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本篇文字 崔明祥</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图片来源 百度网</span></h5> <p>九月的大连,海静风轻,不经意间,在被海水冲刷过的海岸沙滩上,我采撷了一枚精美珍奇的 “彩贝”,一个深受大连京剧票友喜爱的著名操琴师——我的战友吕华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右二为吕华平和京、昆、梆大师裴艳玲握手】</span></p> <p>1970年,数九正隆冬,孩才十四岁,入伍去当兵,年纪虽小肯负重,初生的牛犊儿不认怂!蹬断崖,爬险峰,顶风雪,踏寒冰,下连队,走军营,一把京胡传美名。拉响了《智取威虎山》,小兵制作了大工程。巡演下部队,比赛进省城,谁不竖拇指,哪个不震惊?正是戏剧舞台剧种单一的年代,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服务连队,沈阳军区装甲兵坦克第四师党委决定,建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并组织排练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吕华平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为该剧乐队的京胡演奏员并应征入伍。果真,他不负众望,起早贪晚,废寝忘食,刻苦练功,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在演出中一举成名,获得成功。并由此得到了连队官兵的认可和好评,并受到师首长的嘉奖和表彰。功夫不负有心人,悟性加勤奋,使他不仅京胡技艺出类拔萃,成为兄弟部队演出队的佼佼者,就连各种弹拨乐件也毫不逊色(见下图左一):倾心着意挑抚抹/轻拨琴弦默默地歌/暖如春风柔似水/把战士的心声慢慢地说/心相印啊琴相和/妙语甜透了心窝窝 / 情潮涌动热似火/总也道不尽那知心的嗑。你听,重弹犹如潮水涌,轻拨如泉响叮咚。特别是那美妙的韵律幻化出来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美好意境也着实令人拍案称绝、赞叹不已。</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下图左一为吕华平当兵时下连队慰问演出】</span></p> <p>吕华平与京剧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半个世纪过去了,他至今还珍藏着那把当年为《智》剧伴奏的旧京胡。然而,圆了孩时梦,追求永不停。退伍后,吕华平被分配在大连港油品码头工作,尽管身肩作业主任的重职,但他依旧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无论多苦多累,他把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了京剧票友协会的活动上。事业艺术两不误,自有乐趣在其中。长期的摸爬滚打,使他的演奏技能锦上添花,迅猛提升,被京剧票友们称为不是专业却胜似专业的操琴师。</p><p><br></p><p>然而,在品味香甜果实的背后,却更有不为人知的苦衷啊!</p><p><br></p><p>2016年9月12日清晨,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说弟弟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了!父母早年过世,他是长子,又是家里的主心骨,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像五雷轰顶,让他险些晕了过去。弟弟才刚刚五十出头,英年早逝呀!吕华平一步一个趔趄地赶到家中,见弟弟安祥地躺在床上,就像睡觉一样,他泣不成声,心都要碎了……</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5px;">【吕华平为妻子侯波(著名京剧票友)操琴】</span></p> <p>由于当天有两场演出,所有的演员都等吕华平排戏,他又不能按时到场,为此,他把弟弟去世当天要办的事,安排给家人办理,尽快赶到了排练现场。当时,华平由于没在规定的时间来到剧场,有一部分票友的戏没有排练,自然很不满意。当他说明情况后,大家都很感动,有的人被感动的哭了。特别是组织此次票友节的投资人、票友领袖张玫女士知道他的情况后,让他立即回去处理弟弟的后事,并要邀请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新商报的记者前来采访,却被他一一谢绝了。他跟张玫说:“我很悲痛,但为了把戏演好,我必须坚守在舞台。因为,我深知戏比天大的道理啊!”晚上,整个票友节的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感到十分的欣慰。</p><p><br></p><p>9月13日闭幕式演出后,所有的演职人员,都沉浸在庆贺演出成功的宴会上,而吕华平却悄悄地离开剧场,在一个无人角落里大哭了一场。第二天,大家都在为他的奉献精神而感动,并赞扬他,安慰他。我想,在天国的弟弟不也会埋怨他的哥哥了吧?</p><p><br></p><p>是啊,演奏技能是在艰苦中练就,而高尚的思想境界,则得力于磨练他的军营啊!半个世纪了,当年的青葱小娃早已改变了颜容。他默默耕耘,永不言弃,为广场文化添彩、为田园文化争功。 真是年过六旬不服老,老树新枝又一春啊!是啊,我们需要专业舞台上的歌星舞星,我们更需要耀满蓝天的群星!赞美你啊喝彩你,扎根人民,服务大众的业余京胡表演艺术家——我的战友吕华平。</p> <h3><font color="#167efb">——————————————————————————</font></h3> <p>崔明祥:沈阳新民市人,本科学历,通俗文学作家,正高级研究员。一九六九年参军,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五年在沈阳军区装甲兵坦克第四师政治部任放映员、创作员、报道员。一九七七年转业到《辽宁群众文艺》杂志社任戏剧曲艺编辑。在职期间,创 作 的 戏 剧作品《窗口》、曲艺作品《列车历险记》、理论文章《关于文化下乡的思考》和《关于少儿美术教育的思考》等四篇作品曾先后获得国家文化部设立的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 金奖两次、银奖、铜奖和优秀奖各一次,大型戏曲《1号防线》曾在《中国 文 化报》和江苏省文化厅联合 举 办 的全国 抗非戏曲作品征稿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其它曾获得中国剧协设立的曹禺戏剧文学奖小品小戏奖等各 类 奖项八十余次。多种 体 裁作品在《解放军报》、《中国戏剧》、《民间文学》、《小说月报》、《曲艺》、《通俗文学选刊》、《中国课外教育》和国家文 化 部《文化月刊》、《辽宁 日 报》等 报刊和杂志 上 发 表 小 说、报告 文 学、戏剧、曲艺、诗歌、故事、散文、文艺评论等作品一千余篇,为省市电视台及各类文艺晚会及政府部门撰稿二十余台,其中代表作品为长篇系列通俗小说《三十六计新用系列》。退休前任辽宁省文化厅省艺术馆创编部主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