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火车的时空之旅

梁斌

<p>好久没有坐过绿皮火车了,但二十多年前坐绿皮火车的经历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次中秋国庆节南方之行,体验了一下再次乘坐绿皮火车的感觉。来一次穿越时空之旅。</p><p>车站的人稀稀拉拉,虽然是国庆长假,人流量很大,但候车的人们并不是很多。人们大都在网上购票,按时间节点来候车。我和妻子属于网络文盲,在购票大厅买的票,结果离开车时间还有二小时,闲着没事,简单的在车站附近吃了点饭,早早地来到了候车大厅,买了本《读者》,一个看杂志,一个看手机欣赏美篇,静静地等候列车检票的开始。</p><p>对面的座位上来了一家四口,妈妈玩着手机,爸爸在帮妈妈捶腿按摩,一个六七岁大小的小女孩在奶奶的怀里撒娇,一会儿吃零食,一会儿玩手机,忙得老人有点手忙脚乱。年轻的父母始终在一起秀恩爱。我抬头看了看,离我们乘坐的列车检票前面还有三趟车。这时,一个推着行李箱的小女孩朝这边走来,小女孩的背上还背着书包。身后两个年轻的男女提着两个行李袋跟在后面,也坐在了我们的斜对面。两个看着像父母的年轻人一直在玩手机,小女孩看着行李静静地坐在那里,小女孩的年龄看起来应该与在奶奶怀里抱着的小女孩年龄一般大。差不多半个多小时的候车时间,始终没有见到那两个年轻的父母与孩子有语言沟通,倒是奶奶怀里抱着的孩子又被爸爸抱着,吵着要玩妈妈的手机。</p><p>直至两拨人一起去检票上车,我也没有见那两个看起来像父母的男女帮小女孩拿行李。我和妻子都认为两个年轻人不是小女孩的父母。</p> <p>二十年前,我曾有事去南方。提前五天我就去早早排队买票,据说是当时火车票一票难求,预售的也仅仅是一周的票。结果,整整排了三个小时的队,轮到我了,结果我去的地方已经没有票了。后来听人介绍,第二天才从旅行社那里加价10元钱买到了票。</p><p>乘坐火车得提前半天出门,拥挤的公交车上还得预防小偷,得时刻看好自己的行李和身上的钞票。候车大厅几乎没有坐的位置,检票口半个小时前就已经占满了人排队。那时候的人们排队是挤得人挨人,前后夹板根本转不了身。检票慢的跟蜗牛似的,身边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大声吆喝在维持着秩序。</p><p>那时候,列车晚点是常有的事,站台上也没有固定的车厢停靠位置标志。火车一到站,人们蜂拥而至,下车的人往往都会从车窗上下来。挤上火车,根本没有立足之处。车里到处都是人,连座位底下都躺着打瞌睡的乘车人。</p> <p>在记忆中还没有回过味来,大厅的广播提示我们可以检票乘车。检票很快,身份证一刷就可以了,站台上有候车的车厢位置,车厢里的人空空荡荡,一个人一排座位都绰绰有余。人们大都躺在座位上看手机,没有了喧嚣,车厢里很安静。</p><p>一路上就这么静悄悄地走着,乘务员每隔一段时间会来打扫一下卫生。顺便跟着两个卖东西的乘务员,口才都挺好,小伙子堪比相声演员。说学逗唱勾起了人们的购买热情,东西不贵,也很实惠,有数据线,剃须刀,儿童玩具,食品饮料等等。当然啦,食品饮料比外面贵了点,大概是外面的一倍半到两倍。</p><p>列车到徐州的时候,已是晚上十点多,突然在离车站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停下来。一停就是四十来分钟,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们不再乘坐绿皮火车的原因之一吧!另一个原因是列车禁烟,本来坐慢腾腾的绿皮火车,一个是怀念,另一个就是冲着可以抽烟坐的。</p> <p>徐州是个大站,停车八分钟,随着烟民们下车抽一根烟回来,列车上已经上了许多人,差不多是原来车上人的两倍多。座位是不能当床了,看着身边上车的大哥,大姐,大包小包带着,用编织袋装着行李,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候,人们出门都是编织袋装行李,大包小包的都是被褥,生活用品。人们结伴同行,四处奔波打工。辛辛苦苦一整年,结果年底工头卷款跑了,回家都困难,列车员一来查票,就往厕所跑。</p><p>在回忆中迷迷糊糊进入梦乡,醒来已是次日早上了。车到山东德州又停在路上,大姐从编织袋里拿出了被子,盖在腿上正在和人聊天,原来大哥大姐是装修工人,来山西给某大学进行室内装修。好客的大姐心无旁鹫,谈论着自己的打工经历,有一种回到了二十年前熟悉的感觉。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周围的人都在默默地玩着手机,人与人面对面聊天成了一种奢侈。</p> <p>中途在太原站换乘,可能是始发站,车上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车到襄垣境内又停车十几分钟。安静的车厢里,除了列车员偶尔过来卖东西的吆喝声,似乎少了以往的喧嚣。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出行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绿皮火车的普字,特字打头的车次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快字打头车次成了最慢的火车,在飞机,高铁,动车的冲击下,绿皮火车会在生活中消失。体验再次乘坐绿皮火车,留给自己一份回忆,重温了一下昔日乘坐绿皮火车的感觉。物是人非,一样的线路,一样的火车,不一样的时间,已经回不到从前。</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