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2020年11月20日,我陪同王起、巩章玉二位老师,受遵义市长征学学会、写作学会安排,去五马镇采访。受益匪浅。谨以此篇献给我美丽的故乡——贵州仁怀五马镇!!!</p><p><br></p> <p> </p><p> 五马镇地处仁怀市南面,素有“酒都南大门”之称。距市区28公里,与播州区洪关乡、金沙县岩孔街道相邻,与仁怀市坛厂街道、鲁班街道、茅坝镇、后山乡接壤。五马河(古称吴江、芦江)自东而西横贯全境。河之北有摩天岭梁子,河之南有六峰梁子。两道山梁子护着多个河套坝子。形成了优美的河谷田园风光。</p><p><br></p> <p><br></p><p> 著名的五马八景:摩天秀岭、笔架雄峰、十涨奇泉、十里杜鹃、田园逸趣、永安古寺、园阁清风、坉山梯田,引无数游人陶醉,诗情激越。</p><p><br></p> <p> </p><p> 诗云:</p><p> 摩天秀岭</p><p>云横一岭势摩天,林海茫茫气不凡。</p><p>自古兵家征战地,曾经董李树旗幡。</p><p>沧桑几度烟云过,灿烂长年锦绣缠。</p><p>何日旅游能开发,宏开盛况万千般。</p><p> 笔架雄峰</p><p>谁遗笔架耸云天,玉砚陈于田坝间。</p><p>彤管巍巍江对岸,巨星隐隐岭前边。</p><p>文风浩浩人才涌,武略滔滔史册传。</p><p>椽笔长留何可执,煌煌著述待新编。</p><p> 十涨奇泉</p><p>细细涓流方寸中,不求功利不求荣。</p><p>或宏或小因谁意,时涨时消由自衷。</p><p>贫贱未分皆友善,叟童无别亦尊崇。</p><p>为人若有君风度,岂虑艰途道不通。</p><p> 十里杜鹃</p><p>十里沿山赏杜鹃,遥观百米瀑飞悬。</p><p>犹如少女深闺锁,未露朱颜冷眼看。</p><p>若有达贤能识得,敢行天下跨征鞍。</p><p>他时胜处琴声雅,筵设花间宴众仙。</p><p> 田园逸趣</p><p>开山劈岭向西河,两岸烟村景色奢。</p><p>春日桃腮盈逸趣,夏时萏叶漾珍珂。</p><p>秋来更有果香溢,冬至能欣麦韵和。</p><p>四季流馨天下誉,处处诗词处处歌。</p><p> 永安古寺</p><p>宏伟伽蓝谓永安,乾符始建越千年。</p><p>宗祠庙宇二为一,儒释道家一统三。</p><p>早发钟声呼醒物,夜延灯火照星天。</p><p>心清气正天良秤,何必烧香化纸钱。</p><p> 园阁清风</p><p>四面环山拥玉盆,江河横曲绕烟村。</p><p>雄狮伏地凤凰舞,笔架流芬贡砚陈。</p><p>历史尘封声誉在,将军德广信风存。</p><p>万年灯盏万年照,百代蓊茏百代春。</p><p> 坉山梯田</p><p>凿开顽石造梯田,一代愚公写壮篇。</p><p>斥暑迎寒齐奋力,战天斗地共担肩。</p><p>辉煌业绩铭方志,伟大精神耀贵黔。</p><p>今日稻花香满壑,焉能忘却昔时艰。</p><p><br></p><p> </p> <p><br></p><p> 五马镇协农村田园风光。</p><p><br></p> <p><br></p><p> 五马镇协农村黄石窝组“明初播州乡下承直郎长官母边墓遗址”。墓为明洪武二十五年建,因建设生态农业园迁。迁时发掘出镇墓券、铜鼓等众多贵重文物。</p><p><br></p> <p><br></p><p> 这次采访的主题是五马镇的生态环保、绿色产业、坝区建设。</p><p> 上午,我们在镇政府二楼会议室参加座谈会,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会由镇人大主席程世飞同志主持。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王龙波、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郭小勇、环保办公室主任马贵林、林业站站长刘学、文化服务站站长唐波、龙里村党支部书记梅耀作了相关介绍。程世飞主席作了补充和总结性发言。</p><p><br></p> <p><br></p><p> 下午,在程世飞主席的全程陪同下,我们参观了五马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东升农场,协农、鱼孔两个坝区建设,鱼孔村十三个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桂花苑。收获颇丰。</p><p><br></p> <p><br></p><p> 程世飞主席陪同参观东升农场场部。</p><p><br></p> <p><br></p><p> 五马河古称吴江、芦江,天生桥以下称照渡河,发源于本市长岗井坝,是赤水河的重要支流,全长40.1公里,在沙坝河之五马河口注入赤水河。五马乡民自发组织非营利性民间组织——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扎实开展工作,助力河长制度的推行。</p><p><br></p> <p><br></p><p> 五马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的工作业绩突出,事迹感人。各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世界播报。</p><p> 五马人自古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有着良好的传统。清光绪廿三年(1897年)禁渔碑犹存。</p><p><br></p><p><br></p> <p> </p><p> 仁怀市共有7个坝区建设项目,其中五马镇就有2个。即协农坝区和鱼孔坝区。</p><p> 协农坝区内主要经营主体4家:一是贵州省龙头企业——贵州茅台流域东升农场;二是月色荷塘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仁怀市黔南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四是红高粱基地。</p><p> 鱼孔坝区内主要经营主体2家:一是柚一村,主营红心蜜柚;二是桂花苑乡村旅游,13个农民工回乡创业。</p><p><br></p> <p><br></p><p> 香港东升集团仁怀五马东升农场,是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仁怀市五马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是遵义市样板坝区——仁怀五马协农坝区重点项目。生产的蔬菜远销港澳地区。</p><p><br></p> <p><br></p><p> 东升农场场部旁古桥——三洞桥(古称裕籍桥)。</p><p> 1935年3月15日红三军团第十、第十三团过此,前去攻打鲁班场。</p><p><br></p> <p><br></p><p> 五马镇人大主席程世飞陪采风人员参观东升农场场部。</p><p><br></p> <p><br></p><p> 东升农场工人择菜包装。</p> <p><br></p><p> 东升农场经过保鲜处理的蔬菜。</p><p><br></p> <p><br></p><p> 东升农场保鲜处理待启运的蔬菜。</p><p><br></p> <p><br></p><p> 五马人彻底摒弃“先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经济增长模式,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用“短期阵痛”换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强力推进治污,堵治结合并行,切断污染源头;建全管理制度,持续发力推进,抓好过程治理;立足生态资源,盘活绿色经济,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执法检查,打击违法犯罪,筑牢生态安保障。</p><p><br></p> <p><br></p><p> 五马东升农场蔬菜种植园。</p><p><br></p> <p><br></p><p> 如今的五马,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67.77%,水质长期稳定在二类水体以上,“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百鸟栖息”已成为五马河谷的亮丽风景。</p><p><br></p> <p><br></p><p> 东升农场场部一角。</p><p><br></p><p><br></p> <p><br></p><p> 如今的五马,不仅是全国诗词之乡,更是国家级森林示范镇,协农村是国家级森林示范村;是省级卫生镇和国家级卫生镇,鱼孔村是省级卫生村。</p><p><br></p> <p><br></p><p> 协农坝区东升农场蔬菜种植园一角。</p> <p><br></p><p> 鱼孔坝区一角。</p> <p><br></p><p> 鱼孔坝区柚一村的红心柚。</p><p><br></p> <p><br></p><p> 三元村的杷杷柑。</p><p><br></p> <p><br></p><p> 三元村的杷杷柑基地。</p><p><br></p> <p><br></p><p> 鱼孔村13位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桂花苑。</p><p><br></p> <p><br></p><p> 五马镇是文化古镇,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即:诗词文化,2012获贵州省诗词之乡,2017年获中华诗词之乡,诗人辈出。红色文化,1935年中央红军五军、三军团(彭雪枫部)经五马、永安寺等地参加进攻鲁班场战斗。生态文化,生态保护传统得到发扬。四是盐运文化,川盐在仁岸茅台启运,经五马运销黔西和黔中大地。</p><p><br></p> <p><br></p><p> 清澈文静的五马河。</p><p><br></p> <p> 谁不说家乡好?的确,我的家乡贵州仁怀五马真的是太美了!欢迎来旅游、度假、采风、创作。五马人民欢迎您!!!</p><p><br></p> <p><br></p><p> 本文作者:母光信,笔名徐慎,贵州仁怀人。曾任中共仁怀市纪委副书记、中共仁怀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仁怀市志》副主编等职。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贵州省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遵义市作家协会会员,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理事,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仁怀市诗联书画研究会会长。已出版《鲁班场战斗》、《红军长征过仁怀》、《园阁诗词》、《园阁诗词》第二集、《园阁诗词》第三集、《园阁诗词》第四集、《仁怀方言概述》等个人著作18部,主编、编辑《仁怀历代诗词选》、《仁怀诗抄》、《仁怀竹枝词》、《五马诗抄》《鲁班诗抄》、《贵州酒中酒集团志》、《仁怀供销志》等书籍40余部。</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