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p><p><br></p><p>领袖的号召,让青年学生离乡背井,奔向“广阔的天地”,满怀的激情要与泥土一起发酵,酿成醇香的美酒;青春的汗水要与田野合鸣,奏出时代的交响。</p> <p>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还在行进中的你我也许浑然不知,当你走过这段路程,停留在人生驿站歇脚回望的时候,才会感觉曾经的走过是多么的不容易。何尝不是呢?</p> <p class="ql-block">回想起那五十年前的蹉跎岁月,就会流出心酸的眼泪,岁月是跨越历史长河的使者,五十年弹指一挥间。</p> <p class="ql-block">一场轰轰烈烈 激情满怀的知青运动,在一代人两鬓霜白,跌宕起伏的人生旅途中走过半个世纪,对于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代,老三届的知青青春回忆,永远是在理想 激情 迷惘与徘徊中跋涉。</p> <p class="ql-block">这是初中时代。1966年未,全国掀起学生革命大串联运动。我们也在其中参加了革命大串联。我们去了沈阳,大连,北京那时是头脑发热的年代。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p> <p>1968年9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去相馆照的相。</p> <p class="ql-block">同学情是一道彩虹,无比美丽。没着彩妆,却比芙蓉艳。泛黄的相片是友谊的见证,青涩的面容是我们共同的记忆。</p> <p>青葱岁月,英姿飒爽。军装、袖章、胸章、宝书、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特定标配。</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扬老师。那时的你,那时的我,天真、纯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开怀大笑,在无忧无虑的时光里悠然自得……。</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6年冬文化大革命大串联我们去大连时在劳动公园照的照片。留下了宝贵的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1968年秋,刚下乡的时候父亲在交通局当局长。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新宾红庙子老戏场五七干校参加劳动。之前我们家生活条件非常好,妈妈有工作,爸爸的工资是83,妈妈是53。爸爸被打倒成了走资派。走资派的工资就给生活费,我们家的生活急剧下降。</p><p class="ql-block">我下乡的时候是背着沉重的包袱,是黑五类,心情非常的糟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农村去不习惯呢,1968年当时农村还没有电灯,点的是洋油灯。别提有多么的难受,没干活儿就已经哭得一塌糊涂,当时是妈妈陪着我做的大卡车,随着县里的知青办领导送到农村的,妈妈走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孤独无助。这时候我才意识到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妈妈,当了一名知青。爸爸当时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我走的时候没有看到爸爸。离开了弟弟妹妹们。还好我有我的闺蜜蕴华姐姐。我俩一块儿下乡的,我俩在那个时候可以说是同命相连,形影不离。度过了难以忘怀的艰难岁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日子看到网上连续登载关于知青下乡的事情,回想起我当时我的心情,心里乱七八糟的,久久不能平静。</p><p class="ql-block">在当时也没有回城这一说,在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不在城里吃闲饭。现在想一想有那段心酸的经历,我还感到高兴。我曾经经历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这也是人生的一段历练和回忆。</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看知青题材的电视剧,在看过的电视剧中,但凡知青题材的影视剧总穿插着酸、甜、苦、辣的爱情故事,如《孽债》,《知青》,《蹉跎岁月》《北风那个吹》,《血色浪漫》,《今夜有暴风雪》等。对于有这段经历的我,很是感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p> <p class="ql-block">在平顶山杉木场期间,我和右派夏金德在羊圈里出羊粪。他是在沈阳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杉木场的。非常有文化,有知识,那时他们家院子里有李子树,非常好吃,我们经常上他家吃李子。他家里的书也非常多,我们经常去他家找书看。从那以后,我就爱看书了,他的知识非常渊博。我们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在农村是没有大米的,我看他的身体不太好。我给他送去了一饭盒大米,他感动的流下了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说:《我从来就愿意别人能用我点什么和做点什么,那样我的心情就会感到愉快,当时本想不收,爱与情面无法拒绝,使我终夜难安,孤寡病弱的晚年人,是不能也不应该接受人家恩惠的,朝不保夕将如补报,这也许是我的个性吧,请谅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下乡青年和沈阳青年在一起是一个食堂,村里派一个是大队书记的儿媳妇儿给我们做饭。沈阳青年特别能抢着吃饭,有个青年叫李荣华。他说,毛主席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我说拳头里面出政权。这个靑年带个八角帽。特别爱打架,我们早就听说,早有耳闻,我们都怕他。在当时沈阳青年非常的不听话,村里有个鹅子嘎嘎叫个不停。沈阳青年拿个镰刀就把脖子给砍下来了,装在旅行袋里拿回去炖着吃了。在当时这样的事情有的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被分配到老乡家。我们小队的柳会计问我们,是愿意要生活好的呢,还是要环境好的,我们说要环境好的。结果他家条件好,但吃的不算好。我和蕴华姐姐就在他家的北炕住了,我们俩在一起相依为命。我们谈天说地,姐姐有水平,文笔好。会拉小提琴,有内秀。向姐姐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填补一下我内心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走的时候妈妈给我拿10块钱十斤粮票,我就到供销社买饼干吃。</p><p class="ql-block">回想起当年早上,天还没有亮,当时生产队是组长领着我们劳动,我们起来洗漱照镜子都看不见人,天还没有亮我们就下地参加劳动,干不动活啦,是产地烈日炎炎太阳晒的地非常热,锄头下去烙不动。别人都锄完了,我还没有完。越干越不想干,越干越干不动,就想回家,想家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次敲锣打鼓接红宝书,《毛主席著作》我们兴奋不已,那是最开心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那年的那月二月二龙抬头。我从乡下回到家里。看到妹妹们喝的是大米粥,吃看猪爪。我就哭了,你们吃的多好啊我在农村吃不着。致今想起来这件事心里就酸酸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父亲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工资就给生活费,我们家10口人。还好妈妈有工作,我们的生活急剧下降,我跟农村回来跟妈妈要钱要买大边鞋,当时家里生活困难,姐妹多妈妈没有给,我哭了半天。当时我是不懂事的,现在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那年那月,我看到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就像我当时一样。后来调到了城郊公社达子营大队。辗转又调到了永陵公社第五小队。1971年我参加了工作,在永陵二中工作,七二年调入邮电局工作至今已退休。</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重温重忆那段岁月,会重新闪现出新的认知与感触,这就是岁月的使命,这就是时间的承载,这就是历史对事物认证的逻辑。</p><p class="ql-block">那是一段有着厚重历史承载的难忘岁月,那是一代人用青春与热血向祖国奉献的忠诚,一切总是在回忆的海洋中漾溢,今天让我们在拼搏奋斗的岁月,再细细品嚼出它的醇厚与浓香。</p> <p>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段岁月,一片真情。这是下乡时回来的时候照的相。</p> <p class="ql-block">在农村的几年里,虽然吃苦不少但也让自己成长了。作为历史中绝无仅有的特殊一代人一一知青中的一员,我们见证了那轰轰烈烈上山下乡的激情似火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回忆知青岁月,也是给曾经历过那段青春岁月,现已步入暮年的人们一个倾诉和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知青当年的经历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而每个故事都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记,虽然那个年代已渐远,但却给我们这一代人刻下了深刻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我和蕴华姐姐在平顶山杉木场度过了难忘的时光。我们俩在一个炕上睡觉一起吃饭。蕴华姐姐的文化高,是老三届老初三。我们俩在那借的书看,从此我就爱看书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大队安上了电灯。我特别爱听这个主题曲,我们杉木厂二队是守着国道旁,夜晚都上国道遛弯儿,唱这个主题曲。有苦,有累,酸甜苦辣,但也有快乐。这一生当中是难以忘怀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人都这样,不管是什么背景,都得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扎根农村开花结果。</p> <p>那时的我们是那样的纯洁,相互照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p><p>患难中的友谊至今延续,不时地相聚。花季少女渐渐进入两鬓斑白的老人,我们以良好的心态,认真对待生活的每一天,对苦尽甘来的今天非常珍惜!</p> <p>这是我们下乡的姐妹,她在平顶山杉木场三队。她叫杨玉珍,现已退休。</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1日我和同学刘建安去了我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青年点儿。第二故乡。平顶山杉木场。一路上,公路两边的绿荫一直伴我们前行。公路如玉带般蜿蜒向前,林带呼啸着向身后飞速退去。</p> <p class="ql-block">展开时光轴,那是1968年9月伴随着全国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的大潮,我们登上了解放牌敞蓬汽车,告别了家乡、父母、兄弟姐妹,来到了平顶山公社杉木场大队,从此我们便成为了一名知青。</p> <p class="ql-block">50年的离别,50年的思念……回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亲切。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桩桩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坐车颠簸。忘了疲劳,50年,头一次回到第二故乡。我们下车歇会儿合影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知青岁月,重返第二故乡,眷恋杉木场的热土,感恩父老乡亲。终于,就在今天,我们回来啦!平顶山杉木场,我也是您的孩子啊!您也如同我的母亲一样!</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下乡时前期在青年点,后期被分配到老乡家,青年点儿也不见了。过去的老房子已经不见了,他们住进了新房子。现在的杉木场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们都富起来了。</p> <p>我们要去了平顶山杉木场三小队王队长家。</p> <p>我们和老队长夫妇合影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知青返城后,我们很快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和中坚,不可否认上山下乡那段历程和知青经历,为我们日后工作奠定的坚实基础。</p> <p>知青们,这个约定你千万不能忘!否则…一眨眼,五六十年过去了,往事如烟但并不如烟,往事既堪回首又不堪回首。在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想起许多事,会想起许多人,会想讲许多话,但又觉得尽在不言中。</p> <p>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代知青已经步入老年,回想起我们五十年前的那段岁月,仍令人魂牵梦绕。尤其是我们经历过的人生,仍散发着弥久的温馨。</p> <p class="ql-block">知青朋友们,你不要老得太快,我们真应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充满自信地再活上五十年!</p> <p>想起往事,思绪万千……</p><p>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约定,叫“不要老得太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