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观照组的伙伴们能时时保持觉察,将学到的理论在生活中实践。善于发现问题、勇敢的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刘明慧老师的智慧,不断升级自己的信念系统,让我们的心更加安定、平和,提升面对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问题的能力的目的。</b></p> <p>感谢伙伴FJ和CWD提供的案例分析:</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FJ:</b></p> <p>同样的施害者一样的事件,为什么不同的人的感受和受影响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别?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伤害我们的人和事,该如何降低这些人和事对我们的伤害和不良影响呢?</p> <p>从共读讨论中发现几乎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受到一些伤害。我也从自己身边的两个案例发现,同样的施害者同样的事件,不同人的感受和受影响程度却很不一样。 </p> <p>我的父亲不善于沟通、表达,急起来给人感觉很不好,他的这种性格特征。对我们姐弟四人共同的影响是我们小时候都比较害怕父亲,不敢主动跟父亲沟通。现在我们姐弟都早已成年,父亲的这种性格特征对我们影响程度却有很大的不同。</p> <p>我和姐姐虽然不喜欢父亲的这种表达方式,但是我跟姐姐能比较理解父亲,他是没有学会更好的方式沟通表达,我们对他的表达方式没有过于敏感的感受。对两个弟弟特别是小弟的影响特别大,现在虽然已经42岁了,但是父亲发脾气的时候,他依然会感到紧张、害怕、非常的反感,以前是默默地承受,现在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导致小弟有些恐惧人际交往,在生活、工作中遇到性格比较急的人,他就会不自主的紧张。我的儿子小时候也经常跟我父亲一起生活。问他:“你怕不怕外公?”他说:“为什么要怕外公,我觉得他很可爱啊。”我的儿子在外公发脾气时不但不怕,还能用撒娇或者调侃等方式化解外公的不良情绪。</p> <p><br></p><p>另一个案例是我单位的领导,她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高兴的时候甜言蜜语,急起来大发雷霆,她分管的员工九成以上被她骂过,她上任半年后有个科室员工共6个人,有4个人辞职了,虽然辞职的原因不全是因为她,但她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我是为数不多没有被她骂过和她相处的比较愉快的员工。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同样的施害者一样的事件,不同的人的感受和受影响程度会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会这样呢?</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自我分析:</b></p><p><br></p><p>我们受父亲性格的影响不同,我觉得和从小受到爱的滋养的程度不一样有关。姐姐出生的时候,父母亲有比较多的时间跟精力放在她身上,我和姐姐相隔三岁,父母亲也还勉强能照顾的过来。但是两个弟弟是双胞胎,他们出生时我两岁姐姐五岁,繁重的工作跟家务活分散的父母亲的精力,我母亲是一个不善于用语言跟肢体表达爱的母亲,我想弟弟在婴幼儿时期的需求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的(年龄越小得不到关爱,对爱的匮乏感越强,不安心感也越强),爱的匮乏导致抗伤害能力比较低。我儿子从小得到的关爱比较多,关系银行的存款比较多,所以他抗伤害能力比较强。</p><p><br></p><p>我能跟我的领导的关系处的比较好,我想这应该跟我从一开始就跟她建立比较好的信任关系,对她坦诚、尊重、能看见她、在工作中比较有担当、有价值有关。我了解她愤怒的背后是虚弱、无助、是失控的恐慌感、挫败感,所以能在她交往的过程中比较平和。而我的大部分同事比较害怕她发脾气,觉得跟她相处有压力,很多时候是被她的坏脾气吓到了,也觉得委屈。</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我的解决方案: </b></p><p><br></p><p>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伤害我们的人和事,该如何降低对我们的伤害和不良影响呢? </p><p><br></p><p>1、努力提高自己的能量层级,了解我就是爱不要再当索爱的孩子,努力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让自己有能力处理消化掉伤害。</p><p><br></p><p>2、努力保持觉察不要被情绪牵着走,尝试看清事件背后的心理动机,然后有针对性的处理。 </p><p><br></p><p>3、在关系中要真诚、不压抑、不委屈自己去迎合对方,所有的委屈、压抑最后会都会演变成对对方的不满、抱怨甚至恨,从长期来看对关系的伤害更大。</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小组讨论:</b></p><p><br></p><p>在《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里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同样的事件不同的人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信念系统以及想要达到的目的的不同,什么意思呢?</p><p><br></p><p>也就是说同样面对困难,如果我的目的是想要逃避这个困难,我不想去解决困难,我就会把归因放到外面,认为是周围的环境其他外在的原因导致的。如果我的目的是想要努力去解决问题,我就会更多的想,在这个事件过程当中,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我怎么做才能避免下次再发生这样的问题,我怎样做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在事件中目的和信念系统取决了最终是受伤害还是从中得益。</p><p><br></p><p>也就是说小弟他不愿意改变现状,因为在他的潜意识中他愿意这样,对他是有好处的。那好处是什么呢?是不是他的不如意都可以归因为爸爸小时候对我的态度不怎么好,导致我在人际关系中容易紧张,我的一切都不如意都可以归因在这里,我可以不承担生活种种不如意的责任。</p> <p>也可能是他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办? </p> <p>朱云龙老师在《浅谈今日学堂的思维教育(上)思维是什么》中,讲述了一个荒岛余生故事,故事中的四位少年同样是流落荒岛,结局是这样:一年后,渔船经过,三人得救了。在之后的岁月里,A依然四处漂泊讨生活。B绝望病死了,他的父母虽然悲痛。但国家允许二胎后,随着新宝宝的出生长大,渐渐就把B淡忘了。C的生活跟遇难前没有任何变化,除了平时多了一项娱乐活动——钓鱼。唯独D的人生发生了惊天大逆转。他从之前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变成了独立自强积极努力的进步青年。不同的思维模式造就不同的人生。</p> <p>我们曾经听到一个故事:生活在贫穷家庭里面的孪生兄弟,他们有一个酒鬼的父亲,父亲喝完酒会有家暴,他们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兄弟俩后来很小就离开了家。成年后兄弟俩一个成为生活富裕很成功的人,另一个和父亲一样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酒鬼。心理学家问他们:“为什么会出变成这样?”他们兄弟俩答案是一样的:“有这样的父亲,我还能怎么办?”同样的一句话,他们背后的信念系统却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面对这样的父亲,只有拼命努力学习和工作,才可能改变生活,达到了今天的成就。另一个是父亲嗜酒如命,一喝醉就打我们兄弟,面对这样的生活,我还能怎么办呢?我只能像他一样。因为信念系统不同导致他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样事情产生不同的行为和反应模式,形成不同的结果。</p> <p>还有每个人的种子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业力和习性是不一样的,这也会对人的信念系统有很大的影响。</p> <p>每个人来到同一个家庭,面对同样的父母,可能我们先天的一些不同,就是过去世带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可能导致产生跟其他的兄弟姐妹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认识事物的方法和习惯,思维模式等会有很大的不同。</p> <p>感谢伙伴们的分享,我对遇到一些伤害我们的人和事,该如何降低对我们的伤害和不良影响,有了更清晰的处理思路。对没有你的允许,没有任何人能伤害你,因为我们之所以感到受伤,感到痛苦,其实与外在发生什么无关,只与我们如何看待外在有关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不必再纠缠过去发生了什么,或者体验了什么?重要的是从现在这一刻开始调整自己,不断升级自己的信念系统,让自己不断在经历中成长。</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CWD:“知道”与“做到”</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本周学习和讨论的一个重点是:与自己的关系。我们是否爱自己,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灵。</b></p> <p>最近身体上出现的一个问题,提醒我再次觉察身体给我的信号,以及自己一些细微难以觉察的念头,让我明白知道与做到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p> <p>周六下午,我拿着手机看钱校长的电影课,突然毫无征兆的右边胸口出现了很强烈的刺痛感。曾经有过胸口刺痛的经历,但经过之前佛山场刘老师给我们的集体疗愈后,状况明显好转很多,出现的次数已经很少了,即使出现也只是偶尔痛一下,过一会就消失了。但是这次情况明显不同,痛感一直持续且相当强烈,即使当我尝试做一些动作或拉升,也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直到晚上睡觉躺在床上,做深一些的呼吸时都会觉得刺痛。此时,我是带着困惑、抗拒以及些许烦躁的情绪入睡的。</p><p><br></p><p>周日早上醒来,痛感没有任何减轻的迹象,心里便有些郁闷,心想到底是为什么(最近各方面都和往常一样,也没什么特殊状况)。然后,做运动练易筋经的时候,在一个展胸的动作时,痛感变得更加的剧烈,就像肌肉要撕裂一样。不知怎么的,突然之间我意识到自己内心是多么的抗拒这个疼痛,多么希望它快点消失。就在这个时间点,我想起了去年练习跑半马膝盖痛时,马清宁老师给我的建议(让我按刘老师的教导,试着与痛同在,痛就是我,我就是痛,它来或不来,我都全然的接受,不再抗拒,也不再期待它赶快消失)。</p><p>当我开始转变自己的念头,内心不再抗拒这个痛感,并试着理解它要传达的信息时(近段时间对身体的觉知很不够,做运动时经常跟完成任务似的,并没有关注到身体的一些状态,注意力都在外面;同时,使用手机的时间明显太长,自己都没留意到),我便有意识的放慢节奏,慢慢去感知身体的各个动作。说起来真的有些神奇,在易筋经做完后一段时间,胸口的刺痛感就消失了。</p> <p>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件都是一份礼物,只是有时候这份礼物包装的有点难看;任何的不如意,逆境和苦难,都是我们获得提升的机会,等等。这些道理,我们头脑上已经听过太多,也觉得自己都懂。但实际上<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知道”真的没有用, “做到”了才是真的。</b></p><p><br></p><p>比如这次身体上的不如意(胸口刺痛),道理上我肯定知道是身体在给我信号,需要我做调整。但真到痛感来袭时,我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内心升起抗拒和排斥,希望它快点消失,包括做各种动作和拉升,其目的都是如此。然而,或许是自己忽视身体的感受太久,这次提醒来的时间更长程度也更大,我的努力都没有了效果。直到我真的不再排斥和抗拒,开始接纳这份礼物,看到其中的意义,这个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p><p><br></p><p>其实不光是身体上,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都是如此,都是在提醒我们需要接纳和转念,而且要真的做到,否则问题就会一直持续,并不断带给自己困扰。比如最近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有些因素由于疫情的原因是不由我控制的,但我还是非常执着于想要一个好的结果,导致自己内心时常会很纠结,同时也会陷入对未来的担忧之中。其实周日晚组内线上共读讨论过类似的问题,道理上都明白,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说起来好简单,但是真正做到真的不容易。</p><p><br></p><p>所以,这也是山长和刘老师一直教我们的要“事上练”,境界到没到,从做事上就能看出来,而不是道理讲的头头是道,一到实际做事就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