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在甘南旅游中,最能体味浓郁的人文风情的,莫不过参观那些著名的寺庙。在这里红色的藏式建筑、庙宇、僧人,转寺,转塔的信众,构成了九色甘南中的活力红。这一路我们游览了几个著名的寺庙:</b></h1><h1><b>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始建于1709年,本是活佛大师的府邸。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有佛殿、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有好几条街区,面积之大就像我们的大型楼盘。</b></h1> <h1><b>通往拉卜楞寺的路,是一条圣洁的路,因为在这条路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匍匐过善良的灵魂。</b></h1> <h1><b>我们只是选择看了一些很具代表的点:拉卜楞寺墙外2.7公里长,由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廊,两个小时的长度。我们只走了</b><b style="color: inherit;">转经廊的一小段。</b></h1> <h1><b>小广场上的大经堂,进里参观,有僧人讲解员给介绍历史,殿藏宝物等,所有的殿内都不能拍照。</b></h1> <h1><b>太阳光打在寺顶的法柱上, 星芒烨烨。</b></h1> <h1><b>幸遇祥云罩宝塔的奇景。</b></h1> <h1><b>小广场上游客与僧侣穿梭不绝,安静祥和。</b></h1> <h1><b>蓝天下不动的红色建筑,流动的红色僧服,活力十足。</b></h1> <h1><b>全寺规模最大的是寿禧寺,四角飞檐,上覆盖馏金铜狮、铜龙、铜宝瓶、铜法轮、铜如意,阳光下金碧辉煌,故俗称“大金瓦寺”共有6层,高达20多米,最高层为宫殿式的方亭,游客可登高到此处。</b></h1> <h1><b>站在方亭处,可看到四面环山的整个寺区,气势恢弘。</b></h1> <h1><b>不少僧人与信众绕寺而行,是为“转寺”。</b></h1> <h1><b>也有虔诚信徒五体投地的叩拜。</b></h1> <h1><b>米拉日巴佛阁——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府合作市。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原建楼阁已毁,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的代表寺院。作为安多藏传佛教名刹之一,米拉日巴佛阁气势雄宏,金碧辉煌。此佛阁楼高9层,外部全是由石头搭砌而成,看不到一根木材,而佛阁内部(不能拍照)是全木制结构,寻不到一块石头,外不见木,内不见石,可见建造之精妙。</b></h1> <h1><b>楼内壁画琳琅满目,与彩绘、唐卡、塑像浑然一体,颇具宗教神秘的色彩;游客可登走廊楼梯盘旋直达楼顶,一至九层佛殿供奉的佛像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众多教派的本尊佛像;还有佛、菩萨、护法、财神等佛像二百一十五尊。整个佛阁的佛像总数为一千二百七十二尊。</b></h1> <h1><b>转寺的僧人,信徒不少。</b></h1> <h1><b>恢弘的殿堂与建筑细节。</b></h1> <h1><b>区内还有其他的白塔与佛殿。</b></h1> <h1><b>讲学的殿堂。</b></h1> <h1><b>透过飘檐牌坊看到的九层主阁楼。</b></h1> <h1><b>高大的转经筒。</b></h1> <h1><b>长长的转经廊。</b></h1> <h1><b>其他的寺院殿堂还有好多间。</b></h1> <h1><b>玛曲县———最具藏式特色的县城。它隶属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东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黄河第一弯曲部。县城人口5万,其中藏族占三分之二。登上阿万仓湿地公园的山坡栈道,能俯瞰整个小县城。藏式建筑的红顶黄墙房子新净有序,十分耀眼。</b></h1> <h1><b>已被吉尼斯纪录认证的世界最大的转经筒:娘玛寺大藏经转经筒高约50米,重量约300吨,转经筒筒身部分为钛金制作,外部镶嵌浮雕佛像,花纹贴纯黄金金箔1160㎡,内部藏有经书约11万册,现在也是甘南藏地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建筑,</b></h1> <h1><b>经桶下部雕有十二生肖的图案,我也站在对应的生肖旁留个影。</b></h1> <h1><b>娘玛寺区域。</b></h1> <h1><b>路上车拍的不少小寺院。</b></h1> <h1><b>瓦切塔林——位于四川省红原县瓦切乡,此地是一丁字路口,北距黄河第一湾60公里,南距红原县城40公里,往东150公里可去松潘县的川主寺。这个景点据说与纪念十世班禅大师有关,1982年和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先后两次来到这里传经说法并为信教群众祈福摸顶祈福。瓦切民众为了表示感激和纪念,就在班禅摸顶的地方建了多座白塔以示纪念。随着发展,修建的塔越来越多,据说有大小不等108座白塔,每座塔下面都埋藏着藏传佛教中重要的经文其中,最大一座白塔底层四周安放了无数的转经筒,供信徒们转经、祈祷,纵观整个塔林规模仍在扩大和建设中。</b></h1> <h1><b>两个藏民的孩子就在父母建造工作时的小土堆上滚水瓶子,玩得不亦乐乎。</b></h1> <h1><b>在塔林另一震撼的景观应属塔林周围的经幡规模。瓦切----在藏语里,“瓦”帐篷的意思,“切”是大的意思,所以合起来瓦切就是“大帐篷”的意思。挂经幡在藏区很普遍,它分布在藏区的山巅、河边、桥梁、路口、院坝、寨门、屋前等地,其意义借助自然之力来诵经,保佑人们和一切平安吉祥。经幡的蓝色代表天空,黄色代表土地,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绿水,风每吹动一次经幡便是把经幡上的经文念了一遍了。藏民们会把经幡挂着经受大自然的风吹雨打等其自然风化后才能更换经幡,中途不会去随意更换经幡。经幡在藏区的插法、挂法不尽相同,而瓦切塔林的经幡是围成园顶帐篷似的,其经幡群面积之大,之宏观为藏区少见,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让人看了非常震撼。</b></h1> <h1><b>郎木寺具体是一个地域名称,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郎木寺镇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下辖的郎木寺村。郎木寺镇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白龙江穿镇而过。</b></h1> <h1><b>这是四川一边有着600多年历史的</b><b style="color: inherit;">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寺内的五世格尔登活佛肉身殿是郎木寺景点中的精华,供奉着圆寂后几百年都不腐坏的活佛肉身,十分神奇。不过肉身殿并不能随时看到,大约三五天会开放一次。我们到时,刚好遇到一位大师带领客人参观,还打着手电筒照亮活佛真身的脸庞,真是有缘啊!</b></h1> <h1><b>寺外大群的鸽子来回翻飞。</b></h1> <h1><b>听说那天是藏教的一个节日,早早到来的信众很多,偕老携幼地转寺。</b></h1> <h1><b>信仰就是以如此具体的行为一代一代的传承,溶于血液中,深入骨髓。</b></h1> <h1><b>白龙江峡谷的入口就在格尔底寺外不远处,可以徒步或者骑马进入游览,还有“仙女洞”、“老虎洞”、“中阴洞”等充满宗教奇幻故事的景观。</b></h1> <h1><b>往里走一点,就到达“仙女洞。”最受当地民众尊崇的是传说中的老祖母郎木,其原来居住的洞穴,那是圣地中的圣地。洞外地下涌出的泉水,就是嘉陵江主源之一的白龙江的源头。</b></h1> <h1><b>不少藏民一家大少到此做礼拜.</b></h1> <h1><b>白龙江溪水流经寺院。</b></h1> <h1><b>刚好是寺院早课结束吧,一大群僧服装束的男孩拥出,在草地上放松,闲聊。</b></h1> <h1><b>在甘肃省一侧的是甘丹赛赤寺,建筑金碧辉煌,每一尊大殿都以镀金为顶,金光闪闪。</b></h1> <h1><b>寺院后山有一座天葬台,需要从寺院后山爬山约40分钟到达,我们是租小车上去的。它不像色达那里有天葬师的规范,大型模式。而是由村里各家庭轮流操作的。当天没有仪式,但也可看到用过的器具被丢了一地,秃鹫也在山顶候着。</b></h1> <h1><b>一条小溪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亲临其中才能领略郎木寺的真谛!</b></h1> <h1><b>游览了甘南线路中的这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寺庙,对甘肃藏区人文历史与现状了解更深入,收获了美景的享受与人文知识的增加,这就是我喜欢旅游的意义所在。</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