釆告诉我们:忧伤是知识,而且,是更重要的知识。“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人生再繁华,青春再美好,爱情再忠贞……终将留不住,人只能把美和永恒留在灵魂里。</p><p><br></p><p> ♥ 谢谢主播祁惠,因为她的精彩分享,也因为她的红楼情缘,让这个平常的初冬之夜,显得如此不平凡 [月亮]</p><p> </p><p> 2020.11.14于昌吉</p> <p>红楼感悟书友心语:</p><p> @月玲珑 @姚婧~身心灵健康管理师 感谢这几天的用心播报在群里掀起了读红楼、品红楼的热潮。</p><p> ~书友~张华</p><p><br></p><p> @月玲珑 红楼无法超越的经典看着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听着如泣如诉的《枉凝眉》把热爱红楼70后的我又拉回那个时代重温了一把《红楼梦》。</p><p> ~书友~慧忆</p><p><br></p><p> 忆重温经典,提升学习力,做为普通人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跟随月玲珑和姚静二位老师的主播在红楼月里对这本历史性贡献的巨作巜红楼梦》再次学习领悟思考。</p><p> 谢谢玲珑,姚婧老师带着书友在巜红楼梦》这本审美的教科书里,走进大观园,听最悦耳的音乐,读最有韵味的诗词,看最宏达的建筑,赏最美的人物形象,来一次红楼畅游,充实自己的生活,滋养我们的心里路程!</p><p> ~书友~成诚</p><p><br></p><p> 新的主播又是一个精英组合,每个主播都是那么优秀,每天关注马兰花听书友诵读经典向优秀的老师们学习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谢谢主播的精心编排,辛苦了 </p><p> ~书友~ 青山诗客</p> <p>陈俊感悟分享:</p><p> 难忘的红楼之夜</p><p><br></p><p> 聆听了祁恵老师今晚的讲座,久久不能回神!人生一梦,感慨万干!</p><p> 今天的讲座非常精彩!</p><p> 巜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无论从建筑、服饰、诗词、生活方式、人物形象等都展现了美《红楼梦》更是一部审美的教科书,作为普通人的我读这本具著有惆怅、有迷惑、更多的是敬畏之心....</p><p> 祁惠老师从不同年龄段读《红楼梦》的感悟讲的非常精彩,在书中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仰和精神,以平静的心态提升有质的生活!</p><p> 读书不在于量,而在于其精读,祁惠老师《为什么读红楼梦》的讲座使我很受益,只有物质基础、情感依靠和精神支柱这三种因素相对等,每个人的幸福指数才能提升!</p><p> 我想弱弱的说一句 《红楼梦》是一部潜下心来细读精读不断思考提练心境并记录美和永恒的书!</p><p> </p><p> 致谢祁惠老师!🙏</p><p> 陈俊2020~11~14于珠海</p> <p>玉梅书友感悟分享:</p><p> @月玲珑 刚爬楼听完你的讲座,真棒!《红楼梦》看似是一场泪洒书画的儿女情长,其实则包罗万象。它对细节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对环境的概括,都烙进每一位读者的脑海中。跟四大名著中其他三本书不同的是:《红楼梦》主要写的封建社会四大家族中的盛兴和衰落,尤其在封建社会中宝黛一段让人悲痛欲绝的悲惨爱情故事,我看一遍就得哭一遍。</p><p> 听了祁惠老师的分享,书中的人物形象、场景布局、诗词歌赋还能历历在目。尤其书中的人物还在跳跃、舞蹈。但当我一想起他们的结局,就忍不住想潸然泪下。</p><p> 只好庆幸我们生长在一个好时代吧!谢谢分享,辛苦了。[玫瑰][玫瑰]</p> <p>祁惠老师婆婆和母亲逾古稀之年,聆听《同赏红楼一梦,共读文化经典》讲座的感悟心语。</p> <p><br></p><p>有才女子才情显</p><p><br></p><p>婆婆妈妈齐助阵</p><p><br></p><p>书香世家品书香</p><p><br></p><p>红楼月里品红楼</p><p><br></p><p>神州大地红楼热</p><p><br></p><p>尽在玲珑说红楼</p><p><br></p><p>祝福有福有才有爱的</p><p>月玲珑 [强][玫瑰]🙏[微笑][拳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