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国(宁夏)第24批援贝宁医疗队的主治医师董毅,来自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初到贝宁,给黑人同事的第一印象是年轻,是沉默寡言,以至于总有同事询问他的年龄,质疑能否顺利开展工作。时光流逝,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了声声质疑。</p><p> 以下是董毅医师经历的两例特殊患者。</p><p> 病例一:22岁年轻男性患者,从多哥赶来,工作时不甚被机器将左手绞断,当地医师拟行截肢术,听闻中国医疗队骨科医师可以完成断肢再植手术,患者抱着最后的一点希望,跨越国界,来到贝宁洛克萨市中心医院。之前骨科董毅医师在贝宁已经完成过3例断肢再植手术,但都是刀砍伤,创面和血管断端整齐,相对容易修复,然而这次面对的病例却是最严重最复杂的,因为机器伤不同于刀伤。看到伤口时,跟随董毅医师做过2例断肢再植术的黑人助手,都表示“这么严重,看来只能截肢了”。考虑到患者如此年轻,一个截肢手术,患者就会变成残疾人,未来的日子可想而知。董毅决定不放弃,一边安慰患者,一边鼓励黑人助手,开始了再一次的断肢再植手术。历时5小时,成功完成,当血管再通、远端肢体红润之后,手术室响起了阵阵掌声,董毅医师这才发现,原来身边来了3位观摩学习的当地医师。</p> <p> 这是距离援贝服务期满不到1个月之时,董毅医师完成的第72例手术,也是第4例断肢再植术,虽然很辛苦,却是值得的。</p><p> 病例二:患儿,7岁,车祸伤致右大腿疼痛、畸形、活动受限1天就诊受援医院。X线诊断:右股骨干中段骨折。患儿因为经济条件差,仅仅用废纸壳简单包扎后送至医院。董毅医师接诊患者,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植物藤条,自制了小夹板,结合胫骨结节牵引给予治疗。目前患儿恢复良好。</p><p> 这是一例更年轻的儿童患者,没有手术,没有太多痛苦,没有花费一分钱,凭的是医者仁心仁术,凭的是“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天职,充分利用方便快捷的手段,展开积极救治。</p> <p>董医生予以患儿夹板固定后辅助牵引架治疗骨折</p> <p> 对于受援医院的骨科现状,董医师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p><p> 1. 受伤原因。车祸伤占95%;刀砍伤约占4%,枪击伤1例;糖尿病足约占1%。这些伤情往往合并有严重的皮肤缺损、血管、神经损伤,没有显微外科基础的骨科医师,并不具备处理血管、神经的能力,甚至创面的修复都将成为难题。</p> <p> 2.骨折部位。由于摩托车车祸外伤多发,下肢骨折明显多于上肢,最常见的是股骨干、胫腓骨、踝关节骨折。其中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多见,这些骨折常常又合并有血管损伤,董毅援贝期间,遇到漂浮膝3例,合并血管损伤的骨折高达27例。</p> <p> 3.卫生条件。当地卫生条件差,很多患者在家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很容易引起伤口感染,等再来医院时,已不单纯是骨折了,医师需要会处理更加棘手的骨髓炎、皮肤组织坏死等,这些都会造成治疗难度加大、花费大、恢复时间长等。</p> <p> 近一年时光,这个沉默寡言的骨科医师,面对手术室落后的设备、普遍经济拮据的患者、面对一个个复杂的病例,从未轻言放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服务患者;利用所有可用的器械,包括钢板、外固定架、克氏针、钢丝、牵引架、石膏,根据不同的病情,努力展开救治。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突如其来的疫情,注定有诸多的不一样,医疗队同时也肩负着保障海外华人健康的重任。疫情期间,董毅医师救治华人12例,其中1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一面牌匾,两封感谢信,足以代表着同胞对他的认可。</p> <p> 天道酬勤,没有寒冬刺骨,哪来梅花扑鼻香。医院里,有人称呼董毅为“DR.DONG”,也有人称呼他为“老师”,但更多的人称呼他“好朋友”,谈到这个骨科医师,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虽然不久后医疗队会踏上启程回家的路,但是想起这一年的种种,想起与非洲同事的深厚友谊,董毅觉得:此行贝宁,未虚度,不后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