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校长领导力决定了学校信息化的创新力</p><p>——一根网线连接未来,一块儿屏幕改变命运</p><p>——第五组牛店一初中李庆平</p><p> 德国著名学者亚瑟• 叔本华说:“人们往往习惯于把自己视野的极限当做世界的极限”。这种习惯有多可怕。 教育改变人生,技术改变教育。众所周知,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流的学校创造变化,二流的学校顺应变化,三流的学校被动变化,末流的学校顽固不化;教师亦是如此。时值小雪节气,室外寒凉,室内心潮。今天有幸聆听河南师范大学梁存良教授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研读》的报告,令我耳目一新。 从他的报告中我有很多感悟:</p><p>一、主题教育势在必行</p><p> 芬兰的成绩突出,主题教育做的非常好,STEAM【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 Engineering (工程)、Arts(艺术)、 Mathematics(数学)】。知识传授在课堂内,知识内化在课堂外。要达到混合式教学,课内与课外的混合,线上与线下的混合,学和习的混合。泛在学习要达到4A,即:Anyone(任何人), Anytime (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 Any device(任何设备)</p><p>二、资源融合迫在眉睫</p><p> 教师的融合,学科的融合,知识的融合。教师的融合引领和促进学科的融合和知识的融合。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某学科的教师,而是多学科知识都有所了解、理解、熟练的教师。学科与知识也不再是单一学科知识,要多学科知识融合,例如理化生,政史地,语文英语语言的融通等等,思维导图的应用,交互式教材资源的整合,要达到跨学科融合,共同浇好“学科”这棵大树。</p><p> 另一方面就是技术的融合与提升。教师单一使用课件授课是最低级的上课方式,这个方式已逐渐落后于这个时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掌握、提升与应用迫在眉睫。要做到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p><p>三、校长领导力决定学校发展力</p><p> 校长不是管人的,也不是管事的,应该是管理课程的行家里手。信息化不仅提高效率,更能提高效能。任何重复性的基于知识积累的教学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校长要指导、带领教师要从以前低消、劳累、基础的工作中走出来,投入到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注重情景应用。从学科来说,像语文的教学,知识传授是最简单的课堂,要从语言结构到思维训练,然后到审美表现再到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从学校规划来说,要与全体教职工一起设计愿景,有规划有措施,在脚踏实地中带领全体师生走向卓越。</p><p> 结课时,李红军校长说:过去的学校和教师还在培养着今天的学生,让他们解决未来的问题。 其实就像杜威所说:今天的教育和老师不生活在未来,未来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值得我们思考。总之,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识变、应变,达到求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