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呼兰河传(二)

吴志涛

<p><br></p><p>三、文学赏析</p><p>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女性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呼兰河传》打破散文、诗和小说的界限。在创作小说的角度来看,萧红以具有打破现有格局的魄力,萧红曾这样说过: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注重打开小说和其他非小说之间的厚障壁,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散文新型的小说形式并且能够自由的出入。《呼兰河传》看起来根本不像一部小说,这部作品叙事没有线索、叙事没有中心,片段式的回忆导致故事和人物都是零碎的。矛盾评价这部小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在于它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一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这一方面,我想萧红足够可以成为一个开宗立派的人物,中国的文学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人物,比如苏轼扩大了词境界,打破了诗庄词媚的藩篱,另外辛弃疾对词的题材意境进行更大胆的改革,如《西江月·遣兴》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表现手法新颖奇特,不想词的一首词。</p><p>读起《呼兰河传》绝对的没有任何故纸堆里翻出来的暗黄繁体字似的与古人对话的感觉。或许是她从小上的就是新式学堂吧,原就没有扎实的古文功底,且又根本没有正经读过几年书,顶多相当于今天的中学水平吧,她写作的时候反倒是更少拘束更少窠臼,几乎都是口语白话文不说,更多是东北方言俗语,完全是活泼的新鲜的自然的灵动的,她笔下的许多字眼,许多事物的名字,都是那么熟悉亲切,那么贴切恰当,那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在她的那个年代,中国的白话文事业也不过是刚有雏形,中国的民族性格也还在蒙昧之中,萧红的创作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的,莫说是文体风格,单就是这本书中那些鲜活生动的文字,无不全然的来自现实生活,出自市井小民之口,却又经过了她不露痕迹的书面加工改造,洗去了些许的粗糙庸俗气息非常有美感诗意。萧红对于中国当代文字语言的丰富创新是很有贡献的,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名为《火烧云》的课文、初中语文课本里的另一篇《祖父的后园》也是节选自这本书的,对于萧红来说,是后世对其文学价值的最大肯定。</p><p>所以说萧红的早逝世对中国文学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否则肯定会有许多惊世的作品出现。</p><p>我们今天在阅读经典作品的时候通过阅读来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由此发现自己的心灵世界从而使其得到升华,我想这就是阅读经典作品的意义所在吧。</p><p>四、别样萧红</p><p>萧红是文学创造力特殊的天的女作家,一生坎坷遭遇本身便是一部小说。</p><p>别样童年</p><p>黄瓜愿意开一朵花,黄花就开一朵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不愿意,就一个黄瓜也不结,一个花儿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p><p>这段描写是萧红性格的写照-任性。1911年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出门谋生后,父亲再娶后母,对其没有感情,唯一亲情之爱来自祖父的关爱,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安全感,童年单调寂寞,只能与后花园的蜻蜓野花野草结伴《呼兰河传》多次写到我的家是荒凉的,可以看到萧红的情感之强烈,从心理学分析,童年的成长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正是童年亲情的缺失,估计是成年后的萧红渴望感情的慰藉,在爱情婚姻中过于依赖于男性,以至于情感受挫,她想自立,却摆脱不了对男人的依赖,在这种矛盾的心理而不能自拔。</p><p>萧红的离家出走完全是她个人率性所为,娇生惯养的生活环境助长了她随心所欲的叛逆个性,不太亲密的家庭关系,致使她同家人产生严重的疏离感,一所以要执意的离家出去闯荡社会,是青春叛逆的心理,而不是反封建的传统意识决断。正是抱着这种闯世界的美好观念,萧红在没有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前提下,开始了她艰难而短暂一生,最终于寂寞的死去。</p><p>从深层次探索萧红的寂寞来源于童年生活的荒凉寂寞。荒凉与寂寞成为萧红生命历程的因果关系,因是荒凉,寂寞是果。</p><p>别样爱情</p><p>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个女人。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p><p>萧红的一生绕不开四个男人。</p><p>长大后,她命运里绕不开的第一个男人,叫汪恩甲,是家底殷实,但是个抽大烟成瘾的纨绔子弟。,萧红的父亲却将萧红许配给了这位汪恩甲。</p><p>萧红不从,跟自己的表哥陆振舜,私奔去了北平读书。两人的私奔,在当地可谓是惊如天雷。这不光让她的父亲及整个家庭颜面扫地,更严重的后果是,她的父亲张廷举因此被免了职!</p><p>萧红这位名为陆振舜的表哥,可称之为她命运里绕不开的第二个男人,两人私奔到北平不久,她表哥就受不了家里施加的压力,他抛弃萧红,回归了家庭。</p><p>随之不久,走投无路的萧红,也回到了家里。而因她私奔盛怒的父亲见她竟敢回家,据说不仅狠狠收拾了她,还把她关了起来,扬言一定要勒死她不可!</p><p>被关了一段时月,萧红逃走了。这一逃,她与家里再无联系。她身无分文,在哈尔滨寒冷的街头流浪,哈尔滨冬天冰冻三尺的夜里,她又冷又饿,饥寒交迫,她终于向生活低头,与现实妥协,她去投靠了她之前一直要逃离的未婚夫,在哈尔滨上大学的汪恩甲!</p><p>没多久,萧红怀孕了。大着肚子,和汪恩甲一起寄居旅馆,一天,汪恩甲说出去凑钱付房费,便一去不复返。就这样,萧红又被抛弃了。旅馆老板见汪恩甲不回来,,逼她必须还清房费才肯让她离开。</p><p>恐惧惧绝望的萧红拿起手中仅有的笔,向平时在旅馆中常阅的哈尔滨《国际协报》写信求救,于是,萧红命运里第三个男人,萧军,来到了她生命中。非常巧合,当年松花江突然就决堤了,水漫城街,人马淹逃,萧军用一条小船,趁夜把即将临盆的萧红从旅馆储藏室中救走</p><p>萧军把她送进医院待产,没有医药费,他用刀子逼着医生救萧红。萧红生下一个女儿,但是狠心把女儿送人。</p><p>萧红与萧军相爱了,萧军是个文人, “爱便爱,不爱便丢开”,是他对待感情的态度。之间两个人发生好多争吵,萧红东渡日本,没有争吵打闹,可以学习、写作,这段岁月,也被萧红称之为“黄金时代”。等她回国后,萧军最终与她分手</p><p>此时萧红已经怀着萧军孩子,遇到她生命中最后一个男人-端木蕻良。</p><p>端木蕻与萧红与萧军共同的作家(东北作家群)朋友。萧红与他结婚,也令她被身边的不少熟人所鄙夷。后来萧红生下孩子夭折,因时局动荡,萧红跟端木蕻良转辗去了香港,香港又沦陷了,端木蕻良抛下萧红在香港,独自逃亡。</p><p>此刻萧红,疾病缠身也就是在这个期间,写完了她人生最后一部作品,《呼兰河传》。</p><p>萧红的流离的一生与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叛逆又倔强固执而功利心强是她性格的缺陷。丁玲评价她: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原故吧。</p><p>1942年1月22日,萧红告别了她苦难的人生,离开了人世。年仅31岁。“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是萧红死前在一张纸片里写下的两句话。所以我想说:世间有种红叫萧红,红的让人如此心痛。</p><p>别样身后</p><p>上世纪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曾兴起一股“萧红热”,当年许多与萧红有联系的人都写了萧红的回忆文章。但当时许多研究者和萧红迷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她与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几位男性的情感纠葛上。今天,“萧红热”热度不减。虽然很多人已经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她的作品的关注上,她英年早逝,但是她留给世人的100余万字的文学经典,却成为激励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精神食粮。我们在深入了解这样一位以文学作为武器、与命运进行抗争的女性,并为其叹惋的同时,也不妨抚今追昔,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p><p>五、文小姐与武将军</p><p>临江仙·给丁玲同志</p><p>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p><p>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1</p><p>1936年下,著名的左翼女作家丁玲逃离国民党囚禁三年的北京秘密来到陕北保安,中共宣传部开欢迎会,毛泽东、周恩来参加。毛泽东问丁玲玲打算做什么?她说,当红军。丁玲后来到前方的政治部工作,毛泽东佩服其胆略同时对其文艺工作的期许写了这首词。1942年(萧红去世不久),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p><p>中国历史上不乏有才女出现,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李清照,在男性强权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氛围中,女性多屈从于男性,很少有缺乏受教育的机会,虽然流传下不少女性作家的故事,内容多是闺房幽怨爱恨别离,缺乏深度的思想,另外多是个体出现,没有形成一个女性文学的群体女性文学的产生,首先有条件是女性要有受教育的机会,中国出现的最早的是光绪32年(1906年)1906年在天津开设的女子师范学堂,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办了女性的学堂,是女性得到了学习教育的机会,特别是随着近代西方先进思想的流入,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与历史机会下成长起来。伴随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兴起,开始涌现出一批女性作家,她们开始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并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求索知识,不再是“文小姐”,陈衡哲是第一个实现超越与突破,男性作家的局限,在新青年发表了《老夫妻》,为中国女性竖起了一面旗帜。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的是冰心,在她的作品中对社会、人生、婚姻家庭的关注,作品表明中国女性的自我独立意识开始觉醒,五四之后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如丁玲、萧红、冰心、杨绛等,他们的笔下女性不再是柔弱困惑的苦形象开始不甘沉沦,堕落和对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否定,特别是40年代后,女性文学经过前面的觉醒与张扬两个阶段,开始了真实的女性意识的回归,以冰心、丁玲、张爱玲为代表,这些女作家开始用女性的眼光来观察女性以及女性所生活的环境,关注女性未来,特别是提出的是这些女性作者本身经历,也是女性向男权社会抗争的过程正是她们有独立的个性与开放的思想,人生才有了真正独立的解放,成为真正为女性发声表达女性思想的“武将军”。她们用自己的经历故事,用自己的笔和文章,汇成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去滋养着无数个读者,激励后者,尽管她们早已远去,但风采与作品的价值,至今仍发挥的重大的作用,最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与作者,</p><p>最后我用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p><p>因为我们没有什么不同</p><p>天黑时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p><p>冰心1900年-1999年 1911年,福州女子师范学校;</p><p>丁玲1904年-1986年1918年,湖南桃源第二女子师范学校</p><p>萧红1911年-1942年,1920年入龙王庙小学,1927年入哈尔滨女子第一中学。</p><p>张爱玲1920年-1995年,1930年进入教会学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