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藏线——美的眼花缭乱

东家

<p> <b>车门咣当一声关上,那声音好似跑道上的发令枪响。我们的滇藏线旅行就此开启,这是一段旅程也是一篇故事。</b></p><p><b>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夏、秋、冬四人,平均年龄60岁,全部是翻身农奴得解放的伟大母亲,也就是被人们狂喷的“中国大妈”,国内国外到处嘚瑟的中国大妈。</b></p> <p> <b>旅行商务车悄无声息地滑过丽江城区,眨眼间,时间已经过去了4个小时,我们已经站在松赞林寺面前了。</b></p><p><b> 小布达拉,的确很像。这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属黄教。</b></p><p><b> 不知是因为疫情关系还是因为有一部分在装修关系,总之有些冷冷清清。</b></p><p><b> 这里还有红色旅游色彩,当年红二军来到这里,贺龙和箫克曾来过寺里拜访,寺中的僧人们都很有觉悟,竟然还为红军带路送粮。</b></p> <p><b>  “春”第一次加入我们组织的新成员,爱说爱唠脸圆个不高,“秋”叫她小苹果,她是“夏”的朋友,这么绕来绕去,你搞明白我们几个人的关系了吗?没错,我是“冬”。</b></p><p><b> 车轮丈量着路面,我们继续前行。渐渐地,天边的云层开始变重,一位西方绝世美女踏云来到群山之巅。</b></p><p><br></p> <p><b>  忽然天空裂开,乌云退去,阳光给了山峰一脸的灿烂。这金字塔样的山峰难道就是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的梅里雪山最高峰?要不要这样神奇?一直躲在云雾中的他老人家,在我们到达他面前时突然现身了,虽说也就半分钟,这也是天大的缘分了吧。</b></p> <p><b>  纵横150公里的梅里雪山群,当地藏族人叫他“卡瓦格博”。这是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刚刚以为看到神迹的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我白激动了一场,上面那个不是卡瓦格博主峰,这张相片的冰山峰才是卡瓦格博峰。对吗,海拔六千多是应该有雪才对。</b></p><p><b> 还在我比较“稳重”的,哈,没激动声张,不然那三人也得跟我空欢喜了。</b></p> <p><b>  天渐渐的黑下来,我们还没到达观景台,师傅话都不说了,眼睛死盯着前方道路,车开始飞奔,想赶在太阳彻底落山前到达,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不到十分钟。 没能看到雪山落日,实在遗憾。</b></p><p><b> 我们决定在此耐心等待,等待看看有没有晚霞。</b></p><p><b> 山里的天气一会儿一变,能不能有晚霞全凭天意!</b></p><p><b> 老天还真是为你关上一扇门,又开了一扇窗。在不短的等待后,天边渐渐变粉,然后一点点一点点就美得不可收拾了。</b></p> <p>  <b>可以说是360℃无死角的炫彩天空,此时此刻犹如人神交融,不负等待、不负我心、不负此行。</b></p> <p><b>  霓虹与雪山、冰与火、纯与美、静谧与热烈。</b></p> <p><b>  晚霞就像极光一样,展现完她曼妙舞姿和华丽衣裳后转身离去,天黑下来,我们顺着有灯光的之子路爬到对面的山上,那是我们今晚歇脚的地方——飞来寺。</b></p> <p>  <b>“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寺云封”。这是什么地方?以月照亮以云封门,定是在山尖与天近,定是在深山与尘远。这就是飞来寺。</b></p><p><b> 昨晚来此已经很晚,今早又驾车先去周边看山,为什么看山?因为这里是看梅里十三峰的好地方,运气好的话能看到日照金山。可惜我们运气差了一点点。</b></p><p><b> 然后就是吃早饭,再然后就出发去雨崩村,就这样与“飞来寺”的那个寺错过。</b></p> <p><b>  雨崩村是啥地方?有些人非常知道,有些人非常不知道。知道的人一定是爱旅游,喜欢徒步之人;不知道的也正常,因为这是个隐藏在梅里雪山脚下,交通闭塞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地方,和平常人的生活完全无关联。</b></p><p><b> 从飞来寺到雨崩村,直线距离很近,但是开车要一个半小时,是从海拔3700多米下到海拔2600多米。</b></p><p><b> 我们的车不能直接开到雨崩村,我们必须乘村里的越野车进入,当然是要花钱的,而且很贵。</b></p><p><b> 在这等着乘车的人很多很多,看来雨崩村通车后,没什么体力的人也可以来了。</b></p><p><b> 这路是那种沿山璧开凿出的砂石路,而且越走越恐怖,路很窄,错车也很难,很多地方是坡陡弯急,有的弯车子一次过不去,要倒上两把才行,可是在那山崖陡坡上倒车,那也是能让人很心惊胆颤的好吗!</b></p><p><b> 雨崩村分为上雨崩和下雨崩,现在我拍的这个图片是下雨崩村,很漂亮吧?</b></p><p><br></p><p> </p> <p> <b>雨崩村海拔3200多,我现在站的这个地方估计要3300百多海拔了。今晚我们住在上雨崩,所以我们在这里下车。</b></p> <p><b> 提前联系了马,进冰湖的线路我们要骑马进入。其实那不是马,那都是骡子,骡子比马更有耐力。</b></p><p><b> 从前雨崩村没有路,无论是进入雨崩还是从雨崩村去冰湖,除了徒步就是骑驴骑骡子,没有其他办法。那是很艰苦的路程,也比我们乘车进入乘骡子走有更好体验。</b></p> <p><b> 骑在骡子上的我们排上一排,穿行在茂密的树林中,悠哉悠哉无比惬意。</b></p> <p><b> 平坦的路没走多一会儿便开始爬山了,这样的山路有的地方很陡峭,有的地方很泥泞,有的地方很狭窄,我觉得我们自己爬上去都很困难,但是骡子他们都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所以逐渐的我们也就放松了心情,把一切交给骡子了。</b></p><p><b> 骡子心情好的时候还是不错的,但是他也是个暴脾气的主。回来的时候,我的那头骡子就跟我发了一个大脾气,因为我乘坐的这个骡子鞍子没有放好,我请求管骡子的当地藏人给我重新绑一下,可能是因为绑的太紧了,所以骡子不太高兴,别的骡子按部就班走的时候他突然给我来了一个高空跳跃,在极其危险的地方,从高坡一下子窜到了很远的下方,那个地方简直都无法立足,吓得我起了一身冷汗。也把两个管骡子的人吓得不轻,他们赶紧跑到下面去,牵起这头骡子,这个不听话的骡子,唉。</b></p> <p>  <b>我们的第一目的地是曾经的中日联合登山队大本营。</b></p> <p><b>  “梅里雪山卡瓦格博的高耸挺拔之美以及在宗教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旅游者和登山者。然而,从二十世纪初至今的历次大规模登山活动无不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梅里雪山至今仍是处女峰”。</b></p><p><b>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中日联合登山队的大本营,17名登山队员从此处出发后就再没能回来。现在这里还有几处残破的木屋,可以在这里喝口热水,买盒30元一碗的方便面吃。</b></p> <p><b>  这里真的很静很美</b></p> <p><b>  这是上雨崩村</b></p> <p><b> 这是下雨崩村,上下雨崩村加起来才20几户人家。</b></p> <p><b>  从上雨崩到下雨崩直线距离才几百米,走过去却要近40分钟。一是因为山路,还有就是海拔高,走几步就得歇一歇,走不快。</b></p> <p><b> 雨崩徒步,北誉为国内史诗级的徒步路线,所以像我们这种乘车骑骡子的人来这里,感觉有点亵渎了这条路线。</b></p> <p><b> 雨崩的晚餐,松茸土鸡。</b></p> <p><b>  人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四个女人加俩向导司机帅哥,那正是车中小舞台,好戏轮番上。就在这欢声笑语中,我们沿着澜沧江,走出了云南,走进了西藏。</b></p> <p> </p> <p><b>  芒康县是西藏与云南交界的第一县,这里因千年古盐井而广为人知。</b></p><p><b> 这是我特别特别想来的地方,因为当我在2017年4月站在秘鲁玛拉斯古盐田中时,我就懊悔,为什么家里有相同的芒康盐田,却还没有去看过?就先跑到南美来看人家印加古盐田了?不行,回去一定要抓紧去芒康一趟,这一抓紧就抓到了2020年下半年。</b></p><p><b> 坐落在澜沧江两岸,位于古茶马古道上的芒康盐田已经存在了1300多年了,这里的纳西族人世世代代用最原始的手工晒盐方式,一直经营着这块盐场直到今天。</b></p> <p>  <b>芒康古盐田和秘鲁的玛拉斯盐田相同的地方:</b></p><p><b> 一、都是由地下泉水制盐,这种泉水含有卤水。</b></p><p><b> 二、都是在山坡上</b></p><p><b> 三、都是手工晒盐</b></p><p><b> 四、都有千年以上历史,玛拉斯历史更悠久,有2000多年。</b></p><p><b> 五、同为高原地带,气候也相似。</b></p><p><b> 六、虽是不同人种,但和这边的藏区人很相像,个子都不高,都有高原红,女人都喜欢穿明黄、红、蓝等衣服,都喜欢用彩带编制饰品,特别是都有一条大辫子。</b></p> <p><b>  这是秘鲁玛拉斯古盐田</b></p> <p><b>  不同的是:玛拉斯是水池晒盐,芒康盐井虽然也是水池,但大多水池下面是木棚,木棚可以过滤出一些水分,晒盐更快。所以,这里山坡上的一层层木棚也是一景,别处难见。</b></p><p><b> 木棚长年过滤卤水,形成一片盐柱,光线好时晶莹剔透,光线暗时如岩洞中的钟乳石。</b></p> <p><b>  这是秘鲁玛拉斯盐田,一根木头也不见。</b></p> <p><b>  芒康盐田上盐工打的盐花</b></p> <p><b>  这条水流就是秘鲁玛拉斯印加盐田的生命之水,我用手指沾了一点,尝了尝,真是咸的。</b></p><p><b> 你们没去过的再去时可能尝不到这水的味道了,因为秘鲁政府为了保护他们的印加遗产,规定从2019.6.15日开始,限制游客人数,并禁止在田埂上行走。所以再去的人只能在观景台上瞭望了。</b></p> <p>  <b>芒康盐井目前还可以走进去。</b></p> <p> <b>此次行程我们是在丽江包的一辆旅行轿车,找的是当地的小李师傅,他是我们上次去独龙江一带的司机师。我们这次找了他,但他没有去过西藏,所以他又带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司机兼领队“牦牛”。</b></p><p><b> 牦牛师傅对这条线很熟很熟,他一脚油门,就把我们轰到了加加面餐厅,这可是网红店必吃店。</b></p> <p><b>  这里说的一口面,就是每碗就给你一口,你吃完了再加,你能吃多少人家就给你加多少,所以也叫加加面。</b></p> <p><b>  美女们一边给麻溜地加着面,一边唱着歌,那氛围老好了。</b></p><p><b> 这里的规矩是,吃一碗就拿块石头放自己旁边计数,我以为这么小的一口面,我还不吃上他20几碗,结果吃了7碗我就吃不下了,美女还一个劲的劝我多吃,真没见过这样的开饭店的,少吃点多给她们省点多好,真是实心眼。</b></p><p><b> 这里的记录是一次吃了147碗,这个记录保值了有一年多了,至今还无人超越。</b></p><p><b> 把筷子十字交叉放在碗上,就表明自己不再加面了。</b></p> <p>  <b>我们临时决定晚上住在芒康县,“牦牛”有朋友在这里,他们两口子也是云南人,在产松茸的季节来到这里收松茸,然后加工成松茸干品出售。</b></p> <p><b>  “俗话说有福不用忙,没福跑断肠”。他们两口子人都非常好,非常热情,留我们在他家吃晚饭,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东西。</b></p><p><b> 高原深山里采摘的木耳,松茸和虎掌菌,羊肉排骨和叫不出来的云南特色炸品,给有油菌子,样样都好吃。女主人还专门为我们打制了香香的酥油茶。我们真是有口福了。</b></p> <p><b>  他家东西不会有假,我们每人都带了些特产走。</b></p> <p>  <b>一早从芒康县出来,横跨澜沧江过觉巴山。这时候214公路和著名的318国道就并流了。这段路是214也是318。然后到达邦达镇,从邦达镇我们开始迎接怒江72拐。</b></p> <p>  <b>  72拐是从海拔3100米盘旋到海拔4650多米的业拉山盘山公路。</b></p><p><b> 我们来到山顶的观景台,俯瞰72拐,一种艰险一种美,一种气势一种傲。</b></p> <p>  <b>走过72拐,再看同尼村,我居然感觉到了秀和柔,有些不可思议,估计都是72拐的气势给闹的。</b></p> <p><b>  怒江到了,完美的大拐弯,硬硬朗朗地秀肌肉。</b></p><p><b> 在三江并流地带,我们一天跨两江,不知有没有可能一天跨三江?</b></p> <p><b>  业拉山山顶开了一个天门。</b></p> <p><b> 沿途风景实时变化,让人目不暇接。</b></p> <p><b> 一会儿是苍茫群山,一会儿是高山草甸,现在又仿佛来到了大西北,遭遇了火焰山。</b></p> <p><b>  今晚住这里,美丽的藏族村寨巴卡村的仁青客栈。</b></p><p><b> 仁青客栈的每栋房屋都有特色,我们住的木屋可以看到前面的湖。</b></p> <p>  <b>放好行李赶紧出来,在去村子的途中我以为到了额济纳,仿佛走进胡杨林。</b></p> <p><b>  一条泥泞的土路也这么上镜,可以照此画幅油画。</b></p><p><b> 从村头走到湖边没遇到困难,回来时想找近路,结果四人是各显其能,有的爬墙,有的爬木栏杆,总之都各具“风尘”。</b></p> <p><b> 距上次来然乌湖有十几年的时间了,那次我住在湖边的“水屋”,条件差一点但风景绝佳,湖水清澈,山影入湖。旁边就是一个村子,老奶奶背着娃,田野中遍地都是花。</b></p><p><b> 这次来然乌湖,我感觉到来的是另外一个地方,清澈不在,美丽不存。</b></p> <p>  <b>但是这些不是景区的地方,让人留恋。</b></p> <p><b> 他俩在山坡上看风景,也成了我眼中的风景。</b></p> <p><b>  去拉萨的方向,已经可见磕长头的了。</b></p> <p><b> 通麦大桥,318国道的咽喉,绝对的咽喉。</b></p><p><b> 当年我来到这里时,只有一座桥,全部由部队把守,一次只能一辆车通过,绝对不允许拍照。后来这座桥在2000年被冲毁了。</b></p><p><b> 后来又见建了一座桥,据说是出过两次事故,致使交通彻底瘫痪很长时间。</b></p><p><b>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2015年通车的新桥,另外的那座就在其旁边,那座桥上依然有部队把守,估计是做后备之用。</b></p><p><b> 关于这些桥,这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b></p> <p><b>  鲁朗石锅鸡,必吃必吃。就是这价格有点虚高。</b></p> <p><b>  也来献个哈达。</b></p> <p><b>  忍者神龟</b></p> <p><b>  看南迦巴瓦峰的位置和天气都不太对。</b></p> <p><b>  最让我们郁闷不平的景区</b></p> <p><b>  这是哪里?全国人民都知道。</b></p> <p><b>  天梯?去甘丹寺的路上有清碧的水,也有这样刻有梯子的山,这些梯子有什么寓意?是为故去的人搭建?还是为当下的人准备?</b></p> <p>  <b>甘丹寺建在拉萨以东40公里处的旺波日山上,要来这里就得盘这么多的之字形山路,虽不及怒江72拐的气势,但也绝对可圈可点。</b></p> <p><b>  卧在山上的甘丹寺,规模宏大和谐安详。</b></p> <p>  <b>这座有由宗嘎巴亲自筹建,宗嘎巴大师也圆寂于此。甘丹寺是格鲁派的祖寺,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所以说来拉萨时一定不能错过甘丹寺。</b></p> <p>  <b>来甘丹寺的交通很不方便,要么自驾,要么在拉萨搭乘早晨6:30的一辆寺内通勤车,没有其他交通。所以这里游人稀少,不像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那样,几乎就是旅游景点了,在这里你可以体会原汁原味的藏寺风貌。</b></p> <p><b>  甘丹寺和其他藏寺一样,有自己的内部建制,设有23个康村。康村下面还设有米村。</b></p><p><b> 在这里你能看到进进出出的僧人,他们大多不太愿意同我们搭话,也不喜别人拍他。所以来这里一定要尊重他们,不要直接对着人家狂拍,可在人家看不到的角度拍上一两张留念即可。</b></p> <p>  <b>  来这里的大多数还是本地的藏民,他们除了在各寺内供拜,还要围着寺庙转山。</b></p><p><b> 我本来是要到山上的一侧,找个好的角度去拍之字形山路全景。我就询问一个老僧人和一个小僧人如何去那里,他们给我指了一条小路上去,结果后来发现我越往上走,越是与从那对面下来的人相冲突,人家告诉我,我转错了方向了,应该由左向右转,他们以为我也是来转山的。</b></p> <p><b>  这些小饼应该是拿来供奉的,很像我们常吃的喜饼。</b></p> <p><b>  他们的厨房也是可以随意进的</b></p> <p>  <b>甘丹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要想把甘丹寺每一个开放的地方都走到不容易,必须按照指示图走。有些地方除了庄严肃穆外,还很神秘,一个人来到这里,有些不敢进入,就怕这里是非开放之处,进去有所冲撞。</b></p><p><b> 在宗嘎巴寝殿,一个人也看不到,在我彷徨无措之时,从里面走出一男性游客,我问他,我手中无零钱(这里藏族人进殿要供奉1到2元钱),不知进去合不合适?那人鼻孔朝天,半天不语,后来哼出一句“随便”,我也不知他这个随便是你供不供随便?还是你进不进去随便?傲娇!</b></p><p><b> 文革中甘丹寺建筑全部被拆,只留残垣断壁,室内大量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据说还有一块世界上排名第三大的金刚钻也下落不明,现在我们看到的甘丹寺是后来重建的。</b></p><p><br></p> <p><b> 我因来过拉萨,所以这次我就没有去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等,而是选择了比较冷门的功德林寺、药王山千佛崖。</b></p><p><b> 功德林寺离布达拉宫很近,但很不好找,是一个非常小非常小的寺庙,在一条条小小的窄窄的胡同里面。寺内有很多人在排队,我问他们他们在排什么,他们说是在等着活佛摸顶祈福。</b></p><p><b> 药王山千佛崖规模不小,在这里可以看等身拜的信徒、可以看到很多制作贡品的手工小店、可以看到转山的藏族人、也可以看到围着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转的人群。</b></p> <p><b>  在这里见不到什么游客,慢行细看,体会拉萨的原滋原味。</b></p> <p><b>  这里是众佛汇集之地,画的佛、刻的佛、印的佛满山满眼都是佛。</b></p> <p><b>  滇藏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李师傅和牦牛师傅早两天就回云南了,我们将踏上青海之旅。要想了解青海风情,且听下回分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