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古人云: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p> <p> 11月24日,初冬季节,寒意满园,高安市第十小学却如火如荼地举行着一场德育教研盛宴,温暖着师生们的心田!高安市教研室付雪莲主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刘鸳鸯老师、高安十小邹娅青校长,瑞阳实验学校卢慧老师以及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观摩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教学研讨分教师技能竞赛及点评两部分展开。</p> 精彩纷呈,亮点凸显 <p> 我们时常把“时间”挂在墙上,或者戴在手腕上是不是就真的和时间交上朋友了呢?由高安市第十一小学陈娟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我和时间交朋友》,拉开了此次教研活动的序幕。陈老师猜谜导入引出时间的宝贵,从明理到导行,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她让孩子们在做小法官们的同时审视自己平时的做法,努力做到“知行合一”。班级小剧场,启动智慧团和小小辩论赛重在引导学生“巧安排,分主次”。最后用“合理安排时间我在行”进行课堂效果检验。陈老师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观点和想法。</p> <p> 高安六小的罗伟老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设图文并茂的情境,采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各具特色的小组分工,设计激励士气的口号,用有趣的课堂PK活动让“垃圾分类”内化成新知。在了解了垃圾的分类和意义后,罗老师设计了“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师评中,罗老师还着力“家国”情怀的渗透,相信四(2)班的环保小卫士们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p> <p> 三小徐嘉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119的警示》,在展示一组惊人的火灾事故数据后,徐老师情景再现,“师生连线”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报警。徐老师选取的生活情境——明明和伙伴被火所困,贴近学生生活,切入实际,学生无论思考还是演示,表现大胆、毫无拘束感。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贯穿始终,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如何正确使用毛巾自救”的动手操作和口诀,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妙趣横生。徐老师的设计环环相扣,整堂课娓娓道来,真正发挥了教师指导者、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p><p><br></p> <p>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提倡百善孝为先。来自二小的熊婧琼老师,是一位感染力极强的老师。她由感人至深的沙画故事——《天亮了》的创作背景导入,以“父母多爱我”的不同读法为主线串起整堂课。孩子们从《妈妈喜欢吃鱼头》的情景中感受妈妈的爱,在《一封信》里聆听“爸爸的心声”,围绕生活中一些典型的事例,展开小组讨论。一段段感人的小视频,一张张平凡却动人的照片,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父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熊老师的设计深入浅出,使感恩这种抽象问题具体化。在回报爱中,孩子们用自己对父母的爱点缀爱心树,让已是光芒四射的课堂又亮几分。</p><p><br></p> <p> 荷岭的郑佩茹老师为同学们带来的小闹钟开口说话了,一阵婉转动听,使人沉醉的歌声中我们迎来了她的《做学习的主人—我和时间交朋友》。和陈娟老师一样,郑老师让学生变身一个小法官,分析图中的小朋友是否能和时间做朋友。小结时,郑老师注重以评代讲:引导“巧安排,会规划。”“重要事,需先做。”“专心做,效率高”。通过读小丽的故事来揭示“时间的奥秘”,“我和时间有个约定”,帮助君君合理安排时间。唯有坚持才能看到希望,在“守约定,天天做”中郑老师告诫学生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毅力和耐心,使学生努力成为学习的小主人。</p> <p> 来自伍桥中心小学的黄茜老师上的同样是《安全记心上之119的警示》。黄老师以猜谜导入,让学生看视频谈感受,紧扣重难点创设情境“小马虎脱险记”。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同学分成红蓝两队,以贴消防装备的奖励机制,极好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选择正确的逃生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和判断中习得妙招。“生生合作拨打119电话”环节,老师还关注到了法治教育,告诫学生“随意、谎报火警”属于违法行为。在畅谈收获中,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小小消防员”的作用,关注消防,珍爱生命。</p> <p> 最后一堂课由建山镇中心小学的游清莲老师带来,游老师依据课程标准,着眼于课堂上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落实,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小组讨论如何注意交通安全,引出“平安出行小警示”。通过“分析图片”,“考一考”和“情景模拟”,让学生初识交通法则,认识交通标志;通过观看视频、知识链接以及对酒驾说“不”警示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增强平安出行意识,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p> <p> 7位参赛教师风格不同,特色各异,教学设计各有千秋,课堂演绎独具匠心。精湛的课堂教学手段,精心的教学环节设计,精彩的课堂呈现,充分展示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同时展示老师不约而同地将活动性和实践性融入课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听课教师们提供了范本和借鉴。</p> 高屋建瓴 指引方向 <p> 听课使人开阔眼界,评课使人明确方向。</p><p>活动第二阶段,高安十小邹娅青副校长和瑞阳实验学校卢慧老师对7堂课分别作出了精彩的点评。</p> <p> 邹娅青校长将七堂精彩纷呈的课堂形象地比作枝枝梅花,给寒冷的冬天添上了几许色彩与幸福。她用“三准”和“四心”对第1、2、5堂课做出了细致的点评。</p><p>“三准”即教学目标定位准,情境材料选用准,教师教学理念准。</p><p>“四心”:教学层次用心,设计活动精心,整合资源匠心,激励学生信心。</p><p>同时她向上课老师提出了三点建议:1.教师课堂不能脱离文本。2.设计活动要精简有效。3.要关注细节,时间安排要合理。</p><p><br></p><p> 随后,在座老师欣赏了卢慧老师的精彩点评。卢老师善于挖掘课堂的闪光点,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师学法指导流利准确地对四堂课进行了点评,并逐一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结合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她指出“道德与法治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全人格,成为身心健康的孩子”。</p><p><br></p><p> 活动最后,教研室教研员刘鸳鸯老师进行总结,她强调了五点:</p><p> 一、剖析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提醒教师关注“法治”教育。</p><p> 二、教学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抓住德育落脚点。</p><p> 三、要遵循螺旋式上升的编写原则,整体把握全册教材。</p><p> 四、注重生活性,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创造新的生活,注重指向价值的探究;</p><p> 五、树立全科观念,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教材为基点,以德育为目标。</p> <p>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随着此次教研活动的结束,听课教师们心里也收获了一份充实的感动。相信有了此次教研的智慧,高安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之花也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