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 导:陈思友 陈思远 陈仲华<br>封 面:陈军 陈刚<br>主 编:陈军 陈刚 陈秋荣<br>采 访:陈思远 陈思才 陈思友 陈思华 陈军 陈兴平 陈思文 陈仲华<br>编 后:陈刚 <br>照 片:陈刚 <br><br><br><br><br><br><br> <br><br><br><br><br> 目录<br><br>总序。。。。。。。。。。。。。。。。。。。。。。。。。。。。。。。。。。。。。。。2<br>谱序。。。。。。。。。。。。。。。。。。。。。。。。。。。。。。。。。。。。。。。3<br>第一章 陈姓的起源。。。。。。。。。。。。。。。。。。。。。。。。。。。。。。。4<br>第二章 历代世序源流慨况。。。。。.。。。。。。。。。。。。。。。。。。。。。。。6<br>第三章 历代先祖。。。。。。。。。。。。。。。。。。。。。。。。。。。。。。。。11<br>第四章 义门陈来历及慨况.。。。。。。。。。。。。。。。。。。。。。。。。。。。29<br>第五章 义门陈奉旨分庄。。。。。。。。。。。。。。。。。。。。。。。。。。.。。33<br>第六章 义门之荣。。。。。。。。。。。。。。。。。。。。。。。。。。。。。。。41<br>第七章 分庄祖及后裔分布。。。。。。。。。。。。。。。。。。。。。。。。。。。55<br>第八章 果石庄友谅公后裔字派演变。。。。。。。。。。。。。。。。。。。。。。。59<br>第九章 洪顺公系字派取用。。。。。。。。。。。。。。。。。。。。。。。。。。。64<br>第十章 满共至伯宣公世序图。。。。。。。。。。。。。。。。。。。。。。。。。。67<br>第十一章 江州义门陈世序图。。。。。。。。。。。。。。。。。。。。。。。。。。。71<br>第十二章 洪顺公世序图。。。。。。。。。。。。。。。。。。。。。。。。。。。。。74<br>第十三章 洪顺公系源流名单。。。。。。。。。。。。。。。。。。。。。。。。。。。77<br><br><br><br><br> 修 序 <br> 续谱是国人从远古时代流传至今,叙述家族宗史、变迁,传承宗族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族谱是可贵的文化遗产,是值得族人尊重的传家宝、回忆录。有了他,义门陈悠久灿烂的家族根亲文化得以流传;有了他,我们义门文化才能不断发扬光大!<br> 陈姓乃先贤之后裔,义门陈家世显赫、宗史昭著,是最具文化底蕴、最有科学文化研究价值的大家族!《义门陈氏大成谱》及“陈姓各庄系宗谱”所载所述,无不体现出陈姓族人对家族史、家族文化的尊重与骄傲!“义门家风、首孝悌、知仁义”影响深远,不仅为封建社会推崇、弘扬,且更具有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所以说:谱是一个家族中最珍贵的物产!我洪顺公后裔们每一个族人都要尊守爱护《义门陈洪顺公支系支谱》!<br>先祖曾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奉旨分析,星分全国七十二郡一百四十四县。今查明知:宗俞、宗臣分永兴果石庄,其实二人早故,其孙思澄、思洪代祖分庄,思澄、思洪公系果石庄始庄祖,现湖北阳新洋港镇建有果石庄陈氏宗祠,立有思澄、思洪二公陵墓。<br> <br> 洪顺公四世孙 陈军 敬撰文 <br> 二○一七年三月六日 <br><br> 谱序<br>修志是我国文化优良传统之一,谱版是一族之志书。为使后裔寻根溯源,敬祖尊宗,长幼有序,尊老爱幼,文明处世,礼貌待人;促进家族之小团结,国家之大团结之目的。当前有部分青少年,连自己祖考名讳,更不知其高祖曾祖考之生平,甚至有的连一家延支嫡从不分,实为可虑。族谱是种瓜爬蔓式的繁衍全书,顺藤上溯可祥其历代先祖及各房分支之盛衰,否则新陈代谢,后裔延绵,兰桂腾芳,相隔日久势必形成远近不分,世派混乱,即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此多数族老为此忧虑。义门陈氏家族续谱之事,吾受族众之托,责无旁贷。待借谱序一角,了表尊祖敬宗之意。<br> 这次续谱是我族众多年的要求和愿望,在既无祖业,又无资金积累的情况下,全靠族众筹资办理,对历代先祖,世代先人,生前的业绩和迁居后地址,以老谱序作依据寻根溯源,了如指掌。续谱之目的是弘扬华夏之文化,爱我义门陈氏族谱。是使派别不乱,传宗接代,做到长晚有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尊祖敬宗,敬宗收族,收族并非扩势,而是团结更多的人,在我中华民族之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根除恶习,遵守法纪,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凡务工、农、兵、学、商及其他行业尽职尽责,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次续谱,族裔等任劳任怨,从组织联络到筹措资金,不畏阻拦,知难而进,牵头续谱,族裔功稳才疏学浅,能力拙肤,谱序言不对题,没写到及纰漏误讹之处,恳请谅解。在我族父老兄弟侄辈以及在外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筹备组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续谱大功告成。<br> 洪顺公四世孙 陈军 敬撰文 <br> <br><br>第一章 陈姓的起源<br><br>水有源,木有本,家有风范,族有宗史。水源远则流长,木本固则枝茂,家风雅则令人传颂,启迪后世,宗史昭著则激发后人发扬光大,积极进取。<br>自古言道,有人则有祖,有祖则有族,有族则有谱。以达序昭穆,敬祖宗,明世序,辩宗派,分亲疏,别尊卑,详生卒,知嫁娶。思功穆德,常生孝义,慎终追远,光前裕后,根源自明。<br> 陈姓是大舜之后,得姓始祖为陈胡公满。尧帝选贤,看中了舜,乃将两个女儿娥黄、女英嫁给舜为妻。舜与妻由原籍冀州迁居山西永济妫(gui)水旁,其子孙即以地名为姓,称妫氏。舜的十七世孙遏(e)父(又称阏yan父)投奔周武王,担任陶正之官,因技术精湛,深受重用。武王追思先圣王,慕舜的德望。得知遏父(阏父)是舜帝的后代,便把元女太姬嫁给遏父的儿子妫满为妻,封满于宛丘(今天河南淮阳)建立陈国,以奉舜祀。其子孙遂以国为姓,此乃陈氏得姓的根源。<br> 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葬在河南淮阳。今该县柳湖旁有陈胡公满墓,因被护城河水侵蚀,以铁固护,俗称“铁墓”。<br> 陈国早期是中原大国,陈国传至泯公(明越)亡国,于公元前478年被楚国所灭,共历20世,26代君主,皆公爵,先后存645年。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此即陈氏的由来。<br><br>第二章 历代世序源流概况<br> <br>木有根本,水有源头,人有祖宗,族有家乘。历史之渊源,迁徙之轨迹,世序之衔接,祖宗之永存,历代宗谱,详载备述。<br> 陈氏出自有虞之后裔,舜帝之后。周武王得有天下,封先贤五帝后裔王。封妫满子陈,建都宛丘,是为陈国。子孙便以国为姓。陈氏繁衍昌盛,支系清晰的是以妫满后裔陈轸为首的颍川陈氏,其形成有一段复杂的演变过程。<div><br> (一)田完乱齐<br> 妫满第11代孙公子完,因躲避陈国内乱,于公元前672年逃到齐国,任工正,改姓田,称田完。其子孙世代历任齐国大夫、卿、相,至10世孙田和夺取齐国政权,建立田氏齐国。又传8君199年,至16世孙田健时,于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所灭。(秦朝设郡县制,淮阳属颍川,故称颍川陈氏。)田健有三子,长子升、次子恒先后改为王姓,三子田轸于齐亡国前逃到楚国,任楚相,被封为颍川侯,迁至颍川(今河南许昌、长葛一带),恢复陈姓(田轸即陈轸),此后陈氏在中原发展成为名门大族。<br>至汉相陈平,六出奇计,佐沛公定汉业。其后位重官显者,代代不乏其人。传至42世陈翔,此为宛丘总派。自43世颍川郡公陈实,传至南朝武帝陈霸先,受梁禅位(公元557年)而有天下,定都金陵。公元589年陈朝为隋所灭。陈朝自武帝霸先至后主陈叔宝共传五帝,立国33年。予祖宜都王叔明公(62世)一支尤盛,繁若天星,遍布神州大地。而后传至71世陈壤,此为颍川世派。<br><br>(二)陈实与“梁上君子”<br> 陈轸的儿子陈婴,秦时任东阳史令,其子陈余为成安君,孙陈轨,陈轨的四世孙陈愿有四子,第三子陈齐又有三子,长孙陈实字仲弓,东汉时人,在陈氏族中是个关键人物。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被连。为解脱别人,他自请囚禁。党禁解,居乡不仕,常为人解难排忧。<br> 有一年闹灾荒,有盗贼夜入其室,躲在屋梁上,他发觉后,喊来子孙,正色教训道:“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如此,梁上君子是矣!”行窃者大惊,自投于地,叩头请罪。他遂令送绢两匹放归。此后全县无盗窃案件。“梁上君子”的典故即出于此。</div><div><br> (三)南北朝时期的“陈朝”建立<br> 陈实的六个儿子也非常有名,尤其长子陈纪、四子陈谌与陈实合称三君,曾作为封建道德的典范而图像百城。<br> 陈谌的玄孙陈伯盼,于西晋末建兴年间渡江,居曲阿(今江苏丹阳)新丰湖,其孙陈世达任长城令,徙居长城(今浙江)下若里,传十世有陈谈先、陈霸先(即陈武帝)、陈休先。陈霸先在南朝任征虏将军,受封陈王,于557年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南京),陈国历五世33年,于公元589年陈朝为隋所灭。<br> 此间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使得陈氏子孙遍布于长江与粤江之间。<br> 其中宜都王陈叔明公(62世)的10世孙陈环第五子陈伯宣隐居于江西庐山,其孙陈旺于唐太宗太和六年(832)迁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成为江州义门陈氏的开基祖。陈旺以孝义治家,世代相传历时230 年,形成一个拥有3700多口人,三百多处庄田,前后十几代同居共爨的庞大家族。直到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由皇帝颁旨,派人协助分析,分散于16省道125个地方。</div><div><br>(四)开漳圣王——陈元光<br> 唐代中原陈氏两次南迁福建,影响深远。唐高宗总章2年(公元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68世孙)任岭南行军总管,率军征讨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害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朝廷又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领军校58姓组成援军。去粤途中,陈敏、陈敷卒。其母魏氏代领其众入闽。唐仪凤2年(公元67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唐垂拱2年(公元686年)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率众辟地置屯,招徕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使得漳州一带方圆千里,无桴鼓之警,因之被后人尊为“辟漳圣王”。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尊敬之情。</div><div><br> (五)南院始祖——陈邕(yong)<br> 颍川陈实的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到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同安,又迁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后裔孙陈洪进,宋初任宰相,封南康郡王;其两个儿子陈文福、陈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漳州刺史,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br> 当陈朝灭亡时,有一支陈姓族人迁长安,后世陈兼在唐考中进士,入朝为官。至其孙陈褒曾任盐令官,褒之曾孙陈环任临淮令时,遂迁居福建泉州仙游,以后发展成为义门陈氏家族。 唐宋敕封之江州义门陈氏,名扬四海,盛极一时,其辉煌历史永载史册。家族独具四最: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团结最紧,合灶最长。聚族三千九百余口,十三代同居,历时三百三十二年。实属天下之奇观。此时家亦盛,祖亦昌,声震朝野。朝廷为思保全之策,下旨临门监护分析,计二百九十一庄,时宋嘉佑八年三月(公元1063年)。外奉旨市买43庄。星分七十多州县(原有在各地的陈氏支系不在内),由于各地的陈姓多出自江州义门,固有“天下陈姓出义门”之说。其实,确切的讲:“天下陈姓根源在宛丘(河南淮阳),兴旺在义门”。<br><br><br>第三章 历代先祖<br><br></div> 友谅总系分布慨况<div><br></div><div>于世闻:人是天地之灵也,经历阳光雨露,久有生生不息,历经沧桑,繁衍当今贵州,古称黑洋大箐,人烟稀少,明末万历,奉朝庭之命,由赣移民入黔数万人,奉指填发黔省垦牧,开辟责州新天地。<br><br>我祖陈友谅,生于明朝嘉靖乙己(1545)年,乃得姓始祖陈胡公之一百零七世孙,明万历十(1582)年响应江西移民入黔,仆居贵阳府贵筑县谷池里五甲定居创业,其生息繁衍不止,公娶张氏生八子即:“思”周、义、源、才,龙、凤、先、玉,公姚殁葬羊子窝犀牛望月形,各代子孙纪实,如下: <br>一零八世祖:<br>陈思周,系友谅之长子,随父入黔,居谷池,娶张氏、田氏,生二子即:文祥,文友,公妣卒,葬谷池羊子窝。<br>思义公,系友谅之次子,居谷池,官迁云南,娶刘氏王氏,生子文强,公妣薨昆明城北门外失考。<br>思源公系友谅之三子,居谷池生于清初官拜四川巡府,升兵部尚书,官迁四川乐山府,娶张氏,生五子即:文尧、文昌、文绪、文惠、文忠,公妣薨葬乐山府乐节山。<br>思才、思龙、思凤失考,思先后裔居响水。思玉改柯姓未归宗。 <br>一零九世祖,<br>文祥公,系思周之长子,由谷池迁清镇县沙鹅乡洋场大寨,娶张氏生三子即世通、世富、世钦卒葬洋场小寨院头上。<br>文友公,系思周之次子由谷池迁洋场大塞,娶李氏生三子即:世样、世礼、世舟,公妣卒葬洋场大寨半坡。<br>文尧公系思源之长子,由谷池迁织金黑鸡胯龙场娶杨氏失考。<br>文昌公,系思源之次子,居谷池,官拜水西中慰团头,由武转文,任云南东川府学士,娶奢氏生子不详,后裔世居东川府莫沙乡花果一带,部份子孙逐步返迁贵州黔西县红宁乡,大方县普底乡改汉为彝,公妣殁葬东川。<br>文绪公,系思源之三子,居谷池,任贵州桐梓县县令娶李氏生三子即。治龙、治先、治余,卒葬桐梓尖子山。<br>文惠公系思源之四子,由谷池迁清镇县沙鹅乡小红岩,娶胡氏、钟氏失考。<br>文忠公,系思源之五子,娶纪氏,由谷池迁四川壁山县,辗转纳溪失考。 <br>一百一十世祖,<br>仕通公,系文祥之长,居洋场大寨,娶妣不详生二子失考。<br>仕富,仕饮二公失考。<br>仕样公,系文友之长,居祖地洋场大寨,娶程氏生二子朝轩、朝佐,公妣卒葬洋场大寨半坡,有碑记。<br>世礼公,系文友之次,居祖地洋场大寨,娶魏氏、张氏生三子即:朝民、朝兴,朝奉,公妣卒葬洋场大寨南宫河。<br>仕舟公,系文友之三子,居祖地洋场小寨,娶刘氏生二子即朝罗、朝位,失考。<br>治龙公系文绪之长,由谷池迁遵义府桐样县,娶张氏生四子即朝正、贤、松、泰其子孙各处般迁,<br>治先治余二公,由谷池迁南龙兴义府花山乡,失考。<br><br>一 百一十一世祖<br>,朝轩公系仕样之长子,居祖地洋场大寨,娶李氏生三子即:兴俊、兴德、兴美,公妣卒葬洋场大寨半坡,有碑记。<br>朝佐公仕样之次子,居祖地洋场小寨,妣不详生一子兴文。<br>朝明公系仕礼之长子,居祖地洋场大寨。娶李氏生六子即兴崇、海、和、斌、恩、祯,公妣卒葬洋场大寨大园头。<br>朝兴公,系仕礼之次子,娶张氏生七子即兴吾、祥、宗、爵、贵、风、灿,公由羊场大寨,迁织金县,谷戛马场,公妣卒葬此地。<br>朝奉公,仕礼之三子,娶张氏生一子应庭,公由洋场大寨迁安顺府城东门外失考。<br>朝罗公,仕舟之长子,失考。<br>朝位公,仕舟之次子,妣不详,生一子兴庭失考。<br>朝正公系治龙之长子,妣不详,公由南龙花山迁石千县中坝乡,失考。<br>朝贤公,治龙之次子,居南龙花山乡,娶余氏生四子即:韬、列、继、奉,公妣卒葬南龙花山乡豆府干寨。<br>朝松朝泰二公,系治龙之二、三子,居南龙花山乡,子孙繁衍。 <br>一百一十二世祖,<br>兴俊(进)公,系朝轩之长子,居洋场大寨娶魏氏生四子即:启秀启贵,启松启位。启秀迁织金少普乡大水圹,启松迁纳雍县,雍熙乡高坡石板河,其后裔一九九九年误联非血缘祖陈胆支系的另一个陈有亮之六子陈纬之下,制造血缘紊乱。<br>兴德生启甲、迁纳雍河尾巴。<br>兴美公失考。<br>兴文公,系朝佐之子,娶李氏生一子应文,公由祖地洋场迁织金县少普乡大水圹,又繁衍分布于朱场、高山、黑土一带,这些子孙未归宗。<br>兴崇公系朝明之长,娶李氏生五子即:先正、贵、荣、富、胜,乾隆年间由祖地洋场大寨,逐渐迁水西得胯,(今大方县龙洞乡)公妣卒葬此地大寨背后有碑记。<br>兴海公系朝明之次子,娶李氏生五子即:启勋、启永、启祥、启荣、启富,乾隆年间,由祖地洋场大寨迁水西阿啦夷,白车河(今大方县六龙乡小桥大坡)子孙分布黔省各地,其关领县一支建有祠,公卒葬大方县五凤乡小坡脚田湾有碑记,妣葬六龙乡小桥大坡鱼圹湾有碑记。<br>兴和公,系朝明之三子,居洋场大寨空桐树,娶彭氏生一子明芝,乾隆年间迁大方县洋场坝胡子寨。公妣卒葬此地。<br>兴斌公系朝明之四子,娶龙氏生五子即:启傲、现、伦、明、葵,由祖地洋场大寨迁大方县,寨拱乡各大陇,公妣葬此地,子孙辗转五凤乡小坡脚,台沙乡长土繁衍子孙。<br>兴恩、兴祯二公居祖地洋场失考。<br>兴爵公,系朝兴之四子,娶李氏生二子即:启云、启秀,公于康熙四十八年由谷戛马场迁纳雍县沙包乡聋姑老彭寨。其子孙颇有光明公妣卒葬此地于圹头有碑记。<br>兴贵公,系朝兴之五子,娶李氏赵氏洪氏生六子即:启凤、见、贤、圣、奉、伦,公由谷戛迁纳雍县凹革乡,公妣卒葬此地。<br>韬公,系朝贤之长子,由兴义南龙花山迁织金县以那乡左家湾失考。<br>列公系朝贤之次子,由南龙花山迁清镇县鸭池河院头、马鞍山失考。<br>继公,系朝贤之三子由南龙迁四川重庆失考。<br>奉公,系朝贤之四子,娶刘氏生四子即:明海、明秀、明书、明先,公由南龙花山迁黔西县石桐树四方井,公妣卒葬此地。<br>陈奉子孙之分布,长子明海娶焦氏生子靖文,由祖地石桐树迁大方县拉荒田坝,次子明秀取胡氏居黔西少井失考。三子明书娶胡氏迁开阳县阳水乡失考。四子明先娶柯氏由祖地石桐树迁大方县普底乡,建竹坝,辗转大荒坡等地,子孙繁衍。<br>友谅的上述子孙各代均有外出不详,收族归宗,难免遗漏,大事暂叙,上谱者,各房子孙均有记载稽查。 <br>谨识<br><br><br><br><br><br> 附录2:<br><br>现 代 家 训<br><br>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黎明即起,洒扫除庭,要内外整洁。<br>既昏便息,关锁门户,须亲自检点。<br>气必正,学必勤。心必厚,事必公。<br>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须俭约,宴客勿留莲。<br>见富贵不生谄容,遇贫穷不作骄志。<br>懂礼义廉耻,知受恩莫忘。凡是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生。<br>居家戒争讼,处世戒多言。人非善者不交,物非义之不取。<br>人有喜庆不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生喜庆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欲人见非真善,恶恐人知是大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我子好此,庶乎近焉。<br>凡我子孙,应记此训,上所袘,下所郊,养子使作善,幼学如日出之光,老学如秉烛夜行。<br>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之后,思虚散逸,固须早教,勿失良机,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记一训,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