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前镇朱梅小学 高倩】观小学数学“送教支教”课堂有感

坊前镇朱梅小学 高倩

<p>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文化引领,精准支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质量,山东省小学数学“送教支教”活动于2020年11月20日在临沂第一实验小学举行。此次活动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与发展中心承办。我作为一名青年数学教师有幸通过钉钉直播参加了这次活动。</p> <p>  本次送教活动的第一堂课来自临沂市朴园小学徐美霞老师讲授的《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第一次聆听是在临沂市小数优质课的评比赛中,这一次再听又有了不一样的收获。课堂开始由一首《一字诗》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字1,在用数字1描述身边的事物中,感知世间万物小到一粒沙子大到整个宇宙都可以看做单位“1”。徐老师的课堂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数学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魅力,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贯穿诗词歌赋历史哲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p> <p>继续探究单位“1”,明确单位“1”的累加得到整数,单位“1”平均分就得到了分数。</p> <p>分的是不同的物体,为什么都用四分之三表示?在想一想、圈一圈、分一分、写一写的过程中就创造出了分数,也就对分数产生了感觉,那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也就呼之欲出了!</p> <p>下午第一节课是由河东区教研室教研员王晓艳带来的《和的奇偶性》,王老师在课前播放了一段《最强大脑》的视频片段,视频中来自中国的吴仁竣小朋友挑战6s内计算16个三位数相加的和,看完之后真是令人震惊。</p> <p>通过男女生比赛的游戏探究两个数的和的奇偶性这一环节并不难,孩子们都能轻松愉快的得出结论并会应用结论。</p> <p>学好数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数学道具小方块就出场了。</p> <p>在探究多个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时,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孩子们自己在动手动脑写一写、画一画中探究、汇报。</p><p>情况一:56+128+72+1146 +234+956+24</p><p>加数都是偶数,那么和为偶数</p><p>情况二:353+765+29+2247+41+593+65</p><p>加数都是奇数,和为奇数?偶数?与奇数的个数有关吗?在孩子汇报时要明确现在是7个奇数相加,和为奇数,如果再加一个奇数,8个奇数相加和为?9个奇数相加?10个奇数相加?这样提问我想孩子就能想清楚,奇数相加的和为奇数还是偶数与奇数的个数有关了。</p><p>情况三:268+342+67+82+167+956+795+23</p><p>有奇数有偶数,奇偶性怎么判断?主要看奇数的个数</p> <p>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让学生思考黑板上的哪些知识可以拿掉同时又不影响我们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呢?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也是这样,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反思,不断成长。</p>

奇数

相加

奇偶性

分数

偶数

数学

课堂

小学

探究

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