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部、高黎贡山西南麓,属滇西峡谷区,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县、腾冲市毗邻,南、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2公里。德宏是一个以傣族、景颇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的边疆地区,下辖芒市、梁河、盈江、陇川、瑞丽“三县二市”。德宏州各县(市)的行政区划名称在历史上多次变更,为便于认识和了解德宏州各县(市)名称之历史演变,笔者简述如下。</p><p class="ql-block">“德宏”一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德宏”系傣语,“德”,意为下方,“宏”为“南宏”的简称,意为怒江,即怒江下方。怒江由北向南贯流。德宏傣语称怒江以东地区为“勒宏”,意为怒江上方;怒江以西地区为“德宏”。因此,“德宏”的含义是怒江以西地区,以地理位置而得名。1953年7月18日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时正式使用“德宏”一名,州府驻芒市镇。1956年4月保山专区并入德宏,并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963年8月,德宏与保山建制分开。1969年11月,德宏州并入保山地区。1971年11月,恢复德宏州建制,州府仍设芒市镇。德宏州国土面积1.15万平方公里, 2017年人口130.9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47.8%。</p><p class="ql-block">“芒市”一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以今芒市为治所设置茫施路,设立行政机构茫施路军民总管府,“茫施”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此。“茫施”一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蛮书》之中,亦称“茫施蛮”。在德昂语中“茫施”是君王(部落首领)居住的地方,并用作部落名,后为地名。傣语意为虎寨,是虎图腾部落的聚居地。“茫施”“芒施”皆同音异写。1382年(明洪武十五年),废茫施路,置茫施府。</p><p class="ql-block">明正统八年(1443年),改茫施府为芒市御夷长官司(1640年升格为芒市安抚司),治所在今芒市,“芒市”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由此开始。“芒市”傣语称为“遮勐焕”,即黎明城;雅称“遮美木”,即黄梨树花城。</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因位于潞(怒)江之西而改名为“潞西”,设置潞西设治局(准县级机构),局署在勐戛,1949年3月迁芒市。民国三十八年九月(1949年9月),设立潞西县,县府在芒市。1950年4月21日,潞西县和平解放,仍设县制,县城设于芒市镇。1996年10 月, “潞西县”改为“潞西市”,市政府驻地不变。2010年7月,又改“潞西市”为“芒市”,市府驻地仍为芒市镇。芒市国土面积298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68.23公里,2017年人口42.0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7.48%.</p><p class="ql-block">“梁河”一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梁河原名南甸,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设置南甸军民总管府,府治南甸,“南甸”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始于此。“南甸”一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元朝南甸属腾越地,以其地位于腾冲之南,故称南甸(古称都城郊外为甸);二是南甸系“南底”变音,以南底河得名。南底河系傣语,意为下游的河。梁河傣语称勐底,意为河流下游的地方。以地处腾冲以下的南底河两岸而得名。腾冲地势高称勐缅,梁河地势低叫勐底。</p><p class="ql-block">民国21年(1932年),设置梁河县设治局,治所大厂街,以“梁河”作为行政区划名称自此始。“梁河”一名,以县境内的小梁河(今曩滚河)得名。1950年5月6日,梁河和平解放。1952年5月,设立梁河县,县政府驻遮岛镇。1958年10月,撤销梁河县建制。1961年4月,恢复梁河县建制,县城仍在遮岛镇。梁河县国土面积1159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16.09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33.13%。</p><p class="ql-block">“盈江”和“莲山”之由来</p><p class="ql-block">盈江县</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称大盈江以东地区为“干崖”。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今盈江县设置镇西路军民总管府。永乐元年(1403年),设立干崖长官司。正统九年(1444年)升为干崖宣抚司。“干崖”,有的史籍记为“千崖”,其含意无从考证。干崖傣语称“勐腊”,意为腊人(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另一说是时间傍晚方到之地。传说佛祖云游传教到盈江坝时天色已晚故名。</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立盈江设治局,以大盈江贯流县境而定名,治所设于旧城街。1950年5月15日,盈江和平解放。1951年12月,设立盈江县,县政府驻新城。</p><p class="ql-block">连山县</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称大盈江以西地区为“盏达”。盏达系傣语,“盏”为台地,“达”为眼睛,意为眼睛台地或有脸面的台地。“盏达”地名元代已有记载。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设置盏达副宣抚司。</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立莲山设治局,以设治局驻地后山酷似俯莲,名莲花山,而定名“莲山”,治所设于莲花山盏达土司司署内。1950年5月15日,莲山和平解放。1952年1月,设立连山县,县政府驻小平原。</p><p class="ql-block">两县合并</p><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原盈江、莲山两县合并为新盈江县,设县城于小平原。盈江县国土面积4429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03.24公里,2017年人口32.3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5.86%。</p><p class="ql-block">“陇川”一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陇川”一名始于明正统九年(1444年)设立的陇川宣抚司,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其含义有两种说法:一是陇川为麓川故地,以麓川谐音得名;二是陇川宣抚司初驻陇把,原属麓川路,以陇把和麓川各取一字得名。陇川傣语称勐碗,“勐”为地方,“碗”为太阳,即太阳坝。相传,两千多年前,傣族首领法赛列(太阳王)率众西渡怒江至陇川开发陇川坝故名。</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立陇川设治局,治所设于土司衙门(今城子镇)。1950年5月,陇川和平解放。1951年12月,设立陇川县,县政府驻城子镇。1958年10月,撤销陇川县建制,其行政区域划归瑞丽县管辖。1959年10月,恢复陇川县建制,县城仍设于城子镇,1998年迁往章凤镇。陇川县国土面积1931平方公里,国境线长51公里,2017年人口19.54万人,少数民族占人口53.81%。</p><p class="ql-block">“瑞丽”一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勐卯”是德宏州最古老的地名之一,从公元567年(南北朝后期)建立勐卯弄果占壁王国算起,已有1400多年历史,并且一直在沿用。期间,在三国时有的史籍称“南沛”“南里”,唐朝称“些乐城”,宋朝称“布茫甸”等,但这些名称影响不大,犹如昙花一现。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在今瑞丽设麓川路,“麓川”成为行政区划名称;明朝亦称“麓川”。清代至民国中期仍沿用“勐卯”作为该地行政区划名称。勐卯系傣语,即雾朦朦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四日(1932年5月24日),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把“勐卯”改为“瑞丽”,设立瑞丽设治局,治所在弄岛镇,“瑞丽”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由此开始。之所以改名“瑞丽”,因为“勐卯与英属缅甸,系以瑞丽江分界,取此名称,乃保存历史,永垂不朽之意”。“瑞丽”有祥瑞美丽之意。1950年5月8日,瑞丽和平解放。1952年,设瑞丽县,县政府驻勐卯镇。1987年,国务院批准瑞丽为国家一类口岸。1992年6月,瑞丽撤县设县级市,市政府仍驻勐卯镇。瑞丽国土面积1020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69.8公里,2017年人口20.86万人,少数民族占人口41.4%。</p><p class="ql-block">畹町见之于典籍,可追溯至汉代。畹町系傣语音译,“畹”为太阳,“町”为当顶或中天,即“太阳当顶的地方”。史籍中也有译为“宛顶”“碗顶”“畹甸”的。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设畹町镇,隶属潞西设治局,“畹町”作为行政区划名称由此开始。1950年4月29日,畹町和平解放,设畹町办事处,隶属潞西县。1952年,设县级畹町镇,同年畹町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1985年1月,设县级畹町市。1999年1月,撤销畹町市,设立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副县级)。畹町国土面积103平方公里,国境线长28.65公里,2017年人口1.3万余人,少数民族占人口17.92%。</p> <p>2020年11月24日,气温13一一26度。</p><p>上午乘公交车去风平镇芒留村泡温泉。</p> <p>上午十点公交车开车了。</p> <p>机场路上的迊宾塔。</p> <p>去机场的路口</p> <p>芒市距瑞丽市83公里。</p> <p>沿路风景很秀丽。</p><p>玉米有的正在扬花,有的刚出苗。</p> <p>风平镇的那目村是行政村。</p> <p>行车35分,到了芒留村。</p><p>村头有棵百年榕树。</p> <p>芒留村头有棵百余年的榕树。</p><p>从榕树身上的标牌看出,现今的芒市以前是潞西市。</p> <p>下车先在村里悠一下。</p> <p>芒留村是个自然村,在山脚下,偏僻宁静。</p> <p>村里人很少,偶遇几个老妪讲着傣语,听不懂,无法交流。</p> <p>村子里很静!</p><p>偶尔有公鸡的鸣啼声传来。</p> <p>这是村口要道上的饭店。</p><p>很豪气,门口左边是孔雀浮雕,右边是大象浮雕。</p><p>一看就知道是傣族人家。</p> <p>孔雀和大象是这里的吉祥物。</p> <p>村子深处还有四方土坯垒的小瓦房子。</p> <p>这里的院舍占地宽敞,每户约半亩大小。院门都很宽大。</p> <p>同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相比,这里没有吊脚楼,全是四脚落地的实体建筑,但屋墙或院墙大都是上面留有空缺,可能是便于通风吧!</p> <p>这里没有雾霾,民风淳朴。</p> <p>在山脚下的村里漫步。</p><p>空气新鲜!</p> <p>绿树红楼碧云天,</p><p>山青水秀赛宫阙。</p> <p>茂林修竹欲滴翠,</p><p>流连忘返想放歌。</p> <p>氡泉泡池很原始。但听常来泡温泉的旅友们说,这里泉眼附近的黑泥和他朋友从地中海购回的黑泥一成份相同。</p><p>有几个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此租民宿、泡温泉,经过一段时间,效果明显!</p><p>在此租房吃住泡温泉每人每天50元。</p> <p>村里户户门口有花香。</p><p>菊花盛开。</p> <p>芒留村里的傣族风味的佳肴一一烧蜂蛹。</p> <p>在乡村公路旁边的候车亭里等车回。</p> <p>返回时,候车不至,邂逅郑州转业军人黄弟驾车将我送回宾馆。</p><p>我的运气真好!</p> <p>2020年11月25日下午,日前认识的黄老弟在朋友圈里说,他中午吃的成都抄手很好吃,舌头直跳舞。傍晚,漫步到勇罕街勐巴娜西奇珍园南面的成都小吃店,点了担担面、红糖凉糕、成都肥肠面、抄手,麻辣爽快!</p><p><br></p> <p>大王棕的棕苞。</p><p>人们怕它的花粉扰人,把它从树上剝下来。</p><p>一个棕苞有三四十斤。</p><p>炮弹棕。</p> <p class="ql-block">芒市的小鱼很嫩,13元一斤。买半斤尝一尝。</p> <p class="ql-block">粮宾馆的洪经理什么活都能干,搬床、装排气扇、还能把隔墙打通弄个门把餐厅扩大。他57岁了,带着孙女儿喂早餐。</p><p class="ql-block">餐厅师傅姓马,很热情!干活麻利的很。</p><p class="ql-block">前台值班姓杨,也很好。还有个服务员姓段,她说话带笑,很爽快!隔几天就把被褥给换一下。</p> <p class="ql-block">成都抄手店王老板,送我一小碗麻味油调汤,做面条放一匙很有四川风味。吃得我上火了!</p> <p class="ql-block">遮放贡米</p><p class="ql-block">遮放贡米,云南省芒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p class="ql-block">遮放贡米以米粒大而长、色泽晶莹如玉、蛋白含量高,米饭香软可口、煮粥黏而不腻、营养价值高等特质被评为“云南省名牌产品”、“云南省名牌农产品”,以遮放贡米主导,其产业下的副产物:米糠、米皮、酒渣为饲料来源,建立了肥猪养殖场、沼气池、有机农家肥生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香松酥软、热不粘稠、冷不回生、营养丰富、食之不腻”是遮放贡米的特点。</p><p class="ql-block">遮放贡米</p><p class="ql-block">遮放贡米株高1.8~2.6米,生长期175~180天。产品“滇屯502”、“德优”系列品种是水稻科技人员在“毫枇”、“毫目细”遮放贡米古老物种基础上选育培育出的口感更好、香味更纯的新品种。[3]</p><p class="ql-block">产地环境</p><p class="ql-block">遮放贡米产自位于东经98°01′~98°44′,北纬24°05′~24°39′之间的芒市。芒市是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以西的一块自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切割山原。地势东北高而陡峭,西南低而宽缓,峻岭峡口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急下。其东和东北部与保山地区的龙陵县相邻,西面和西北面与龙陵县、梁河县相连,西南面与瑞丽市、陇川县连接,南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达68.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2公里,该市土地总面积2987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遮放贡米</p><p class="ql-block">芒市地处低纬高原,最高海拔2889.1米,最低海拔528米,太阳辐射量强,是中国光照高质区之一。热量丰富,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5℃,由于地貌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亚热带低热盆地气候、亚热带低热丘陵气候、亚热带与温带混合气候),属亚热带气候。四季不明显,春温高,夏季长,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合作用强,有利于物质积累和提高水稻千粒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64%,生态环境良好,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良好的生态环境铸成芒市插一把筷子也能长成竹林。</p><p class="ql-block">芒市的地理标志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100米以下错综复杂的山峦河谷中,属宽谷盆地地貌。盆地为河流泥沙,砂砾冲击物淤积而成,堆积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散布着4个大小不等的河谷盆地(俗称坝子),这些坝子多系河流冲积的河谷平原或陆地型山间盆地。还有三个山区处于海拔1100米以下地带的1.4万亩山区水稻田。20万亩遮放贡米稻谷种植地理标志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富含铁、硒、锌、钙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优质水稻的生长。是理想的水稻种植区,也是芒市水稻的主产区。</p><p class="ql-block">1623年,遮放土司多思潭,带着玉器、大象、遮放允午村的米等进贡朝廷,遮放允午米因色泽白润如玉,米饭清香可口,粘而不稠,软滑适中而受到了明朝天启年间熹宗皇帝的喜爱,当即封遮放允午米为“贡米”,并赏多思潭在京游度3年。3年后,多思潭回到遮放,自此遮放允午米作为贡米每年从遮放千里迢迢运到京城,供皇帝享用,一直到了清朝末期(1912年),因战乱不断,遮放土司才停止了向朝廷进贡。</p><p class="ql-block">遮放贡米</p><p class="ql-block">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巴瑞一同参加在芒市举行的中缅边民大联欢活动时,周总理品尝“遮放贡”米,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后,将其定为国务院接待外宾的国宴用米之一。因遮放贡米稻杆高、生育期长、产量低,从1956年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遮放贡米只能满足上调中央的任务,遮放贡米在省内外名气颇大,德宏州内及德宏州附近的人多只闻其名,而很难品尝到。</p><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31日至4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德宏视察期间,对遮放贡米的评价就两字“好吃”。</p> <p class="ql-block">滇西一带从古至今流传着“下关的风,龙陵的雨;象达的姑娘,遮放的米”的民谣。龙陵气候多雨,平均一年的阴雨天为105天,最长连续降水出现在1966年6月21日至9月8日,持续时间达80天,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因此有“滇西雨屏”之称。</p><p class="ql-block">龙陵有革命传统。龙陵战役是1944年中国远征军与日本军队之间在龙陵发生的一系列战斗,消灭了号称“龙兵团”的日军五十六师团,取得滇西大反攻的一次巨大胜利,又称三战龙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