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美友佳作‖韩生明:有一种感动叫真诚

汾州文化

<p><b>汾水文化2020第45期总第138期</b></p><p><b>顾问 周葆瑜 梁瑞林 </b></p><p><b>主编 武兴亮 </b></p><p><b>副主编 朱玉兴 赵文杰 </b></p><p><b> 郭剑峰</b></p><p><b>编辑 贺马元 阎润钰</b></p><p><b> 韩 雅</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读张瑞平散文《最后的目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韩生明</b></p> <p>  张瑞平是一位文学新人,《灵石文学》2015年第2期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散文《最后的目光》。读罢这篇散文,着实令人感动不已。那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真”字,真情、真诚、真心、真实、真切、真挚、真爱、真率、真善美……</p> <p>  《最后的目光》叙述的范围很小,小到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小小家庭,讲述了普通家庭生活的情感故事,而且是仅仅集中在与“目光”紧密关联的生活细节;而《最后的目光》抒写的情感却又很大,大到古今中外人类共同的人文情怀。人对于出生、长大的那个岁月总是难以忘怀的,尤其是生养自己的父母,这种怀念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张瑞平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女性,她用心灵去写作,追溯童年往事,抒发有别于他人的独到感受,其文章的真情实感是建筑在真诚的创作态度之上的。众所周知,真诚是每一个从事文学写作的人都应具备的品格,尤其是对于散文写作来说,更为重要。张瑞平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到位,像她的做人一样真诚。</p> <p>  《最后的目光》再现了作者的记忆,从这记忆的再现中,让人走进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们为生活困境所迫,母亲长期患病得不到治疗,精神失常,致使女儿心中产生畸形的母爱。一个普通而特殊的家庭,一段短暂而永恒的真爱,就这样随着作者极富独特人情味的叙写,将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和刻骨铭心的记忆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是情感的火花。对于母亲最后的“目光”的细节描写,出神入化地刻画出了一位身患疾病而身不由己、却又具有与生俱来的伟大而善良的母爱的母亲,女儿心中的母亲,由“恶魔”“鬼怪”转变为“慈祥”“和善”。母亲“最后的目光”,那纯粹而深沉的表情,终于让女儿读懂了母亲的心:“原来,您一直是爱女儿的!”在女儿与母亲生离死别的一刹那,女儿的“泪光”与母亲的“目光”相交融,情感的火花相碰撞。读着这样的文字,总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让人感动,那样的让人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了作品中,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为主人公而悲、而痛!这样的作品,无疑以真诚的力量达到了无法替代的感染和震撼的艺术效果。</p> <p>  从欣赏的角度阅读张瑞平的《最后的目光》,可以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这是因为她的叙述方式非常得体,尽量做到从容不迫,细而不腻,起承转合,应用自如,体现出“强调自然,强调实感”的叙述风格。比如《最后的目光》中,作者以平稳的笔触叙写母亲病重时的目光,再由目光引起往事的回忆,又将往事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与母亲最后的目光相对视时,有了特殊的味道和深度。整篇文章娓娓道来,不故意渲染,自然贴切,水到渠成,将读者带到了一种氛围中,让你细细地感受,慢慢地品味,真的是一种艺术的享受。</p> <p>  读张瑞平的散文《最后的目光》,不由得让我想起散文名家朱自清,他有一篇抒情的典范之作《背影》,仅千把字的文章,以“背影”为凝聚点,以父子之情为“内在线”,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全用白描的写法,仍然使该篇成为传世名篇。还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写过一篇《母亲的回忆》,也是缘于儿子对母亲的倾诉,才使字里行间充满真情实感,让读者与作者的情绪、思想一起起伏。这就是优美的文章,这就是不朽的佳作。张瑞平的《最后的目光》,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同样力透纸背,感人肺腑。“我想,这个几乎没有给过我母爱的母亲,在临死前,用她那注满温情的眼神,努力地补偿亏欠了女儿的爱……”“多想,再看看那目光!多想,再让那目光凝视着我……”作者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变成文字,感染自己的同时也感染了别人。这是一种真善美的呼唤,也是文学的责任。感动人,才能启发人、影响人、教育人。</p> <p>  我喜欢《最后的目光》质朴的文笔,更赞赏作者真诚的创作态度。像文学泰斗巴金所倡导的那样,把心交给读者。张瑞平已进入不惑之年,人生旅途和文学之路也进入了厚积薄发的阶段。我相信,她一定会凭着她独特的生活体验、良好的悟性和勤奋好学的态度,再加上不断向上攀登的创作实践,在今后的散文写作中,必将为我们呈上更优美、更丰硕的佳作!</p><p> 2015.8.10</p> <p><b>  作者简介:</b></p> <p>  韩生明,山西省作协会员,平遥县评论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乡土文学》《山西作家》《三晋诗人》《九州诗文》《汾河》《火花》《阅读》《诗林》《诗歌周刊》《现代诗美学》《中国诗歌》《中国韩氏诗歌》《中国当代微信诗人》《当代诗人佳作选》等刊物,出版诗集《手上的画》《落叶的微笑》,评论集《心溪笔谈》。</p><p><br></p> <p><b>附张瑞平《最后的目光》,如下链接:</b></p><p><a href="https://www.meipian6.cn/32eejg1d?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最后的目光</a></p> <p>欢迎关注《汾水文化》,《汾水文化》是由原灵石文史改名创办。为宣传灵石诗人和山 西地方文化,介绍先进理念,传播正能量,透过人文情怀,来反映生活中的故事,和挖掘整理文史资料而创办的一个综合性平台。</p><p><b>投稿邮箱:</b>1227001741@qq.com</p><p><b>下面链接:</b></p><p><a href="https://www.meipian6.cn/nbqvddt?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amp;first_share_uid=6175500&amp;from=singlemessage&amp;share_depth=1&amp;share_from=self&amp;share_user_mpuuid=c8648bdf81720afb4fc58197c0136a0d&amp;user_id=6175500&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utm_source=singlemessage&amp;uuid=a0e6811c393ce1735af3e09820c97d52"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互动投稿指示</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