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踪影—桃花流水记

汗水无价

<p>“七彩云南、旅游天堂。我国明代著名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一生钟爱云南,称赞云南‘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2017年2月20日,在“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世界共享”全球推介会上,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热情洋溢的致辞中,引用徐霞客《滇游日记》中对云南的赞誉,一句美轮美奂的“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惊艳世界。翻开徐霞客《滇游日记》,我们看到,原来这正是富民的“桃花流水”、 “云影苔痕”,在380多年后的今天,它们代表着云南的大美人间,牵引出一段千古留芳的岁月……</p><p><br></p><p>霞踪留芳岁月,跑者情怀热烈。今天我们一起出发富民,奔赴山海,探寻“侠客踪影”……</p><p><br></p><p>富民,坐落在昆明西北,距离主城23公里。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称“富民”。</p><p><br></p><p>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秦臧县,属益州郡,富民一带属秦臧县辖地。</p><p><br></p><p>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改益州郡为建宁郡</p><p><br></p><p>东晋时改建宁郡为晋宁郡,仍辖秦臧县。晋设宁州,秦臧县属建宁郡,南朝属宁州晋宁郡。</p><p><br></p><p>唐初属昆州,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在富民地方置利浪驿。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西宁地改称黎州,称富民坝子为黎瀼甸。</p><p><br></p><p>宋为大理国拓东节度所辖。</p><p>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置黎瀼千户所,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建富民县,属中庆路。</p><p><br></p><p>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正月,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富民县属之。</p><p>清沿明制。民国初年属滇中道,民国18年(1929)后废道直属云南省。</p><p><br></p><p>1950年属武定专署,1953年随武定专署并归楚雄州,1958年划归昆明市。</p><p> </p><p>明崇祯十一年,即公元1638年十一月,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来到富民,历时三天,辗转约50公里,在其后的《滇游日记之四》和《霞客遗诗》中,他以近2400字的篇幅,为380年前的富民,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山水素描。</p><p> </p><p>1638年的十一月初八日,徐霞客从昆明玉案山筇竹寺出发,游海源寺、妙高寺,过普吉,至昆明县沙朗住宿。第二天初九日,他穿过昆明县今五华区沙朗、陡坡、头村、二村,傍晚时分,踏进了富民的土地,首先到达的是三村。</p><p><br></p><p>初九日,三村古驿道—</p><p> 五里,有村在溪北,是为三村。……路由溪南跻北突之坡而上,一里半。抵峰头。其峰北瞰三村溪而下,溪由三村西横啮北峰之麓,破峡西出。峡深嵌逼束,止容水不容人,故路逾其巅而过,是为罗鬼岭,东西分富民、昆明之界焉。—徐霞客《滇游日记之四》</p><p>徐霞客当年踏足三村的山路,是蜿蜒在峡谷山岭上的一条古驿道。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富民设利浪驿站,形成了四川西昌、会理,云南元谋、武定、富民通往昆明的滇川古驿道,滇川驿道三村段就是其中之一。今天,往来马帮在驿道石板上踩踏的深深蹄印,仍见证着富民作为“滇北锁钥”的沧桑印迹,霞客当年的足迹和身影,也仿佛仍在这里留下空谷回响。</p><p> </p><p>初十日,永定桥—</p><p> 度木桥一里余,得大溪汤汤,即螳螂川也;自南峡中出,东北直抵大哨西,乃转北去而入金沙江。有巨石梁跨川上,其下分五巩,上有亭。其东西两崖,各有聚落成衢,是为桥头。过桥,西北一里,即富民县治。—徐霞客《滇游日记之四》</p><p><br></p><p>进入富民境内的第二天,徐霞客鸡鸣即起,在“出门犹不辨色”的晨光中,一路来到了螳螂川边的富民县治。</p><p> </p><p>尽管他对县城只是行色匆匆的一瞥,但游记中一句“聚落成衢”的描述,还是让我们窥见了380年前的富民小城,在螳螂川边温暖聚集的烟火气息。</p><p> </p><p>他笔下那座跨川巨石梁,是明万历四十六年,即1618年修建的永定桥。1985年永定桥被富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富民县对永定桥进行了原貌恢复重建。作为滇北的重要驿道桥梁,它寄托着富民百姓期盼安居永定的美好心愿。</p><p> </p><p>初十日,河上洞—</p><p> 余虽未穷其奥,已觉幽奇莫过,次第滇中诸洞,当与清华、清溪二洞相为伯仲。而惜乎远既莫闻,近复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而已! —徐霞客《滇游日记之四》</p><p> 时光回到1638年。在进入富民县境之前,徐霞客就在沙朗听闻富民有一老虎洞: “其人又为余言,富民有老虎洞,在大溪上,不可失。”“心悬悬欲一探之”。正把考察目光投向岩溶地形的徐霞客自然兴味盎然。初十这天,徐霞客沿螳螂川逆流而上,盘旋上山,开始了探洞之旅。尽管山高路险,一再迷路,然而,富民的山川风景却让这位走遍名山大川的地理学家迷恋不已。霞客在日记中写道:“而爱其险峭,徘徊不去。”“则此路之幽阒,更非他径所拟矣。虽不得洞,而觇此奇峭,亦一快也”。</p><p> </p><p>在路人指点下,徐霞客终于在山岭北面寻找到河上洞。他在游记中欣然记载:“先是有老僧居此洞中,人以老和尚洞呼之,故沙朗村人误呼为老虎洞。余至此,土人犹以为老和尚也。及抵洞,见有刻为河上洞者,盖前任县君以洞临溪流,取河上公之义而易之。”</p><p> 河上洞是石灰岩溶洞,位于富民县城南5公里的螳螂川上游,藏在如刀削斧劈的“白脸岩”半山腰,海拔1760米,高20米、宽17米,洞内最宽处25米,洞向西北延伸,长130米。 河上洞居悬崖峭壁之中,俯视着螳螂川的滔滔激流,早在“霞踪”所到之前,明万历二十二年即1594年,富民县令刘珍,就曾以“河上洞天”的题刻为河上洞定名,并两次作诗描绘这一天然佳境,又承头捐银,在洞内外进行修整和雕琢。</p><p> </p><p>这天,远道而来的徐霞客对河上洞也是一见情。他不仅在日记中对河上洞浓墨重彩,认为其与大理祥云的清华洞、曲靖富源的清溪洞并列滇中岩洞佳境,过后仍意犹未尽,又以“古洞别天”为题补写了两首诗追忆河上洞:“鸾鹤空山路渺茫,重峦绝处逗云房。何人天外能来往?有洞花间独秘藏。瑶草琼枝开自落,金茎玉乳滴还长。神龙百尽潭时护,不许桃花出夜郎。”“翻页叠景出字幕:洞天原不在人寰,三派东边更仰攀。直到万峰穷极处,忽悬双阙窈冥间。碧桃开落门常在,玄鹤纵横路不关。东向蓬莱三万里,片云时去又时还。”</p><p><br></p><p>徐霞客《滇游日记》对河上洞的详细记载和盛赞,使河上洞声名遐迩。1937年、1984年和1986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地质学家贾兰坡、美籍华人卞美年等人,先后在洞内发掘出距今约16万年的十九种哺乳动物化石,显示了河上洞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富民大地亘古不息的盎然生机。</p><p><br></p><p><br></p> <p>早上8点10分,出发</p> <p>伴随着冬天的暖阳,奔赴山海</p> <p>“侠客踪影”线路解说</p> <p>清理横在路上的树枝,左手食指被刺戳了一下</p> <p>在集合点集合的时候,跑来一条热情的小狗🐶,围着大家不停的跳来跳去。出发后,小狗就一直跟着我们。</p> <p>吃野果</p> <p>虽然没有“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的春色,这样的小花让你觉得好像不是在冬季</p> <p>丰收</p> <p>没有想到这么早,山茶花就开了!</p> <p>站在这里,背面是悬崖万丈,山海尽揽眼底,心情就像山风一样自由!</p> <p>释放自己</p> <p>心情就像天空一样蓝</p> <p>岩降开始</p> <p>这是我平常撸山的小路</p> <p>母哥走错路,掉队了,我在上面一直等到母哥来。沿着刚才大家下的地方,发现小狗也掉队了,小狗不敢下去。还好我们没有从另一边下,不然小狗就要留在这荒山野岭上了。我用右手抱着小狗,左手抓着树枝、小草往下走,试了几次,要想顺着大家下去的地方走,必须要用两只手,才下得去。我抱着小狗,试着从其他地方下去,脚下非常滑,走着走着突然一下滑倒,身后的母哥惊叫一声,我已向下滑出一米多,还好自己灵活,左手抓住树枝,没有继续滑下去 。</p> <p>给小狗喂水的校长,满满的爱心</p> <p>可爱的苗家小孩</p> <p>“酸鸡果”,小时候的记忆犹新,学名“金花小檗”生长在海拔1000-4000米的山坡、灌丛中、石山。金花小檗的根枝入药,可代黄连用。有清热、解毒、消炎之功效。用于止痢、赤眼红肿等。</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山峁峁上看得远,人生无极限,挑战无止境。11月14日,司令用奔跑62公里的方式来为自己庆生!今天,62岁的司令照样和年轻人一起奔跑在侠客踪影路上,悬崖岩降、穿梭于怪石嶙峋中,退装不褪色!</span></p> <p>小风口到河上洞的山脊上树木杂草丛生,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出路的痕迹,大家团结协作硬是在陡坡、峡谷、山脊、山腰齐腰深的杂草丛生中走出一条路,探寻“侠客踪影”……</p><p>今天我们实际上是跑了25公里多,小狗🐶也跟着我们跑了25公里,狗狗厉害吧!</p><p>今天我们用脚步收获了小雪。小雪是24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反应气候特征的节气。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数百年来,沿着徐霞客在富民的“霞踪”,多少声情并茂的笔墨一直在重温和歌咏“桃花流水”“云影苔痕”;今天我们用脚步探寻“侠客踪影”!380多年前那个勇往直前的身影,依然是一支鲜明的路标,在富民的山川大地,指引人们追寻和守护天地间的洞天桃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