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知不觉万名校长第四期培训已经过半。记得开班仪式那天项目办老师让学员们思考陈副省长提出的五个问:“什么是好社会?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学生?”,培训结束后陈副省长会到现场对学员们进行考核。当时我也在心里粗浅地构思了这五个问的主要内客。但通过一半的培训后我发现之前的构思太过于强调分层化和理论化。其实这五个问是相辅相成的,我认为:好老师成就好学生,好学生成就好学校,好学校成就好教育,好教育成就好社会。什么是好老师是基础所在也是核心所在,下面就什么是好老师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p> <p> 首先作为好老师的前提我认为是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在素质教育的当下,我们总教育孩子可以不完美,可以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等等,但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那么,老师也应该如此不是吗?特别对于我们乡村教师来说,城乡之间的差距注定我们在教育资源,教育平台,个人提升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我们也不能落后于人,除了多学习多交流还可以做最好的自己。以此次的培训为例:当接到领导的通知来参加万名校长培训时我很欣慰,也许我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但真正来到这里时,遇到的学员们都很优秀,在他们的身上我找到了自身的差距,也明白了领导让我来培训的最终目的,那就是“近朱者赤”,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方能让自己变得优秀些。我知道我是无论如何都赶不上他们的,那就做最好的自己吧。在这里我认真阅读了赫尔巴特不普通的《普通教育学》,但是没太读懂;在这里,我合理安排、计划我的作息时间,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又近了一步;在这里,我通过阅读教育经典书籍和聆听专家讲座后及时对之前的管理和教学进行反思,以求日后工作的精益求精;在这里,我与学员们友好相处,珍惜与大家在一起的每一天,因为沈从文的《边城》告诉我要学会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在《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中,大教育家杜威告诉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每个孩子都能从兴趣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之而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我阅读了《教育家陶行知研究》时,他于1942年在育才学校举行三周年纪念晚会中提出了四个问,我也把这四个问也当作我此次培训的一种激励:第一问是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在刚培训时我与班上的几位学员就组成了跑团,每天六点半准时绕着昆明理工大学校园慢跑一圈,我坚持了,我想我的身体进步了;第二问是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培训中我认真阅读,认真聆听专家讲座,积极发言、交流,按时完成作业,学问应该也有进步了;第三问是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在班级交流中,有个教育故事分享会,68班的不少优秀学员都分享了他们的教育故事,故事内容有管理方面的,教学方面的,师爱方面的等等,从他们的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回校后我会把他们一些先进的思想与方法结合我校的实际运用到管理和教学当中,我想我的工作进步了;第四问是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培训中我认真倾听每一位专家和学员的发言,因为这是一种尊重,我严格遵守项目办的规定,因为这是一种修养和自律,我的道德进步了。在余下的培训中我将一如既往地这样问自己,做最好的自己。</p><p> </p> <p> 其次我觉得要做一名好老师还要有梦想。马云说“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例子一)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完小,我时常对老师们说要有梦想,我们的梦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这所学校。也许大家会质疑:乡村学校更应该留住优秀教师,为何还提倡离开。我想优秀的老师更应该到好的学校去磨炼自己,好的学校会提供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平台,会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方能让老师更加优秀。我们学校已经有老师实现了这个梦想。(例子二)我的爱人也是一名乡村教师。她于11月21日到省城参加“民族团结”说课比赛。之前她和我说这事时我劝她算了吧,我在脱产培训,孩子又小。但她说不想放弃,因为机会难得,困难克服克服总会过去的。最终她实现了在省赛舞台的梦想,是啊,经历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例子三)作为一名乡村小学校长,一名乡村教师,我也有一个梦想——我于2000年走上讲台,今年教龄刚好满二十年且一直在乡村从事教育事业。这几年省政府每年都要评选一批在乡村从教二十年以上的优秀乡村教师。明年或今后的几年我也想申报,因为那十万元的奖金深深地“诱惑”着我,如果有那么一天这个梦想得以实现,我会拿出一万元来犒劳自己和家人,因为我的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剩下的九万元捐给学校,为学校建造一个有假山的喷泉,水里养着各种各样的鱼,因为乡村孩子们喜欢。也许此次的培训就是我圆梦的开始,我不仅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更要做麦田里的播种者和收获者。</p> <p> 我想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先让自己成为一名好老师,那么,好学生好学校好教育好社会自然也就形成了。粗浅的认识不知是否恰当,愿接下来的培训更有助于我进一步的认识与反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