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今年10月,跟团到大西北大环线旅游,首站来到青海塔尔寺。</p> <p><br></p><p>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现在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br></p><p>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创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p> <p><br></p><p>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br></p><p>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p> <p><br></p><p>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p> <p><br></p><p>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p> <p><br></p><p>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后,其母香萨阿切盼儿心切,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后,为学佛教而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1幅,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与我见面一样”。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香萨阿切在信徒们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莲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虽多次改建维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p> <p><br></p><p>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p> <p><br></p><p>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侧倡建静房1座修禅。17年后的万历五年(1577年),复于塔之南侧建造弥勒殿。至此,塔尔寺初具规模。 弥勒殿成了塔尔寺最早的正式佛殿,该殿是座两层歇山顶汉宫殿式建筑,高13米左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5间,进深5间。15根藏式八椤柱承飞檐,起斗拱,精雕细刻,着彩饰花,粉金绣文,形成回廊殿,间竖嘛呢经轮8对,随信徒转动,吱吱作响。</p> <p><br></p><p>大殿门楣上原挂有“佛日重旭”匾额,殿内正中为弥勒佛坐像。殿名由主供弥勒而得。该像泥塑镀金,高近5米,具浓厚的犍陀罗艺术遗风。弥勒佛盘膝而坐,体态庄重自然,表情慈祥而庄重,充满神韵。背光光圈宏大,镀金箔,光焰远射,表现了佛法宏扬,并寓意五谷丰登、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以及光明灿烂的太平盛景。</p> <p><br></p><p>万历十年(1582年)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第二次来青海,翌年春,由当地申中昂索从措卡请至塔尔寺。三世达赖向仁钦宗哲坚赞及当地申中、西纳、祁家、龙本、米纳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扩建塔尔寺,赐赠供奉佛像,并进行各种建寺仪式。从此,塔尔寺发展很快,先后建成达赖行宫、三世达赖灵塔殿、九间殿、依怙殿、释迦殿等。经四世达赖指示,万历四十年(1612年)正月,正式建立显宗学院,讲经开法,标志着塔尔寺成为格鲁派的正规寺院。</p> <p><br></p><p>从清康熙以来,朝廷向塔尔寺多次赐赠,有匾额、法器、佛像、经卷、佛塔等。该寺的阿嘉、赛赤、拉科、色多、香萨、西纳、却西等活佛系统,清时被封为呼图克图或诺们汗。其中,阿嘉、赛赤、拉科为驻京呼图克图,有的还当过北京雍和宫和山西五台山的掌印喇嘛。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因,塔尔寺迅速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蜚声国内外的六大寺院之一。现存塔尔寺总建筑9300余间,占地600余亩,殿堂25座,最盛时有僧侣3600多人,解放初期尚有 1983人。</p> <p><br></p><p>由于历史积累,塔尔寺文物极为丰富,建筑、法器、佛像和文献藏书,使寺院成为一座艺术的宝库。该寺设有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研习佛学和藏族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创建该寺印经院,所印藏文经典及各种著述,畅销藏区各地。该寺于每年农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别举行4次全寺性的大型法会,称之为“四大观经”。届时,各地群众云集,规模盛大。另外,农历十月下旬有纪念宗喀巴圆寂的“燃灯五供节”和年终的送瘟神活动。</p> <p><br></p><p>1949年8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坐床典礼在塔尔寺隆重举行。同年10月,十世班禅从塔尔寺向毛泽东主席发出贺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塔尔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在北京举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中央特邀十世班禅进京。十世班禅赴京,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接见。</p> <p><br></p><p>在寺前广场上,有八座白塔一字形排开。这八座白塔称为“八宝如意塔”,建于1776年。它们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p> <p><br></p><p>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p> <p><br></p><p>这八座塔是根据释迦摩尼佛一生的八大业绩而修建的。从东到西,第一座塔叫莲聚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第二座塔叫菩提塔,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成佛。第三座塔是初转法轮塔,是为了纪念佛祖大彻大悟成为佛陀后初次讲经说法而建,也被称为多门塔。第四座塔是降魔塔,也叫降伏外教降魔塔,是为纪念佛教最终拥有了广泛的信徒,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建。</p> <p><br></p><p>第五座塔叫降凡塔,也叫天降塔,相传释迦牟尼出生之后三天,其生母摩耶夫人就故去了,是他的姨母将他养大,传说佛祖成佛飞身上天之后,为了将哺育他成长的姨母摩诃波提超度而降临人间,从而使得摩诃波提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女人。第六座塔叫息诤塔,也叫和平塔,佛教在整个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教徒内部时常出现有关“正道”的争论,而这座塔正是为了纪念佛祖以其大慈大悲之心平息了僧人内部争端的功德而建造的。第七座塔称之为祈寿塔,也叫胜利塔,是为了纪念佛祖在广严塔城中测算自己的寿数之后,信徒弟子们为祈愿他长生不老,佛法永存而修建此塔。最后这座塔叫涅磐塔,为纪念佛祖入槃大道,进入不生不灭境地而建。</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小金瓦殿门前的【时轮大塔】高13米,造型别致,庄严挺拔,古朴又秀丽;塔身四面的佛龛内供有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像,意思是 守卫四方。</span></p> <p><br></p><p>小金瓦殿,又叫护法神殿,是塔尔寺用以供奉保护全部僧众和殿堂安宁的中护法神的殿宇。殿顶为镏金铜瓦顶,与对面大金瓦殿 的金顶相应成辉。院子四周的二楼回廊上,陈列着许多动物的标本,有野牛、岩羊,还有狗熊、猴子等。由于是用真的动物皮毛剥制,填充而成,所以形态逼真,它们象征被佛教征服的外道恶魔。</p> <p><br></p><p>大殿中神龛中供奉的是各种护法神像,它们护佑着寺庙的安宁。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这匹白马标本,相传,九世班禅曾骑着这匹白马从日喀则赶往塔尔寺,近2000公里的路程1天1夜就到了,到了塔尔寺后白马不吃不喝,最后死去。当地信徒为了纪念这匹有灵性的白马,就将它制成标本保留了下来。</p> <p><br></p><p>祈寿殿是塔尔寺一处非常重要的殿堂。 殿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及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青狮坐骑的弥勒菩萨、白象坐骑的普贤菩萨,以及十六尊者、四大天王等像;前面三尊小佛像是“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左右两边是无量寿佛和白度母本尊塑像。</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千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初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span></p> <p><br></p><p>在藏传佛教寺院中大经堂是必不可少的。<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座诵经。内部陈设非常考究,饰有黄、红、绿、蓝、白五色的幡、帏和各式天花藻井,满堂林立。</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 class="ql-cursor"></span>还有珍贵的大型堆绣和大佛、刺绣佛;梁檐上绘有藏式风格的图案花纹,彩画细腻生动。殿内大柱都由龙凤彩云的藏毯包裹,整个经堂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在1千多平方米的屋面上,按照宗教法制和西藏传统艺术、装有铜制镏金的金鹿法轮、各式金幢、宝瓶、宝塔,宝伞和倒钟等,把一个单调的草泥平顶打扮得绚丽多彩。远眺平顶,金碧辉煌,给人以威严之感</span></p> <p><br></p><p>大金瓦殿,位于全寺正中。藏语称为“赛尔顿庆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了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云头、滴水莲瓣。</p> <p><br></p><p>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 套兽和铜铃。底层为硫璃砖墙壁,二层是边麻墙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宝镜,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匾额题字为"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塔上有一龛,内塑有宗喀巴像,塔前陈放有各式酥油灯盏,银鼓号角,玉炉金幢。梁枋上布满了帷、幡、绣佛、围帐及布陈天花藻井,层层哈达,琳琅满目。整个建筑庄严大方,雄伟壮观。</p> <p><br></p><p>依怙殿殿内供奉大威德金刚、秀朵科钦、圣乐金刚、大黑天等本尊依怙及众护法而得名。始建于1594年,由西纳喇嘛贝觉坚赞和贝觉仁钦叔侄负责修建。故此殿又称西纳依怙殿。后在殿内正中供奉塔尔寺最大的铜质镏金宗喀巴大师像。故现今又称“宗喀巴大师殿”。佛像背光制作精美,是塔尔寺的珍品。</p> <p><br></p><p>塔尔寺内拥有各式大小的转经筒,藏族人民把经文放在转经筒里,顺时针用手摇转,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上千倍的"六字大明咒",持颂六字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p><p><br></p> <p><br></p><p>释迦佛殿修建于1604年,由塔尔寺第一任大法台根本上师沃色嘉措负责兴建,现在中间供奉的是七岁等身量的弥勒佛,两旁是佛祖两大弟子迦叶、阿难,右旁边佛龛里是宗喀巴师徒三尊,左边佛龛供奉的是释迦牟尼报身像是这个殿堂的主尊,前面的佛龛从右到左依次为释迦牟尼报身像、宗喀巴大师、弥勒菩萨、观音菩萨,左右两旁的佛龛中供奉着八大菩萨、七世达赖喇嘛、四世班禅大师为主的许多藏地高僧大德。</p> <p><br></p><p>“文殊菩萨殿”,因中间主供文殊菩萨像而得名,又因该殿由三大开间、九小间组成,故又称“九间殿”。 九间殿最早记录 2500年前的古老神话,传说“九间殿”是纣王为讨妲己欢心而大兴土木建造的宫殿,这是有史以来记载最早最豪华的古老宫廷建筑。</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九间殿是塔尔寺供奉五方如来的地方,北三间中央是如来佛,塑像造型敦厚谨严,形象肃穆庄重,其他塑像如财源仙女、妙音仙女等,亦匠心独具。殿内有一块数百斤重的大石头,年长日久,已被酥油涂抹成黑色,上有脚印一个,传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年幼时脚踏此石留下的,石上还有一对很深的手指印,也是宗喀巴儿时用手指抠的。</p><p><br></p> <p><br></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三间设泥塑文殊、观音、金刚手3尊菩萨像。南三间正中设宗喀巴头戴黄帽的泥质塑坐像一尊,旁有一组头戴黄、红帽子的喇嘛,即宗喀巴主持格鲁派与宁玛派的辩经会,塑像神态生动逼真。殿前大院系喇嘛讲辩经典法会和跳法王舞,藏语叫跳“欠”的地方。</h3><p><br></p> <p><br></p><p>时轮经院建于1817年,学僧在这里潜心钻研藏族天文,历法知识以及佛教所谓香巴拉国和《时轮经》中的有关说教。主讲佛教所谓外器世间的形成、存在、变化和灭坏,内器有情世间的三界众生,所谓起次第的解所二依坛场和圆满次第的风、脉、明点等解脱之道,总称为外、内、别三种时轮。</p> <p><br></p><p>酥油花馆建于1988年,2013年国家拨款重建,一进二院格局,主殿为藏式平顶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七间,高三层,雕梁画栋,鎏金饰银,造型精致,庄严华丽。</p> <p><br></p><p>该馆以供展"塔尔寺藏艺三绝之冠"酥油花而著称,供奉地藏王菩萨,陪衬壁画、堆绣。</p> <p><br></p><p>酥油花是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由寺院艺僧以酥油为原料精雕细捏而成,以神像、人物、飞禽走兽、花草树木等为主要内容,形象逼真、色彩丰富。酥油花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br></p><p>藏经楼是一座高五层的木结构藏式建筑,屋顶镏金铜瓦、房脊金顶装饰,鞭麻墙镶嵌铜镜。始建于公元2003年,香港李嘉诚先生损资500万元,寺院自筹4800多万元,黄金150多公斤,时任塔尔寺管委会主任廿七世西纳活佛和宗康活佛的主持下于2009年修葺竣工。规模宏大,造型精美,雕梁画栋、巍峨壮观,殿内主供高11米铜质文殊菩萨镏金像,两旁为3米高的八大菩萨像,周围高1尺的千尊镏金文殊菩萨像, 二层和三层内珍藏着以《甘珠尔》和《丹珠尔》为主的藏区各大寺院的各种版本经书和印藏两地各大学者的文集。</p> <p><br></p><p>塔尔寺的每一角落都透露着藏传佛教的气息,即使不信教的人,也很容易被带进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让人感受到佛教的神秘和无穷魅力。</p> <p><br></p><p>塔尔寺的规模之大,殿堂之多,让绝大部分游客难以全部参拜,也无法把每个殿堂的名字、外观和内部细节全部记住。但是,塔尔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藏传佛教的神奇魅力却让人赞叹不已,永记于心。</p> <p><br></p><p>塔尔寺以其崇高的宗教地位和悠久的历史,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朝拜者和游客心驰神往,虔诚参拜,同时又以其浓重而神秘的宗教色彩,丰富而珍贵的艺术收藏以及奇特的宗教建筑,极大地吸引着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游览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