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了解过华德福幼儿教育的朋友们都知道,晨圈在幼儿园的一日流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晨圈呢?晨圈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呢?</p> <p>一、晨圈帮助孩子的生命状态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体验四季的变化与节奏</p><p> 晨圈活动会带领我们人的生命状态真的活在这个自然界里面,遵循着自然规律,让我们跟大自然紧密相连。</p><p> 春天,伸展的,我们可以通过手臂向上的动作来表达;</p><p> 夏天,我们可以通过头部区域,一个旋转或者摆动来表达;</p><p>秋天,更多的表现为有意识的向前运动,因为是收获的季节;</p><p> 冬天,是通过一种收藏或者歇息的状态来表达。</p> <p>二、晨圈活动支持孩子感官的发展</p><p> 在华德福晨圈中,老师通常都会用真实的声音去唱歌,而不会使用电子产品去播放音乐,这样很好的保护了孩子的感官,而且真实的歌声更温和更包裹,会让孩子们的情绪更稳定。</p><p> 当然,晨圈活动不仅是带给孩子们晨圈中的歌曲、故事、诗歌、律动。还帮助孩子们找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这个空间的位置,找寻自己在这个空间的重心,足够多的运动(意志层面的做)帮助孩子安定下来,而现在社会的快节奏、车辆、屏幕、机器的替代,孩子的运动(意志层面的做)并没有发展好,孩子会坐立难安、不能将自我入驻身体,晨圈就是帮助孩子做那些不再做了的事情让身体得以平衡。</p> <p>三,晨圈支持到孩子空间方位感知上的的成长</p><p> 晨圈中老师还会用言语去表达这个晨圈,清晰有图景的言语,可以滋养到孩子的生命力,适当地在言语中也有一些抑扬顿挫,会让孩子更好的去感受晨圈故事中的图景,也会很跟随其中。</p><p> 当孩子手臂伸展的时,它就像翅膀一样,在躯干的两侧,你可以水平方向摆动,也可以上下方向摆动,当你这样去摆动的时候,就会感知到上和下,以及头部区域和肢体区域的不同的空间的感受。孩子们这样通过在晨圈中去(做)支持大脑的发育,帮助孩子有空间感,在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三个维度“上、下”“左、右”“前、后”,这些运动呈现两级性,有着深远的意义。</p><p> “上”代表思考,发展出概念,孩子通过探索体验而得出概念。例如:碰到水杯,杯子里的水会流出来;身体撞到墙会疼得到概念墙硬,会疼。</p><p> “下、下”代表运动(意志层面的做),发展意志。通过运动得到有控制的意志,学会控制自己的物质身体。</p><p> “前”代表想象力、创造力,与未来联接。</p><p> “后”代表过去,超越日常生活的故事,中国古代故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过去的。</p><p>“左边”代表被动。“右边”代表主动。</p><p>晨圈活动帮助孩子自我入驻,更好的进入自己。帮助孩子调整位置,找到自己在同伴中的位置,学习和别人打交道。</p> <p>四、晨圈指引孩子心灵对外界的认识</p><p> 在华德福教育里面,教师和孩子每天通过晨圈这个基本活动,让身体参与和体验,来获得心灵对外界更深刻的一些认识。老师会全身心地进入每一个动作,孩子也会吸收老师的每一个动作。通过这些老师和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同时让孩子们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p><p> 老师在带领孩子们做晨圈时,完全专注在当下,老师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有足够的自信,并且很轻松自在的享受这个过程,才可以把晨圈中的每一个图景鲜活的建构出来,老师也需要用自己的自我力量承载着晨圈的一切,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班级有中心,孩子跟着老师才能被吸引,也会感觉很稳定,有安全感。</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