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邵哥一生命运坎坷,生于“后程村”成长于“谢家寨”。年仅七岁时,经历了蓝田县第三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紧随全国暴发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养父以敌伪人员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打倒在地,绪后被关进“牛棚”改造。邵哥上学到初中二年级时,慈母以多种并发症卧病在床,为待亲孝母,只得辞学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此人天性爱好舞墨弄棒,由于上有双亲,下有妻子和儿女,迫破终结了文学之路,时隔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五个儿女皆成家立业,本人肩膀上的担子被卸载。2016年正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把原来的老笨蛋手机被女儿更换为智能手机,外孙又给下载了“微信”这个什物,一玩便废寝忘食日夜颠倒爱不释手!竟然勾勒回丢弃了近四十年的文学梦,被蓝田县文友亲切的称为东川老顽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友友们,看了邵哥的牛粪文章,千万别忘了说几句大实话或划拉几笔留墨遗香。当然,邵哥的文章都是一气呵成,从未审核过第二次,文中难免有瑕疵或错别字。所以,接受大家的批评与斧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题记。2020年11月23日晚。</p> <p class="ql-block">【邵哥的童年轶事】</p><p class="ql-block"> 文丨邵可浪</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丨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生活在药铺大院,实际上是一个长虫洞式的庭院,通前至后总共五进子。院内居住着六户人家,大院内生活着三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二伯邵忠堂的三儿子邵尊安,三伯邵禄堂的儿子邵尊昌,尊安和尊昌都属狗,尊安生月大于尊昌,我属猪小他们二位一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被抱到邵家后,父母给我更名为邵尊端。根据奶奶生前嘱咐的遗愿:第一,我到邵家后必须更名换姓,随邵氏族谱同辈叫之。第二:对亲生母亲必须改称“姑姑”。第二条做到了,第一条因先叫可浪已经出了名,最终还是没有改正过来。其实,祖母生前定的这些条规,大可不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这一观点,得到了古人与今人的一致认可,事实证明确实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回到我们仨兄弟的话题,人常说猪狗不合,但通过我们仨兄弟的成长史来证明,这句话是站不住脚步的。我们仨人从小心彼此之间心心相印相惜,日日形影不离,虽然偶尔打打闹闹分分合合,但暂短过后,就很快和好如初不离不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三人经常结伴去东沟,西沟,西岭,东岭,王凹,猫老鼠沟,北雷沟拾柴火,烧蜂窝掏田鼠窝,逮蚂蚱打鸟儿,偷偷摸摸摘桃卸杏,钻进生产队的碗豆地里偷豆角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东沟的次数最多,因为东沟坡大沟深,沟内羽园杂木林立,景色宜人。我们身上不离的什物是火柴与自制的弹弓,引荒放火烧麻子蜂窝,有时用自制的弹弓打扎根长在陡岩上边的野酸枣,以此来证明谁的把头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我们仨人钻进了“大东沟”打翻了两只麻雀,逮住后玩了个半死,兴止意尽后用软红泥将麻雀连毛包好,生起大火烧烤,初烤时先烧着了麻雀的羽毛,只见一股黑烟飘然升起,带着一股刺鼻十分难闻的味道,由于年幼无知,也不在乎这些,大脑有一股强烈刺激的欲望和新鲜感。内心只有一强烈的愿望,就是赶快把麻雀烤熟尽快享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不断加柴升温,一股带着烤灼的肉香味顺风吹入了我们的五肺六腑,嗅觉告诉我们可以食用了。我与兄长尊昌交换了一下眼神,不约而同用提前准备好的小木棒从火中挟起烤熟的麻雀肉,停放在一颗干净的板石上。堂兄尊安天性胆小,竟然不敢下口食用,我和尊昌兄正准备分享美食时,说来也够倒霉的,正好被进东沟拾柴回家的大伯看见了,大伯从肩膀上放下那一梱柴火,只见他满头大汗,喘着粗气大声吼道:“把你三个小崽娃子,看伯打不死你三个小碎怂!一天不务正业,净干些伤天害理歪门邪道之事。”,吓的我们仨人赶忙扔掉手中已烤熟的麻雀肉,五步并三步一溜烟跑的不见人影儿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大伯邵绪堂为人性格直爽而暴躁,大有梁山泊拼命三郎石秀之气魄。大伯常常爱为他人报打不平,他从小重武轻文,青年时参加守村卫家的硬斗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身硬功非常了得,一般情况之下,两三个人近不得他身。仗义护群是大伯最为明鲜的个性特征。曾记得大伯年近七十高龄时,给生产队看护东沟洋槐林,有一次天刚下过大雨,放睛后路面还十分泥泞,前程村有一位年青人在前程(东沟)水库上工,不走正道大路,竟然踩踏着麦田插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被大伯迎头拦住责问,这位年青人并未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竟然欺负大伯年老体弱,出言不逊蛮横无理。惹的老人一时性,不由分说上前用右手提起这小伙子裤腿筒子,用左手直接掐住上衣领口,倒吸了一口丹田神气,一个猛子将这个青年人抛于东河深渠之内,疼的小伙哇哇哇直叫,大伯又来了个纵身飞跃而下,用脚直踩在小伙的后背,当时把这位年轻人吓的屁颠乱抖,求饶回话像老牛嚼炒豆一样,这话暂且放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说我们兄弟三人从小就十分佩服大伯的威严与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头和勇气,大家既怕他又十分爱戴他。大伯平时对我们仨兄弟关爱有嘉,每到冬月农闲时,我们总是生磨硬泡的纠缠着大伯,恳求他讲一讲他年轻时的故事。大伯是个阳性子又爱面子的人,同时也爱享受被我们三人缠绵顾意的感觉。每到这时,大伯自然就流露出了沾沾自喜眉飞色舞之态,总是捊捊他那并不太长黑白相间的胡须,便天南地北,通吃似的夸夸奇谈的乐乎于享受其中。常让我们三个对世事半睡半醒的孩童听得如痴如醉,我们扭着小脑袋好奇的问这问那,大伯这时像个大小孩,完完全全与我们溶入了一个整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三兄弟中,数我提出的问题多事多,一件事情我往往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把大伯问急猴了,大伯拧住我的耳朵满怀爱意地说,“三个孩子内就你小子的屄事最多!总要把一件事情打破砂锅问到底!”请继续阅读第二节。</p> <p>邵哥给大家敬礼!🙏🙏🙏</p> <p class="ql-block">【邵哥的童年轶事】</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接上文,话说大伯回到家后,把我们仨个在东沟架火烧烤麻雀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各自的父母。记得那天吃饭回家,我们三人都受到了父母的处罚,我被母亲接在板凳上打了屁股蛋蛋,直到哭哭啼啼地给父母做了保证,母亲才让我端上碗吃了午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小时候都有过做傻事与萌动的过往,我们兄弟仨人与同村里的孩子打架斗殴乃属家常便饭。最爱惹事生非的一般是我与小堂兄邵尊昌,堂兄邵尊安从小为人老实胆小,一般不会主动去招事惹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于村里孩子发生冲突时,他的任务主要负责背行礼照看摊子。堂兄尊昌小时候身强体壮,头大膀圆腰宽,脸蛋总是红红润润身体又胖胖乎乎,村中长辈们见了十分疼爱他,送了个外号叫“美劳”,他天生一幅大圆蛋蛋脸儿,身体浑圆壮实,气沉力大,一人出马三人也难敌他。我天生体弱瘦小,但手脚十分麻利,鬼点子较多,每次打架下手较黑,村里的孩子对我从内心都十分惧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童时,由于生活条件差,营养跟不上,加上自己体质本身虚弱,我在三兄弟中长像算是最丑的一个,天生沙眼严重,水眼泡泡整天红肿着眼窝,脸膛也经常性浮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院居住的聶敏大嫂常常戏称我为“水眼泡泡眼”“猪尿泡泡脸”。并且替我耽忧忡忡地说:“兄弟啊!您今后咋订得上个媳妇呀?看谁姑娘能瞧得上我兄弟!”每次和村里孩子打架斗殴,细节与因素一般皆因我而起,大嫂便经常对村里人说:“别看我浪娃人模样长的不咋屌样,肚子里的鬼点子最多,花花肠子把一般人都能绕糊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每次和村中同龄孩子吵架,吃了亏挨了我们打的孩子,有些家长看在大人的脸面上,也就不找我们来了。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吃了亏受了委屈,气上下不来,引着孩子找上门是常有的事情。每逢见这种情况,父辈就把我们仨人叫到一块,逐个严加考问,我们三人心知肚明,任凭父辈怎么追问责骂,就是装聋做哑不吱声。最后通过挨了打的孩子指正,一般都会核对到我的身上,父亲到还罢了,很少动手打我,父亲一生非常疼爱孩子,包括疼爱别人家的孩子。母亲就不一样了,每次我犯了错轻则用手打,重则用木板拍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时候母亲命令我把裤子抹到膝盖以下拍打,我小时性子又硬又犟,被母亲拍打时,就是紧咬牙关一声不吭,这样以来,让母亲心里的火气更大,打的节奏愈加猛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往总是父亲心疼儿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婉言相劝阻挡母亲,母亲总是严厉的批评父亲说:“孩子都是你给娇惯坏了,我打娃教育娃保心疼,难道我就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吗?你可以去邻家串门聊天回避一下,回回就教育孩子你来护短你娃,你总是当好人,让我当坏人!”。为此父母经常争论吵架,最后都是父亲主动让了步。给母亲说些入耳动听的软话,直到母亲脸上有了灿烂的笑容为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时候母亲打我,若父亲不在家,同院中那两位玩伴哥哥就会去搬救兵,不是西邻的聶敏大嫂就厦房的三妈或厅房居住的二妈,每次挨揍都能够化险为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2017年居住在西安市的大姐因寂寞孤清,让儿媳开车送自己到县城三姐暂居,我得消息后专程看望了她两次,我和姐姐最爱聊的还是已故去的养父养母。虽然过了几十年,大姐回忆起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管教,她的脑海记忆非常清晰和深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回忆往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姐姐小时候没挨过咱大一次打,姐把咱妈的打挨美了!针线活做不好被打,学纺线学不会纺不好被打。姐小时候性子又烈又犟,姐有一回还把咱妈气的跑到学校找后程咱爸告状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着说着大姐情绪激动起来了,竟然双目流泪哽咽不止,十分忏悔的对我说:“现在回想来,姐一点都不怨恨咱妈,到是蛮怨恨我自己太小不懂事常惹咱妈生气。想想咱妈妈的命够苦的,十二岁就来到咱们家,没过上一天好日子。又含辛茹苦把咱姐弟俩抚养成人,又给姐把大女儿小玲管到六周岁,管了小玲又管巧玲,最后还给姐把燕燕照管了近三个年头,现在姐的条件好了,想好好报答咱大咱妈,可咱父母都不在了。”大姐越说情绪越激动,顺手拉了一条毛巾悟住脸哭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本来就性子急躁泪点多,见大姐一哭,搞的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双目涌出的泪水不停的滴落在我的前胸衣襟之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话短叙,话说父亲一生中最大的业余爱好,最爱玩扑克牌,每逢秋季阴雨天与闲冬时,父亲就联络村里一伙人打牌,白天打一天,晚上熬夜打通宵是经常有的事。扑克牌的来源主要是大姐夫刘虎贤给父亲提供,姐夫从部队转业被按排到西安新华印刷厂,时间不长又被组织调到陕西省印刷厂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养父第二大爱好是非常疼爱小孩子,他爱小孩在村里是出了名的人,村里的小孩见了父亲都十分喜爱。同院居住的大哥邵尊乾家的小女儿邵亚利,小时候人长的又胖又园,十分惹人喜爱。我和小堂兄尊安,尊昌兄弟仨,最爱逗惹着她玩耍,每次把孩子惹的哇哇啼哭,当大嫂听到女儿的哭叫声,等人走出来时,我们三人早开溜的找寻不到人的踪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对她更是疼爱有加,亲切称小孙女亚利为“胖轱辘”,亚利也非常喜欢父亲,老远瞧见就喊爷爷,就像星星盼月亮一般,非常亲近和喜欢父亲。每次父亲见了亚利先抱入怀中亲吻一番,然后让其站立在自己右手掌上,举起孩子一直从上房走到前房大门口,然后转身又从前门口举回上伙房。习惯成自然,亚利脸无惧色站在父亲手掌之上纹丝不动,反对着我们做着鬼脸咯咯发笑。我们三兄弟感到非常开心好玩,跟在父亲身后,拍手跳跃叫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辈的生活十分限难清贫,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又深又浓。药铺大院共住了六户人家,能做到相互谅解和包容,很少发生事端和争争吵吵,如今仔细想来,实为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记忆镌刻在六十年代初,走出药铺大院向西有条通往西硷的水渠,北至邵向岐现居的民房。在一九六六年前邵向岐居住的院落中拥挤着四户人家。随着时代的发展都搬了家,走出了老街道,在向阳的地方建造了新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这条便渠通过邵孔民和邵群禄两家相间的山墙外,然后调头向西汇流到西渠。解放前后在现群禄家门前有个大涝池,邵群禄家的住宅就建在原大涝池的北边塄子上,在旧社会这块地权归属药铺大院所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顺渠向南直至邵群禄家门前渠西边,渠堰上分布着三棵老柿子树,最北边一棵为火冠树,中间一棵为社火树,最南端渠的堰子上长着一棵板板柿子树。三棵树的腰粗身长,要数长在中间那棵社火树最为粗壮了,身型不算太过拨高,但树的分枝粗壮而浓密,为三棵柿子树之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秋季摘卸柿果,最难摘的就数长在中间的这棵社火树了。经济效益最好也数这棵柿子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是周边村民公认有本事的大能人,自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从没离身。不但人有文化,还有一手好写,为人十分精明专干。全村的婚丧嫁娶,父亲都担任着主管及看客等要职,是非常受村民推崇和敬重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到了摘柿果季节,由于这棵社火树的树身上的枝干,长的太过狂野,父亲先用绳子把树上的分枝全部绞网在一起,这样以来就保证了人身安全,第二人在上面操作行走穿梭自如。也使较率明显大幅度提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件在别人眼里着似很难做的事,在父亲做来就变的容易多了。每逢风调雨顺的好年月,那棵社火树上的柿子产量就超过了千斤。从社火树上摘下来的柿子,由于树龄十分古老,树上的柿果味甜汁饱,父亲出售时总是比市场价格便宜许多,摘下来的柿果,年年在本村就消售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下来的火冠与板板柿子,父亲心灵手巧,每年都在我家厦子房上搭建一个架子棚棚,然后将摘下来的柿果放在上面。有一部分由母亲加班熬夜加工成柿疙瘩,吊挂在上房和厦房的屋檐前。(檐前的椽面钉着土钉)每年到了秋冬季节,串门子的乡亲走进药铺院子内,首先映在人们眼帘的是,各家吊挂在房屋椽檐头头上那整整齐齐一排排鲜红耀眼的柿疙瘩,就像一道光鲜亮丽的风景线,十分养眼润目美观好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吊挂的柿疙瘩经过大约一月左右风吹日晒淋浴阳光之后,母亲才从房檐子的椽抹眼卸下来入筐,给柿果上面铺盖上一层柿皮子,放在房上叫上霉子吃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等到吃霜生了霉子以后,才从房上取下来,以供漫长冬季食用和招待宾客或馈赠亲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我的母亲自十二岁以童养媳的身份被卖入邵府,便被祖母训导和调教,年龄尚幼的她,便承担起一个成年女人所承受的一切日常家务与手工女针织杂活。祖母年青守寡,村中父老乡亲们亲昵的称她为“新婆”,她的心胸与才干胜过须眉男子汉,常常被周边村落的人邀去说事了非,周围各村皆闻其贤能之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村及邻村谁家婆媳闹纠纷与矛盾,年青人感情不合闹小情绪等,一经奶奶出面调解说合,便都烟消云散重归于好,本来一个四分五裂的家庭,通过奶奶从中调解说舍努力,转变成了一个和睦相处团结和谐的五好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所做出的这些功德在当时都成了茶余饭后人们聊天的主要话题,这些故事父母及门中长辈生前多次给我讲述,这些讲述故事的人,已故去的老前辈们有:李苗娃(前头婆)邵春堂、邵友三邵友望,盲人哥哥邵友科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众人口中多次讲述得知,母亲在奶奶的亲身感召下,青少年时代的母亲不但能吃苦持家,并完全继承了奶奶的品德和作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母亲不但日常茶饭做的在村中十分出色而有名气,而且针线活手艺也非常出名,还经常帮本族门中及村里妇女解决在缝衣织布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只要她人亲临现场,在难的问题,她都有解决处理的巧妙方法。未完待续,请明天阅读第三章节。</p> <p class="ql-block">【邵哥的童年轶事】</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有一件真实发生过的故事,母亲生前不至一次给我讲述过,至今的记忆都深深雕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怎么也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还是母亲初到邵家,虽然经过了“五四运动”大力倡导解放女权,并要求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紧跟其后,孙中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提倡“三民主义”,但在边远的农村,人们受几千会封建传统思想的严重束缚,风建残余思想根深缔固,仍然存在着许许多多愚味无知的陋俗恶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让女人包脚缠足之陋习,这其实是赤裸棵地对广大妇女身心进行愚味无知的摧残。母亲被卖到邵家时,第一道功课就是奶奶强行给母亲与自己的亲生女儿“生母”缠脚,本来一双好好的大脚丫子,要用粗布特制的细条布带强缠硬勒,使好好的一双大脚变形萎缩,其疼痛成度不亚于给罪犯上老虎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当时给女孩子包裹脚的合适年龄来说,十二岁的母亲年龄已定偏大了。况且给女孩子缠脚不是一日之功可成,耗费日月很漫长,天天裹日日放,次次都要加大力度,使本处在幼龄期正在生长发育的骨头收缩变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养母生前学说,每次奶奶给母亲缠脚时,母亲疼得浑身冒汗,满头豆大的汗珠直流,眼窝里的泪水奔涌而出。这正所谓“小脚一双,泪水一缸。”,历史上那些名儒们还美其名曰“三寸金莲”,这些封建残留腐朽的东西,终于被今天的共产党人砸的稀巴烂。以此看来,今天的妇女有多么地幸福,这也与社会文明的大飞跃和进步有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有一日,正当奶奶给母亲缠脚时,母亲的疼痛哭叫声引来一位贤达明理之人,他是就是名闻东川乃至蓝田县的曾祖父邵熙玲老先生。先生从小天性聪慧,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富五车!对于散文,诗词,绘图样样精通,还有一手绝技在身,那就手工雕塑山水人物。东川邵家和西塬牛家(牛兆濂)牛才子属世交,七祖爷邵熙玲生前曾受邀为名儒牛才子塑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只见他手拄黑膝雕龙文明拐仗,对奶奶断然大喊一声:“快住手!奶奶睁眼扬脸观之,见来者竟是自己最敬重的七先人。急忙语气温和地说:“四大匆匆赶来,有什么话请讲。”,老七爷面带怒色说道:“侄媳妇,现今都到了中华民国,这些早该废除的东西为什么你还在干,国父中山先生一再告诫我们,国民自由平等男女平等,侄媳妇聪明睿智的一个人,怎么思想如此愚蠢至极不开窍昵!快快给我解开孙媳妇和我孙女脚中裹带,以此为例为戒,今后在不允许这种事在我邵氏家族中再有发生!”,祖母平生对老七爷的为人处事及人品从内心敬服,自离祖父后,老七爷对奶奶年青青就早早守寡,一个女人抚养三个儿女又苦心经营着门前军地十二亩耕地,平时辛勤操劳极为同情与呵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童时我听父辈们多次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祖母虽然为人十分精明能干,但一个妇道人家又没有了祖父,托儿带女难免有一些生活细节上被人欺负踏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祖母苦心经营着门前军地十二亩良田,由于长期耕种与收获都靠喜娃爷(舅姥爷)和老槽头,祖母除了秋麦两忙送水送早点外,一般情况不太长去田地。去了一般也不太仔细盘查和左右相邻地畔,界石是否栽在地畔的正中间。起初喜娃爷和老槽头回家几次对祖母唠叨门前地畔被邻家撵进来了很多,奶奶顾及人情脸面,先前并没十分把这件小事放在心上。后来这户人家得寸进尺,竟然朝我家耕地里撵进来了两米有余,奶奶实在忍无可忍,就对老七爷谈了这件事。老七爷叫上村中官人及两家当事人,携带尺子竹杆当众丈量两家地亩总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说那日村里围观的乡亲们很多,经中人把两家地亩丈量后,结果那家人整整朝我家地畔撵进来了两米多宽。老七爷邵熙玲一时火气攻心勃然大怒,执鞭就打那家兄弟两人,大骂道:“瞎了了眼的狗奴才,欺负我家侄儿已做故人,她娘们弱小无力,今天不给尔等颜色看看,你两个小子不知马王爷长了几只眼!”,后在众人极力劝阻下,老七爷才平复了心中的火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弟兄二人自知理亏,更惧怕于老七爷自身的威力,便长跪在老七爷面前磕头叩首说:“七爷息怒,都怪小人一时贪心,你老说此事咋处理,孙子一切听从爷爷指教就是,决不反驳于先生爷。”,最后经过村里官人从中调解,兄弟二甘心情愿拿出五斗小麦做为赔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父亲生前说,那弟兄二人把小麦送到我家后,千说万说奶奶就是一粒不收,兄弟二人千恩万谢把粮食推回家去了。奶奶的宽宏大量深深的感化了那兄弟二人,从此以后,两家没有再发生侵占界畔的事,发生矛盾的地畔两家相互礼让,两家界畔中间闲置的土地宽度都能过车行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件小事,祖母的宽大胸怀,得到了老七爷与乡亲们的高度认可和好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奶奶看到老七爷为裹脚之事动了肝火,奶奶赶紧笑着说:“先人先别动肝火,侄媳一切听从四大的分咐就是。奶奶起身忙给老七爷端了条板凳,让老七爷坐下。又转身回屋去沏了一壶热茶,给老七爷赔了自己的不事。说了些入耳好听的话儿,又亲手解了缠在两个母亲脚上的绷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七爷高兴的笑着说:“感谢侄媳妇是个深明大理之人,能给你大这个薄面,大替孙媳妇和孙女一并谢了”,老七爷又把两位母亲叫到自己身边语重心长的说:“孩子,今天能从折磨中把你二人解放出来,最要感谢的人是你们的婆婆与母亲,她的一生真不容易啊!快去!给你们共同伟大的母亲磕三个头吧!”,养母和生母听了老七爷的话,急忙起上前双双跪拜在了奶奶的面前,不约而同地喊道:“妈妈!”,俩人突然之间控制不住各自的感情,放声大哭了起来,奶奶看着跪在自已面前俩个哭的泪如雨下孩子,离了爷爷早早守寡的奶奶,一时勾勒起了心酸往事,从衣襟内抽出了手帕,捂住脸哭泣了起来。养母生母见奶奶恸了悲情,赶忙从地上站起来上前抱住奶奶,母女(婆媳)三人抱头痛哭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七爷见此状况,想起了早早故去的侄儿,看着的奶奶,老七爷不由双目泛红。他心里清楚奶奶有太多的委屈,让她们母女释放一下情感也好,心想,自己此时不赶紧溜之大吉,还待何时!敬请阅续下节!</p> <p>【邵哥的童年轶事】</p><p> (四)</p><p>所以,养母与生母后来能有一双行走方便的大脚丫,实则感谢七老爷邵熙玲开明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同时,还得给祖母明白贤惠的品德点赞!</p><p><br></p><p>在我的脑海记忆中,母亲的吃苦勤劳,超越了一个正常人的极限。母亲每天晚上休息基本都在一二点左右,母亲能够睡足一个好觉,对她来说是一种奢求!每天不等天明就早早起床了,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照明都点的煤油灯。母亲每天晚上都在纺线,我天性好动贪玩又爱看小人书,白天总是无极限的蹦 哒,每到晚上,母亲第一件事,先要哄我早早入睡,我又不想早睡。那个年代上学书本乡而简单,上小学全程就两三本书,语文和算术是主要课本。</p><p><br></p><p>所以,我整天总是操心看小人书,由于白天活动量太大,经不住母亲搂摇拍哄,便呼呼入睡进入梦乡了,等我睡实之后,母亲才能够静下心儿去纺线。</p><p><br></p><p>每当我沉睡到半夜三更尿憋醒来时,看着母亲还在右手摇着纺车,左手牵着棉花捻子,纺线车轮子的转动声吱吱咯咯。我虽然年龄幼小,但也懂得心疼母亲,揉着迷迷糊糊睡眼惺忪的眼窝说:“妈!快睡吧,明天晚上再纺吧!”,母亲总是微笑着安慰我说:“乖儿子你睡吧!妈再纺一会儿就睡,等到我第二次我醒来小便时,看到母亲仍然在纺戏,只见她纺纺停停,我仔细以瞧,母亲上下眼皮打架儿昵;她实在太疲劳了,需要赶快休息,我过去从母亲手里夺了棉花捻子,把纺线车给母亲端下炕。强逼母亲收拾停止纺线。</p><p><br></p><p>尤其到了秋冬季节,每天不等东方发白,火炕上早已看不见母亲的身影儿了,我知道母亲和往常一样,每天不等天明,就起床就用胳膊挎着祖上传下来的那只竹编大老笼,拿着扫帚就出门去扫树上被晚风吹落下来的枯枝落叶了。</p><p><br></p><p>母亲的实际睡眠时间,满打满算不足五个小时。她总是操心门前水渠塄子上,那三棵大柿子树上的落叶,担心邻居们,谁比自己起床早,把自家树上的落叶扫去了。</p><p><br></p><p>母亲虽然长年纺线织布,可是自己身上很少穿过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总是穿着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旧衣服。母亲平时穿衣虽然破旧,但母亲是个非常爱干净讲究卫生的人,不但把自身穿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我和父亲的衣服不等脏气上身,就被母亲从身上换洗下来,洗涤的干干净净,叠的平平整整,随时供于我和父亲更换脏衣。</p><p><br></p><p>那个年代,人们都住的土木结构的柴房。母亲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的十分洁净,家里的案板及所有的日用家俱包括倒黑白面的瓦罐罐等,统统让母亲擦抹的油光发明,竟然能瞅见人的影子。母亲爱好干净并且做饭的手艺也非常好,那个年代母亲在全村是有口皆碑的,母亲的品德及个人能力常常被街房邻居所赞颂。</p><p><br></p><p>六十年代初,人们日常生活普遍清贫与艰难,吃上一顿纯白面或白面馍都是一种奢想,父母为了我能够健康茁壮成长,她和父亲省吃俭用,每隔几日给我一个人下一碗面,过一段时间,给我专门烙一个直径有老碗口大小的锅盔馍。那时自己年龄幼小不懂心疼自己的父母,更不知道给父母争气。看见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吃什么,自己就嚷嚷着问父母要吃。父母满足不了我的要求时,就大闹情绪和父母扯皮撕筋。</p><p><br></p><p>有一件事在我脑海之中记忆很深,饼干在那个年代十分稀罕,我看见别的小孩子吃,就哭闹着问父要吃,当时家境贫寒得没有闲钱,母亲见我纠缠不休,就想尽办法满是我奢求。用白面发酵后烙成饼干状,自己幼小不懂父母为满足我的奢求,所受了的艰难和心酸。竟然把母亲给我精心烙的饼干,装在兜兜里一边吃一边在满村炫耀,引来许多玩伴回家纠缠自己的父母。</p><p><br></p><p>现在回想比事,深感内疚和羞愧自己小时候的稚嫩无知。</p><p><br></p><p>还有一次,那是在即将搭镰割麦的前几天。母亲在小铁锅烙馍,从合面到揉面到开始烙馍,我上到火炕爬在背坎。目不转晴用急切的心情看着母亲烙馍。对于一个三四岁大的孩子来说,长期生活在半饥半饱的生活状态下,饭食里长期少油,一个白面锅盔馍对于一个长期饥饿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奢侈更是极大的诱惑。</p><p><br></p><p>母亲烙馍那股串香味,从锅盖的缝隙中飘流而出。加上腹中饥饿,我被那股香味馋的肚里咕咕直叫,口水不知何时,竟然悄无声息地流到了胸前衣襟上了。</p><p><br></p><p>母亲瞅见了我迫不极待的表情,心生怜念双目湿润的安慰我说:“我娃别朝急,快熟了。”,我强忍饥饿与口谗,期盼着馍早早出锅,终于期盼到馍熟出锅了,母亲用双手试探着从锅里提出放到案板上,母亲看到我猴急的样,先切了一角寄给了我。我接到手后,也不顾热馍才出锅温度尚高,便吸吸喝喝就吃开了。</p><p><br></p><p>由于平时很少能吃到细粮加上腹中十分饥饿,一片锅盔对我来说,就好像一片久旱无雨的干枯的禾苗喜逢甘霖。一角馍瞬间被消化进肚了,母亲赶紧又给我寄了一片锅盔馍,狼吞虎咽时,无意间抬起头瞅了一眼站在我对面的母亲,只见母亲用慈祥疼爱的目光,全神惯注地看着我大口大口地咥馍。母亲心疼的泪水已从眼窝流到了粗布衫子的前襟上了。</p><p><br></p><p>自己那时年幼无知,只顾自己饥饿馋食,未曾想到父母忍饥挨饿。至今回想此事,常常悔恨自己不已。在我的脑海深深的镌刻着父母与日月同辉的高大形象,母亲的伟大,像烙印一样永远刻镌在我的大脑深处徐徐生辉。</p><p><br></p><p>我的母亲是个经常挨受饥饿从未吃过饱饭的母亲,把自己一生的心血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家庭和儿女。这个世界对母亲来说,是个苦难极其深重的世界。临到母亲告别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这个世界的阳光,水土及大自然和一切美好赐予,也从未很大大方方的滋润和温暖过她。</p><p><br></p><p>她的一生,老天爷毫无人性地让母亲承受了太多太多的灾难与苦累,从未赐予给她享受幸福的机会。在母亲的心里,全装的是家庭与自己的儿女。唯独没有她自己,她的人生没有宏伟的理想和信仰,心里只存放着一个理念,就是一心经营好家庭把儿女养大成人,在母亲心里认为,这就是自己最大骄傲与荣光。</p><p><br></p><p>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受邵家书香门风之薰陶以及祖母的言传身教,母亲吃苦勤劳,大脑聪慧,很快领悟和继承了邵家文学耕读之衣钵。母亲大脑里蓄存了很多故事,情趣来了讲的非常动听形象,我很崇拜自己的母亲,直至今天我都认为她是这个世界上讲故事最好听的人。</p><p><br></p><p>每逢雨天或冬月闲季,我与村中及同院的玩伴们就围坐在上房的土火炕上,聆听母亲讲故事给我们听。</p><p><br></p><p>母亲经常给我讲织女与牛郎的爱情故事,每年夏季三伏天,夜晚坐在院子里承凉迎着微风吹拂,我娇坐在母亲怀中,在母亲的身边还围坐着我那两个小堂兄,尊安和尊昌。</p><p><br></p><p>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同院中的伯伯和妈妈,大大和娘娘,还有尊乾哥两口子和他几个儿女。每遇这种情况,于母亲同辈妯娌中三妈是个最爱热闹的人。故事的开头都由三妈鼓动,一般这种环境下,三妈就喊母亲说:“竹娃,快把你肚里保存的那些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听,让他们也长些见识。”,在加上其他长辈和我们这群孩子起哄,母亲推辞不过就开讲了。</p><p><br></p><p>尤其在夏秋之夜,母亲最爱讲织女与牛郎的爱情故事,母亲一边讲一边用手指着天空上的银河系,比划那边是牛郎星,那一边是织女星。她说那三颗星并联平行线的就是牛郎与他的一双儿女,那边河对岸像梭子的就是织女星。敬请继续阅读下片(五)。</p> <p class="ql-block">【邵哥的童年轶事】</p><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牛郎都要肩挑着一双儿女从人间上天去与织女相会,年年如此,风雨无阻,她们也只能站在银河两岸,遥遥相望对方。牛郎肩挑的那一双儿女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响彻天空,站在对岸的织女更是痛不欲生,听到一双儿又哭又叫喊着娘亲的声音,像万箭穿心几欲昏绝。这种伤痛欲绝相隔两岸的状况,恰好被天上路过的一群神鹊看在了眼里,此情此景深深的感动了这群神鹊。鹊王发出号令,每年七月七日约定这一天神鹊们聚集在一起,为这对苦命的患难夫妻搭建一座鹊桥,专供织女与牛郎见面团园提供方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众神鹊们的爱心换来了牛郎织女和儿女们一年一度的团聚。母亲又告诉我们造成牛郎和织女不能长期生活在一起的罪愧祸首是天上的王母娘娘。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最小的一个女儿,排行老七,人们称她为七仙女。七仙女是众姊妹中长的最漂亮的一个,聪明贤惠善良。长期在天上被禁固寂寞的生活,使正值青春萌动期少女对凡间产生了无尽的依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日七仙女与众姐姐游历天庭,突然乌云密布暴雨交加,织女好动又好奇,手搭凉棚瞧望凡间,看见大雨中一布衣书生被大雨淋透全身,加上道路泥泞行走十分艰难。织女仔细用目观瞧,远远望见此书生目清眉秀,长得一表人才。众姐妹看织女这般痴迷呆讷的模样,取笑道:“阿妹莫不是看上那位书生,神情如此上心,道不如姐姐们送你个人情,成全了妹妹这段姻缘罢了。”,众姐妹的话正中织女下怀,刹那间脸红到了耳根,冲着众姐姐娇嗔道:“你等太坏了,净拿小妹寻开心,天庭有规,想也白想,谁叫咱们是玉皇大帝和天母的女儿呢?”,众姐姐听了妹妹此话,明白了妹妹内心所属。众仙女说:“小妹果真有意,姐姐们愿意成全于你,为了自己所爱之人,母亲知道了,只不过责骂一顿罢了!”,说着众姐姐用衣袖替织女挡住风雨雷电,不用分说将织女从天庭推下凡间,成全了一对天地之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话短叙,众天女回天宫拜见母亲,母亲清点人数见少了自己的幺女,问及原由,众仙见隐瞒不过母亲,便如实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母得得知自己的爱女私自下凡与凡夫董永私结良缘,不由怒从心起,凤颜震怒,奏请玉帝后,亲自率领天兵天将七仙之从凡间抓回天庭。把这对情投意合的美好婚姻活活给折散了,最令人可怜与同情的还有她们所生的一双儿女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受母亲故事的影响,我从小就十分憎恨王母娘娘!在我心里她就是一个穷神恶煞。从小我就非常喜欢阅读书籍,最喜欢阅读中国四大名著。每次阅读《西游记》连环画时,只要看到那一页有玉母娘娘的画像,我手握一根母亲纳鞋底用的钢针,对着王母的画像大喊:“扎死你!刺死你!戳死你个老巫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是个有文化的人,每遇到我情绪失控发飙时,总是耐心给我解释说:"傻儿子,你妈给你讲的那些故事都是人为的传说,天上那有什么神仙玉帝和王母娘娘,那些都是文人编造虚构编造出来的产物。”,每次听到父亲对我说这种话,我内心十分反感父亲,内心抵触情绪很大,坚信母亲的讲过的每一个故事及每一句话。幼小的心灵深深雕刻着母亲说过的话,深信天上有玉帝和王母娘娘,太白金星,二郎神与孙悟空这些神一般的人物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小倍受娇惯,秉性皮玩倔犟,自己崇拜追从的事和人,谁要逆转我的思想与观点是很难的,父亲知道我的任性,有时只有他自己做出妥协让步才能收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和父亲争论的脸红耳赤,父亲也不肯服输让步,父亲笑着说:“你现在还小,受你妈的影响太大,一时跟你讲不明白,等你长大就明白了。”,我见父亲了仍然在坚持自己的观点,便嘟嘟嘟囔囔地喊着要去厅房寻二妈问个明白。父亲笑笑说:“厅房你二妈和你妈一样,斗大的字不认识一个,把你能从谷子地里引到糜子地里去。”,我听了父亲的话更加来气,也不理睬父亲,飞快的跑到厅房,找到了二妈做公正鉴定。二妈听完了我诉说的前因后果,明白了我前来找她的目的和用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妈天生慈祥善良,遇大小事能忍能息,看到我委屈又猴急急的样子,二妈满脸堆笑哄着我说:”你大那是老糊涂了,天上本来就居住着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如来佛和太白金星及二郎神等全都听玉帝和王母娘娘旨令,你大老糊涂了,是他错了。”,听二妈肯定我是正确的,是父亲错了。小孩子的好胜心与虚荣心立马膨涨起来了,我非常兴奋地又蹦又跳地向上房跑去,一边跑一边喊:“是我大错了,天上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跑到上房对父亲说:“大!你输了,厅房二妈证明天上有玉帝,王母娘娘和神仙!”,父亲无可奈何地笑着说:“好!好!好!我儿是对的,是大错了。你二妈放个屁都是香的,你都信!”,母亲这时又站出来帮着我说话,年幼无知的我高兴地拍着双手左跳右蹦,连声喊道:“我赢了!我大输了!”,父亲十分无奈的连说了两句:“三人成虎,三人成虎。”,当时自己年幼,不知父亲说的三人成虎是什么意思,后求年龄渐长通过阅读,才知道这是发生在春秋战国的一个真实故事,话说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光天化日之下并无老虎,可是睁着明眼说瞎话的人越来越多,连起初坚持不信的一国之君,因为说的人多了,竟也相信大街上真的有老虎。我与父亲的这场争辩,反而让没理的把有理的说的到没有理了!</p><p class="ql-block">如今龄过耳顺之年,儿时的趣事常常在大脑涌现,总是让人心旷神怡感慨不已。此文为练笔之文,由于时间与工作的原因,把第五章节(本篇)暂定格为尾声!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文中有病句或错别字,还望广大读者见谅!</p> <p>邵可朗(清风),蓝田玉山人氏。陕西《作家摇篮》杂志签约作家。粮农身份,现四处打工觅食养身。</p><p><br></p><p>曾在“陕西作家摇篮”,“陕西第一资讯”,“今日头条”,“蓝田作家”,“滋水美文”,“漆水文学”等公众平台发表文章数篇。</p> <p>兄弟三人捕鱼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