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完成2020年休假任务,踏上了11月14日去西安的动车。其实无数次安排了西安行程,都未能实现...... 只因前几日一位高人向我推荐,才结束了纠结心理,启动了这段说耍就耍的旅程。 西安古称长安,是浩浩千年古都,他与意大利的罗马,希腊的雅典、埃及的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他还居我国古代六大古都之首。提起西安,人们就会想起十三朝古都,这座承载了中国最多记忆的地方,西安的历史、民俗、美食……都是吸引我来到这里的理由。 企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肚肠辘辘,赶紧入住客栈,在网红店喊了一份精品羊肉泡馍饱餐一顿。 <p><b style="font-size: 22px;">【秦始皇兵马俑】</b></p> 15日参加一日游团,游骊山和兵马俑。均价360元,含门票,中午在游客接待中心一顿自助午餐(其实就是盒饭,菜是限量的,可以加米饭,值15元)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6公里的西杨村南,西距秦始皇帝陵1225米,是秦始皇陵园中最大的一组陪葬坑,坑中所埋藏的浩大俑群是秦王朝强大军队的缩影.它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坑组成,分别编号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同真人、真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 据讲解员说,当时秦国的工匠们在烧制泥佣时,因为没有掌握好火候,第一批没有烧熟,出炉时全是白色,只好报废,全部抛到了欧洲,第二批烧黑过火了,便丢到非洲去了,第三批火候刚好,全是黄色,便留在了亚洲,原来早在2000年前中国就是“世界工厂”了。 兵马俑多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列成各种阵势。整体风格浑厚、健壮、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br> 秦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陵园从秦始皇即位到去世修建时间已达37年之久,到完工共用时38年。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有内外两城,南部是陵园的中心。内城方形,周长2525.4米,外城长方形,周长6294米,今墓冢为四方锥形,陵园面积为218万平方米。陵园里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由于陵墓尚未发掘,墓内实况还是一个谜。据《史记》记载,秦二世登基后,曾命工匠在他父亲秦始皇的墓内“以水银为百川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有关部门对秦始皇墓进行了初步探测,果然发现很强的汞异常,证实了中国史书的有关记载。 <h1><b>【骊山华清宫】</b></h1> <h3><br></h3> 华清宫分为西区和南区,里面保存着5座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小不一的古浴池。华清池,也称海棠汤莲花汤是10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一座无与伦比的浴池。池壁由青石拼砌而成。这种青石磨时称墨石,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两层,是台式结构。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是唐玄宗送给杨贵妃的一件珍贵礼物,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 <h1><b>【明西安城墙】</b></h1> 14日刚踏进三秦大地,下榻明城墙下左未文创客栈,吃了马天小炒羊肉泡馍。不顾长途的疲惫既登上了暮色中明城墙。 16日再登明城墙,乘80元/人的观光车,绕城一周。明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平面呈长方形,周长13.79公里,面积11.5平方公里。主体城墙的高度为12米,底宽16—18米,顶宽12—14米,最底层是用石灰、黄土、糯米汁搅拌夯打而成。 “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这是城墙的最早功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商业和经济文化中心。明代西安城墙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城堡,始建于公元1374年。明西安城墙是在唐代长安皇城和元代奉元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原为夯土城墙,公元1568年,在夯土城墙外首次包砌青砖。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加固,将包砖增厚,铺设海墁,并增修排水、口沿等。它是我国六大古都中保存至今唯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垣,它无声的诉说着历史,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风貌。 在明西安城墙的东、西、南、北面各有一座城门。东门名长乐门,因南京位于西安东面,“长乐”二字带有祈祝大明江山万年不衰,长久欢乐的愿望。南门叫永宁门,在民间,百姓们认为南方是火神所在地,为避火灾,炉灶一般不开南门,南城门的“永宁”之意,就是向火神祷告,不起火灾,永保安宁,并且在南门不开正南门,以示诚意。西门为安定门,暗示西部边疆安泰康定。北门名安远门,意指北部边塞长远安定,不起战乱。 <h1><b>【钟楼 鼓楼】</b></h1> 中午在钟楼地铁站与大嫂、二嫂汇合,二位嫂嫂考虑到我们要租车自驾,且我们经济困难,为了分摊费用,从成都噗爬跟头地赶到西安与我们汇合。 <div> 距离南门古城中约1.2公里便是钟楼、鼓楼。中午在城门下一家网红店吃了西安小吃凉皮后,要了一杯饮料,在店里小憩20分钟,便步行到钟楼鼓楼。<br><div><br></div></div> 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有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时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时期发展到顶峰。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h1><b>【回民街】</b></h1> 鼓楼北面便是“回民街”。 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聚居之地。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大约500米左右,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的两旁是古色古香的仿明清建筑物,两边的商铺主要是以经营餐饮和一些具有陕西特色的饰品为主的,而且都是由回民经营的,具有浓郁的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的的喜爱(据说本地人是不在此处吃的)。 比较有名的饭店如清真平娃烤肉店、贾三灌汤包、红红酸菜炒米、大皮院的老孙家羊肉泡馍等等。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赞美。所以有机会大家可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的民俗风味。<br><br> <h1><b>【陕西历史博物馆】</b></h1> 17日吃了早餐,在网上搜索了神州租车,租赁了一辆德系国产宝沃SUV1.4T小客车,以备后用。10时乘滴滴到陕西博物馆取了提前预约门票(免费),虽然淡季,但还是排起了长队。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建筑整体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出唐代博大辉煌时代的风貌,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太极中央,四面八方”的空间构图特色以及千百年来早已潜入中国人空间意识中的“超以像外,得于寰中”的东方宇宙哲理。<div><br></div> 蓝田人的头盖骨、下颌骨,复原的头像,磨制石器,石铲、石刀、三足钵、三足罐、半坡村,结绳记事”、“契木为文”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量的史前文物,西周青铜器、秦砖汉瓦,揭开了陕西作为华夏文明中心的历史。 解说员用了2个小时让我们穿越到115万年前的蓝田母系氏族旧石器时代到周王、春秋战国、秦皇汉武再到大唐盛世。由于给的解说费太少,且时间关系,解说员戛然而止。 20日在延安接受红色教育后沿延西高速返回,入住皇陵县。21日据网上报道西安有新增新冠疫情,不想再到西安停留,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大清早就到了轩辕庙、黄帝陵景区。 黄帝,是距今5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领袖。据古籍记载,黄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因长于姬水,又姓姬,曾居于轩辕之丘,又号轩辕。因崇尚土德,土色黄,所以又称为“黄帝”。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的领袖人物,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 拜祭黄帝,一般为“先祭庙,后谒陵”,由于淡季,游客稀少,我们是第一批上山祭拜的皇帝后人,烧了当日第一柱高香。 <div> 人们把许多发明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或他的妻子、臣下。如造舟车、制衣冠、务蚕桑、创医学、定音律、造文字、布五谷、烧彩陶及政治生活中的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中的婚丧礼仪等,后人以黄帝时代作为中华民族迈人文明社会的开始,所以,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div> 庙门左侧有一株参天古柏,枝干苍劲,苍翠欲滴,冠如华盖,郁郁葱葱。该树树龄已有约5000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栽植,所以称“黄帝手植柏”,1982年,英国林学专家罗皮尔等人在考察了世界27个国家之后来到我国,惊叹它是“世界柏树之父”。1998年,该树被第一批认定为“中华一百棵古树名木”之列。<div> 桥山的柏树都有上千年的历史,非常有灵气。</div> 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 毛泽东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 “碑亭”。这里共有四通碑石。右手第一遍碑文的内容系孙中山先生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所作的一首祭词。右手第二通是1942年蒋介石亲笔题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左侧第一通为毛泽东于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时亲笔撰写的祭文。第二通为邓小平手书“炎黄子孙”四个大字。 <p> “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传说黄帝活了1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但是传说毕竟是传说,《史记》等书明确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而且汉武大帝等各代帝王均来此祭奠黄帝,所以这里是公认的黄帝陵所在地,也是中华龙脉之地。</p><p><br></p><p><b>待续集:《西安漫行之红星照耀中国在陕北的延安时代》(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