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青春 · 读书 ( 六 )

wangxing

<p>进了大木桥路40号上的59中学,是原来天马电影制片厂的旧址。正值全国大搞备战备荒、学习解放军。学校组织了一次试拉练,步行几十公里到莘庄再折返。到了莘庄,我与孙骏华、黄章和意犹未尽,擅自离开大队伍,自已走到再远一倍路的闵行去玩。路太远了,走得我们疲惫不堪,到了那里没钱坐车回家了,大着胆拦了一辆农民进城的拖拉机才算回来。算了一下共走了一百多里路。</p> <p>文革中中苏边境打响了自卫反击战,毛主席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反帝反修准备打仗。全国上下大挖防空洞,家家户户都堆土拌泥,自制土砖。高喊着"练好铁脚板,打击帝修反"的口号,学校正式开始了历时二十多天的野营拉练。大家打起背包,走向上海、松江、金山三个郊县,夜宿九个点:莘庄、华阳桥、松隐、廊下、朱泾、枫泾、石湖荡、三里泾、泗泾。走到哪里,学生们自已在农舍灶头大锅炒菜做饭,晚上稻草铺上睡觉。初试了集体生活,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历练。</p> <p>其实我们真正的上课学文化只能算是刚到小学五年级便嘎然而止了,因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在全国爆发了!</p> <p>小学生争做"红小兵",中学生参加"红卫兵",停课闹革命,走上街头破四旧、立四新,刷标语、写大字报,批判封、资、修,抄地富反坏右家,斗争走资派,搞革命大串联,一次还亲眼见到工人造反派两派大搞武斗的激烈场面。</p> <p>乱哄哄一直延续到五十九中学的四年中学生活,(由于文革上山下乡延迟毕业分配原本七一届变成了七二届 )。虽然也去学校,但是根本无法正常学习,就是上课,比方说英语课,也就是那么几句 Lone live ChairmanMao!或是Never forget Class struggle 等等。</p> <p>很多学生不学好,整天街头晃荡变成流氓阿飞,打群架斗狠、撑市面、扎台型、“搓垃山"(调戏女生”),特别是我们这个班级(中一九班)学生一半来自九间头、鼎吉里、206弄这些复杂的苏北人密集聚居的所谓“下只角”地区,(中一十班)基本全部是来自九间头。因此我班被揪上台批斗的流氓阿飞学生就有九个,如陈荳华、陈雄、孙三宝、大冬子沈东成、二别里滕春成、小老虎李昌富、李昌贵兄弟、二百五陈凤英等。他们军大衣一披、军帽一戴,威风凛凛。整天成群结伙,东游西窜,寻衅滋事。</p> <p>所以在这动乱的环境下无法静心读书,讲起来是中学毕业生,其实只能算小学五年级水平。因上山下乡延迟分配,学工学农一年,本应是七一年毕业后改为七二届,但那时毕业好像并无文凭。</p> <p>只是工作以后,到了那个英明领袖提倡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年代,单位组织职工上班时下午上课学习补考,在八四年五月才算拿到了初中文凭。</p><p>而同时自已巳通过上夜校和自学文科在八四年四月拿到了高中文凭。(因为文科不需数学,得到高中文凭反而轻而易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