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也是自己参军入伍四十周年,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有着太多的感慨和回忆,四十年来对自己的军旅生涯刻骨铭心,绿色的军装、充满活力的军营、绚丽的青春、炽热的汗水和殷红的鲜血,在脑海里都留下了清晰的印记……</p><p> 一、<b style="font-size: 18px;">立志军营 报效祖国</b></p><p> 当兵是小时候的梦想,对军人的崇拜无时不在,特别是那身绿色的军装和鲜艳的领章帽徽,就像花儿一样美丽,好像着了魔一样一心想着当兵,初中毕业后在生产队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因年龄小几次报名都不能如愿,只能出工务农,在一九八零年十一月秋末冬初的一个夜晚,正在生产队打粮场看护粮食,听见村里的大喇叭广播适龄青年开始报名体检参军,听到这个广播激动的一宿没有睡觉,第二天兴高采烈的到大队部报了名,报名通过后在公社武装部初选体检,初选顺利通过,随后到区武装部正式体检,想当兵的急切心情充满全身,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体检检出了“问题”,越是想当兵越是紧张,越是怕出问题还就是出了“问题”,在检查内科时医生反复检查了几次说不行,医生告诉我休息一会儿,休息过后反而越是厉害,越是这样越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后来医生看到我低落的心情,紧张的状态,要哭的样子,医生说想当兵吗?我说想非常想,医生又说紧张吗?我说紧张非常紧张,就怕当不了兵,真是遇到了好医生,后来几个医生一起会诊,在检查时看到医生频频点头,好像问题不大,又在一边商量了一下就签字通过了,当时高兴的心情无以言表,当即立正歪歪扭扭的向医生敬礼。体检通过后在公社武装部统一集中学习,有村民兵连长带领到区武装部领取军装,虽然领到了军装还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但是已经感觉到了双肩的重担。</p> <p> 应征公民入伍登记表</p> <p> 二 、<b>闷罐列车 一路激情</b></p><p> 经过严格的身体体检和严格的政审,于1980年11月20日正式批准入伍,当兵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期盼,青春的激荡,在这一刻燃遍全身,公社领导和众多乡亲同学敲锣打鼓送到了区武装部,特别是我的母亲无比高兴,把我胸前的红花整了又整,嘱咐了又嘱咐,到了部队一定要好好干,为家乡争光,在乡亲及哥哥姐姐嫂子的目光中离开了热爱的家乡。县武装部把我们统一集中到唐县党校并进行了简短的培训,晚上观看了电影大渡河,电影中的英雄就是我们的榜样,特别是十八勇士让我们热血沸腾。</p><p> 第二天天亮之前赶到定州火车站,踏上了驶往军营的闷罐列车,闷罐列车看着很普通也很呆板,其实车内非常宽敞舒适,地板铺有席子,坐卧休息都很方便,观赏车外的风景也不受影响,虽然是闷罐车但车内却是朝气蓬勃,接兵排长起头唱歌,青春岁月活力四射,真是一路歌声一路激情。</p><p> 每到一处兵站就下车吃饭,只是时间很紧,每次吃饭非常匆忙,特别是在辽宁锦州兵站差点把我“丢失”,在兵站吃饭的兵员非常多,有各个不同部队的兵员,有陆军、空军、武警,空军和武警部队的服装区别明显,虽然同是陆军但各部别也不一样,我们部队的标记是挎包上绑着白毛巾,其他部队在左臂上绑着白毛巾,以作各部标识,虽然一节车厢内只有一个排的人员,但对其他战友并不是十分熟悉,只有对我们一个公社一起入伍的老乡比较熟悉,因此上车下车吃饭活动等都是在一起,在锦州兵站吃完饭一起去刷碗,把饭碗洗刷完回头一看怎么也看不到他们了,而且我们这个部队标记的战友一个看不到,身边都是其它部队的人员,而且列车与兵站还有些距离,又不知道在哪个方向,一下子彻底慌了,我只有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等待,大概二十分钟后看到接兵排长急急忙忙地跑过来了,这时我的心才彻底落地,跟着排长上车不久列车就开动了,这虽然是一个小故事,却历历在目,无法忘怀。</p><p> 经过两天两夜的行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辽宁省本溪市,部队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00039部队司令部警通连,下车后部队领导早已经在车站等候迎接,并受到热烈欢迎,到达部队驻地是晚上十一点多,简单洗漱后在食堂就餐,在军营吃的第一餐饭格外香甜。</p> <p> 入伍批准书</p> <p> <b>三、改变自我 积极进取</b></p><p> 到达部队后重新编配了班排,我被分到新兵三班,班长是杨克军,人员调整分配后要进行姓名登记上报,在登记姓名时总感觉我的名字不好听,当即决定把自己的名字改掉,到达部队前我的名字叫王长虎,这次登记姓名改成了王敬虎,长字总感觉不受听,但是姓名是父母起的,不能全部改掉,只改了一个字,把长字改成了敬字,寓意为敬爱的老虎,名字改好重新登记上报后每次点名都是这个名字,一个新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p><p> 三个多月的新兵训练紧张而又有活力,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目标,总感觉浑身都是力气,对自己也有更高的要求,除了严格的训练,每天都提前起床,楼道、大院、厕所等所有的卫生全部打扫干净,在战友们起床前把洗脸水刷牙水全部打好摆好,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却成了自己的必修课,训练之余经常到食堂帮厨,对军营的热爱,对新生活的向往,处处都是动力,当时对越作战虽然结束,但是边境战争时有发生,军人的价值就应该在战场,天天找连队领导强烈要求到前线去,到战场上去,连队领导很会作思想工作,我们不是作战部队,搞好经济建设,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在战斗,做好当前训练工作也是做贡献。</p><p> 00039部队是基建工程兵第三支队,为正师级,新兵训练就在师部大院,后转入教导队训练,训练条件相对较好,有时边训练边站岗执勤,三个多月的新兵训练转眼即到,下连队时分配到了00039部队预制营混凝土班,主要从事预制构件和混凝土加工,两个月以后从混凝土班调到机械班,从事机械操作,无论从事哪些工种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多次受到营部嘉奖。</p><p> 本溪是钢铁之城,部队参与的冶金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建工程兵的宗旨是,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防建设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和部署,1982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宣布裁军一百万,基建工程兵也光荣的完成了她的使命,大部分战士退伍,一部分战士调入其他部队,留守人员脱掉军装转属本溪钢铁公司。</p><p> </p><p> </p> <p> 1981年春节本溪市巡逻执勤</p> <p> <b>四、引滦入津 造福人民</b></p><p> 随着国防建设的不断发展,裁军一百万的任务在深入落实,在1982年11月从辽宁省本溪市随即调往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县左家坞00613部队。</p><p> 这支部队为基建工程兵第六十一支队三团,为唐山市的抗震救灾做出过巨大贡献,同时承担着潘家口水库建设任务,该工程是水利水电及输水工程,是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工程的龙头,任务完成后调入丰润县从事引水隧洞及明渠开挖,该工程是引滦入津、引滦入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滦河水引入唐山及天津市,主要解决工农业用水和城市市民生活用水,几处隧洞分别为人工开挖和掘进机开挖,我连承担人工开挖任务,使用最落后的手风钻工具开挖掘金,工程任务异常艰苦,日夜不停连续施工,往往是一个人使用两台手风钻,恶劣的工作环境,劳累疲乏的身躯,只有咬牙默默的坚持,军人的奉献没有任何条件而是勇往直前,打眼、爆破、出渣,周而复始,我们的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我们的奉献以为人民服务而更加自豪。</p><p> 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顺利完成了工程任务,为唐山市和天津市引入了甘甜而幸福的水源。</p><p><b> 五、转战西南 开发水利</b></p><p> 祖国在召唤,我们在冲锋。1984年6月,我们从唐山乘坐闷罐列车直奔西南,一路前行,一路欣赏,从北方到南方,沿途景色越来越明显,在北方没有见过的植物这里到处都是,翠绿的山林,遍地的奇花异草,处处充满着生机,这次乘坐闷罐列车已没有了第一次乘坐时紧张的心情,愉悦的心情也随着转动的车轮飞向远方。经过连续行驶,闷罐列车到达贵州省安顺市,当晚在安顺市101基地招待所住宿,第二天乘坐汽车行驶了十几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县, 这里就是我们的新战场, 广西天生桥水电站建设 工 地。</p><p> 这里地处广西贵州交界处,十万大山之中流经两省区的南盘江在默默的造福两岸人民,这里水利资源丰富, 自然落差大, 是修建大型水电站的最好自然条件,1981年由贵阳勘察设计院设计经国务院批准,天生桥水电站建设开始进驻施工。工程建设任务是由原基建工程兵部队第六十一支队和水电部第九工程局承担,这支部队在1985年5月转隶武警水电部队,全称为武警水电第一总队。</p><p> 我们开始进驻天生桥水电站工地时,因无法适应南方生活,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而且基础设施并不完备,住的是活动板房,连队伙房也没有冰箱,蔬菜肉类等都是从贵州云南长途运输,生活用水也无法保障,南盘江的水常年都是浑水,水质也是经过水池简单的处理,因此干部战士风趣的说吃的是臭肉,喝的是浑水,因生活单调会经常到地方小卖部买些豆瓣酱,豆瓣酱拌饭也成了一道美食。更无法忍受的是文化生活的匮乏,随部队带去的电视机因没有信号而无法收看,经常是抱着电视机到处找信号,收音机收到的都是杂音,能听懂一点的也是越南反华的宣传广播,篮球场也是在山坡上简易平整的篮球场,打篮球时因用力不规范也常常找不到篮球,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单调匮乏并没有影响干部战士的士气,艰苦的条件却养成了我们极强的适应性。</p><p> 天生桥水电站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也是国家重点工程,1986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国务院总理赵紫阳,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等亲临现场视察指导。该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2万千瓦机组,施工要求高,任务紧迫,我们到达新的战场后,克服各种困难,立即投入紧张的战斗,三号支洞的洞口开挖都是用钢钎大锤人工打眼爆破施工,抡起大锤我们挥汗如雨,大锤撞击钢钎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开挖的进度日日翻新。洞口开挖成型后,全部换成了进口的机械设备,一号洞三号洞都是进口的多臂钻进行钻爆施工,二号洞是美国进口的掘进机掘进施工,天生桥水电站工地的主要机械设备都是进口,先进的开挖设备为施工进度提供了保证,如何让先进的机械设备发挥更好的效益,如何提高施工中的管理经验和施工方法,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做到更好的提高。</p><p> <b>六、跟班学习 强化培训</b></p><p> 为了学习先进经验和提高工作效率,部队领导决定派出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工地就成了首选,该工程位于云南省罗平县黄泥河畔,这項工程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首次向世界银行贷款并向世界公开招投标的工程,经世界公开招投标由日本大成公司以最先进技术最低价格中标,日本大成公司进驻鲁布革水电站工地后,完全以日本的管理模式进行施工管理,并聘用水电十四工程局的工人为大成公司员工,聘用员工400多人,水电十四局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全部打乱作废,尤其是管理干部不再作为领导使用,和一线工人一样,日本先进的管理方式发挥着巨大效益,每班八小时,白班中班夜班三班倒,我们学习人员全部编入班组,并跟班作业,每班人员各工种都有,基本从事自己本工种工作,但是自己所从事的工种流程没有到来之前不能等待,当前有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在工作时间之内没有任何的休息空间,八小时之内吃饭也在工地,吃饭时间只有30分钟,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严谨的工作方式造就了极高的工作效率。他们的工作场地十分整洁干净,各种工序及流程非常规范,真是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团队,一流的精神。</p><p> 这次学习培训带队领导是总队付总队长李鼎向,支队参谋长孙震宇,连队指导员何庆玉,其它人员都是连队骨干,因为是在外国公司参观学习,我们又是军人,考虑到影响和国际关系,我们全部换成了地方服装,并以天津水电学院的名义参观学习,带队领导是学院老师身份,我们则是水电学院学生身份。军人即便脱下军装依旧是军人风采,在上下班时都是和水电十四局工人师傅同时上下班,走着走着就走出了齐步走的动作,好像一二一的步伐始终不乱,下班后无论多么劳累,第一时间就是做好笔记,上班、下班、学习、记录、分析、总结,这是参观学习期间的主要规律,只有扎实刻苦的学习精神才能掌握真正的本领,上班工地学,下班宿舍学,我们住宿在十四工程局招待所,在上下班时把宿舍的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尽管有服务员整理卫生,我们还是亲手整理,把地板拖洗干净,被子整理的方方正正,内务卫生整洁有序,久而久之招待所的服务员看出了名堂,轻轻的对招待所的领导说这批入住的客人不是一般人。</p><p> <b>七、献青春 洒热血</b></p><p> 用双脚走出青春的榜样,祖国建设有我们挺起的脊梁。天生桥水电站建设条件艰苦,最大的危险是洞内施工,因岩石结构不一,洞内塌方时有发生,尽管安全防护随时跟进到位,但是一些小块石及零散掉落的碎石很难预防,一次正在装炮作业,一块拳头大的石块从十余米高的洞顶掉落下来,正好砸中我的头顶,冲击力一下把我推向了几米开外,安全帽当即飞了出去,鲜血从头顶流满全身,当即昏迷过去,在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的抢救室,这次事故是安全帽救了我的命。</p><p> 危险的工作环境使我们每次进入施工现场都高度集中, 在这样的状态下工作要照常进行,安全要做到有效预防,但是一些其它意外却是防不胜防,可怕的事故真是祸不单行,在爆破过后处理安全时一块棱角锋利的片石刺破雨靴正中划到脚踝骨,可能是刺透了动脉血管,真是血流如注,战友们赶紧把我背到安全处并马上止血,战友们用手掌摁在了伤口上,伤口虽然不大,但是战友们要把我背出洞外,因此不能一直用手摁着,用衬衣把脚踝处包的严严实实,又用工作服扎紧了大腿,背出洞外后直接送到了团部卫生队,当医生把包裹着脚踝处的衬衣逐层解开时,突然一条血流喷射而出,因医生无法躲避而喷溅一身。伤情好转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施工现场。</p><p> 冲锋是军人的性格,奉献是军人的品德,用我们的青春把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用我们的双手把祖国的山河精心描画。在施工现场,把危险已经抛在脑后,在工地处处有危险,我们从未退却,有的战友把生命永远的留在了天生桥水电站的建设工地上。南盘江畔热火朝天的建设成了永远的记忆,奉献与付出是我们一生的幸福,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我们的汗水,为祖国建设我们无上荣光。</p><p> <b>八,散记</b></p><p> 写这篇文章将要结束的时候总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其实已经哭了好几次,哭,不是痛苦,眼泪,不是悲伤,而是满满的幸福与收获,更是一种难以释放的情怀,四十年来,从入伍到退伍,军营生活记忆犹新,有时候作梦也在部队工作过的地方继续战斗,在部队服役时间虽然只有十五年时间,在这十五年时间里奉献与奋斗成了永恒的主题,从东北到西南,从解放军到武警,见证着祖国的发展和巨大变化,作为军人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经得起祖国和人民的检验。</p><p> 四十年来,无悔的青春,闪光的历程,激情与动力,付出与收获,没有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放松要求,回首往事没有因虚度年华而懊悔,虽然没有战场上的冲锋陷阵,但是祖国建设一样需要拼搏精神,鲜血与汗水为青春增添了光彩,伤痕为人生留下了宝贵的财产,闪亮的军功章记录着奋斗的足迹,为党的事业贡献一切无比辉煌。</p><p> </p><p> <b>尾声:图说芳华</b></p><p><br></p><p><br></p><p><b> </b></p><p> </p><p> </p> <p> 在部队受伤休养时的照片</p> <p> 引滦入津工程获奖锦旗</p> <p> 引滦入津工程纪念章</p> <p> 南盘江截流成功</p> <p> 美国进口隧洞掘进机</p> <p> 三号洞工地照片</p> <p> 连队营区照片</p> <p> 部队生活照</p> <p> 政委刘源将军视察部队</p> <p> 天生桥水电站纪念章</p> <p> 立功证书</p> <p> 立功奖章</p> <p> 部队各个时期不同军装照</p> <p> </p><p> 向青春致敬,向奋斗致敬。</p><p> </p><p> 2020年11月22日</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