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神奇的可可托海《下》

塞外闲人

额尔齐斯河带来了水,也带来了草原,于是就有了随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在可可托海,羊是这里的最主要牲畜,所以牧羊人是这里的一只主要的生活群体。《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曲的火爆,让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牧羊人的生活多了几分浪漫的遐想。<div> 牧羊人赶着羊群转场,是可可托海神奇的另一面。非常有幸,这次到可可托海,正好赶上牧羊人从阿尔泰山高山处的夏季牧场开始向外迁移,也就是赶场。</div> 过去老说,羊群里的骆驼,今天才真正看到了。 千百年来,牧民都是过着随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牧民都过上了定居生活,像蒙古族,藏族。只有阿尔泰山区的哈萨克牧民还一直沿续着这种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他们分3个牧场,海拔1500以上高寒地区是夏季牧场,每年6至8月,在这里放牧。海拔较低的山前丘陵草原作为春秋牧场。而背风比较温暖的山谷,是冬季的牧场。<div> 一年的几次转场,举家赶着羊群,长途跋涉几百公里。正如歌词这所说“我愿意陪你翻过雪山穿越戈壁”。牧羊人的生活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轻松浪漫,是非常艰苦的。</div> 这里牛羊几乎一种颜色,棕褐色。牛的体型不高,而羊的个头倒不小。在远处看,有时还真分不清是牛还是羊。 没去新疆之前,还真没见过这个品种的绵羊。这叫阿勒泰大尾羊。以体格大,出肉率高,而且肉味鲜美而闻名于世。从唐朝开始,大尾羊就被列为贡品。与锡盟的乌珠穆沁羊同为我国最优良的肉用羊。人常说;新疆的羊,体大如牛,尾大如盆。说的就是这种阿勒泰大尾羊。它 的尾巴有十几公斤重,全是脂肪。和骆驼背上的驼峰一样,是存储营养的器官。它靠着这个大尾才能熬过漫长的冬季的严寒与饥饿。这就是适者生存的原理。 转场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通常是家里男女老少齐出动。身体强壮的男人(也有少数妇女),驱赶着牛羊群,一边赶路,一边放牧,一天行走四五十公里。老人和妇女,则领着骆驼,驼着帐篷,衣服被褥以及锅碗瓢勺等全部家当,提前赶到下一个住宿点,安营扎寨,安排食宿。当然现在条件好的家庭,用上了小型货车,代替了骆驼。<div> 现在牧民家里的学龄儿童,一般都是在县城上寄宿式学校。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是不能回家的,因为你也不知道,你的家今天在哪里。</div> 赶场的牧羊人,也有妇女,但不多。 赶场的牧羊人,也有骑摩托车的。他们骑技高超,翻山越岭,翻沟跃坎,如履平地。 从可可苏里到额尔齐斯大峡谷,几十公里,我们来回整整走了一天,路边这样的羊群,一群接着一群。浩浩荡荡,烟尘滚滚,尘土飞扬,那场面,给你的感觉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古往今来,勤劳的哈萨克牧羊人,世世代代都像这样行走在在这千年古道上。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羊群有时需要穿越公路,各种车辆都会停下来,让它们先过。我们这里是行人优先,那里是羊群优先。 傍晚,我们又快回到那个农牧结合的小盆地。居高临下,可以看到羊群接连不断,一望无际,尘土飞扬,连绵几公里,优如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古战场,场面宏大,气势磅礴。 真是幸运的一天,日落时刻,我们返程赶到可可苏里湖畔。 这是在湖的西边,往湖的对岸,也就是东面拍得,落日其实在我们的身后,那面没有水面,所以没有这面漂亮。 早上7点出发,晚上9点赶到富蕴县城下榻。整整一天,实际行程才150公里。值得拍照的场面多,景色美,所以花费的时间长。但你还不觉得累,正应了那句话:人逢喜事精神爽。<div> 随着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大流行,我相信可可托海风景区也会火爆,但愿有生之年,还能去一次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