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951年,在哈尔滨飞行学校学习时的留影。</p> <p>1952年,转业至鞍山钢铁厂,组建家庭。</p> <p>和老人的合影是老奶奶帮忙摄影的(不加修饰)</p> <p> 抗战老兵张远海,安建村人,原29军86师258团3营低炮连3排七班战士,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1930年出生,1947年参军。初期,在李堡一带参加过几次游击战。之后,随部队北上,在河南、山东等地作战。1948年冬季参加淮海战役。1949年4月从八圩渡江,在南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作战。随后一直向南行军,直至解放厦门岛。1950年10月,入朝作战。1951年,回国至哈尔滨901部队学习飞行员。因身体原因,转至军械库工作。1952年,转业到辽宁鞍山钢铁厂工作。在那里收获了爱情,组建了家庭,生育两子。1958年回到家乡,当过老师,做过队长、民兵营长。又生育两女。</p><p> 老人家住的不远,但有些偏僻。进门时,一位老奶奶在削红薯皮。我问说明来意,老奶奶的普通话让我有些诧异。后来才知道,老奶奶叫王桂荣,1933生出生,祖籍辽宁鞍山,原是鞍山钢铁厂职工。在工作期间与老兵张远海结成夫妻,1958年随其回到江苏,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p><p> 老兵张远海的耳朵有点背,和他交流的整个过程,我们似乎在“吵架”,但老人家思路很清晰,记忆力也非常好。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打准海战役的50多个日日夜夜,那是在冬季啊,雨雪交加,两条腿都冻肿了。当时他们部队60万人参战(数字有待考证,但参加人数很多),尽管装备比较差,但赢得了最终的胜利,主要是靠人啊。“60万人啊,60万人啊!”老人自言自语道。</p><p> 没有天生的英雄,有的不过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总以为他们离我们很远,遥不可及。其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只是默默无闻而已。</p><p> 老兵已老,但精神犹新。这段伟大历史,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应该去关心和关爱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有必要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这伟大的抗战精神,让这种精神转变我们前行的力量,去挑最重的担子,去啃最硬的骨头。伟大抗战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p><p> 向所有浴血奋战的英雄致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