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师傅 湘雨 方舟 林中小溪</p><p>(此文已被官方精选为《一起去西藏》首推文章)</p> <p> 川康西藏行自驾活动,湘雨酿造已久,在她的授意下方舟拿岀了完美的岀行方案。</p><p> 出发那天,越野车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号称中国西藏户外探险第一人陈渠珍的长篇纪实小说《艽野尘梦》的篇章,陈渠珍,人称“湘西王”。清末民国初期人,《艽野尘梦》就是他根据自己在西藏戍边的惊险故事而写的一本自传体式的文言文小说,“艽野”意为苍茫荒原之野。我是被他小说深深打动了的粉丝,正好这次西行,听着收音机中极富磁力女中音的播读,仿如又身临其境了,脑中一种“艽野寻梦”的感觉油然而生,索性就以《艽野寻梦》—川康西藏行系列这个题目做为我们这次西行的游记吧!</p><p><br></p><p><br></p><p><br></p> <p> 本集《我们藏族的家》,就以湘雨优美的叙事散文《我那魂牵梦萦的藏家》,和弦伴着系列的主旋律带领大家走进那个魂牵梦萦的高原藏家吧!</p><p><br></p><p> 我那魂牵梦萦的藏家 </p><p><br></p><p> 藏区,这方神圣的地方,令人刻骨铭心魂牵梦萦。</p><p> 2020年9月13日,带着思念与牵挂,用真诚的心灵与藏家的信仰相约,我又来到了若尔盖,在几近佛光中回到了我藏族的家。</p><p> 有人说过“有愿才会有缘”,缘分的渡口熙熙攘攘,擦肩而过的回眸稍纵即逝,而缘是天意。2011年夏天,我在四川阿坝年保玉则环湖徒步时遇上了一个小和尚——格让小。他汉语流利对我们热情友好,并告诉我他是阿坝郎依寺佛学院的学生,放暑假了跟着同学骑摩托车到这里玩,给他以及他的同学拍了一组照片,答应了回去给他照片,因各种原因没能交到他手中,一直让我的心中有一种牵挂,缘分就这样开始了……</p><p> 2014年初夏一个偶然的机会,趁着师傅出差川西,我跟师傅、方舟长途跋涉辗转千里找到了正在郎依寺读书修行的格让小,送给他洗好放大了的照片。我们一起又再访了年保玉则,一起捡牛粪烤火,一起在湖边漫步,一起在玻璃房里看日出日落,同吃同住了几天,知道了这个一直借居在郎依寺同学家里苦读的孩子的身世。</p><p> 格让小生于1988年的春天,老家若尔盖包座乡,家里姐弟四人,他是家里老二。原本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的,幼年不幸夭折。父母悲痛之时来到老活佛面前求解,老活佛闭目入定,掐指一算说,你们的下一个孩子一定要当和尚,就这样他还没有出生就被归入了佛门。在父母的疼爱下,格让小在当地汉族学校一直读到初中,已经长成快16岁的大小伙子了。这时老活佛发话了,可以回寺庙了,初中还没毕业的他回到桑周寺老活佛身边重新学习藏文开始研习藏传佛教。四年后,老活佛把跟在身边聪明好学的格让小送到了中国最大的苯教佛学院郎依寺继续深造。我们到来的这年,他已经在郎依寺修行了8年。</p><p> 交谈中了解到他对家里充满了深深的歉意。在藏区研佛的和尚都由家里供养,根据家里条件,在庙里给他们修建或大或小或豪华或简陋栖身的住所。因为地处山区的农村家里父母年龄老迈身体不好,一个弟弟结婚上门去了女方家,一个还在读书,供养他所需的费用只有母亲在每年5~8月上海拔更高的山上采摘川贝以及其他草药菌类换钱,这个时候只能吃住在寒冷的山上。他唯有拼命读书才能报答这份养育之恩。为了减轻父母负担,吃的米与土豆都是从家乡倒几次车奔波几百公里背到山上的庙里来的,每天极其简单的饭菜都是自己做。他说他有时候头晕,肠胃也不好……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没有所需的营养,怎么会身体强壮?看到他的奖状铺满一地,不禁深深感叹,这是怎样的一个佛门弟子?这是怎样的一个藏家孩子?这又是怎样的一个藏族家庭?走时我们向他伸出了鼓励援助之手,从此这个孩子就让我牵挂上了:炎热的夏天他还在苦读吗?寒冷的冬天,只能光着两条腿穿裙袍的孩子会不会冷?</p><p> 带着太多的好奇与牵挂,2015年夏天我携林中小溪花了二天多时间千里迢迢倒了二趟车来到了若尔盖县城。格让小以及弟弟足巴小在县城高兴得迎接了我们。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但带了湖南的腊肉腊鱼等物品,还在县城购买了蔬菜水果等许多东西,踏上了去包座乡的私人小货车。在路上颠簸了近二小时后到家了,格让小的家人献上了哈达热情接待了我们。晚饭是格让小炒的土豆丝以及我们买的一个蔬菜。</p><p> 这里海拔3000多米,因为地处大山深林,高原寒冷,加上退耕还林,不多的土地只产青稞以及土豆。但是政府对藏民非常关心,每年每个人都有一定量的免费大米、面粉发放。格让小指着家里楼上堆放的几大袋大米告诉我,家里不要买米,政府给的够吃了。还告诉我这里所有藏民的房子都是政府免费砌的,太阳能发电板也是免费送的,如果养猪,不但给几千元的砌猪圈费,每年还有饲料补贴费等。</p><p> 他与弟弟每人一辆摩托车带着我们俩参观了红军在包座乡的几处遗址,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学校,拜见了格让小住在桑周寺的老外公。我见到了这位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的老人,看过他挂在墙上的奖状,听说了他的故事并深深感动着。这位老人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共产党给人民带来的,他内心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他不会说汉语不认识汉字,他让儿子带他不远千里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第一次因纪念堂维修他没有见着,第二次他又去,见到毛主席他马上磕长头行跪拜大礼。他一直教育后代好好学习做遵纪守法的人。</p><p> 藏乡的社会治安非常好,村子里不但干净,而且非常漂亮。当地所有村民严格遵守活佛定下的六点规定:不准赌博,不准打架,不准佩戴长刀,不准喝酒,不准偷盗,不准吃垃圾食品。佛教给了有信仰的藏族人们生存的力量,人们对佛教的信仰,超越了生活本身。</p><p> 我们还参加了当地村民收获青稞的劳动。恨据青稞成熟情况,村长召集大家开会统一收割时间。这天清晨大家就起床开始收割,金黄的地里都是人,拖拉机不时将割下打成捆的青稞拖到青稞架上堆好。老人孩子也不闲着将漏掉的青稞穗一一捡起。大家将自家田里的青稞收完后,不约而同地走到村里因生病不能劳动的人的田里,大家齐心协力帮着收割,边收割边唱着歌。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功夫就收完了,直到将青稞在架子上挂好。我跟林中小溪拿着相机兴奋得随着人们从这块田跳到那块田,捕捉着人们劳动时的快乐瞬间。</p><p> 在这里人们特别尊老爱幼,去过好几家,只要年轻人在家,家里做事的永远是孩子,老人一边歇着。这与汉族家庭完全不一样啊,林中小溪感叹说下次带儿子他们来学习学习。尽管语言不通,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真诚的笑脸,感受到的都是人们知足的神情,得到的都是最热情的接待。尽管不管到谁家吃饭都只有二个菜,没有锦衣玉食,但那是一个能洗去尘世的喧嚣,荡去心灵的疲惫,让浮躁的心驻足的地方,是心灵的真正港湾!</p><p> 走的时候,格让小的家人反复叮嘱,要经常回来看看,别忘了你们藏族的家!</p><p> 是啊,我有了一个藏族的家!一提到这个藏族的家就让我心动,一想到她就让我热泪盈眶。从此她就刻在我脑海里,印在我心上,让我日思夜想,如醉如痴……</p><p> 为了提升格让小的眼界,让研佛的孩子有更大的格局,感受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2016年夏天,我和师傅,林中小溪,方舟特请格让小来到湖南娄底。这个第一次坐火车的孩子受到了汉族家人们最热情的款待,所到之处人们都给予了他最热情的帮助。我们带他参观了韶山,并与当年毛主席回韶山亲切会谈的毛家饭店董事长汤娭毑进行了交谈,汤娭毑还给格让小赠送了珍贵的银质主席像章做为纪念。韶山回来后派了专人陪同他去了桂林参观……带着大家的美好祝愿他回去了。从此他学习的小宇宙爆发了,不但多次取得佛学院辩经赛的第一名,还多次获得优秀学员,以及在校12年的最佳优秀学徒。2016年还与同学代表佛学院坐飞机去北京参加全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毕业生的辩经考试,他成了一个考官。今年还被四川统战部评为爱国守法先进僧尼。</p><p> 2020年9月,因为这个在庙里修行了17年的格让小从郎依寺取得了藏传佛教僧人的最高学位拉让巴格西学位(博士学位),因为他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毅力,超强的学习能力紧接着考取了中国北京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又要去北京研学三年,因为朝思暮想,因为念念不忘,因为切切在心,因为那是我藏族的家!这天,我、师傅、林中小溪跟方舟克服重重困难自驾1000多公里风尘仆仆又回来了!阿爸阿妈高兴得出来伸出双手迎接我们说:“欢迎回家”!</p><p> 藏族家人们对我们的到来给予了最热情的款待,做了平时很少吃的食物,包了猪肉包子,煮了手抓牦牛肉。格让小的所有亲人都加入了接待我们的行列,每家每户都请我们去家里做客,当然我们也给他们带去了礼物。</p><p> 为了与藏族家人们一起参加格让小的格西授位仪式,这几天我们一直住在他的老家,拜访了当地桑周寺的活佛邓巴能周。邓巴活佛目光坚定明亮,笑声朗朗,他有超拔的气度,开阔的胸襟,远大的志向,知识面与视界都很广,对我们非常友善,说跟我们聊天很轻松。藏民非常尊敬害怕他,带我们去拜见他的格让弟弟镁玖,见到活佛让我们坐凳子,他只敢坐在地上。</p><p> 桑周寺的活佛告诉我们说,桑周寺是若尔盖最早升国旗的寺院,格让的亲友也告诉我们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看见老活佛带着弟子们在庙里升自己做的那种很小的国旗(因地处大山里那时买不到国旗)。邓巴能周活佛说,爱教更要爱国!</p><p> 邓巴活佛这次也将亲自率队来阿坝郎依寺为格让建泽(格让小的法号)祝贺。本想再次拜访住在庙里的格让小那位可爱可敬的老共产党员外公,可惜几年前他已经过世。我们在包座乡还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走了一段路。</p><p> 9月13~15日我们一起去阿坝郎依寺参加了格让小的格西授位仪式,非常隆重(另有一帖专门记录)。庙里的6百多位喇嘛参加了,他们举行了二天辩经,一天颁奖,一天的庆祝。家乡的父老乡亲就来了100多人。大家共同祝贺格让小走向最高学府!祝愿他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为祖国繁荣昌盛、社会安定团结、人民幸福生活贡献力量!祝福他未来更加美好!</p><p> 那天晚上与格让小家人告别时,他爸爸与我们行了藏人最高礼仪:分别紧握我跟师傅的双手,并将我们的手覆盖在他的头顶上。我诚惶诚恐非常感动,这难道就是藏族的摸顶加持礼?我们祈祷他老人家身体健康,阖家平安!</p><p> 这次川西行,在藏家我们受到了最热情的接待,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怀,家人般的温暖!这是永远不能忘的我们的藏族的家!</p><p> 这一趟川西行除了最美的风景,最美的缘分,还有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新中国红色江山的不易,它是多民族同胞用鲜血和生命共同奋斗的结果!有些事情,会铭记一世,有些记忆,会温暖三生!</p><p><br></p><p> 湘雨</p><p> 写于2020年11月22日深夜</p> <p>我们的藏族之家所在地:红色藏乡若尔盖阿坝包座乡孟俄寨</p> <p>藏族格西喇嘛格让建泽的弟弟美玖及阿爸阿妈在门口迎接远道而来的我们,一句“欢迎回家!”洗涤了我们一路的疲劳,接过柔软的哈达,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真有回家的感觉。</p> <p>和格让的阿爸合影</p> <p>回家的礼遇</p> <p>受到藏族亲们的热情款待</p> <p>院中的土豆一刨就是一大堆</p> <p>热情的村长</p> <p>拜访博学的桑周寺邓巴活佛</p> <p>美丽的桑周寺</p> <p>邓巴活佛</p> <p>活佛热情的带领我们参观寺院并介绍寺院的历史以及红军长征时到过寺院的情况,着重讲解了寺院规划远景</p> <p>和邓巴活佛在大殿前合掌留影</p> <p>参观格西—格让建泽在家乡桑周寺的禅房</p> <p>在郎依寺准备格西学位颁证仪式的格让建泽</p> <p>红军长征三大主力首次会聚点</p> <p>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p> <p>红军千辛万苦七天才走岀草地,一天早晨彭德怀老总发现还有七八百个年轻的紅军战士没有跟上队伍,派人返回七十多里去找,结果这七八百个年轻的红军战士在班佑河边都睡着死去了…</p> <p>班佑寺,红军长征中的巴西会议遗址</p> <p>赶到巴西纪念馆时,不巧停电闭馆,但又不甘心千里迢迢到此什么都没看到,于是方舟,湘雨,林中小溪四处寻找管理人员,诺大一个地方还真被他们找到了管理员,但人家说里面什么都看不到不开门,可不甘心的他们不挠不依说我们从湖南千里之外赶来…管理员竞然被他们说服了开了门,说你们只能打开手机摸黑看了,并热情的予以介绍,攀谈中他竞与格让建泽是熟人,后来在格让的学位颁证仪式上,我们又相遇了,缘份啊!</p> <p>长征中,周恩来劳累过度得了肝病,这是在阿坝养病的地方</p> <p>红色寺庙大金寺</p> <p>包座战役遗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包座战役是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的第4军、第30军与国民党军队在包座进行的一场战役,此役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共毙伤敌师长在内的4000余人,俘敌800余人,体现了红四方面军的强大战斗力,扫清了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门户,使得国民党军企图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p><p> 1935年8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混编成左、右两路军,分别踏上北上的道路。其中,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的右路军,由中央红军第1军、第3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第4军、第30军组成。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也随之一起行动。8月底前,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艰辛,终于走出茫茫草地,到达班佑、巴西地区。但是,这支刚出草地的“疲惫之师”,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距离班佑、巴西地区100多里的包座,位于若尔盖县东南部,分为上、下包座,群山环抱,地势险要,是北上通往甘南的必经之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国民党军早已经派出1个团的兵力在此驻守。守军利用上、下包座之间山高路险的地形,构筑了许多碉堡,囤积了大批粮食,形成了坚固的防御阵地。更为严峻的是,胡宗南获悉红军北进的消息后,又急调伍诚仁的第49师向包座增援,妄图将刚刚走出茫茫草地的红军,堵在包座河一线,逼回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草地中去。此时,情况万分紧急。赶在胡宗南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包座,打通北上的通路,成为摆在右路军面前最为紧迫的艰巨任务。</p><p> 当时红1军在长征中减员太多,而且十分疲劳,而担负后卫任务的红3军还没有走出草地。为此,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由红四方面军的第4军、第30军承担攻打包座的任务。很快,中央批准了这个建议。</p><p> 徐向前的战役决心是迅速攻取上下包座,然后集中兵力歼灭增援之敌:以红30军第89师264团攻击包座南部的大戒寺,第88师和第89师的主力共4个团位于上包座西北的丛林中,准备歼灭前来增援的第49师;红4军第10师攻击包座以北的求吉寺,其他主力控制要道,待命出击;红1军作为预备队,位于班佑、巴西地区,并保卫党中央的安全。</p><p> 8月29日,红30军第264团按照部署,开始向大戒寺进攻。30日夜间,敌49师增援部队到达大戒寺以南。为了使他们全部进入红军伏击圈内,第264团略作抵抗,撤到大戒寺东北。</p><p> 31日,敌49师全部进入包座地区,用3个团的兵力沿包座河两岸进攻,企图将红军消灭在上、下包座之间。</p><p> 此时,敌人没有想到,红30军的主力正隐蔽集结在包座西北的高山密林中。下午3时,徐向前下令出击,埋伏在山林间的红88师和红89师的指战员,迅速插入到敌49师的3个团之间,将其分割成了3块,一直激战到晚上,敌49师大部被歼灭。</p><p> 与此同时,红4军第10师也向求吉寺两个营的守敌发起猛攻,歼其一个营。求吉寺的院墙又高又厚,敌人还在后山上构筑坚固的工事,控制着制高点,易守难攻,红军伤亡很大。闻讯后,徐向前亲自来到前沿,命令部队停止攻击,围住残敌,待机消灭。</p><p> 在战斗中,红4军指战员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第10师师长王友钧把机枪架在警卫员肩膀上,向敌猛烈扫射,掩护部队攻击,不幸壮烈牺牲,长眠在求吉寺的群山之中。</p><p> 包座战役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之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共毙伤敌师长在内的4000余人,俘敌800余人,体现了红四方面军的强大战斗力。同时,红军缴获了大量弹药物资,士气得到极大鼓舞。毛泽东听完徐向前的汇报,高兴地赞扬说,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英勇善战,打得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幡旗祭英灵</p> <p>纯朴的藏族乡亲</p> <p>原始的藏民居、民俗</p> <p>柏树枝熏香炉</p> <p>古老的溪流碾房</p> <p>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诺尔盖达扎寺</p> <p>要回家了,依依惜别,格让阿爸施以最诚挚的礼节———举起湘雨的手亲触前额:“常回家看看!”</p> <p>神山护佑亲们,扎西德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