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我们于2020年11月20日来到饱含历史底蕴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临沂一小,很荣幸见到了敬爱的徐主任、于科长和各位名师老师、优秀的老师们,领略了HPM视角下的数学课堂,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文化的喜爱之情,受益颇多。</p> <p>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讲的是万事万物的自身之根本,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而数学的根本即本质,挖掘其本质,才能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让数学老师成为一个数学明白人。这本质由何而来,又如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理解呢?</p> <p> 这些疑问,困扰了我很长时间,庆幸的是在本次活动中的六节课和经验交流中得到了启示。</p> <p> 第一节是我校徐美霞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开场的《一字诗》给老师们、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数学课中出现语文课中的内容很新颖,很有意思。是的,这里体现了数学文化类型中的数学与人文艺术,瞬间感觉数学课变得感性化,有人情味了,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p> <p>这个“一”很重要,它会变,变得书写形式不一样,变得意义不一样,它变成了单位“1”,这节课牢牢的抓住了这单位“1”,让学生体会到世间万物都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并深刻理解单位“1”的重要性。</p> <p> 以单位“1”为桥梁,链接了整数与分数,累加就得到了整数,那不足单位“1”时怎么办?在这里开启了数学文化水平中关于数学史的重构式模式。在原始时代,人们进行分配食物时,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例如1只羊,分给4个人,怎么分,分多少呢?而这节课中,孩子们遇到了和古人一样的问题,不足单位“1”的怎么办呢?先分,怎么分?“平均分”!课堂上徐老师找了多个孩子进行回答,由此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只有均分才能得到分数。</p> <p> 在课堂上,徐老师让学生站在了课堂的正中间。在创造分数的探究环节,产生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精彩对话场景,就这样一问一答,分数的意义就出来了。通过数分数单位,更多分数的出现,学生由此体会到,数,的确是数出来的,而分数,就是先分后数的数,促进了数学与文化的交融。</p> <p> 课中徐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3000多年前古埃及的《莱因德纸草书》,这里记载了最早的分数即分数单位,并介绍了古人记录分数的写法。引入庄子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体现极限思想。在整堂课中看,以上属于顺应式,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方法。</p> <p> 最后分巧克力环节,提供应用性情境,令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 <p> 活动中的每一节课结束时,都能看到看着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表情,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课后访谈中的孩子们,在孩子们眼中,这样的数学课好玩有趣,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p> <p> 在本次的学习中,我见识到了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数学文化的融入,润物无声。在课堂上执教老师从容不迫、收放自如,心中眼中装满了学生,及时抓住学生的生成,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p> <p> 感谢前辈们带领我们不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