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也是“心”的开始

Summer

<p>夏天相聚的记忆还未淡去,但渐浓的寒意似乎提醒着我们逝者如斯夫。为期两年的工作坊到了第二次研修活动和结业典礼的时刻。我们相聚在花垣县——那个沈从文笔下曾令人感动的边城所属的县城,也是工作坊第一次培训开始的地方。</p> <p>22日上午,在开班仪式结束后,彭老师带来了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习作讲评课。彭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过程依然像呼吸一样顺畅。</p><p>彭老师先通过创设评奖星星的情境,调动孩子们评改习作的期待后,然后让学生们逐条齐读明确本次习作的三个基本要求:1.选择身边一个有特点的人写一写。2.用一到两个事例把这个特点写清楚。3.给文章取个题目,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针对每一条要求选取了三位同学的习作,通过老师初评、学生互评、老师小结等环节,进行了具体的修改示范。再引导学生写作文注意书写整洁。</p> <p>接着以部分同学的作文亮点,比如:首尾呼应的结构、事例有趣、比喻恰当、用词准确和分段准确。作为指引,让学生进一步提升作文能力。彭老师的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关注全体学生的理念,正如彭老师在培训中尽心尽力关注每一位学员一样。</p><p><br></p><p><br></p> <p>第二堂习作讲评课是易穗香校长的《让景物真实灵动》。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明确本次习作的主旨,联系课文《四季之美》提示习作要点。</p><p>本堂课先赏佳作——出示同学的作文片段,师生共同评议写得好的地方。这个环节既关注描写的景物内容,也分析写作手法,然后小结出作文亮点有想象大胆、比拟准确、用词精准、描写有序。同时,在老师总结亮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应搜寻自己习作中的亮点,进行分享交流。</p><p>再按照同样的思路进行找毛病的教学环节,师生小结出:胡编乱造、令人费解、词不达意的三个问题。老师要求学生挑一处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尝试修改,再进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既能获得分享习作的成就感,也能收获实在的进步。</p> <p>易校长在课后带来的《作文讲评课——作文教学新支点》讲座,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作文指导搭支架和作后讲评给支点的理念。作文讲评课应先学后教、认真批阅作文以学定教、先写后教、以写定教,淡化“作前指导”,教学内容要贴合本班学生写作水平,把一次作文的表达精彩点和表达缺陷作为教学的训练点。</p><p><br></p><p><br></p> <p>下午,符顺忠老师带来立意深刻的讲座——《小学语文指导能力策略提升》。符老师将自己四十二年来从一名优秀的教育专家到一名专业的培训师的所思所悟真情传递。</p><p>既有自己对于教师自身成长的的关注,也有对于如何辐射各自区域的语文教研的思考,还让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当下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和开展培训指导面临的最突出问题。</p><p>讲座最开始时,符老师问大家通过两年的培训,学到了什么?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但我想让自己保持着处于学习的状态就是最大的收获吧!也许有些感悟并不能立刻跟好地运用于实践,但相信总有一天那辛苦耕耘的土地会有甜美的果实成熟,说不定继续发酵还能酿造出回味无穷的醇酒。</p> <p>23日上午,刘亚雄老师带来了课例丰富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教学目标序列及有效达成》讲座。以默读、理解和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表达方法和复述能力为例子,刘老师先让我们了解到不同年级对同一个训练点的不同要求,使我们清晰地了解统编教材中这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训练是有梯度、螺旋上升的结构。</p><p>再通过具体的课例分析,让我们意识到了新课改的引领尽管侧重写作方法的训练,但教学依然应从课文的句子和内容入手,深入到语言文字,给孩子们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p> <p>刘老师的课例阐述都非常生动细致。其中的《青蛙写诗》教学分享令我感触很深,怎样让教学落到实处,慢一点,细一点,有些教学过程不应一晃而过,要让“教”“学”真实发生。</p><p><br></p><p><br></p> <p>最后,覃远化老师带来了《极简教育技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讲座,让我们了解了到更多便于办公的软件。其中,我们认真学习了录屏软件——剪辑师和直播软件——OBS Studio的具体操作方法。</p> <p>虽然工作坊结业了,但是这也意味着新一轮成长的开始。正如冬天的蕴藏是为了下一个春天吐绿储蓄能量,分别是为了下一次的更好的相遇,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是将学习所得应用于实践新的开始,更是坚定信念“心”的开始。希望未来再相遇时,我们不负老师们的期许,遇见更好的自己!</p><p><br></p><p><br></p>

习作

老师

作文

教学

讲评

语文

学生

讲座

工作坊

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