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1月23日</p><p> 天阴,有风,添衣御寒。</p><p> 由椒江直奔乐清市的北雁荡山。</p><p> 雁荡山,一座奇异美丽的山。</p><p> 雁荡山因山顶有湖而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来大雁巢而居之;又因大雁常在山中飞来飞去游荡而得名。古人真是了得,用一个“荡”字命名,极尽浪漫诗意之意境。</p><p> 历史上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美誉,为我国“东南第一山”。据《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p><p> 雁荡山开山凿起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p><p> 雁荡山山体构成多以火山岩为主,形成众多的深谷,峰林,有着“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p><p> 其中大龙湫是雁荡山最为经典的景观之一。清朝诗人江堤(字弢叔)有诗赞曰,“欲写龙湫难着笔,不游雁荡是虚生”。大龙湫瀑布,最大落差197米,以季节、晴雨等变化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迷人景象。</p><p> 据传灵峰夜景,移步换形,变幻多姿,妙不可言。毕竟是传说,一般游人不可能有机会观赏到。两大奇洞--观音洞、北斗洞为游人所必至。合掌峰是雁荡山的代表景观之一。</p><p> 灵峰与灵岩、大龙湫并称“雁荡三绝”,是雁荡精华之所在。灵岩正当其中,被视为雁荡山的“明庭”,它以灵岩古刹为中心,后有灿若云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对峙,壁立千仞,人处其中,顿觉万虑俱息。</p><p> 雁荡山名浪漫,景绝佳,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极尽舞文弄墨之能事,为后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美妙篇章。其中谢灵运、沈括、徐霞客三位最具代表性。</p><p> 东晋诗人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第一人,中国古代文学史能书写上一笔。在永嘉当太守其间,谢灵运因政治上得不到重用,思想苦闷,于是就纵情于山水。幸亏谢灵运没像先祖一样当当朝宰辅,一旦他当了大官儿,就不一定会有如今在山水诗上的成就并名扬千古。后人之所以把雁荡山其中的一座山峰命名为谢公岭,我以为,就是肯定他在文学史上所作出贡献。</p><p> 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巡视温州,曾到雁荡山做过实地考察,对雁荡山的地貌特点做了精心观察和细致描写:“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弯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如大小龙湫、水帘、初月谷之类,皆是水凿之穴。自下望之,则高岩峭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以至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p><p> 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徐霞客对雁荡山也情有独钟,他一生遍游名山胜地,但重游的地方只有黄山,天台山和雁荡山。可见雁荡山也是徐老先生心目中的最爱之一。</p><p> 我以为,寄情山水固然乐,会意古人之乐更乐,乐乐乐!</p><p> 宿温岭。</p><p> </p> <p>大龙湫景区</p> <p>灵峰景区</p> <p>此张照片为团友德成拍摄,角度最佳,需攀登很高的高度。</p> <p>灵岩景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