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天里行走

小影子

<p>  秋光荏苒莫辜负,陶醉于心意盎然。倚窗凝望,不知何时,秋风红了枫叶,黄了稻田,满山色彩斑斓,树叶从黄、浅红到火红,极富层次,像是秋天自己执笔,勾勒出的一幅油画,浓墨重彩。秋色是陈酿的酒,让人如此眷恋,心驰神往。在这个醉人的深秋时节,约上好友,共赴皖南,来一场与秋天的美丽邂逅。</p> <b>长溪村</b> <p>  我们第一站是婺源长溪村。这里有美丽的红叶,每到深秋,村庄前后有二百多株连片生长几百年的香枫树就会一片火红,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林景观。沿着村头的石板路,缓缓而行,就能由北至南走完全村。小巷的更里处,又是更窄的小小巷,平整的青石板,踩在上面,那种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这个有着1000多年古村,依然魅力十足。 </p><p>  随着深秋来临,长溪村的秋色越来越浓,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人,在这里留连忘返。朝阳射进林间的时候,已经有人扛着三脚架或拎着相机行走乡间路上,都想着要捕捉婺源最美的瞬间,并把它凝固在影像上,殊不知他们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p><p>  从高处俯瞰坐落在山谷中的长溪村,扩张成一张秋天田野的全景图,目光四处漫游,草黄、叶绿、枫红、水青、墙白,宛如一场秋天所有色彩的大型记录,它们层层叠叠,走过所有色彩的音阶。鳞次栉比青砖黛瓦的民居,则填补了这幕风景的缝隙,烟火人间,温暖美丽。</p> <p>  石城,因山势陡峭有如城堡而得名,早就听说石城的秋色也是绚烂多姿,令人向往。得知从长溪到石城徒步有13公里的路程,我们一行四人决定从长溪村徒步(往返)穿越石城,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在青石板、泥土小径、灌木和杂草中穿梭延伸,整座山林仿佛都在流动,偶尔浮现茶园与菜地的片段。山乡幽寂,沿途我们看到一拨拨从石城方向过来的背包客,精神矍铄的退休老人为数不少,这样的好天气确实适合结伴出行。走在这静谧的山野之中,进入灌木簇拥的阴影之中,仰望湛蓝的天空,心情分外舒畅。</p><p>  三个小时之后,我们到了长溪村和石城交界处,村口处的枫树,经过深秋初冬浓霜砺杀,枫树开始变红,整个石城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石城山上,一前一后有戴村和程村两个村庄,挺立于古村落前后千年高大的红枫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一体。说也奇怪,这两个村庄虽鸡犬相闻,却自古以来就老死不相往来。程村三面都有古枫树环抱,一面是石灰岩小山坡,戴村与程村隔着一个小山坡,两个村庄各具秋色,风景宜人。</p> <b>  木梨硔</b> <p> 木梨硔是安徽最为落后的古村。坐落在山之巅,三面悬空,进村全靠走,车子都没法开到家,因为贫穷落后几乎没有人愿意把含辛茹苦养大的闺女嫁进去。年轻的村民为了更好地生活,只能背起行囊远走家乡,去异地打拼。怀揣的一份好奇,我们前往休宁县。途中,我们被两个颇有特色的美丽乡村吸引。</p> <p> <b>严田古村</b>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赋春镇,这里拥有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和保存良好的徽派古建。严田取自“占得从田之签,以严治家”。最值得称道的是严田村的“水口”,其称得上为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之一。千年严田古村沿途有古村、古树、古桥、古水口、古亭、古驿道、古奇竹、非遗展示等景观,严田水口的古樟树,其树龄已有1600多年,有“天下第一樟”之称。古樟枝干横斜参差,苍劲雄浑,叶片密密层层,披青展翠。此外,严田村利用闲置的古祠堂,通过修缮、改建,成为村民的文化活动阵地。</p> <b>  虹关古村</b>,建于南宋,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称。村头溪畔,兀然屹立着一棵古樟,树龄有1000余年,树高26.1米,直径3.4米,冠幅达三亩,气势非凡。有云“下根磅礴达九渊,上枝摇荡凌云烟”,被誉为“江南第一樟”。虹关村坐落婺源第二高峰——高湖山南端,村庄背枕青山,面临清溪,整个村落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的自然风光之中,形成了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神美意境。 <p>  来到了木梨硔,带着心中的疑问——这个古村为何会把屋子修建一个三面悬空远离尘嚣的大山上呢?难道是为了享受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亦或者是想过与世隔绝般的生活?登上山顶,我们一探究竟。木梨硔是一个小规模的古村落,五十多户人家都住在三面悬空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村落的东边与大山相连,南、北、西都是悬空的。悬崖村是因躲避战乱,而躲到高数百米的悬崖山面。</p><p>  贫穷落后的木梨硔村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直到后来被摄影家发现,拍摄了一组有关木梨硔村为主题的天山人间景观而迅速走红。成名以后的木梨硔的村民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这个耸立在山巅的世外桃源,前后左右都是层峦叠嶂的山峰,只有山环没有水绕的木梨硔村,家家户户都自引水源,用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毛竹引水,木梨硔村是古典徽派建筑物,简陋的房屋,只有粉墙装饰,处处透露着村落的朴素。</p><p>  木梨硔村虽然变得热闹起来,但是交通还是很不方便,去往木梨硔的水泥路只能开到半山腰,剩下的路程是一条未经开发的山野小路,只能步行,就连自行车都没法上去,山里的村民搬运货物全部靠人力背运上去,好在这条山路不太长,大约只有2公里的路程。</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塔川</b></h3> <p>  都说塔川归来不看秋。塔川秋色与四川九寨沟、新疆喀那斯和北京香山并列为中国最美的四大秋色,被誉为全国四大秋色之一。</p><p>  我尤其钟爱塔川美好的秋色。清晨闻鸟啼而醒,伴溪流行走都不忍发出一丝的声响,生怕打破这片刻的宁静。粉墙黛瓦掩映在徐徐飘落的缤纷落叶之中,袅袅炊烟缓缓升腾在层林尽染间,一切是那样的自然。晨间的塔川薄雾笼罩,农舍若隐若现,红枫丛中露出的飞檐翘角与金黄叶浪的交相辉映,充满了浓郁的中国风。村口及周围地带多植乌桕树,随着秋意渐浓,乌桕树开始变黄泛红,红橙黄绿杂错交融的色彩,有种油画般的韵味,看似杂乱,却相辅相成,令人目酣神醉。这里古树参天,满山树叶色彩斑斓,粉墙黛瓦掩映其中,美不胜收。乌柏苍劲挺拔,绽放着独有的色彩。当阳光的画笔涂抹着大地,村庄、炊烟、山林在变换的光影间呈现着魔幻的世。古老村落,白墙黑瓦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p><p>  下山之后,回望一眼漫山嫣红的乌桕林,心中有些不舍,在阳光下翩然飘舞的红叶似乎时时都在眼前跃动着,塔川的秋色之美真是干言万语都难以道尽的,有幸来塔川赏秋品秋真乃人生一大乐事,人虽然离开了塔川,但是那抹浓浓的秋意将常驻心间,永远都不会被抹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宏村</b></p> <p>  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从整个外观上看,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誉。村中各户皆有水道相连,汩汩清泉从各户潺潺流过,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处处是景,步步入画。闲庭兴步其间,悠然之情浓烈得让人心醉。</p><p>  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著名景点有: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p><p>  南湖,位于宏村南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 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p><p>  月沼,老百姓称月塘,这是所谓“牛胃”,老百姓称“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形如其名,像半个月亮,古时月沼储水用于防火,饮用,洗涤等,现在水质早已不能饮用。因为这里是《卧虎藏龙》中章子怡扮演的玉娇龙点水飞过的地方,所以月沼也是宏村最著名景点之一。</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安江十里画廊</b></h3> 新安江山水画廊风景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全长约百里,连接着黄山——徽州——千岛湖一线。景区以中国独特的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结合著称。两岸生态环境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立体生态格局,徽派古民居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新安江穿行而过。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故称之为新安江百里画廊。孟浩然有诗赞曰: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李白则在游览后留下这样的诗句: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和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br>  景区途经歙县、雄村、桃花坝、浦口、南源口、坑口、樟潭、棉潭、月潭至深渡镇。沿途景点有九砂民居、三潭枇杷园、绵潭徽戏、渔鹰捕鱼、漳潭千年古樟、徽州十里红妆馆等。<br> <b>  九砂晒秋。</b> <b>  渔鹰捕鱼。</b> <p><b>  蜘蛛肚</b>。歙县武阳原名坞阳,因正口村上坡幽岭坞是大洲源的必经之路,过了幽岭坞有一片开阳地,后以《郡国志》“泰山郡有南武阳侯”句,改坞阳为武阳。大洲源东水西流,至此南折。武阳乡境内多蛇、狮、象、虎等地理喝形,群山藏秀,充满神秘色彩的蜘蛛肚就隐于其中。</p><p> “高山又临水,扬手可触云”的蜘蛛肚,是一个姚氏聚族而居的古朴高山土楼村。据传,230年前,深渡姚氏乘船至此,仰望山势如蜘蛛结网形,认定此地是一个“簇簇田塍来拱抱,家开财库人丁旺”的风水宝地。通过再三审视,选定在蜘蛛肚子的位置上筑舍生息,是为蜘蛛肚始祖一世公,村名以地形命名。</p><p> 蜘蛛肚周围紧邻的还有梅川、半山、中号、下舍等土楼群,山脚是新安江大川岛。高山、土楼、茶园、新安江、大川岛、云海及满山的四季果树林,有如此丰富且稀缺型资源的蜘蛛肚,成了皖浙1号风景道上乃至全国也罕见的一处秘境。更珍贵的是蜘蛛肚至今仍保持原始自然风貌,近两年才开通盘山公路到村。在公路开通之前,除了本土摄影人,鲜有外人识得蜘蛛肚。而那条盘山公路也被车友们称为“蜘蛛丝路”,狭窄的道路,连续的发卡弯,对车技是一次挑战,很多驴友望而却步,只能将车停在山下,徒步来到这座“皖南秋名山”。现在,随着皖浙1号风景道的战略性快速打造,不久的将来,蜘蛛肚必会成为中国又一摄影旅游热地。</p><p> 村内沧桑的土楼,质朴的村民,一切都没有经过雕琢。无论是山上劳作,还是厨间家务,都是难得的原味乡土人文。村里村外,山径曲幽,竹木青翠,还有岩石中传出淙淙的泉声,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涤尽烦琐,顿感“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