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月16日一早我们就前往金塔胡楊林景区。</p> <p>金塔沙漠胡杨林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城以西的潮湖林场,为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一部分。那里有着上万亩胡杨林。</p><p>周边分布大面积的沙枣树、白杨、红柳等大西北特有的树种,该胡杨林分布密集,长势良好,规模居全省之冠,景色为诸秀之首。金秋十月的胡杨,绿色的树叶有的已经变黄,已经变黄的胡杨树,在湛蓝的天空下,在荒芜的沙漠中如阳光一般明媚灿烂。</p> <p>金塔沙漠胡杨林景区,位于古丝绸之路中段北侧、甘肃省金塔县城西北8公里处,由胡杨林-金波湖核心游览区、沙枣林观光区、瀚海红柳林保育区、沙漠娱乐体验区和沙漠芦苇迷宫区五个功能区组成,占地面积达8万余亩,景区内分布着西北地区最大的“化石级植物”万亩胡杨林,极具观赏价值。我们这次仅游了金波湖核心游览区。</p> <p>当大漠旷野吹过一丝清凉的秋风时,胡杨林便在不知不觉中,由浓绿变为浅黄,继而变成杏黄了。成片的胡杨林如金秋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p> <p>一眼望去,阳光下金色的树叶趁着湛蓝的天空于风中婆娑起舞,那种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影调,亮丽的色彩,足以令任何语言文字显得苍白无力。</p> <p>金波湖是金塔胡杨林的核心景区,它的美让我流连忘返,茂密的胡杨神态万般,满树的金碧耀眼,倒映在湖中美妙绝伦,仿佛置身于神话般的仙境。</p> <p>胡杨林的雄风,和金波湖的迷人相得益彰,金黄的胡杨林,倒映在碧湖中,上下一色,实在完美。</p> <p>镜面水中,胡扬倒映,数只白鸭踩水前行,荡起层层水波,宛如仙境,如梦如幻。</p> <p>我们庆幸来到这里,享受江南看不到的美艳景色,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让人享受着这份安逸和幸福。</p> <p>这如此清晰逼真的倒影,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拍摄到的,真是令人不敢相信。</p> <p>金塔沙漠胡杨林无论是水边的胡杨,还是沙中的胡杨,都向人们展现着婀娜、奔放的身姿,秋季那迷人的一抹黄色,就像在胡杨林腹地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辉煌而凝重。</p> <p>我们很幸运地看到了落英缤纷的胡杨林,犹如一幅自然而神奇的生命画卷展献在我们面前,它能带给你生命的强烈震撼、心灵的空间静谧、美丽的视觉盛宴,漫步在胡杨林中,就像进入神话中的仙境,令人叹为观止。</p> <p>整个金塔胡杨林上万亩,它被誉为化石级植物,有人说胡杨树,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这是对胡杨发自肺腑的礼赞,是对金秋季节顽强不屈生命的礼赞。</p> <p>这是用无人机拍摄的金波湖胡杨林。</p> <p>酒泉市鼓楼位于酒泉城中央,最早创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6-353年),是前凉政权酒泉郡太守谢艾主持重修的酒泉城(时称福禄县城)东城门。也叫“谯城”,即为守城戎卒打更巡逻、报时、防寇报警的地方。现存的鼓楼,是清朝光绪31年(公元1905)重修的,基座是方形,上小下大,底部周长100米,外包青砖,有四向券门,四门额题分别为“北通沙漠”、“南望祁连”、“东迎华岳”、“西达伊吾”。楼台顶端的裙墙内居中处,又筑一方形土台,在此土台上方为三层方木楼,城楼东西两边二楼高悬“声振华夷”、“气壮雄关”木匾各一块,与长城西端的嘉峪关遥相呼应。</p><p>是夜我们宿于酒泉市。</p> <p>10月17日早晨7时50分,我们离开了酒泉前往张掖。</p> <p>这是在途中看到大片盛开着紫色花朵的马鞭草,让人看了赏心悦目。</p> <p>在西北苍凉的黄土地上,能看到如此艳丽的花海,真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p> <p>张掖山川秀美,汇集了包括冰川、雪山、森林、草原、丘陵、峡谷、石窟、岩体、戈壁、沙漠、绿洲、湿地等等诸多的地貌景观,被公认为“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p><p> 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奇峰突起,峻岭横生,山峦诡异,峡谷神妙,地貌奇特,出神入化,酷似外星地貌,故被称为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p> <p>外星谷星际主题地质公园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大河乡、白银蒙古族乡和康乐镇境内,包括游客中心及大炼钢铁遗址、火星谷、水星谷、木星谷四个景区,是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p> <p>因为景区内旅游资源稀缺独有、梦幻诡异,磅礴大气,蔚为壮观,带给人星际穿越般的感受,所以称为“外星谷”。</p> <p>景区内,峡谷险峻,崖壁陡峭,岩柱嶙峋,奇石突兀,地势恢弘广袤,色泽绚丽多彩,是一处能带给游客多重享受的复合型旅游景区。</p> <p>木星谷是一个神秘世界。情人崖温情浪漫,五彩迎宾山色彩绚丽,万佛山峰峦起伏,天下粮仓巍峨壮丽,木星部落神秘奇妙,天书峡诡异深奥,通天柱昂然冲天。</p> <p>五彩迎宾山系赤红紫白灰等多种颜色混合而成的砂砾岩山体,小而精致,呈峰峦叠嶂之势,看上去像是油画一般。因该山体位于景区入口处,像是在迎候宾客的到来,故称作“五彩迎宾山”。</p> <p>万佛山,为彩色砂砾岩山体长达2.5公里,呈紫红乳白深褐青灰等多种色彩,山体峥嵘万象,形成了数以万计的小岩峰,仿佛众神群集,又如万佛朝拜,故称为“万佛山”。</p> <p>天下粮仓,为砂砾形成的岩体,成排成行,周边的砂砾堆积,仿佛一座座粮仓溢出了粮食一般,故名为“天下粮仓”。</p> <p>转经筒,天书峡中段挺立的岩壁,仿佛一排巨大的经筒,上面的尼玛文依稀可见,让人忍不住想去转动;在蓝天辉映下,给人以一种超乎自然的神秘感觉。“转经筒”由此得名。</p> <p>木星峡谷,位于天书峡西北边,峡谷长约300余米,蜿蜒盘曲,深邃幽静;岩壁腰部纹理清晰,犹如彩色飘带,飘往狭谷深处,形成气势雄伟的峡谷奇观。</p> <p>一柱擎天,为天书峡东南的砂砾岩体,呈赤黄色,孤傲挺立,直冲云天,与周边景致形成鲜明对比,故名“一柱擎”。</p> <p>这是我们全体在外星谷的合影。</p> <p>当晚我们宿张掖。</p> <p>10月18日早上7时我们驱车前往马蹄寺游览。</p><p>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北距张掖市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藏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p> <p>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p> <p>千佛洞,位于甘肃裕固族自治县境内的祁连山麓,是千年古寺——马蹄寺石窟群景区中的一个。进入马蹄寺景区,首先到达的就是“千佛洞”。</p><p>千佛洞石窟,依山崖的走势开凿,分为南、北、中三段,南段保存有北朝时期的四个石窟,中段是典型的汉传佛教寺庙,北段则是摩崖石刻塔林,这些佛塔都是僧人们开凿,用于坐禅修行和存放舍利子的地方,大部分开凿于西夏和元朝时期。</p> <p>千佛洞洞窟、佛龛穿梭于石壁上、狭窄陡峭的廊道中。登高远眺,山青、水秀、峰奇、洞异、色红,白塔掩映、经幡招展。</p> <p>石窟群中错落有致、鳞次栉比的殿阁,令人称奇与向往。</p> <p>马蹄寺石窟是一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体。它包括七个小石窟群,迤逦近三十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传说:天马下凡时一蹄落在了这里的一块岩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马蹄寺石窟群,包括千佛洞、南北马蹄寺、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小石窟群。每个小窟群,多的有三十余窟,少的有两窟,总共有七十多窟。</p> <p>“三十三天”石窟,上下有七层共21个石窟,整齐排列在百米多高的悬崖上,外形像一座宝塔镶嵌在绝壁中央,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其造型独具匠心,在我国石窟构造史上实为罕见。马蹄寺石窟与安西榆林石窟、敦煌莫高窟并成为三大佛教艺术宝窟。</p> <p>金塔寺石窟分为东西两窟,保存有北凉、北魏、西夏和元明时期的珍贵塑像200余身,壁画500余平方米。最为典型的就是大型“高肉雕泥塑飞天”,造型优美、形式多变、栩栩如生、别具风格,被称为“东方飞天之精华”,为全国仅有。</p> <p>藏佛殿又称站佛殿,因窟内原有一尊八米多高的站佛,站佛腹内藏有一尊白玉救护度母像,故名藏佛殿。石窟始凿于北魏,由前堂、拜殿和甬道组成。是我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石窟。</p> <p>这是通往三十三天石窟顶层寺庙的石阶,修建寺庙的难度可见一斑!</p> <p>金塔寺的最上一层,供奉着班禅大师的画像,僧人们正在诵经。</p> <p>马蹄殿因窟内岩石上留有天马神迹而得名,马蹄寺亦因此得名,该窟开凿于北朝时期,是典型的中心柱石窟,窟内现供奉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佛像及其弟子和罗汉像。此为殿内天马神迹。</p> <p>此为千佛洞石窟北段的摩崖石刻塔林。这些佛塔都是苦行僧开凿用于坐禅修行和存放舍利子的地方,大部分开凿于西夏和元明时期。</p><p><br></p> <p>游完马蹄寺我们就驱车前往今晚下榻的祁连县城。途中看到远处连绵起伏的雪山就是祁连山脉。</p> <p>扁都口风光旅游区位于祁连山中段,民乐县城以南30公里处的国道227线两旁。旅游区分为,5个小区, 12个主要景点,即:扁都口峡谷游览区、台坡东沟娱乐观光区、休闲度假区和管理服务区。旅游区内最著名的旅游景观是扁都峡谷、黑风洞、石佛寺、诸葛碑及碧云天、黄花地的田园风光景。</p><p>由于我们只是路过,所以只是打了卡而没有玩。</p> <p>峨堡,亦作俄博、敖包等,系蒙古语音译,意为祭神的石垒,其原意为路标,后引申为路神,有祈祷“峨堡”神保佑行人路途平安之意。</p><p>峨堡古城始建于公元1206~1279年间,位于国道227线(即宁张公路)与峨祁公路交汇处的祁连县峨堡镇,东距祁连县城72公里,海拔3645米,系通往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也是祁连至门源、西宁的必经之地,是古丝绸之路南路上的重要驿站、茶马互市及军事要塞,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p> <p>峨堡古城门的右侧有一座名曰“曙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藏纪念碑。</p> <p>阿柔大寺是祁连县境内最大的格鲁派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p><p>这座朴素却很有点沧桑的寺庙,有着藏传佛教寺院传统的风格,在蓝色的天空下,面朝着连绵的祁连雪山,脚下铺就着广袤的祁连草原,却没有潮水般的游客带给塔尔寺的那种喧嚣和纷扰。</p><p>我们也只是路过而未能入内参观。</p> <p>在卓尔山下竖着“天境祁连”的大石碑。</p> <p>祁连县城的东出口处,坐落着一座特别的雕塑——黑河源。黑河源雕塑高8.6米,底座面积为298平方米。雕塑主体造型由宝盆、龙碗、水流、如意组成。其寓意是,黑河作为母亲河孕育了祁连山麓万物、自然之灵,是毋庸置疑的文化源头,漂浮的宝盆和龙碗表示滥觞(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也赋予了祁连生生不息的发展之本。祁连,地处祁连山南麓中端,被誉为东方瑞士,它不仅仅风景秀美,它还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p> <p>祁连县隶属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因地处祁连山中段腹地而得名,北邻古丝绸之路的首要通道甘肃河西走廊,故有青海“北大门”之称。</p><p>祁连县面积1.4万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41%。辖4乡3镇45个行政村,截止2013年,总人口5万人,有汉、藏、蒙、回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79.2%。境内平均海拔3169米,县城海拔2787米,年平均气温1℃,年降水量约在420毫米之间,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祁连”系匈奴语,匈奴呼天为“祁连”,祁连山即“天山”之意。祁连境内主要的景点为卓尔山、祁连山草原、八一冰川等,有“天境祁连”、“东方瑞士”等美誉。</p><p>当晚我们就下榻于祁连县城。</p> <p>10月19日上午7时50分我们出发前往卓尔山景区。</p><p>卓尔山景区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隔河相望。</p> <p>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p> <p>丹霞地貌属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石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p> <p>站在卓尔山顶视野极度开阔,四周没有任何遮拦,山对面是一山尽览四季景色的牛心山,左右两侧分别是拉洞峡和白杨沟风景区,背面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山脚下滔滔八宝河像一条白色的哈达环绕在县城周边。处处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p> <p>阿咪东索即为眼前神山之名,阿咪东索为藏语,是对神山的尊称,可译为“千兵哨卡”;又因此山山体四周地形自然呈现吉祥八宝之象,世居于此的裕固族称其为“奈曼额尔徳尼”,可译为“吉祥八宝山”;又因此山山形宛若牛心,俗称“牛心山”。此山海拔4667米,是一座终年不化的四季雪山,自然景观垂直分布明显,“阿咪东索”神山屹立在眼前,藏族百姓敬它为祁连众山之神,伟岸高大的身形是守护者的化身,“一山尽览四季”的天境美景名副其实:山底田畴梯布,植被繁茂,麦浪翻滚,春意勃勃;山脚高寒草甸,牧草丰美,牛羊肥壮,秋意瑟瑟;山腰云杉挺拔,林海茫茫,繁花眯眼,夏意融融;山巅白雪皑皑,浓云薄雾,素绕山尖,冬意绵绵。相传此山与隔河相守的卓尔山是一对命运多舛的神界情侣,两位山神疏通汪洋,散播金银,繁衍牲畜,护佑祁连百姓安居乐业。此山珍禽异兽成群,蘑菇、大黄滿山,金银铜铁遍地。“祁连八宝”由此誉满天下。</p> <p>西夏烽燧,烽燧称烽火台,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西夏烽燧遗址是相传西夏未代皇帝李睨于亡国之际、以假死之计,逃难至祁连后在祁连山腹地各山头可遥相呼应的险要位置修建的多座烽火台,卓尔山烽火台为其中一处,此烽火台是在西夏烽燧遗址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高9.36米,登顶视野开阔,可尽赏卓尔山景区360度无死角全貌。</p> <p>民族团结祥和塔,由祁连当地信教群众自发修建,是祁连人民祈颂祁连解放以来各民族安定团结、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美好心愿,也是信教群众遵从佛陀教育,身体力行,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转塔修行之地。佛塔代表着佛陀的法身,属于息诤塔,也叫和合塔。此塔周围也是一处绝美的观景平台,可俯瞰祁连县城全貌。</p> <p>千兵崖属丹霞地貌景观,它兼具雄险美和幽深美,平地拔起于八宝河畔,南坡几乎垂直,丹崖绝壁,气度不凡,犹如千兵之崖,它群峰峻峭挺拔,崖立千仞,宛若削成,颜色赤红,故称千兵崖。相传千兵崖是由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没用完的石头堆成的。</p> <p>游览完卓尔山,我们重又回到祁连县城,在那吃了午饭后,又启程前往贵德。</p> <p>祁连县城里的清真寺。</p> <p>途中翻越了海拔4120米的祁连山大冬树垭口。</p> <p>大冬树山垭口位于海北市祁连县,海拔4120米,是绝大多数自驾川藏线的驴友行程中的最高点。垭口两边是一望无际的水草丰美的高山草甸。</p> <p>途中景色。</p> <p>夜宿贵德县城。</p> <p>10月20日上午,我们参观了贵德古城、中华福运轮及“天下黄河贵德清”等景点。</p><p>贵德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面积3504平方公里。有汉、藏、回、土、撒拉等15个民族和睦相处,繁衍生息。贵德县境素有“高原小江南”、“梨都之乡”和省会西宁市“后花园”之美誉。</p> <p>贵德文庙及玉皇阁是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包括文庙、大佛寺、玉皇阁、关岳庙、城隍庙、民众教育馆六个院落及贵德古城、古校场。</p> <p>贵德文庙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清同治年间被毁,光绪三年(1877年)重修,贵德文庙是青海省保护最为完整的一座。此为文庙之大成殿。</p> <p>文庙由棂星门、泮池、戟门、乡贤名宦祠、东西配殿和大成殿组成。文庙是历朝为县城立学,崇敬老师,圣明礼教而修的学宫,历来为文人祭祀孔子和集会的场所。此为孔子塑像。</p> <p>戟门</p> <p>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扩建,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为三层楼阁,通高26米,建于9.9米高的砖包土筑台基上。</p> <p>中华福运轮景区位于青海省海南州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分为博物馆、倒影池、转经轮三部分构成,建筑风格依照了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风格而设计规划。它三面环绕人工湖,另一面由清清黄河构成天然屏障,茂密的高原丛林又给景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p> <p>中华福运轮碑记。</p> <p>黄河民俗博物馆分为上下两层由一楼博物馆,楼顶倒影池的方式建成,其建造风格采用藏式建筑风格,以鲜明的彩饰装修,突显藏式建筑的鲜明与宏伟。两边的角楼遥想呼应,这种角楼是古时藏式建筑中的哨楼,正中间小阁楼是燃灯阁,其顶端供奉着双翼金刚护法手持金刚浮链连接玛尼经轮,庇佑一方人民幸福与安康。门楣顶端供奉着鎏金的铜质双鹿和经轮,双鹿膜拜着经轮,是藏传佛教寺院比较常见的,叫“四法印”,代表佛法的威严与肃穆,预示着吉祥如意。其下匾额是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一诚先生题写的中华福运轮五个大字。</p> <p>此为楼顶的倒影池。</p> <p>在青海省海南州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境内,有一座名为“中华福运轮”的转经轮,经轮主体高42米,其中经筒高度26.3米,直径为10.22米,底座高15米的转经纶,为世界上最大的转经轮,于2012年获颁吉尼斯世界纪录。</p><p>高高耸立的中华福运轮筒体,金黄色的经轮在碧蓝的天空下直冲云霄,筒体为钢架结构,不锈钢护面,表层黄铜浮雕,金箔镶成,最上面如伞状的经幡上,是由8个面向八方的龙头,龙头下方为35尊代表和超度35种罪行的忏罪菩萨,主体最上方为八方佛,中间雕有吉祥八宝和十相自在图,底部为16供养仙女。经轮内部藏有《甘珠尔》200部,两万余册,每转动一次,等同于念诵200遍甘珠尔。</p><p>现在它世界第一的位置已被甘南玛曲县的娘玛寺转经轮所替代。</p> <p>此为转经轮上所雕刻的十六位“供养仙女”。</p> <p>进入景区,最下面一层是博物馆,里面介绍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其中很多文物是难得一见的精品。</p><p>福运轮的总体造型取义六字大明心咒“嘛呢呗弥”的表层字面意思,即:“嘛呢”为珍宝如意宝之意,“呗弥”为莲花之意,合起来在造型上采用了“莲花珍宝”形态,寓意黄河水生双层花瓣的莲花,莲花基座托出耸立的如意珍宝。</p><p>基座一周共有60个高1.2米,直径0.6米的呢经纶,象征一个甲子轮回。处于福运轮的基座底层位置门楣上方这个匾额,刻着十一世班禅额尔多尼·确吉杰布大师(任保切)用藏汉两种文字亲笔题写的中华福运轮鎏金大字。</p> <p>一层大厅,是一个高3.6米,直径2.1米的水转嘛呢经轮,它是由传统的水推动原理,推动整个经轮转动,这个经轮主体建造材料为红铜,其表面是镀金,经轮内部藏有36亿字的六字真言,转动一圈就等于念诵了36亿次的六字真言。</p> <p>楼顶倒影池中映出的经轮与人的倒影。</p> <p>倒影池又称幻化池,运用佛教经文中一劫之说,一劫等于1680万年,所以在藏传佛教中黄河水流入倒影池等于度了一劫,佛教信徒也把这池水当做避劫难的圣水,每次朝拜也要用池水洗面或将池水摸与头顶,以示净身之意。</p> <p>出现在眼前的就是黄河。</p> <p>天下黄河贵德清。在贵德,黄河水是清澈透明的,可以直接饮用。据了解,黄河水清的原因是由于上流水库的沉淀作用,所以上下游河水浑浊,但只有贵德水段清澈。2000年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贵德视察时,曾题词赞誉“天下黄河贵德清”。</p> <p>黄河清大桥是目前青海境内黄河上跨度最大的铁索吊桥,12孔,T形组合梁,桥的造型流畅,桥面较宽,是贵德的迎宾桥。</p> <p>从桥上俯视黄河水,碧绿、清澈、温柔、平缓,像一条绿色的缎带,在阳光下闪动着金色的光泽。河中有沙洲,不远处就是湿地,桥下有游船码头,“天下黄河贵德清”,名副其实,名至实归。</p> <p>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质遗迹为主要特征,辅以多样生态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内,包括阿什贡园区、黄河河谷园区、麻吾峡园区三个主园区。</p> <p>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作为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位于贵德县尕让乡阿什贡的千佛大峡谷,公园七彩峰丛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风蚀地貌鬼斧神工,变幻无穷;黄河景观美轮美奂,如花似锦;龙羊峡谷陡峭险峻,气势磅礴。多种多样的地质遗迹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也记录了黄河的发育史和贵德自然环境的变迁。</p> <p>景区以“地脉绵延根在地,人缘千古情为源”为内涵,以“七彩峰丛、轩辕后土”为主题,由13个以“土”为核心的主题广场和七条色彩不同造型各异的丹霞峡谷组成。</p> <p>景区入口处。景区内丹霞地貌悠久奇特,山峰突兀林立,地质造型古怪神奇,山体色彩呈七种颜色,故又称“七彩峰丛、轩辕后土”。</p> <p>这里最有特点的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女娲峡,传说女娲在这里用黄河水拌抟着黄土,造出了黄种人。峡谷的崖壁下面东倒西歪、土黄色的人形般岩体,传说是女娲造人时剩下的半成品。</p> <p>女娲湖。</p> <p>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由第三纪红色、紫色、橙色、棕色、青灰色、白色、黄色等七种颜色的砂砾岩层组成,完美呈现了大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p> <p>景区内丹霞地貌悠久奇特,山峰突兀林立,地质造型古怪神奇,山体色彩呈七种颜色,故又称七彩峰丛轩辕后土。</p> <p>通天峡景区,据说可与陕西甘泉雨岔峡谷媲美。是贵德地质公园还未对游人开放的峡谷奇观。</p> <p>这红色高高隆起的丹霞地貌,大气、雄宏、棱角分明、冷峻孤傲。它没有江南青山绿水的灵秀和阴柔,葱郁和繁华,有的只是青藏高原的豪放和阳刚,甚至是萧瑟和凄凉。</p> <p>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冶州尖扎县境内,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景区。公园东距青海省西宁市131公里,西邻尖扎县城50公里。景区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是丹霞”地貌,森林植被、宗教文化、电站大坝、峡谷库区及藏族风情所构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p> <p>坎布拉丹霞地貌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地貌特征。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造型栩栩如生、千奇百怪,是大自然千万年悉心雕琢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p> <p>坎布拉湖(即李家峡水库),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境内,区内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在地质方位上处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的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景观独特而壮美。</p> <p>坎布拉湖南岸分布着大面积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这是我国第一、二级阶梯过渡带地貌单元内的典型丹霞地貌景观区,亦是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p> <p>在拉德村一带的高处俯瞰整个坎布拉湖,赤色的山岭、峭壁环绕着一湖静谧而澄净的碧水,在青藏高原那令人心醉的蓝天下美得难以言说。</p> <p>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很粗略的看了一点皮毛就怱怱上路了。</p> <p>尖扎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北部。尖扎县东北部绝大部分以黄河为界与化隆回族自治县相望,东南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接壤,西与贵德县相连,南与同仁毗邻。当晚我们就宿于尖扎县城。</p> <p>10月21日上午8点我们驱车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的拉卜楞寺游览。</p> <p>从青海进入甘肃后途中的景致。</p> <p>夏河县位于甘南州西北部,东、南面分别与合作市、碌曲县相邻;北依临夏州及青海循化县、同仁县;西接青海泽库县。因境内大夏河得名,县政府驻拉卜楞镇。</p> <p>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p> <p>拉卜楞寺由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宫),“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p><p>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p><p>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p> <p>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p> <p>拉卜楞寺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整个寺庙最外围的转经长廊,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周长有3公里多,由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组成,小的转经筒周长只有一米左右,而大的转经筒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住。</p><p>如果依次转动这些转经筒,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走完,游客很少去完整的走完整个转经长廊,但是许多当地藏民则是很虔诚的走了一圈又一圈。</p> <p>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p> <p>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p> <p>现存宝塔是在“文革”中被毁塔基上重新建造的金碧辉煌的佛教建筑,其造型庄重,设计新颖,在世界塔类建筑史上,可谓匠心独具,别具一格。历世贡唐仓为赛赤活佛,任拉卜楞寺总法台、摄政等职,在拉卜楞寺享有崇高地位。</p> <p>宝塔建成于1993年7月,共有五层,高达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塔刹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宝塔外形金碧辉煌,内部构造精巧,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供历世贡唐仓灵塔或木雕镀金像,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殿顶供阿弥陀佛、二世嘉木样和千佛铜像。宝塔造型别致,工艺精巧,现已对游人开放。</p> <p>塔瓶上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p> <p>这块立在广场上的石块中间有个小洞,据说有佛缘之人从这个小洞能看到对面山上的佛光。</p> <p>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p> <p>环绕寺庙一周的转经筒。</p> <p>与来拉卜楞寺朝拜的外地僧人合影。</p> <p>这是从拉卜楞寺对面的山坡上看到的寺庙全景。</p> <p>下午我们又去了夏河县的桑科湿地公园。</p><p>桑科湿地公园坐落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拉卜愣寺西南,一片美丽富饶的桑科草原的怀抱之中。青山碧水,绿草青翠,一条有如大大的问号般的栈道俯卧在湿地之中,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清的湖水之中,真是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p> <p>湿地的栈道临近公路,非常方便。沿着栈道一路与湿地贴肩而行,被湿地润泽的感觉非常舒适。</p> <p>时而停下脚步把目光投向远山,这片宁静的湿地真是令人心旷神怡。</p> <p>这样的蓝、这样的清澈是不是感觉有点假?但它就是夏河的桑科草原湿地。</p> <p>美丽的桑科草原湿地,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如果能在清晨或者傍晚来这里观光拍摄,一定会更美的!</p> <p>尕秀村位于碌曲县城南部的国道213国道旁,距县城23公里,平均海拔三千三百米,属高原湿润气候,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文化深厚,是一个融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村,国道213从村中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四周环绕草原山脉,覆盖草原景区众多,村子牧民,在天津援建之手扶持下,已从单一的牧业转型为多元化的产业,牧家乐,帐蓬城,家庭民居齐出台,秀来一个新尕秀村。</p> <p>这是村口矗立的岭·珠姆塑像,相转她是格萨尔王王妃。在格萨尔王南征北战、抑恶扬善、伏妖降魔的伟大一生中,岭·珠姆始终忠贞不渝、坚守家园,以母仪天下的风釆和殚精竭虑的奉献精神,辅佐格萨尔王完成了统一岭国的大上,被后人称颂为一代贤妃。</p> <p>当晚我们就宿甘肃玛曲县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