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20)”——国家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1月24日学习简报</h3><div><br></div><div><br></div> 11月24日的无锡,天空依然是雾蒙蒙的,伸手有微微的风,但不会很冷,30位国培班学员继续在无锡通德桥实验小学开始了一天的研修之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程安排表</h3> 早晨到达时,学校报告厅已经打开迎接我们的到来。这两天的培训进行了全程实况直播,扫一扫二维码即可实现远程线上听课学习。设备先进,理念超前,想要学习,渠道和途径真的是太多了。<br> 今天的讲座主讲者是两位优秀的校长。 王文英校长带来的是关于核心问题的解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核心问题的内涵、提炼与设计,一部分是问题结构。她的讲座从一线教学呈现的问题入手,有调研有数据,基于实践教学而展开的。对学生来说,核心问题是不能靠模仿解决的,需要通过个人或小组的活动完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心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对于教师而言,核心问题是教学开展的抓手,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让学生提升认识、加深理解,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和感悟。 聆听这部分内容时,感触很深,因为对课堂研究的深入,让她一直对课堂教学情有独钟,进而能够做到由一堂课受到启发,开始以核心问题的研究作为自己主攻的教学方向。这种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是最触动人的,一直在一线教学,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让她的报告充满了底气。 她研究的内容从实践中来,却不仅仅能够以实践为依托,她谈到郑毓信教授对她的指导,谈到为了做研究读过的相关书籍,谈到为了研究深入研讨的课例,谈到和学校老师一起做的十二册问题教学单,详细解读了核心问题的内涵及如何提出核心问题、如何建构涵盖了辅助性问题、拓展性问题、加工性问题的问题结构。她引导我们从研究教材需“见树木又见森林”、研究知识需“既丰盈又骨感”、研究学生需“立足经验又顾及情感”去思考如何提炼核心问题。她的研究既接地气,又有专家引领和书香浸润的底气,还有迎难而上的勇气,从她的字里行间,可以想象到她因某个问题的深度思考时的迷茫,正是这种实实在在的讲述,让我们看到了卓越教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也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做教育,研究的路肯定不容易,但也是最快成长的途径。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二小组学员和王校长的合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祥云、邓双、王文英、黄肖慧、姜宪英)</div> <p> 下午,江苏省特级教师、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学校长窦平为大家作了题为《关注学习机制,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的学术报告。</p> <p> 窦校长和王文英校长的相同之处在于研究的问题来自于一线课堂,大量的数据调查图表呈现,让我们学习了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窦校长告诉我们:深度学习强调内容整合、促进意义建构、着意迁移运用、注重批判理解,是基于高阶思维发展的理解性学习。学生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在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挑战性的问题或学习主题,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特别是对教材的理解力,成为促进深度学习的基点。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但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解读教师的教材理解力,已经超出了狭义的使用教科书的视角,而是以教科书为主要教学资源,综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教学、高效引领。提升教材的理解力,内涵教育意旨,揭示知识本质,挖掘潜在的学习经验,探访课程的生命意义,是找寻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方略。</p> 解读教材首先要关注知识的本质与结构。数学的本质是指数学本身所固有的、决定数学学科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不同数学知识的本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表现为统摄这个数学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的表现为数学学科结构上的数学模型,有的则表现为数学过程的推理运算……从数学教育的视角来看,教师厘清知识的本质是考虑教给学生什么数学知识的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 学习是要处理当下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转化,利用已获得的上位知识对后继学习的即下位知识施以积极影响,通过“再生迁移”,同化或顺应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升教材的把握力,要厘清教材的逻辑起点和学生的认知起点,尊重和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参与当下的学习,实现为迁移而教。<br><br><br> 深度学习是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积极参与是学生亲身(用自己的身体、头脑和心灵)去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发展的过程。这种经历不可能也不需要人类最初发现(发明)知识那样,而是简约地经历典型的、关键性的“步子”。这要求教师在解读教材时精心创设情境和设计活动,运用“再创造”,让学生“模拟”经历人类发现(发明)数学知识的关键环节,将静态的知识打开、激活,建构属于自己的、富有个性的知识。 提升教师的教材理解力,要分清知识的认知论立场和教育立场。认知论的立场是指知识是人类实践的成果,是对客观实际的静态呈现,这是知识之表。知识的教育立场是通过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使知识进入学生发展历程,从而产生新的意义系统。深度解读教材,要将数学知识转化成教学内容,又要将教学内容具象为教学材料。<br> <div> 窦校长在报告中还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教学案例,以独特的视角分享了他对教材和课标的理解,分享了他的数学教学思想。他从本质与结构,迁移与应用,经历与体验,建构与思辨的视角解读数学教材。深入浅出地从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阐述了如何解读课本,如何了解学生,如何遵循孩子们的认知发展的规律,如何培养孩子的反思能力,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批判思维,如何改进我们的教法,从日常工作中寻找方向。</div> 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让老师们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核心问题能够改变数学课堂问题细、碎的现状,深度学习发生恰恰是在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深度学习,是一脉相承的东西,能够让我们反观自己的教学研究,方向在哪,怎么走,更让人感动的是这种研究的意识和态度,是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他们不仅善研,而且笔耕不辍,遇到问题即研究思考,形成文章,让更多的人受益分享,当然,也使更多孩子受益。这就是—“匠心”,教育需要“匠心”精神,做研究需要坚持,只有守住初心,方能不负光阴。 <p>编辑:邓 双</p><p>供稿:姜宪英、张祥云、 </p><p> 黄肖慧、王东青、 </p><p> 邓 双</p><p>承办:江苏师范大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