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讨教育发展共同体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模式,以落实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结合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提升教学效率”等教学评价标准,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聚焦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11月24日在银川二中北塔分校举办了银川二中教育集团初中四校历史学科同课异构活动。 <p> 自治区教研员王俊昌、银川市教研员朱维、银川二中北塔分校张维科校长、马东坡副校长、张建东副校长以及银川二中教育集团四校全体历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四位教师的做课题目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他们精心准备、多次磨课,为大家呈现了四节精彩纷呈又各具特色的课程。</p> 银川二中北塔分校的薛婧老师通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具体措施。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文景之治”这一“治世”的表现,同时形成“治世光环”下也有阴影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思考,进而形成对“文景之治”全面、客观的认识,学会用辩证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银川二中景城分校的李彬彬老师通过介绍学习主题,明确学习的任务和方向,用历史的眼光去思考汉初的治国道理。通过材料分析理解“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史料实证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后回顾高祖、文帝、景帝的治国理政措施,总结其有益的内容,帮助学生把握治国的基本原则。 银川景博学校的白钰彤老师通过图示的方法锻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了解西汉建立时的整个社会背景,同时理解史料对于研究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史料来感受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最后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银川二中二十中分校的徐倩老师用三个帝王的陵墓为线索,有效串联知识点,创设历史学习情境,走出教材,贴近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自治区教研员王俊昌老师对四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四位老师所做的积极有意的探索,认为每节课都有细挖深究的意义。更重要的是,王老师给在场所有的教师提出了两点高屋建瓴的建议:首先,初中的历史课堂应该多尝试进行主题教学。以主题来统领,通过鲜明的立意,把平面的课堂拎起来,将碎片的知识串起来,这样就更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课程内容,构建大气、轻松的历史课堂。其次,追求真正的、有效的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能够从课本上直接找到结论的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探究问题的设置既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搭建释放潜能的平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 银川市教研员朱维老师,从银川市推变活动的五项指标入手,对四位教师的课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指导,让人茅塞顿开。朱老师肯定了四位老师共同的优点:设计新颖、史料丰富、符合认知、潜能释放、亮点很多、精彩不断;同时朱老师也强调:首先,对学生的评价要及时而精准。教师应该运用丰富又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其次,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应该成为课堂的核心价值。最后,板书的设计既要符合逻辑,有思维度,又要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二十中杨建琴老师也谈了谈自己的感受:1.史料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必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2.环节的过渡应该自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教师授课不能忽略课本,应该深挖课本资源。景博中学刘志芳老师,借此机会谈了谈推变培训后的感受: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研讨,银川市推变活动日渐成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认知为依据,将核心指标落到实处。银川二中北塔分校历史教研组长黄叶老师也肯定了本次活动,感谢王老师和朱老师对银川二中共同体同课异构活动的支持,对历史教师教学的有益指导。 银川二中为教育共同体学校教师的成长构筑更高更好的平台,此次活动使初中四校历史学科教师能够集聚一堂,共话历史新课堂。同课巧设计,异构方能显匠心。 图文:张婷 吴芳<div>校对:姚春玉</div><div>审核:张建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