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烟雨江南,大美无锡。 2020年11月20日,在开发区领导黄局长带领下,驻马店市第八中学一行23名教师来到无锡,参加名师培养研修班学习。巍巍惠山脚下,滔滔运河水畔,我们努力学习的情景,也成为一幅美丽的画面。</p> <p> 21日上午,简短的启动仪式后。陆启威教授为我们做了《做一种有温度的教育科研——用自己的方式打开教科研》的报告。</p> <p> 报告分为六部分,首先对“什么是教科研”这个问题,陆教授用新课改步履维艰的调查报告,引起大家对教科研的重视;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时代课题名称的变化,归纳出教育科研定义,同时列举了常用研究方法、常见的成果。清晰的思路、得当的方法、儒雅的教风吸引着我们的听课兴趣。</p> <p> 对“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这个问题,陆教授从教师教学工作的三件事情:了解学生、理解教材、化解教学(教学活动)做了回答。继而提出新教师或最初的教科研途径: </p><p> 一、从听课和移植课开始:1.多听研究课和展示课;2.多上移植课,上移植课——分析得失——问题思考----尝试探索;3.多设计研究课,上研究课-----分析得失——问题思考——寻求突破。</p><p> 二、从记录研究开始。并列举很多由此成名的教师:储昌楼、夏青峰……</p> <p> 陆教授是对教师发展遇到瓶颈的课题研究,也谈到了一些研究成果。如小组合作:注意成员组合、角色分工、权威组长、适时外部交流(组员、职责);后进生转化:注意语气、发现优点;学科统筹教学:目标细化具体化。实践如此课题研究,我们一定会向着更高更远的专业行走…… </p><p> 接着,陆教授从定义、课题的指向、课题和问题的联系与区别三个方面,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课题”。</p><p> 针对“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这一问题,陆教授从三个方面做了回答。并举例教师就是在破解一个个教育教学难题中成长起来的。如李吉林、邱学华、魏书生、柳袁照…… </p> <p> 谈到怎样选择和确定课题时提醒:课题名称的表述体现三大要素(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课题名称创新性、课题研究的主要路径(理论研究、实践研究)。讲解真是详尽全面,让人佩服。</p> <p> 最后,针对课题进课堂的路径,陆教授讲到:理念植入、项目试验、块面预设、行为干预、任务驱动(把课题研究内容转化成教学任务)。</p> <p> 下午,《中国教师报——课改研究》主编韩世文做《卓越教师成长的“三重门”兼谈教育写作》报告。韩主编由“一个’核桃’事”导入,通过对人生、形势、传统、自己、学校、学生的发现案例,提出明师新“三观”:1、“三眼”观师:第一眼是飞鸟之眼,宏观—高瞻远瞩却浮光掠影(全面);第二眼是蜻蜓之眼:中观—视角下移却蜻蜓点水(客观);第三眼蚂蚁之眼:微观—所见有限却精确细致(真实)。2、“三眼”观校:第一眼:办学(理念)目标;第二眼:师生生命状态;第三眼:课堂教学成效。讲解形象生动,层次清楚,让人易于接受。</p> <p> 其次,针对发展“新教师”,从教师是谁、四种格局、新教师的核心素养、成为好教师的秘密、新教师是一种精神存在做了具体分析。</p><p> 然后谈到教师成长的“三重门”:1、做出行业首创即成功;专业做到极致即成功;探索发展新路径即成功。2、认识自己(找到合适的路);认识职业(找准教育的根);认识世界(找寻事物的核)。3、实践与反思(行动是最美语言);阅读与写作(书写是至高智慧);交流与展示(互动是升级阶梯)。</p> <p> 马瑞霞老师积极互动,她的回答赢得大家的好评!</p> <p> 第四、谈到写作是好教师的“必修课”:写作是我职业的“敲门砖”、写作是好教师的“必修课”、关于写作的“三大问题”、教育写作的六大“通病”、关于写作的“三个回应”、好教师需要跨越的“三重门”。</p><p> 第五、谈到教育写作“三重门”:1、高在格局(人生、未来、智慧、精神);深在思想(人格、深刻、辩证、价值);美在人性(人文、语言、思维、故事)。2、亮眼睛:标题;好身段:结构;美心灵:思想。3、一个好标题(新主题);一段好故事(新观点);一种好文采(新语言)。</p><p> 第六、提出青年教师成长的“五个一”工程:一课一模型(建模·课例写作);一生一故事(交往·人物写作);一班一世界(管理·事件写作);一书一经典(阅读·评论写作);一思一案例(反思·经验写作)。我的写作“五个一”行动:读·行·记(阅读行走散记);说新语(教育时事评论);世文访学(学校观察走访);世文探会(会议活动传真);诗词散记(新旧诗词写作)。最后、以自己写作案例谈教师的成长。</p> <p> 老师们认真地聆听,专注地做笔记。</p> <p> 工整的笔记,丰厚的收获。</p> <p> 紧张而充实的一天,让我们收获很多,水本无华, 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 ,相击而发灵光。相信这几天的学习,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