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冬天

高钢军 Quincy Gao

<p>  前段时间就在酝酿写一篇冬日时光的文章,这不,夜深了。窗外稀稀沥沥冬雨的敲打声,让忙碌终日的心终于能静下来了。细雨用缠绵静静地编织冬日的萧瑟,而我呢?伏在案边享受着家中春天般的温暖,也能在泛黄画卷上描摹冬日飞舞的雪花、通红的炉火、艰苦的年代和心间的暖意。</p><p> </p> <p>  儿时的冬日,感觉特别的寒冷又漫长,上学或多或少有些发愁。但长大后才发现冬日里曾经的岁月、炉火的记忆、心底的温暖一如既往,我也从另一角度真正理解了“上报四重恩”里“父母恩”的含义了。</p> <p>  那时候的冬日,比现在冷很多。一方面是整个地球平均温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那个年代吃的没有现在的热量大,穿的也没有现在的暖和。由于家住的是平房,父母亲每天早上五点左右就起来了,天还是漆黑一片,只有几颗寂零的星星冷清的悬掉着。</p> <p>  父母亲生炉子做早点,帮我们做上学前的准备工作,为的就是让我们可以多睡十分钟。大概六点多一点,我们兄弟二人就各骑一辆永久牌28自行车往学校走。母亲给准备早点也很简单,当然也不可能有丰盛的,半个馒头亦或一个鸡蛋足矣,父亲必须做的就是辅导我们学习和检查交通工具(自行车)是否能胜任辅助上学的艰巨任务,尤其是看看有没有天气太冷把自行车胎冻得没气了的情形、再检查一下车闸和车铃铛。如果车胎扁了,就要把气门芯拔出来,有一节“鸡肠子”,用火把它烤软了,之后再放进去,用打气筒打足气。</p> <p>  从家到学校,大概半个小时的路程,当然家长也不送,我们兄弟二人冷嗖嗖的一路骑行一路聊天,两只手交替捂耳朵,一会把手揣进裤兜,一会儿又推上自行车跑。那个时候耳朵和手有冻疮也属正常。我们哥俩到了学校车棚占据有利位置把自行车停好,暖和暖和,把冻僵的像木头般的手捂在嘴上不停地呵气,找回属于自己的感觉。到班级后和其他值日的同学开始掏炉子、生炉子,有找纸片的、找干树枝的、偶尔能找几块木板的,收辍炭的,不一会儿,炉子就烧起来了,炉筒从教室前门一直伸到后门,暖意也慢慢地在偌大的教室里弥漫,早来的同学围在炉子旁闲聊几句,偶有发现鼻子上、眼晴上、手上都是黑的,免不了再相互戏弄嬉耍一会儿。带早点的会把馒头、包子等放在炉子热上,也有好事者,塞一两颗土豆在炉灰里。不一会儿,满教室都是玉米面的清香、白面馍的热气、烧烤的味道,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风卷残云就把早点都消灭了。预备铃一响老师同学们鱼贯而入,一天的学习就这样开始了……</p> <p>  冬日时光是最适合用来整理自己的心情,或怀旧、或欣赏、或冥想。旧时光的冬日与今天之冬日究竟有哪些与众不同,是对“寒风、飘雪、火炉”的感觉不一样吗?是在体验“围脖、麻糖、冰花”乐趣不一样吗?是在追寻“天真、快乐、满足”的过程不一样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心境不一,冬日的感觉也有很大的不同。</p> <p>  儿时的冬日,你的和我的一样不?不如咱们一起聊聊记忆里的冬日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