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梦回紫琅!

故人

<p>看到央视关于南通的短片,让我回母校的心情变得越加迫切。毕业三十年后的开学季,本想重走当年的入学路。奈何,当年途径故乡衡水的、太原驶往上海真如的172次火车早就停开了。</p> <p>火车之外离开南通的客船模式也已经成为历史。南通建了铁路——好像日本人当年都说南通的地质不适合修建铁路,国人厉害!只是不知何故,途径天津、开往南通的车票无法买到。</p><p><br></p><p>最终我选择了飞行!——当年南通好像只有如皋的军用机场。而今,修建了气派的国际机场!真好👍🏻</p> 场景一  ——校内 <p>母校校园——永远的通医!</p> <p>启秀路十九号,南通医学院!在这里我取得平生第一张身份证!</p> <p>刚入校时,学校大门口的铭牌是个白底黑字的木头牌子,竖挂在大门口右侧。后来翻新,我们才想起来这里留影纪念。</p> <p>与濠河相通的校园湖泊。湖边是我们合影留念的理想背景,84级有个哥们儿、湖北的陈鸣很会照相,我们的老乡合影就是李立群请他帮着照的。</p> <p>当年的垂柳没有了、石头栏杆更换了,当然,照片中的人物更是天南海北、各奔东西!</p> <p>图书馆里,依然记得的是那位比我们大不了多少的图书管理员小冯老师。</p> <p>图书馆前的小路依旧,栏杆依旧。这里曾经是一条浪漫之路,男男女女,或孑然、或组对儿。</p> <p>再次走到这里,拿出三十年前的照片,故人依旧🤙🤙🤙,只是不见了在这里散步的学弟学妹。</p> <p>当年,兴匆匆穿上白大褂拍照寄回家里。后来改行干了二十多年管理,又那么怀念“白大褂”的日子。</p> <p>这些树不知道是否还是当年那些树🌲,但苍翠欲滴的活力让我不禁想起当年在这里留影的愉悦和欢畅。</p> <p>东耳院没有了,但那满是福尔马林味道的标本池子,草丛里偶见的残肢尸块,高跟鞋走在木板楼梯的节奏声依稀还能想起。在那里,给我们讲座授课的有徐涌书记、徐曼玲老师、沈永昌老师、王正华老师等;当然,还有那位军人气质的辅导员王志章老师!</p> <p>如果没有记错,这应该是当初的解剖楼,落成后我们赶上了几节课。那时,温润如玉的沈树全老师貌似还没有离开学校。</p> <p>能够看到住过的10号宿舍楼还在,真的很亲切和欣慰。</p> <p>十年前,我带妻子回来时,我们当年的宿舍变成了女生宿舍,妻子替我走进去拍照了宿舍门牌。</p> <p>2018年,几个老同学聚在闽北土楼,照相时还按照大学时所住宿舍顺序排位——124、126、128、130。我和旁边的艾红学三年上下铺,学号分别为“87239”、“87240”😄。和余耀国则是连实习时都在一起,三年滚在一起,哈哈。</p> <p>真心希望,母校不要像拆除东耳院那样,拆除这座其貌不扬但留给我们那么多人、那么多回忆的宿舍楼,也等同留给我们沉沉思念的实物参照和久远畅想的空间。</p> <p>当年男女生宿舍楼之间的保健科依然还在,牌子变成了医务室。听我们航海医学的姜老师讲,那个驼背的王科长已经辞世。</p> <p>食堂,往外扩了,浑圆了一些。在这里,我们曾经尤其感觉囊中羞涩,经常冲着香喷喷的菜肴咽口水。三十多年后,当吃出三高、身体堪忧的时候,却深深怀念起曾经每天晨跑、参加南通市7000米长跑获得120几名的青春岁月。</p> <p>8号宿舍楼,当年住了干部专修班的同学们——张志耀、任双维、王玲玲、赵秀等同学,一个个面孔历历在目。后来,还入住了89医专的于丽小妹她们。</p> <p>8号楼旁边是电教楼,当年朱莉老师刚毕业就在这里带教我们。三十年后,让我惭愧的是,老师依然不老,我成熟的速度却急急火火地远超老师。😃</p> <p>这里曾经是我们通医的体育场,在这里我曾经为家乡河北省足球队加油,曾经晨练跑步,还曾经在体育馆里听生化教研室屠玉虎(名字凭记忆)老师讲羽毛球练习技巧。</p> <p>十年前,毕业二十年后首次回校“省亲”,有幸拜会到桑老师、吴老师和周老师。</p> <p>十年后,再来省亲,桑老师风采依旧!</p><p><br></p> <p>入校信封——邮寄入学通知书的信封。此次南通之行,我从岳咏老师口中得知,信封字迹恰是招我们入学的桑老师所书!</p> <p>一纸“契约“让我们和通医终生结缘!期待十年后,二十年后,仍有机会拜会老师、感受通医!</p> <p>毕业信封——1990年7月18日,从通医(226001邮编)寄出的装有毕业证的信封。</p><p><br></p><p>入学和毕业,两个信封一始一终;翻起旧物、翻开记忆,感慨万千——时光荏苒,把我们和母校的脐带剪断了,但情怀越加浓厚!</p> <p>抚今思昔,感叹自己三十年履职过程能够自信坚毅地进、庆幸逃过层层劫难后可以冷静决然地退,得以有机会“回归过去、回到母校”!</p> <p>无论是轻奢还是简约,都难以找回当年的轻松和洒脱,真的怀念那时四两米饭、一碗菜汤的简易午餐!</p> <p>走了那么远、变了那么多,我们已是五十天命,但我们有哪个真的知天命、悟轮回?只一点,我们却清醒的知道: 启秀永生难忘!</p> <p>回来了,我仍是那个男生好不好?</p><p>天地不语、乾坤无声,我却发现心静了很多,似乎清醒了“初心”!</p> <p>礼堂,影院,不管叫它什么,也不管它又改成了什么,我们都能记起在里面看电影、听报告时一次次的热血沸腾、情绪激荡!</p> <p>我的实习医院是如皋人民医院,但我很向往在附院见习课的美好时光——附院的医护老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仁心仁术,对我们严格要求和关爱呵护的亲切毕生难忘。</p> <p>八十年代南通市市区的版图很小,我们通医的面积更小,但这里培养了我们一代代学子——大家将对通医的感恩融入职业的进取,将对通医的思念带到五洲四海!</p> <p>毕业时,航海医学是梦,是无限的憧憬。归来时,航海医学是秋,是满满的收获!曾经通医告诉我,扬帆莫怕!归来母校宽慰我,修行莫悔!</p> <p>真正意义上回到了“娘家”,第一次近距离触摸到航海医学的铭牌。</p> <p>家的感觉真好!不管你是否富丽堂皇,不论你名声是否远播;惟有感恩,尤其是感恩航海医学的老师们几十年如一日对于“航线的坚守”和厚重的奉献!</p> <p>深感与姜老师、朱老师的交流时间太少——走了三十年、飘了几万里,想汇报的、想倾诉的太多太多!</p> <p>南通大学特种医学院走廊两侧实验室、蕴含智慧的墙报,让我敬畏;走马观花,初识了特种医学院的高学历团队——真高兴其中有我的河北学妹高永静老师!</p> <p>学以致用,是船、岸共同思考和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丰富的一线案例,让我相信: 有所思、有所为,就会有方向和动力!母校可能不再培养船医,但航海医学的需求永远不可或缺,新时期衍生的航海流行病不断变异,远程诊治的缺陷在现实远洋中不容忽视。</p> <p>回顾过去、浏览当下,更加坚定: 不管我们莘莘学子的巨轮行驶到何处,通医是我们的永远母港!</p> <p>环球徜徉,很多师兄师弟依然万里漂泊,寻求航海和医学的有机结合,面对日新月异的远洋诊治任劳任怨、殚精竭虑。</p><p><br></p><p>母校的老师、师弟师妹们则探索着一个个未知答案,从理论上论证着减少海上多发病、流行病的可能。</p><p><br></p><p>我在静养中思考着航海医学,思考着其与劳务派遣单位、船东、承租人,与国家关注和行业效益,与国际上ISM、ISPS、MLC,与十几万船员的群体生理和心理,等等的交集和共享契合。</p> <p>不管我们是鲜衣怒马的追风少年,还是激流勇进的铮铮铁骨,抑或清隐市井的逍遥寓公,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与航海之锚,永远都是我们扬帆大洋、睥睨天下的职业图腾!</p> 场景二——”窗外” <p>校门口的太平兴国教寺,上学时没有过多关注。</p> <p>校门旁的东寺巷——去附院常走的一条路,原有的石板变成了柏油小马路。</p> <p>南通博物苑,不是院哦!书画名家范增的家乡连收藏都做的这么优雅!上学时,近水楼台却未造访。</p> <p>学校南侧的养老院路,我们曾经去过多次的美食——养老院路口,南大街上的的黄桥烧饼店业已成了自行车棚。</p> <p>媒介通医和人民公园的启秀桥!</p> <p>文化宫,似乎变化不大,上学时来这里看过录像,南大街还有一家“城中录像厅”,但此次没有找到原址。</p> <p>有斐咖啡厅,曾经是我们学生仰视的高档消费场所,当年,紧紧腰带,也想去小资一把。现在,升级为有斐大酒店了!富丽堂皇,建筑优美!</p> <p>四宜糕店,当年它在路的另一侧,紧邻濠河。两条粘糕、一碗馄饨,是我们那时偶尔享受一下的消费方式。很江南、很悠闲,但不饱😃!</p> <p>南通的蓝印花布,曾经和现在的民族工业名品!</p> <p>这里是钟楼广场,曾经南通市政府在此,钟楼后面是谯楼,这里有一石刻联儿“畴昔是洲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经纬表述了南通的历史变迁和特殊地域特点。</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交通——南通长途汽车站、南通港!</b></p> <p>南通长途汽车站,我第一次来南通时就是从这里进埠。三十多年了,它与当年的邻居天南大酒店,依旧伫立,雄风犹在、老而弥坚!</p> <p>新建成的南通长途东站,单以汽车站而论,地上长途、地下市内公交联运,规模和先进程度也算得上是国内前列了。</p> <p>南通港没有了客船,萧条了很多,曾经来往于小石桥和南通港之间的4路公交车依然存在。让我想起: 当初喧嚣的客运码头、我们乘坐的客船四等舱舱室、常常去到的百货大楼站点。</p> 场景三 景色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景色——01.南通三塔。</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刚到南通的时候,从“江南旅游报”上读到,南通有三塔。</b></p> <p>狼山风景区,广教禅寺的支云塔!</p> <p>濠东,书画气息十足、文化氛围极重的文峰塔!</p> <p>隐世天宁寺的光孝塔!</p><p><br></p><p>三塔当中光孝塔曾经最为低调,当年天宁寺几乎不开放,光孝塔也就身锁圜囿。我曾于1988年悄然骑车过来,被一位年长的比丘尼婉拒在了院子里,但她却给我讲了一些寺院和光孝塔的故事,禅意通达,令我心静!</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景色——02人民公园。</b></p> <p>初到南通,我们来的最早的景点就是人民公园,它和母校以水为界、隔墙相望。湖中长廊和亭子,曾经留影,但此次过来,曲折长廊已经被封。</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2, 126, 251);">景色——03 南通大饭店。</b></p> <p>南通大饭店那个气候刚刚建好,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当然我指的是图片中矮一点的那个老楼。</p> <p>我们四个(84刘俊、85唐建忠、86庄勋和87的我)在崔华老师、张涛老师带领下,参观完华能电厂后参观了这座当时南通市最为高端的酒店!</p> <p>南通,当年的电话号码还是四位,能打电话的地方也是稀少。地图上标识的这些地方大多找不到原来的印象了,但保留下来的“寺街”却足以唤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记忆!</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景色——04 南通老街: 寺街。</b></p> <p>寺街,当年我骑车去天宁寺时走过,印象并不深刻,但寺街却折射了南通旧时胡同的整体影子。市里能够保留下这片区域难能可贵,尽管它没有南大街当年的石板步行街风格。</p> <p>一个人安静地走在这里,忘却了那舒服格局的“名利”,想起来零落诗句“斜阳里”“巷陌人家”!很多大城市都有这样一条或几条古街,但这些古街在利益冲击下几乎标准化成了一个模式。寺街,拜托——留住南通的影子,记录下紫琅小城的个性!</p> <p>当有人问我南通的特点时,我不愿说起新建的跨江大桥,不愿说起她媲美苏南的旖旎、比邻烟花三月的隽秀和江海之滨的通达,但我一定会推荐他来一趟寺街——那个个性的胡同!</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景色——05 拾零。</b></p> <p>曾经读到说北京现在的地下工程已经超过建国时北京的地上建筑规模。南通,地下竟然也有这么华丽和壮观的地方,让我想起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酒店穹顶!</p> <p>“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南通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名言。</p> <p>张骞的这句名言曾经为南通的一位女市长引用,南通的巨大变化也让我相信这些地方官员曾经为这座城市的呕心沥血!</p> <p>实际上,南通的聚变得力于顶层设计,更得力于桑老师、姜老师、朱老师等等城市精英的勠力同心、兢兢业业——坚守本分、砥砺风节,不惊于云展云舒,不伤乎花开花落!</p> <p>结束语: 毕业二十年回校时,就策划以后每隔十年回校一次。过去的五年,因为身体原因,导致今年之行几乎流产;疫情阴影下,终归母校。从母校回来后,那份厚重让我迟迟不敢书写此文,几度开头、几度搁置,两个月时间才勉强成文,但想到母校的林林总总,仍怀揣惶恐——总感觉写的不够理想。</p><p>提示: 文中提到人物,未与其人沟通,有不妥之处尚请谅解!用到的照片未经相关人员同意,如有异议可留言告知!</p><p><br></p><p>谢谢关注和耐心阅读!</p><p><br></p><p>保东于天津,天越园。2020年11月22日,小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