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在青甘大环线(上)

老猴

九月中上旬,一拨被新冠疫情憋坏的老友,趁国内一些景区解封开放,相约走一趟近些年有点火爆的青甘大环线,去领略大西北的壮丽风光和探寻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家说走就走,经过前期准备、拟定路线,风风火火的启动了这次行程。<br> 我们16人团队分两个批次出发,一组先期驾车自昆明—四川—青海;另一组从昆明直飞西宁,机场取车,然后两组人汇合,开启青甘大环线自驾游。 寻迹宗喀巴 抵达之日运气不错,飞机提前落地,天气晴朗。在机场顺利取到网上预租的北京Bj40吉普。到了西宁,有不去塔尔寺就算白来西宁之说。一看时间尚早,决定从机场直奔30多公里外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游览青海名刹塔尔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宗喀巴佛40岁塑像</h5><p>塔尔寺为纪念藏传佛教一代宗师宗喀巴而建。他1357年生于青海湟中县,藏语称湟中地区为“ 宗喀”,故尊称其为宗喀巴。他年幼出家受戒,从噶当派僧人顿珠仁钦于甲琼寺。十六岁进藏深造,在前后藏各地投师求法,在噶当、萨迦诸派大师指导下,系统研习近二十年,造诣颇深,同时讲经传教,著述颇丰,声名鹊起。</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依枯(宗喀巴佛)殿</h5><p>他锐意改革,推陈出新,革除陋习,严明戒律,1409年初在拉萨建立甘丹寺,正式创立格鲁派(黄教)。后其法嗣继承者们,弘扬光大其衣钵使黄教逐渐成为在西藏地方执政的教派,并在蒙藏地区广泛流行。宗喀巴在藏传佛教界乃至世界佛教界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历史地位。至今西藏、青海、内蒙、甘肃、北京等地的喇嘛寺院里,都有其塑像。在塔尔寺几乎每间殿堂均能看到宗喀巴涂金塑像、唐卡、壁画和酥油花。</p> <h5><b>▲保存有纪念宗喀巴出生地大银塔的塔尔寺主殿大金瓦寺</b></h5><p><br></p><p>塔尔(儿)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据传,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其母亲盼儿心切,让人捎信和一束白发,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修行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一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地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1379年,其母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p> 此塔就是现存于塔尔寺主殿大金瓦寺内大银塔的雏形,塔尔寺由此得名;也是宗喀巴的诞生地。 <h5><b>▲大金瓦寺院门外欲进殿参佛的藏族妇女由于有法事不得入内只能门外匍匐祈愿</b></h5><p><br></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数百名喇嘛聚集大金瓦寺殿前拟做大型法事活动</b></h5><p><br></p> <h3 style="text-align: left;">建塔181年后的1560年,才有禅师于塔侧建一座禅房。又17年后的万历五年,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h3> 随后以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为代表的历代达赖、班禅等的倡导主持下,信众的人力财力鼎力相助,清朝皇家的支持,塔尔寺发展很快,逐渐形成后来的规模。新中国成立后,塔尔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投入资金维护。 <h5><b>▲塔尔寺最大的藏式建筑大经堂内部,可以同时容纳1000多名僧人诵经念佛。</b></h5><p><br></p> <h5><b>▲大经堂收藏有国宝级的佛像、经书、唐卡等;精美的壁画、堆绣把殿内装饰的富丽堂皇。</b></h5><p><br></p> 塔尔寺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其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蔚为壮观的藏汉艺术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600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象征释迦摩尼佛八大功德的如玉八宝塔</b></h5><p><br></p> 塔尔寺还是座佛教文化艺术宝库,收藏有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其中以各殿内装饰的堆绣、壁画和酥油花最为著名,被称为该寺艺术三绝。 无论是佛教徒来寺瞻仰朝拜,还是普通游客来寺观光均会被塔尔寺悠悠640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汉藏结合的建筑风格,精美的艺术宝藏,宗喀巴大师的传奇人生等所折服。 翻赿达板山 次日我们沿着西张公路即G227前往张掖。一早平时干旱少雨的西宁淅淅沥沥下起了雨,所住酒店老板劝我们G227下雨天容易塌方,最好莫走。但改行程又很麻烦,我们还是决意上路了。 <p>G227是青海通往甘肃的交通要道。古为丝绸南路之西平张掖道,自西汉以来,几易沧桑,几度兴废。秋风习习,细雨绵绵,呼吸着带着露珠的清新空气,行驶在祁连山坳的盘山道上,山峦叠嶂郁郁葱葱,与印象中的青藏高原似乎不搭,不时梯田、村庄、小溪和路边野花从眼前划过,雨中的田园风光别有一番韵味。</p> 达坂山南侧的大通县为青海省重要的春小麦生产基地。山间云雾缭绕,森林繁茂,农田黄绿相间,小村庄影影绰绰,黑泉水库景色迷人。 在青海高原的众多的山峦中,祁连山支脉的达坂山只能算小个子,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达坂山声名显赫。 <p>穿过一度是全球海拔最高的达板山隧道就抵达海拔3900多米的达板山垭口,这里地处青海省大通与门源两县的交界处,地势较为开阔,搭建有观景台、栈道和停车场。吸引众多游客在此小憩和观景。(上图源自网络)</p> 站立观景台上,举目远眺,达板山北侧宽阔的门源浩门河谷全部种植着小油菜,国内闻名的百里花海已是花谢结籽,黄澄澄一片,可谓:田畴泛金光,菜籽溢满香。 远处云山雾罩,难现真容,近处的山坡上绿草灌木丛生,牛羊穿梭其间,展现出美丽动人的达坂雨后田园牧歌秋景图。 阴沉沉的天气难掩南来北往游客游玩的兴致。我们也兴高采烈的纷纷留影纪念,拍下我们来青海后的第一张“全家福”。 翻过达板山,继续沿G227向西北方前行,不知不觉跨进了甘肃省,此后几天我们要在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循着古人足迹,边欣赏大好河山,边身临其境丰富历史文化知识。 <p>匆匆与河西走廊重镇武威擦肩而过,来到祁连大草原。祁连草原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丽的第六大草原。</p> <p>祁连山和焉支山黛山连绵,放晴的天空蓝天白云秋似春,广袤的草原铺展开千里碧毯,蜿蜒流淌的小河,成群的牛、马、羊,牧民的蒙古包、毡房点缀其间,这醉人心脾的草原牧歌画卷,让人流连忘返。</p> 欣赏着这美丽如画的风景,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这里曾经是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洒满了无数大汉将士的鲜血和掩埋着他们的忠骨。当年这里可是不可一世的匈奴人的牧场,彪悍的匈奴骑兵由此频出、屡犯大汉疆土,烧杀掠抢。 惟汉武大帝雄才伟略,大将军卫青和天才少帅霍去病等率部血战匈奴,打得敌军丢盔卸甲,最终匈奴分崩离析。河西走廊归于西汉,继而汉帝国开疆拓土,并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开辟了通往西亚乃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从此这片疆域就未离开过中国版图,古四郡也发展为今日黄河以西同名的四个现代化城市。 艳冠天下七彩丹霞 <p> 依依不舍地离开祁连草原赶往张掖,欲能观赏到七彩丹霞日落。但末遂人愿,到景区时巳闭园谢客。只能在外围欣赏一下丹霞黄昏,来日美景可期。</p> <p>位于张掖临泽县境内的丹霞地貌奇观以面积博大,场景壮观艳丽,气势恢宏著称。</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卧虎岩</b></h5> <p>它属于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又有独具特色的七彩丘陵,其色彩灿烂、观赏性强、面积开阔,冠绝天下,被誉为“彩色丘陵中国第一”。</p> <p>整个七彩丹霞景区东西长45Km,南北宽约10Km,平均海拔1850米。现开放游览区域约1/10,有7个观景平台,分北、东、西三门进园,分三个档次乘区间车循环沿环保栈道游览4~7个观景点。我们是住在距西门约600米处民宿客栈,一早开园便从西门入园参观。我们多数认可要较充分欣赏这天下奇观,多花200多刀参加所谓精品游物有所值。可以较全面游玩七个观景点。</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布达拉宫</b></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卧龙谷</b></p> <p>虽然,对七彩丹霞之美早已耳熟能详,但真正身临其境,还是被其惊世之美所震撼。辽阔的群山连绵,层理交错、气势磅礴,色彩斑斓,赤橙黄绿青蓝白,顺山势起伏如波浪翻腾,或从山顶斜插山角,仿佛大自然之手打翻了调色板涂抹于群山之上。</p> <p>在晨光映照下,犹如群山披上了红色纱质裙装,熠熠生辉,色彩缤纷绚丽,美不胜收,幻似人在画中游。</p> 第七观景点是景区内唯一开放的峡谷景观,铺设有约1000多米观光栈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雄</b><b style="font-size: 15px;">鹰问天</b></h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b>仙人点赞</b>👍</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b>金蟾拜佛</b></span></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悟空问道</b></h5> 倘佯于百丈深的红色岩壁陡峭的峡谷之中,造型奇幻无穷的岩石令人脑洞大开,仿佛来到了童话世界。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秘境佛塔</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藏经阁</b></h5>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此神奇,造就了犹如仙境的张掖七彩丹霞,来过就不曾离开。 西陲锁钥嘉裕关 惜别张掖,继续沿河西走廊前往敦煌。沿途均为河西走廊里最大的地级市酒泉的辖区,为了赶路只能透过车窗遥看这座历史上沧海桑田的四郡之一;如今承受着国家复兴重任的工业城和航天城,直奔河西走廊中部—嘉峪关而去。 进入嘉峪关市区,已是午后,大家都有点饥肠辘辘,按七彩丹霞导游小伙的推荐,找到小党烧烤城,撸串、醪糟蛋汤、凉拌沙葱、烤馕下肚,那滋味至今想起还口水直咽。饭后赶往嘉峪关关城,由于还要前往敦煌,时间来不及进入关城景区参观,我们只得找了两个野导带着外围参观了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和长城第一墩。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祁连山下嘉峪关关城</b></h5><p><br></p>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要冲,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素有“边陲锁钥”、“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汉匈大战之后,河西走廊纳入中国版图,几经朝代更迭至宋元,丝绸之路主要来往于敦煌玉门关方向。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只起稽查行人的作用。明代吐蕃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为加强西北边防,1372年大将军冯胜在此修关建城,此后断断续续修筑168年,并修筑关城两翼长城,每五里设墩台一座,成为较完备的防御城堡。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p>随着明代筑嘉峪关,玉门关逐被废止。嘉峪关成为从哈密入河西走廊和西域贡使前往明王朝唯一的法定路线。嘉峪关也成为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明代万里长城的重要战略支点, 是现存长城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和凭吊古迹、回望历史、学习长城文化的基地。</p> <p>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四十五度的黑山北坡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垂悬臂膀,因而得名“悬臂长城”。</p> 悬臂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南面的断臂长城形成拱卫之势,共同扼守黑山峡口。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次年完工。 悬臂长城气势雄伟,有“西部八达岭”之称。 <h5>▲<b>悬臂长城内黑山之顶的观景亭</b></h5> 黑山南坡当地群众为纪念李涵将军修建的仮断臂长城。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似烽火楼)。长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之上。 长城第一墩景区自然景致壮观,东临酒泉,西连荒漠,北依嘉峪,南望祁连,讨赖河水滔滔东去。 景区面积约3.22平方公里。景区包括长城第一墩、讨赖河滑索、讨赖客栈、天险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内容。 <p>讨赖河深达数十米的悬崖式河岸,形成抵御吐蕃军入侵的天然屏障。在此又构筑起嘉峪关长城,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p><p>结束嘉峪关走马观花般的游览,继续沿河西走廊向敦煌进发,路过重镇瓜州时,夜幕都已降临,买了有名的哈密瓜和甜瓜,不敢久留继续赶路。</p> 敦煌探秘 <p>  抵达敦煌吃了顿便餐,入住鸣沙山下的莫沙客栈已是晚11点多,赶快洗洗睡下。明天我们要停下前行的步伐,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 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游览一天。</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宕泉河谷的石壁上洞窟密布</b></h5><div>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后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b><br></b></div> 一早我们按景区安排在莫高窟数字中心先观看两部3D和球幕电影,电影由中外敦煌学专家和电影工作者共同精心创作完成,较为系统的介绍了莫高窟长达千年的石窟建造史;展现了精湛的 建筑艺术、 彩塑艺术、 壁画艺术和无与伦比 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 科技价值。为接下来的实地入窟参观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区间车驶入莫高窟,三危山下、鸣沙山畔,宕泉河谷的石壁上洞窟密布,令人震撼。 进入景区在专职引导员带领下,进洞参观现开放的、有代表性的八个窟,包括九层楼、三层楼、藏经洞(17窟)等。 听着导游娓娓道来的生动讲解,细细品味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自窟顶到四壁的绚丽壁画,人物形象从“肌肉男”到清秀廋粼到丰腴华丽,仿佛来到艺术衍变,工匠们所描绘出的佛国世界。 <h5>▲<b>三层楼是莫高窟为数不多的窟中窟</b></h5> <h5>  ▲<b>17号窟—藏经洞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位于16号窟北侧甬道,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被王道士无意间发现,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外国强盗式考古人、探险家掠夺。</b></h5> <h5><b>  ▲莫高窟的标志之一九层楼,窟内有国内第二大坐佛</b><br><br></h5> 进窟参观毕,一行人无不被这座享誉世界的佛教文化艺术宝库和搏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所震撼与骄傲;对掠夺我艺术精品和价值连城历史文献的强盗行径所切齿;对付出毕生心血保护莫高窟的几代人由衷钦佩和致以崇高敬礼。<br> <p>参观完莫高窟,返回莫沙客栈,抓住难得的午休时间,好好放松了一把,也可避开烈日炎炎,以备下午畅游鸣沙山月牙泉。</p> 下午5点,烈日西下,我们前往有“沙泉共生,山水共存”的独特地貌,誉为“天下奇观”的鸣沙山月牙泉游玩。 进入景区还是被眼前的热闹场面给震住了,可能是这里风景独好;或是疫情之后的“报复性”旅游热,天南地北的游客蜂拥而至,到处熙熙攘攘。单是那骆驼队的阵势足可以让作古的商队汗颜。 <h5>▲<b>足可以让作古的丝路商队汗颜的骆驼队列</b></h5>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 千百年来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有“沙漠第一泉”之称,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漠别寂寥 落日依旧圆</b></h5> <p>时间过的飞快,敦煌三宝(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游结束啦。明天就要前往柴达木盆地,欲知更多精彩,请关注下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