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路小学积极参加市“网上送课活动”,且学且思且成长

莒县青小

<p>  《学记》中说:“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教师而言,更是需要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学习之心。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乡镇学校教学帮扶力度,市教育局开展了全市小学“网上送课”活动,莒县青岛路小学组织老师于11月20日在报告厅开展集体听评课学习。老师们边听边记边思,收获满满。</p> <p>语文学科《我要的是葫芦》</p> <p><br></p><p> 新营小学的业务校长牟玲执教的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牟校长教学思路清晰:图片引入—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品析词句、发展思维—课后拓展、续编故事。识字方法灵活、多样、有趣,字理识字、归类识字、图片识字……尤其是课堂上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查字典,培养了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朗读指导有方法、有层次,运用抓关键词、标点、对比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多样表达。资料的恰当出示,给学生搭建了支架,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叶子和葫芦的关系。</p><p><br></p> <p><br></p><p> 东港区语文教研员彭媛老师评课,彭老师从教学目标的定位、单元要素的落实、识字方法、朗读指导等多个维度结合课堂实际进行了非常专业精深的评课,给青小听课的老师进行了专业引领。语文老师们深刻体会到新教材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一定要站在整个单元的角度,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明确每课在每个单元承载的任务。</p> <p>数学学科《植树问题》</p> <p>  数学第一个环节是由高新区河山实验小学的秦泗花执教的《植树问题》,秦老师的这节课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关注了数学本质、实现了民主高效的课堂。秦老师以“创设情境---先学后教---学生展示”为主线,通过画线段图、数形结合研究栽树的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展开教学的。本节课围绕着两端都载的植树问题展开教学的,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发现棵树=间隔数+1,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p> <p><br></p><p> 第二个环节是市教研室李军主任精彩点评,李主任对这节课做出了充分肯定,这节课教师从本质的知识点抓起,思路清晰、课上的很灵活,面对复杂且容量大的植树问题,秦老师沉着稳定。课堂上秦老师以学定教,时刻关注学生,不是单纯的备教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关键问题处理的很到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线段图、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清晰了“两端植树”的算理,渗透一一对应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学习植树的问题不只是单单的解决植树的问题,还拓展到爬楼梯、排队、钟声等问题也可以用植树问题来解决。同时本节课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问题的紧密联系,能充分的利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来学习数学,活学活用。不足之处:秦老师在每个环节的衔接之处有点突兀,可再自然些。处理爬楼梯和钟声的实际问题时没有展示意图,不够直观。</p><p>&nbsp;</p> <p>英语学科</p> <p>科学学科</p> <p>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青岛路小学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注重听评课的有机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不断提升这支年轻团队教师的专业素养。</p>

植树

学生

老师

问题

评课

语文

教学

识字

小学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