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共之光撒遍每个角落——隆昌寄宿制学校数学公开课活动(二)

柏柏

<p>  在践行“学习共同体”课堂的道路上,数学组全体教师,从未停止过。从秋风落叶,到银装素裹,数学课堂公开课走过了每一个季节,也共同见证了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成长。</p> <p>  本学年教师工作的重点依然是为了每一个孩子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力争做到“一个都不能少 ”。打造“学习共同体”依旧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而课堂教学就是我们的实战。</p> <p>  通过一段时间对共同体的实践,让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学习是同新的世界的相遇与对话,是师生基于对话的冲刺与挑战。挑战学习的儿童是灵动、高雅而美丽的。</p> <p>  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是教师们的共同愿景,同时也是一种挑战。</p> <p>  在多人组成的课堂空间中,只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才能产生互相倾听的关系。因为倾听代表了对对方观点的关注、同情、同感与共鸣 。而这也会在对方心中产生一种信赖感,因此,倾听的关系拉近了两人的距离。而且通过倾听一方能够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了两方面思维和经验的链接,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 。</p> <p>  真正的教育不是老师一节课教会了什么 ,而是学生从这堂课中学会了什么 。这是课堂教学本质的改变 ,也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p> <p>  每一位教师,每一个人都要学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课堂观察的专业能力 。聚焦学生 ,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就是真实的课例研讨的例子 。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反思自我 ,回到与自我的对话 ,才能真正促进自我的成长 。</p> <p>  我们和参与讲课的同伴一起进行课例研讨。所有参与课堂的老师,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机观察一名学生。从他的听课状态、表情、动作、行为以及心理进行分析,猜测以及推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现实发生的状况,以及表现出来的心理动态进行讨论。进而研究老师该如何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面对不同的群体以及个体进行学习设计。让学习更有效果,让教学更加真实。</p> <p> 每讲一次课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观议课都是一次成长。相信每一位教师在大环境的熏陶下,在小世界的历练下,会越来越进步。</p> <p>  谭校长在听完年轻教师高雯娇老师的课之后,我们在小会议室进行了一次“不一样”的课例研讨。这次研讨会,是在全体数学教师多次听了谈杨院长的讲座之后,再次深入课堂,重新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学生。最难能可贵的是,这次课例观察,引发了每一个人的深刻反思。由观察到的每一位学生的不同表现,继而联想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反思自己的课堂问题,自己如何才能将学习的课堂打造的更好。</p> <p>  研讨之后,校长也对数学组教师对共同体课堂的研究取得的进步表示欣慰,同时也发现,这样的课例研讨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帮助非常大。并表示,以后这样的课例研讨要形成常态,全学科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共同进步。</p> <p>  走“学共体”之路,从多维角度去研究教育教学,才能让教师真正成长。而隆昌寄宿制学校这个大环境,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坚强后盾,相信隆校的教育会越办越好。</p><p><br></p><p> 制作: 柏松杨</p><p> 审核: 隆昌寄宿制学校 教导处</p>

课堂

教师

课例

学习

学生

研讨

共同体

寄宿制

观察

隆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