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安徽桐城,位于安徽西南偏中部腹地,处于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境内西为崇山峻岭,中部丘陵婉延,东部湖泊连江,风景毓秀,地杰人灵,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桐城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秋时期称桐国,唐至德二年(757)正式建县,1996年撤县设市(县级市),隶属安庆。</p><p><br></p> <p>桐城文庙,亦称“圣庙”,始建于元延佑年间,距今已有700年历史。桐城文庙既是元、明、清时期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又是一座学宫,是桐城县学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属“庙学合一”的文教活动场所。</p> <p>严凤英是我国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从小性格活泼开郎,音色超群,被练潭黄梅戏艺人严云高破格收为女徒,后随戏班在沿江各地演出,历尽磨难。解放后回到安庆“群乐” 等剧场演出,一九五三年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严凤英唱腔悠扬甜润,舞台形象光彩照人,所主演的《天仙配》、《女驸马》等黄梅戏电影享誉海内外。黄梅戏造就了严凤英,严凤英唱红了黄梅戏,将黄梅戏艺术推向了巅峰。</p> <p>黄梅戏巳深深扎根在桐城的土壤里,扎根在桐城人民的心中,今天的桐城人谁不会哼几段黄梅戏。黄梅戏象从龙眠山飘出的山野情韵顺着龙眠河悠悠的永远飘荡在桐城这片美丽的土地上。</p> <p>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过全程也只不过3~5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p><p>清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吴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比邻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宰相出面干预。没想到,这位宰相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见书明理,立即主动把墙往后退了三尺。吴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吴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p> <p><b> 张英</b></p><p> 一纸书来只为墙</p><p> 让他三尺又何妨</p><p> 万里长城今犹在</p><p> 不见当年秦始皇</p> <p>六尺巷佳话</p><p> 礼让</p> <p>深深六尺巷</p> <p>六尺巷是一种谦让的文化,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它不仅体现了张英的人格魅力,也是桐城文化的一种表现。</p> <p>“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称“桐城派”.</p> <p>龙眠河是桐城四大水系(另外三大河是大沙河、挂车河、孔城河)之一,发源于龙眠山,也是桐城的母亲河,西起颂嘉湖(境主庙水库),东至嬉子湖,全长48公里长略多,沿途风光秀丽,河上从西到东依次有十座桥,分别建于不同的年代它们是:彩虹桥、落水桥、海峰桥、紫来桥、龙眠桥(又叫桐城大桥)、廊桥、杨桥、和平路桥、白马桥(油炸巷桥)、南二环路桥。</p> <p>彩虹桥</p> <p>嬉戏河中的白鹭</p> <p>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浣纱的人,那一阵阵棒槌声,飘在河的两岸而经久不息</p> <p>东作门</p> <p>廊桥</p> <p>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没有水,城市就会缺少灵性。桐城钟灵毓秀,当然是因为有了龙眠河。龙眠河流经城区,河道变宽,河水变深。河水滋养了这座城市,哺育了百姓,流淌出桐城文化。</p> <p>在夕阳的映照下,龙眠河泛着金色的光芒,由北向南源源不断的流淌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