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南国的风,是潜梦的花,是温柔的姑娘……与昨日寒风骤起的和政相比,厦门的风的确温情了许多,迎面吹来,不带一丝凉意,反倒撩起了人们对春的无限遐想,也撩起我们对此次研修的无限期盼。11日17日上午,我们和政一中一行10人,走进了素有“海上花园”美誉的厦门灌口中学,开始了本次跟岗研修之旅。</p> <p> 这是一所具有60多年文化底蕴的老校,一进校门,抬头仰望,“诚毅”两个大字赫然悬空,苍劲有力。整齐向上高高的台阶,每阶仿若渗着时光的厚重,引领着我们拾级而上!四天的学习,14节常态课,一场讲座,五次集备,四次研讨,三番执叩,“灌口中学”逐渐向我们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那深厚的底蕴、本真的教学、独特的校本、扎实的训练、敬业的执着……无不让我们肃然起敬,景行仰止。</p> <p> 学校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我们和李涛校长,林勇军副校长等分管主任科长进行了交流座谈,尤其是灌口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和“诚毅德育”,让我受益匪浅。听了讲座,切实感受到了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大道”,我们要努力追求“大道无痕”,在这个追求过程中以文化浸润为基础的德育无疑是很有效的,这是我们需要实验的一面,更是我们探索的方向!</p> <p> 走进灌口中学的课堂,授课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每个班级的文化建设都很鲜明、张扬个性。走入班级,班级弥漫着淡淡的书香气息,教室干净整洁,一眼望去,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觉。学生精气神十足,教师素质很高,虽然很年轻,但语言形象简练,教态自然大方,多媒体操作熟练,选用恰当,板书工整美观,简约有效。</p> <p>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灌口中学”取经,从倾听开始。我们对授课老师和授课内容进行了精心地挑选:选取了三个年段的备课组长、个别年段长的课;选取了文言文教学课、考前复习课、练习讲评课、作文讲评课,还有诗歌诵读交流课等。课堂形式丰富多样,有利于我们对“灌口”教学更全面的认识和多角度地学习。</p> 语文听评课 <p> 学生状态好,情绪饱满,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能够认真聆听和大胆展示,跟随教师的节奏能有碰撞和反思,很多学生能有效的发现问题,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p> <p> 听完几节课后,感触很深。一是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技艺很高明;二是字里行间都充满着一种教育情怀;三是如何提升学生素质,打造高效课堂?这是今后学习的重点。</p> 数学听评课 <p>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很难系统地把握教材大纲,精准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集体备课,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研讨方式。我们有幸参加了灌口中学不同年级语、数、外、政、物、体老师集体备课,教研组长先细致交代了下周的教学进程和迎考计划,并逐一落实了每天的校本作业的范围及内容。而后,老师们针对期中考试成绩分析集体探讨,逐字逐句研读,老师们积极研讨,共同解决疑难争议的问题,很好地发挥了集体的力量。</p> 英语听评课 物理听评课 政治听评课 <p> 教师出示目标明确,重点强调目标的指引性,指导学生阅读的手段和方法多而有效,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导向性,有效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和思考。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非常明了清晰,能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困生关注度很高,老师在激发学生潜能方面有独到的作法和见解,善于总结点评。</p> 体育听评课 <p> 以文化浸润为基础的德育工作亮点颇多,一是德育内容层次化,让学校德育和学生年龄特色更加相适应,二是班级文化个性化,让文化和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三是养成教育课程化,让学校的德育目标更明确,德育内容更系统化,德育工作更具完整性,四是学生管理自主化,让学校德育成为学生的自育。</p> 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宿舍参观 <p>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灌口中学提出的理念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班级建设称为师生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把校园建设成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p> 学生风采 图书馆剪影 <p>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我们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向李依铭教授讨教了许多课题研究方面的问题,李老师也慷慨解囊。受益匪浅!</p> 观摩学校食堂 <p> 在灌口中学的教育教学上,我们看到了:“实”——教师教得真实,学生学得扎实。“灵”——教学方法灵动,学习方法灵活。通过近日的交流分享,相信和政县在教育理念上会上升一个新的高度,和政一中教育学习团队将以本次学习为契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p><p> </p> <p> 这次的跟岗学习,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维,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层面。同时,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教师,一定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的一桶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百家之长,不断地学习新知,慢慢地走,慢慢地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p> <p> 兹不赘言,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学习平台,感谢叶细柳主任鞍前马后地无私服务。</p> <p>审核:潘华</p><p>监制:杨正科</p><p>图文编辑:王君 杨雪</p>