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陶文化 寻觅普茶幽香”——记思茅区第六中学研学活动

一路芳香

<p>  行路多者见识多。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赐予人类美丽的景致,并通过户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在思茅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思茅第四中学亲人般的关怀下,我校和四中于2020年11月21日组织了研学旅行活动,前往倚象镇云缦房车营地。</p><p> 早上八点半,在四中阮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乘坐着旅游大巴开心地向目的地进发,路上我们欢声笑语,谈论着各种有趣的事儿,对研学活动充满了期待。汽车行驶了十公里,我们就到了营地。走下车,“哇,好大的茶园!”同学们欢呼雀跃起来。绿油油的茶园,在太阳地照耀下,茶树上好像洒上了一层层金粉,非常壮观。研学活动在同学们的惊喜声中拉开了序幕。</p> <p><br></p><p class="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01 团建热身,增加凝聚力</b></p><p> 到达目的地以后,在营地教官的指挥下,同学们放下书包,集合队伍,开展团建工作:教官讲纪律,教跳舞,分连队;学生选领导,取队名,设计队旗。团建活动让两校学生迅速融入群体,短短半小时,他们不再是四中六中,而是一连二连。</p><p> 一句“最高境界静悄悄”,让原本叽叽喳喳的小叫雀们立刻安静下来,团队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02 绿色普洱, 多彩生活</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参观制茶车间</b></p><p>在教官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制茶车间,认真倾听负责人介绍,了解了制茶的整个过程,并目睹了师傅称茶(一饼357g)→蒸茶→包茶全过程。</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体验采茶</b></p><p>茶艺师讲解了采茶时注意事项,交待完同学们就像风一样跑向茶园。看到茶树上有许多鹅黄嫩绿的芽儿,经过一番比对和讨论,这些嫩叶就是需要采摘的茶叶,同学们连忙采摘起来。瞧!那边的同学多么专注:一边和旁边的同学分享经验,一边还不忘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一片片嫩芽。绿树映衬着美丽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看到这,我不由地想起一句歌词:采茶采得心花放,采得茶来满山香……很快,采茶体验结束了,同学们的背篓里都装满了许多新鲜的嫩叶。看着这些成果,同学们开心极了!</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体验制茶</b></p><p>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制作工序,绿茶的制作过程:</p><p> 1、杀青。采取高温措施,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破坏鲜叶的组织,进而破坏酶的活化,然后是内含物质在非酶促反映的作用下,形成绿茶的色、香、味的品质特征。所以说杀青最重要的目的是外因通过内因初步改变而形成的鲜叶形质。</p><p>  2、揉捻。揉捻可以理解为两个动作,一个揉,揉即使茶叶成条,一个捻,捻可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增加粘性,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既用这样的方法使茶叶面积缩小卷成条形。便于冲泡,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p><p>  3、干燥。干燥的目的一是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二是蒸发水分,紧缩茶条,使毛茶充分干燥,防止非酶促氧化,利于保持品质;三是散发青臭气,进一步提高和发挥香气。干燥过程中,热化作用占主导地位。</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小石头,大创意</b></p><p>伴随着鸟语花香,石头画活动拉开序幕。参赛同学低着头,拿着铅笔在石头上仔细地打稿,拿起水彩,一层一层小心的把颜料涂上去。一块块小小的石头,通过同学们丰富的创造力,变成了一幅幅美妙的作品。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在这些作品中画出了美丽的校园风光,让现场每个人深深感受到了石头彩画风情与色彩斑斓的文化韵味。</p> <p>印象最深刻的是拉坯。将泥胚放在拉胚机转盘的中央然后启动机器用手把泥按成泥饼在把泥拉上来在按重复,这样的动作接着把右手大拇指垂直插进泥的中央然后慢慢的往上拉,拉成陶罐的形状,最后左手和右手呈一个剪刀型把陶罐给挤出来一个陶罐的型就做好了。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心平气和静下心来做拉坯作品。此时想到了西方哲学家的一句话:人人都是艺术家!同学们从陶艺制作课上收获很多,也感悟到一些事情,尤其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心静不能太急躁否则往往会欲速则不达。</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03 徒步茶山,放飞梦想。</b></p><p>徒步茶山是一个不一样的课堂,同学们所进行的是一场强健体魄的运动,踏上的是一段磨砺意志的征程,要接受的是一场激发潜能的考验。更可贵的是,久在校园的同学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这自然的生机和家乡的秀美。</p> <p>感谢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思茅第四中学向思茅第六中学的学生提供了“游中学”与“做中学”的机会,尤其是在价值观的树立上,使学生既要在情感上认同,又在思想行为上自觉践行,即“内化于心而外化于行”。“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陶行知语)为此,我们要重视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树立学、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走出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封闭圈,不断地拓展教育的边界,引领学生走出学校教室,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真正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p> <p>总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研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广阔的校外生活,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获得了真切的感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p> <p>主编:刘红锋</p><p>审稿:王家娅、张怡婷、杨玲玲</p><p>编辑:黄琼芝</p><p>供稿:黄琼芝</p><p>供图:黄琼芝,王家娅,四中,教官</p><p>发布:普洱市思茅区第六中学</p>

同学

研学

思茅

学生

中学

四中

制茶

活动

团建

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