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顾登午 朗诵/沈虹</h5> <h5>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十四个师中,许多人都说昆仑山下的第十四师昆玉市是一个年龄最小的孩子。其实,他本是一位经历传奇、功勋卓著的老人。因为,五老峰上的日出,鉴定过他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黄洋界上的炮火,考验过他刚毅不屈的坚强性格。所以,他一走出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就弹奏出了不同凡响的乐章。</h5> <h5> 第五次反“围剿”后,是他用鲜血染红了湘江的流水,用体温烘暖了大渡河的铁索,用双脚征服了草地雪山,顽强地将一面面血染的红旗,飘扬在了陕北的黄土高原。---那时他的名字叫红军。</h5> <h5>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烧杀抢掠,是他挖铁路、割电线、端炮楼、除汉奸,打得日寇晕头转向,闻风丧胆。同时,他还奉命挺进人迹罕至的南泥湾,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开荒造田,发展生产,使三五九旅的英名响彻神州大地,五湖四海。---那时他的名字叫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h5> <h5> 为了实现四万万同胞当家作主的夙愿,是他破运城、战宜川、克天水、取西宁、进张掖、定酒泉,屡建奇功,“敢叫日月换新天”。随后,他又一路风尘,高歌猛进,仅花十八天,就徒步穿越了被誉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实现了“万方乐奏有于阗”。---那时他的名字叫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十五团。</h5> <h5> 完成平暴剿匪、边防接管、地方政权组建的任务后,是他把戎装换成了便装,把太阳犁成了月亮,数十年如一日地在“一天半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的昆仑山下,谱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行。---那时他的名字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田农场管理局。</h5> <h5> 昆仑古树干中空,何事忽然数叶雄。总是志坚心不老,逢春又欲舞东风。这位饱经风霜、奇功盖世的老人,虽然已在边远艰苦的和田地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但是踏着21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鼓点,他竟然返老还童,在共和国的第一大山和第一大沙漠之间,打破了“死亡之海”不能建设绿色家园的神话,奇迹般地创造出了一片碧水蓝天、绿洲果园、丝路新城。---现在他的名字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昆玉市。</h5> <h5> 由于他的体内,仍奔涌着井冈山的血液;他的心海,仍飘扬着南泥湾的风帆。所以,昆仑可以作证:从井冈山到南泥湾、从南泥湾到昆仑山,他的确是位老人;从和管局到第十四师昆玉市,从第十四师昆玉市到未来,他的确又是个孩子。但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他都是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最高利益的忠诚卫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倒的长城!</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