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摄影展的品位

shupingzhang东方欲晓

<p>  深圳摄影展的品位</p><p>《2020第六届深圳摄影作品年度展》于11月19—25日在深圳美术馆展出。我们周末去溜达,刚好碰上了。</p><p>这个摄影展,通过全国范围的征集和审慎评选,在6250件作品中入选了99件。入选率仅仅千分之十五强。其品位之高可想而知。</p><p>感动之余,我就急不可耐地想把它分享给亲友们。顺便聊几句摄影的话题。</p><p>由于我年轻时搞过业余摄影的缘故,一直对摄影情有独钟,几十年来为旅友拍了不少“他好我也好”的作品。我也常常以“摄影爱好者”自居。现在全国人民都学会了摄影,摄影好像真的成了雕虫小技,甚至连小技也算不上了。</p><p>但是,当你看了这个摄影展,你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你就知道摄影不光是技术,简直就是一门艺术。然后,你就不好意思说你会摄影了。就好比你不好意思在刘翔跟前说你会跑步、在姚明跟前说你会打球一样。同时你就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严谨认真地对待,学“会”了容易,学“精”了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国工匠,绝非一日之功。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有时写点东西,总是自己先不厌其烦地读,反反复复地改,尽量避免谬误或毫无益处,徒费别人时间。至于摄影,也只敢自娱自乐而已。尊重和珍惜别人的时间,是任何一个作者最基本的操守。</p><p>美术(包括摄影)评论家们都喜欢用“语言”这个词。摄影作品是通过图片展示的,却是通过艺术“语言”来传达其内涵的。虽然观者对任何作品都会见仁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本身却是唯一的。优秀作品就像湖畔浣纱的西子,又像古诗中描述的美女秦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那样,魅力无限!</p><p>这就是美的力量,艺术作品正是通过美的力量来影响和感染人的。</p><p>展览作品的尺寸大都在40厘米以上甚至更大,可以想见都是专业设备所为,像素很高,否则早虚化了。大家在手机上看到的效果一定不如现场的好,但也能反映个七七八八。</p><p>本次展览只标注了作品的名称。其实好多经典作品的背后往往有经典的故事。恰巧主办方随机向我征求意见,我就把这一想法告诉了他们。那位美女说:“还真没有人提这样的建议。谢谢你!”</p><p>回家后我做美篇的时候,刚好收到内侄女从英国发来的微信,是来自罗马尼亚的MihaelaNoroc,一个著名摄影家拍摄的世界各国的妇女,其中好多作品取自世界不同国度,大部分来自社会底层,有的拍摄于硝烟弥漫的战场,好多作品的主人公有名有姓,有的还附了非常动人的故事。我于是遴选了几幅与深圳摄影展一起分享给亲友。</p><p>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老家的一句俗语:“宁吃仙桃一颗(kuo),不吃烂杏(her)一笼窝。”</p><p>无论我写的还是推荐的东西,主观上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到底是“仙桃”还是“烂杏”?您“尝尝”就知道了!</p> <p>这是无影灯下正在执刀的大夫。原来的名称不是这样,这是我重新的注解。</p> <p>扑向火场的消防战士。</p> <p>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出生的宝宝。</p> <p>与癌症抗争达17年的、深圳的一名癌友志愿者。</p> <p>作品名称《家的情趣》。你能看出来哪是墙上的画哪是真人吗?</p> <p>《民工的中餐》这是一类及其平凡而又伟大的社会人。</p> <p>《人仰猪翻》(令人忍俊不禁)</p> <p>《城市之林》深圳曾经的和现在的第一高“京畿一百”、“平安大厦”,好像赛场上的姚明他们,是看不出高度的。</p> <p>《步步高升》这是深圳书城的一个小台阶。我也曾坐在这里阅读过。那种感觉是不可言传的。 阅读永远是人类进步的阶梯!</p> <p>《深情道别》这是深圳的志愿者与春运返家的人们道别的一幕。总让我热泪盈眶。</p> <p>《退伍前夕》他们才是全国人民享受岁月静好的主人公。</p> <p>《空中侠客》这一幅以及其他好多都是我重新的命名。原来的名称忘了。我非常感怀于电力工人的艰辛与风险。</p> <p>《疫情中的生活》从那红色的三角梅等环境可以看出这是深圳的画面。</p> <p>《艺术的魅力》</p> <p>《海底世界》</p> <p>《气球》你可以尽情想象。</p> <p>《电击空港》这是最幸运最精彩的抓拍。</p> <p>《幽静的森林》</p> <p>《蓬勃日出》</p> <p>《康巴汉子》</p> <p>《微信的诱惑》</p> <p>《齐心抗疫》地铁里的人流。</p> <p>以上是我从99幅展览作品中选的一部分。这是深圳美术馆坝院。很老旧了,已经“服役”近40年。据说新馆正在建设中。</p> <p>以下是我从内侄女洁芳发自英国的微信中选的几幅作品。以飨亲友。本幅作品的女士外文名字我记不住。她脸上的胎记很明显,却毫不掩饰,反而有与众不同的自豪感。</p> <p>Frnoushi是一位经济分析师,又是一位艺术家。她说:“前者是为了生活,后者才是真正的人生兴趣。”这句话让我想到:怪不得世界上好多真正的艺术家并不富裕。</p> <p>该文字与下图关联。</p> <p>这位女子面相老成,其实才刚刚高中毕业。你想简要知道她的故事就看上面一幅文字图片。对家庭教育及其有益哦!</p> <p>这位女士与丈夫参加KTV活动时遭遇大火,夫妻死里逃生。她昏迷了40多个小时后才苏醒,并知道了丈夫已经在抢救中去世。她先后动了无数次手术。从她身上的伤疤可以看出她曾经遭受的痛苦,还有心理上的创伤。然而她没有沉沦,却成为一个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女人。</p><p><br></p><p>美篇做到这里已经不短了,再解释一句都是多余。</p><p>让我们相互感恩这人生壮美的遇见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