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养成日记~带你走进蝴蝶的翩翩世界

涩涩🐟

<p> <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前言</b></p><p><b style="color: rgb(1, 1, 1);"></b>同学们,你们一定看过一本绘本,叫做《蝴蝶的日记》,它以日记的形式,通过蝴蝶的讲述,再现了蝴蝶的成长过程,从卵到毛毛虫,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过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蝴蝶吧。</p><p> </p> <p> <b>蝴蝶介绍</b></p><p>我从百度上查到,蝴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大约有 14000 多种,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中国有 1200 种。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28~30厘米左右,最小的只有 0.7 厘米左右。看,它们是不是太美了?</p> <p><b> 蝴蝶的四个阶段 </b></p><p><b>它先是一颗卵。</b>蝴蝶一般都会将卵产在幼虫喜欢吃的植物叶子上,为幼虫准备好食物。</p> <p><b>然后变成毛毛虫🐛</b></p><p>卵里孵化出来,就成了又肥又大的毛毛虫。幼虫主要任务就是吃!要吃掉大量的植物叶子来储存能量。</p> <p><b>准备变成蛹</b></p><p>幼虫成熟后要变成蛹,一般会在植物叶子背面隐蔽的地方,用几条丝将自己固定住,之后直接化成蛹。</p> <p><b>破茧成蝶啦!</b></p><p>蝴蝶成虫成熟之后,就会湿漉漉地爬出来,也就是“破茧成蝶”。</p> <p>蝴蝶每个阶段形态变化很大,这就是<u>变态发育</u>。简单地用示意图表示,就是这样的图形了。</p> <p>9月23日 星期三 天气阴</p><p> 温度21~25℃. 湿度91%</p><p> <b>初来乍到</b></p><p> 从小我就很好奇蝴蝶是怎么从那么丑的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没想到有一天,我妈妈送了我一个大惊喜。</p><p> “儿子,妈妈给你准备了三样宝贝,你可要好好照顾它。”妈妈神神秘秘地一边说道,一边拿出三个塑料盒子。</p><p>“这三个家伙什么东西?怎么都不会动?”我好奇地问道,忍不住拿起塑料盒子上下左右研究个遍。</p><p>“这个就是蝴蝶的蛹,以后会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妈妈指着蛹说。</p><p>太神奇了!我一定要好好照顾它们!</p> <p>先来量个身高👇</p><p>第一个家伙名字叫“柑橘凤蝶”,却像一个泥螺,全身乌黑,我用尺子量了下,它大约1.5厘米长。我用手电筒的光打开,蛹壳有些透明,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蝴蝶的翅膀纹路。</p> <p>我再量了第二个家伙“青斑蝶”的长度,它全身体长2.5厘米,通体绿色,身上有一节节的体节。</p> <p>第三个家伙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姑且叫它“小斑点”,它和第二个差不多大小,但是全身棕白相间,下面有跟蚕宝宝一样的腹足,只是隐约还有小翅膀。</p> <p>“那你为什么不给我卵呢?蝴蝶不是应该最早从卵开始生命的吗?”我心里有些疑惑。</p><p> “从卵开始,成活率会低些,毕竟我们第一次养,都没有经验,所以妈妈选择了成活率更高的蛹。而且,它成长很快呢,一周不到就可以看见蝴蝶啦!”听着妈妈的解释,又想到能马上见到蝴蝶,我心里多了几分期待。</p><p> </p> <p>这个套餐里有羽化攀爬树枝、蛹托纸袋、一次性手套,我按着说明书一步步地造好它们的家。</p> <p>小窝搭建完工,我把这些蛹轻轻地放进蛹托里。</p><p>【注意一定要头朝上,否则它出生会用力往下挤,容易被挤压。】</p><p>我怀着期盼的心情等待哪天蝴蝶的见面。</p> <p>9月24日 星期四 天气阴 </p><p>温度18-24° 湿度87%</p><p> <b> 谁来打头阵</b></p><p>清晨,第一件事就是来跟蝴蝶们说早安。运气真好,我一看蛹壳下面裂开了一个小口。蝴蝶的头从里面钻了出来,接着腿也伸了出来。现在这个空蛹呈半透明,脆脆的。不大一会儿,蝴蝶就从蛹壳里面挣脱出来了。我好激动好兴奋啊!</p><p>它顶开盖子后,手脚胡乱挥舞,但怎么都爬不出来。十分钟过去了,它已然没有了力气,六肢停止了舞动。我慌了,赶紧把蛹转过来,让它攀上树枝。但可怜的它显然已精疲力尽了,它使出浑身解数还是摆脱不了这个蛹。都怪我,匆忙做了个蛹托,没关注蛹的方向。我迫不得已为蝴蝶做起了手术。</p><p><br></p> <p> <b>做手术</b></p><p>我先用镊子将盖住背部的两片蛹壳小心扯掉,轻轻地抓住翅膀的两侧,另一只捏住蛹壳的尾部,将“宝宝”成功地拉了出来。</p><p> 可是我发现纸上有些血迹,该不会是在里面呆太久,它动不了了吧?我越想越后怕,我轻轻地把它的外壳脱掉,它似乎有些害怕。这时候的翅膀全缩在了一起,邹巴巴的,像极了刚出生的婴儿。我把它轻轻地放回到了纸托里面,等待放学回家继续观察。</p> <p>因为蝴蝶羽化一般在凌晨,我没有亲眼目睹蛹怎么变成蝴蝶,于是我去网上找到了羽化成蝶的过程。</p> <p>下午放学回到了家,它依然奄奄一息,一动不动,只剩触角略微一动。我不忍心放弃它,我找来一个月饼塑料盒,里面装了点糖水,希望它能继续恢复活力。</p> <p>9月25日 星期六 天气:阴</p><p>温度19-25°. 湿度82度</p><p><b> 终于等到你</b></p><p>早上起来,蝴蝶居然不见了,难不成受伤躲起来养伤了吗?难道它飞走了吗?……一千种想法在我心里盘旋着。</p><p>到了傍晚,我居然发现蝴蝶终于又悠哉地回来了。</p><p>它像受了非常严重的伤,翅膀下面一大摊黄褐色液体。我赶紧去百度查原因。原来那是蝴蝶的胎粪,蝴蝶幼虫是毛毛虫,幼虫时会一直吃导致身体很重,羽化就是一个重塑的过程,将身体液化之后重塑,重塑之后要把液体排除出去,减轻身体的重量,之后才能飞翔。</p> <p>这只蝴蝶因为翅膀还带有水分无法飞行,于是它很温顺地在我的指尖行走着。我轻轻地捏着翅膀,想仔细的观察,可它一点儿不配合,使劲地挣扎,好像在说:“快放了我,你这个调皮鬼。”我说:“别动,等我观察完后就放你走。”说罢,蝴蝶好像听懂了我的话,真的不动了。我这才观察起来。</p> <p>  <b>身体构造</b></p><p>蝴蝶主要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p><p>1.蝴蝶头部有两只黑色的大眼睛,触角是蝴蝶的感觉器官,复眼为半球型,是要15000多只六角形小眼睛构成。</p><p>2.胸是运动部位。上面长有三对足。后边是软软的腹部。最大最美丽的还是那两对翅膀,一大,一对小。</p><p>3.蝴蝶的腹部,能看到七到八节,最后一节特化为交尾器。</p> <p>它张开翅膀后体宽5.5cm,长4cm。翅膀花纹对称,棕黄相间,后翅带红。</p><p>我曾在书上看到,蝴蝶的翅膀之所以花纹绚丽,有两个原因:</p><p>1. 花纹颜色与周边环境相似可以起到保护色的功能。人类就是在蝴蝶翅膀的基础上发明了迷彩服。</p><p>2. 翅膀的颜色绚丽可以在遭遇捕食者追捕时有效分散捕食者注意力,使重要的头部与腹部免遭攻击。</p> <p>蝴蝶变得越来越有生机,我也跟它玩了起来。</p> <p>我们玩得多嗨呀!</p> <p>蝴蝶破茧后,需要吃(喝)什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当然要仔细观察蝴蝶的嘴部结构。</p><p>我发现蝴蝶的嘴又细又长,不吸食时便卷成一个圆。与其说蝴蝶在吃食物,还不如说它在吸食物里的水分。我赶紧去买了一瓶蜂蜜,好好伺候我的新萌宠。</p><p>我试着按照说明书上说的,将水与蜂蜜的比例调成25:1。刚放到它面前,它还不习惯,慌张地退了几步,重复几遍后,它渐渐熟悉蜂蜜水了,再加上饥饿感,于是它们原本卷曲的虹吸式口器如针般插入蜂蜜水中,它们干瘪的肚子也渐渐饱满起来。</p> <p>它嘴的部位在不停地动。啊,好像是个吸管!我仔细看了看:“嗯,这是不是它的嘴巴呢?”我很疑惑。我赶紧查查百度。原来它那吸管真是个嘴巴!嘴巴与吸管相似是因为它要汲取花朵里的花蜜,不用的时候就偷偷藏在下巴下。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嘴巴的样子。原来它刚才在练习嘴巴呀!</p> <p>可是后面的几天,不知道什么原因,它突然就倒下了,再也起不来了。我伤心极了!妈妈告诉我,蝴蝶本身寿命很短,在野外生存也仅仅20天左右的时间,家庭环境更加不利于蝴蝶生存,蝴蝶属于大自然。我只能把蝴蝶埋在了土里,埋在我的记忆里。</p> <p>我把蝴蝶翅膀放到载玻片上观察。</p> <p>可以清晰地看到散落的羽鳞。</p> <p>10月5日 星期一 天气: 阴</p><p>温度:18-24° 湿度:65%</p><p><b> 美丽的遗憾</b></p><p>现在说说我的另外两只蝴蝶。在小柑橘凤蝶出来的那几天,那只像蚕宝宝的“小斑点”也出生了,从蛹托里爬了出来,可是我一眼也没见过。我把房间连同床底都找遍,没有一点踪迹,一连消失了两个多月了,房间里再也没出现过。看来观察蝴蝶一定要在外面再放大纸箱。</p><p>另外一只青斑蝶蛹迟迟没有破茧的迹象,也没有任何变化,估计“胎死腹中”了。后来我网上搜到:一般一只蝴蝶产卵50-200个,最后化蛹并成功羽化的概率只有30%。可能因为放阳台阳光的照射,导致湿度不够有关。好可怜!它们还没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就离开了。</p> <p>从一颗虫卵,到长成毛毛虫、再到化蛹,最后化蛹成蝶,原来要经历很多的磨难,里面有惊喜、有奇迹,也有磨难、有悲伤。在观察蝴蝶时,我不仅见证生命蜕变的奇迹,同时还可以学习生动有趣的昆虫知识,收获满满。</p>

蝴蝶

翅膀

毛毛虫

成蝶

羽化

幼虫

妈妈

观察

湿度

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